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36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36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李淏这个家伙,与朝鲜旧士族势力联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朝鲜内部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刘兴祚走上前,指着眼前的舆图,“朝鲜王李倧最好能死在叛军手里,这样大明就能掌握主动和大义,要是本帅没有猜错的话,那个昭显世子知晓汉城之变,必然会赶来开城府商榷平叛事宜。

    在这等态势下,朝鲜局势会进一步动荡。

    如果先前渗透进朝鲜的暗桩势力,能够趁着此等乱局,在平安道、江原道、清州道等地集结成势,那今后的朝鲜就有乐子看了。”

    “刘帅的意思是说,让暗桩势力走上台前?”

    金铉眉头微挑,看向刘兴祚说道:“以朝鲜义军的名义,打着清剿叛军的旗号,在上述地域占领地盘?”

    “没错!”

    刘兴祚点点头,继续说道:“现在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势力,被迫转移到咸镜道境内,这是他们最后能占领的地域。

    当前朝鲜内部出现叛乱,朝鲜上下的注意,会从建虏的身上转移出来,这也算给莽古尔泰些许喘息机会。

    我等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挑起朝鲜上下的矛盾,让朝鲜能彻底的分裂开,不过公开要支持的对象,依旧是朝鲜正统。

    毕竟我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

    尽管说那个昭显世子,能力和眼界都算不错,可面对这样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所能倚仗的唯有我大明。

    等到了那个时候,东江平虏前指就能多面通吃,到时帮着国朝在朝鲜夺取更多利益,以确保国朝维新所需。”

    真他娘的黑啊。

    真他娘的狠啊。

    金铉听到这里,心里忍不住暗骂起来,和刘兴祚朝夕相处这般久,他太清楚刘兴祚的秉性了。

    “金参赞,你可别在心里骂本帅。”

    刘兴祚仿佛看透一般,对金铉笑道:“算算时间,东江军奉旨援朝的期限,也就剩下半年多。

    等到这一期限到了,本帅就要领着东江军,与黄得功所领镇辽军进行换防。

    本帅是大明的武将,所站在的角度,都是为了大明利益出发,要是错失这次机会,这无疑是巨大损失啊。”

    避免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的有效手段,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换防,对所部主帅进行升迁,是必须要明确下来的事情。

    现在的大明经历着新生,崇祯皇帝可不希望有人破坏他的战略谋划,所以涉及到军队的改革,一直都在悄然推行着。

    “刘帅想的这一整体战略,无疑是说服了我。”

    金铉撩了撩袍袖,微微一笑道:“如果操作得当的话,那今后较长时间内,朝鲜就将陷进内耗之下。

    只要这个期限,能持续十年。

    那大明就能趁此期限,不断地获取大批利益,让朝鲜治下彻底丧失根基,如此陛下所定移藩政策,也能稳步在朝鲜推行起来。

    朝鲜治下诸道,倘若能移藩过来一批宗藩,大明在朝鲜常驻军队,不用多,只需再坚守十载,那朝鲜就彻底变成明土!”

    “没错,这才是本帅想要的。”

    刘兴祚眸中掠过精芒,“先抢夺朝鲜的各项资源,趁着各方混战,持续削弱所谓的旧士族势力,甚至是朝鲜其他势力。

    只要这一切能做好的话,最多二十年,朝鲜就成了大明的疆域,等到那个时候,大明也已然实现中兴。

    本帅甚至期许陛下所言的盛世,能在我们这一代降临,到时大明本土境内,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这是谁都说不好的事情,所以这次机会,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朝鲜方面的变局,也必须尽快呈递御前,让陛下知晓朝鲜的情况。”



    第一百五十八章 肇始之基

    

“刘兴祚和金铉他们,还挺有战略眼光的。”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翻阅着所持密奏,不加吝啬的赞许道:“针对朝鲜的分裂计划,要是真能落实下来,不出十载,朝鲜就再无任何的机会。”

    “陛下,此事要是传扬出去,是否会对大明造成影响?”军机处大臣杨文岳,流露出些许踌躇,“说到底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倘若针对朝鲜的计划,一旦外泄出去的话,那就会……”

    “杨枢辅,你说这话就片面了。”

    内务府大臣黄道周皱紧眉头,出言打断道:“造成朝鲜当前动乱的根源,并非是受我大明的影响吧?

    相反从朝鲜遭遇建虏进犯,大明作为宗主国,一直都在积极地帮助朝鲜,抗击入侵的建虏。

    现在朝鲜王次子暗中勾结叛逆势力,将朝鲜王李倧囚禁起来,这才是问题所在,倘若刘兴祚他们不这般做,仅靠现有奉旨援朝的军队,能够很好的稳定住朝鲜局势吗?”

    “没错!”

    内务府大臣钱肃乐紧随其后道:“朝鲜地处大明辽东,是拱卫辽地安稳的侧翼屏障,每逢朝鲜遭遇威胁时,哪一次不是我大明出兵援朝?面对这样的情况……”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内务府诸臣,和军机处几位大臣争吵起来,脸上的笑意更盛了。

    原本今日是召集内务府大臣,明确近些年来对外开海,内务府有司赚取多少钱财,以及时调整一些部署。

    可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朝鲜方面传来急报,从莽古尔泰率领建虏精锐,开始进犯朝鲜算起,大明与朝鲜间的海贸往来就愈发频繁。

    这也使得大明与朝鲜间,明确很多航道,尽管两国相隔甚远,可每个月都有大批海船往返各处。

    往往涉及到朝鲜的军机要务,想要传递到大明京城所在,只需要数日就能抵达,不过传递军情的人就遭罪了。

    瞧见眼前这一幕。

    内务府的大臣,反而更像军机处的人。

    军机处的大臣,反而更像内务府的人。

    崇祯皇帝就很想笑。

    造成黄道周、钱肃乐他们,能够现在这种变化,纯粹是内务府的压力太大,使得他们不会再想所谓的道义,所谓的礼法。

    谁在那个位置上,经历着沉重的压力和担子,那都会被逼迫着改变的,任何能抢夺过来的利益,内务府上下都不会放过。

    没办法。

    谁叫内务府缺银子啊!

    “好啦,诸卿就不必争吵了。”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看着争吵起来的众人,眼神坚毅道:“军机处这边,尽快根据朝鲜方面的变局,拟定一份可行的方案。

    内务府这边,也要尽快和东江平虏前指取得联系。

    既然朝鲜出现内乱,那大明作为宗主国,就不能坐视不管,朕的意思很明确,祸乱朝鲜的建虏要打压,肆虐朝鲜的叛逆要镇压,该怎样行事,有司要充分进行协调,确保朝鲜治下的相对安稳。”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崇祯皇帝讲的这些话,就算对此事定性了,这让黄道周、钱肃乐他们很兴奋,如果朝鲜内乱能持续下去,那内务府就能相对应减轻压力啊。

    摊上崇祯皇帝这样的天子,黄道周、钱肃乐他们也很无奈,该给的权力给足,但是该做的事情,必须要都要做好。

    内务府现在承担的财政赤字,让黄道周、钱肃乐他们根本就不敢松懈,一旦出现任何的毗邻,那问题就是难以想象的。

    “继续聊内务府开海所得。”

    在杨文岳他们离开后,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现在倭岛那边,汉盟和皇明海贸总会,算是真正立稳脚跟了。

    这代表着输送倭岛的军火贸易,能够持续的推行起来。

    如何挑起倭岛的内斗,让内务府能从中赚取更多银子,诸卿要拟定一份方案,确保这部分所得,多数能进到内帑的账内。”

    “陛下放心,此事臣等一直都在积极谋划。”

    张肯堂上前作揖道:“济州岛,是大明毗邻倭岛最近的海上要地,今后涉足军火贸易的事宜,就在济州岛推进起来。

    为避免郑家势力过大,内务府将在济州岛谴派有司,明确严密的监察体系,以确保此事能有效运转起来。”

    “嗯,明确这些部署后,拟一份奏疏呈递御前。”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现在黄海舰队还在筹建之中,东海舰队受江南叛乱的影响,想要筹建起来,恐短期内无法实现。

    在这等局势之下,如何约束大明外海的利益,就是重中之重。

    内务府的眼睛,不能只盯在大明本土,还要盯在大明海外,等到国子监举办的国考,顺利落下帷幕。

    要筛选一批优异的学子,派驻到朝鲜、济州岛、琉球等地去,让他们到这些外海地带,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崇祯皇帝并不喜欢战争,战争一旦打响,就代表着毁灭和灾难,可是对现阶段的大明而言,想要源源不断的获取发展动力,就必须要抢夺一切能抢夺的资源。

    “陛下,对皇明海贸总会的整顿,臣觉得必须要明确下来了。”

    黄道周情绪有些激动,向崇祯皇帝作揖道:“就现在内务府所掌握的情况,该处存在严重的贪腐,甚至欺上瞒下的情况。

    以成国公为首的部分勋戚,暗中拉拢一批人,将不少本该进账内帑的利益,都私底下瓜分掉了。”

    】

    维新变法需要银子。

    江南平叛需要银子。

    产业发展需要银子。

    现阶段对于内务府而言,最缺的就是银子,任何属于他们的进账,黄道周这批内务府大臣,都盯得很死。

    “这件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神情有些疲惫,“朕会出面解决此事的,被贪墨掉的那批银子,一两都不会少的进内帑财政。

    行了,你们都先退下吧,把方才明确的事情,都逐一的落实下来,特别是朝鲜新出现的情况,也必须要考虑在内。”

    “臣等遵旨。”

    众人作揖应道。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下南洋

    

权贵在大明不是什么新鲜群体,在崇祯皇帝的理解下,权贵就该保有竞争性,否则权贵享受的特权,就会蚕食着大明的根基。

    权力失去监察,权力没有枷锁,就会变成洪水勐兽!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就想重塑爵位授赏,以取缔所谓世袭,用爵位递减的心思,激励着享有一定特权的权贵群体。

    大明想实现中兴崛起,想实现对外扩张,就必须让各个群体都参与进来,让他们享受到相应红利。

    否则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就不可能有效落实下来。

    西苑。

    “成国公,您说陛下召见我等,究竟是为了何事?难不成是想让我等捐银助饷把?本侯可是听说江南各省的镇压叛乱,并没有达成预期的平叛成效啊。”

    “本侯也听说此事了,据闻南直隶、浙江等地,受各处叛乱的影响,不少佃户和奴仆都跟着造反了。”

    “还有这等事情?”

    “也不知道江南诸省平叛,何时能镇压下来啊,这江南一乱,对我等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的确,受江南叛乱的影响,从事粮贸海运的那帮家伙,算是赚的盆满钵满了,南洋诸国……”

    被传召的一众在京勋戚,多数人聚在一起,聊起此番进宫的事宜,对于朝廷所面临的困境和难处,他们并不是很关心。

    反倒是张之极、刘文炳、卫时泰这些勋戚,一个个则沉默的站在一旁,没有跟随那些勋戚聊什么。

    大明的勋戚群体,并不都是坏掉的,也有一部分勋戚是能驱使的,是心向大明社稷的。

    “皇爷,在京勋戚悉数到来。”

    王承恩弓腰前行,对崇祯皇帝禀明道:“按照皇爷的旨意,司礼监已将锦衣卫和诸厂所呈桉牍,悉数整理出来了。”

    “走吧。”

    崇祯皇帝缓缓睁开眼眸,起身说道:“去看看朕的这帮栋梁和肱股,有些事情,也该给他定下调调了。”

    对待朱纯臣这帮二五仔,崇祯皇帝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警惕,毕竟他们都做过什么事情,崇祯皇帝的心里实在太清楚了。

    只是过去所处的局势,不便于对他们下手严惩。

    所以崇祯皇帝采取的方式,就是分化和拉拢,通过分批处置的部署,去逐步削减他们的软实力,叫他们把家底都投进对外海贸上。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朱纯臣他们,一批内廷太监就搬着大批桉牍,朝钓鱼台这边走来。

    这是?

    见到此幕的众人,不免生出疑惑,谁都不清楚天子想干什么。

    “一直以来,朕对待大明的勋戚,采取的态度都是宽仁的。”崇祯皇帝没有理会他们,自顾自的说着。

    “就算外朝的一些大臣,对你们说些什么,朕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朕清楚大明能有今日,离不开勋戚的支持。

    可是呢。

    总是有一些人,是不长记性的,拿着朕的宽仁当放肆,觉得把事情做的隐秘些,就能做到瞒天过海的效果。”

    “!

    !”

    崇祯皇帝这样的开场白,让朱纯臣这帮勋戚,有一个算一个,无不露出惊愕的神情,一些人的内心变得慌张起来。

    天子说这些话,是想表达什么?

    “去南洋吧。”

    崇祯皇帝不想再伪装什么,看着朱纯臣他们,“对你们敕封的爵位,朕不下旨追夺,领着各自门下的家卷、家将,都去南洋折腾吧。”

    “陛下,臣等不明白您这是何意?”

    “就是啊陛下,臣等是大明勋戚,您为何要说这番话?”

    “陛下,究竟是哪些奸臣……”

    面对这样的态势,朱纯臣他们站不住了。

    好端端的。

    为何要让他们去南洋啊,就算他们先前在南洋捞取不少金银,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愿意去南洋那等地方。

    “看来你们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看着朱纯臣他们,崇祯皇帝的眼神冷厉起来,“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朕索性就说的更明确些吧,从皇明海贸总会筹设以来,朱纯臣,你们这帮家伙背着朕做了多少事情?

    真的以为朕不清楚吗?

    一个个为了追求利益,肆无忌惮的夹带各种东西,甚至还私铸火铳火炮,以贩卖到南洋诸国牟取暴利,这些难道是朕冤枉尔等的吗?”

    对待烂掉的勋戚群体,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悉数切除掉,不能叫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粥。

    过去面临的境遇太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所以崇祯皇帝一直都压着杀意,不对朱纯臣这帮二五仔下手。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崇祯皇帝,就会轻易饶了这些家伙。

    “英国公,你们跟朕过来。”

    看到朱纯臣这帮二五仔,崇祯皇帝就压不住心底的厌恶,伸手对张之极他们说道。

    “臣等遵旨。”

    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的这批勋戚,有一个算一个,纷纷作揖应道。

    “陛下!

    ”

    “陛下!

    ”

    见到这一幕,朱纯臣他们彻底站不住了,纷纷想上前解释什么,可却被一队队御林军锐士包围起来。

    “诸位,现在你们最好待在这里。”

    王来聘挎刀而立,冷峻的眼眸扫视众人,“奉陛下旨意,末将要监督诸位,好好翻看这些桉牍,请吧。”

    】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反抗都是可笑的。

    大明已不是过去的大明。

    就现在崇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