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那封袁崇焕可能暗通建虏的书信,若是在神京收到的,而非在三河收到的,王洽他们甚至不敢想象,那时的朝堂之上,还有身处神京,不能第一时间洞察前线局势的崇祯皇帝,又会生出怎样的风波。
受建虏进犯一事的影响,叫大明内部的矛盾,处于激化并随时都会破碎的境遇,若不远离暗潮汹涌的神京,只怕局面会变得更加混乱。
……
“啊啊啊……”
戈图跪倒在地上,在一众建虏贝勒、大臣、将校的怒视下,其情绪激动的用手比划着,但心里想讲的话,可发出来的声音,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呜啊声。
“啊!!!!”
内心骄傲的戈图,在努力了许久以后,最终还是怒不可竭的咆哮起来。
见到此幕的皇太极,面带怒容,双拳紧握着,看着满身伤痕、愤怒抛下的戈图,还有先前在遵化城外,所见到的那些摆牙勒首级,内心深处的怒火,是怎么都无法抑制住。
“汗王,这崇祯小儿,真真是欺人太甚,竟敢这般对我大金勇士,此仇我大金必须要报啊!!”
“没错,这崇祯小儿不自量力,竟敢擅离神京要地,赶赴到三河一带,若我大金此时挥师西进,定能攻破明军防线,擒杀崇祯!”
瞧见戈图这般的一众贝勒、大臣、将校,那一个个是情绪激动,面带怒容的纷纷跪倒在地上,向皇太极请战。
自攻陷遵化、三屯营两地后,他们八旗劲旅,就一直休兵不出,这叫他们的心里,始终无法宣泄那股子战意。
眼下见到被割掉舌头,且满身伤痕的戈图,还有一众摆牙勒的首级,这叫骄纵的他们是绝不能忍受的。
“够了!!!”
皇太极拍案而起,沉声喝道:“此仇不报,本汗不配做大金的汗王,然崇祯小儿,既敢离开神京,赶赴三河一带,那定然是有所倚仗。
兵者诡道也。
用你们的脑子想想,崇祯小儿这般做,那不正是想激怒我等,叫我八旗劲旅,朝蓟州、三河一带行军?
眼下迁安那边,袁崇焕所领兵马,多半竟离开迁安一带,甚至赵率教还统率关宁铁骑,在滦河一带展开袭扰之势。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八旗劲旅,就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本汗决意,暂不攻打蓟州、三河等地!
范文程,本汗命你率八百精锐,坐镇遵化,提防明军,余部随本汗赶赴迁安城,先破掉明军于东线防务!!”
面对不断增多的明军,皇太极心里比谁都清楚,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跟他比拼消耗战。
只怕这个时候,围绕蓟州、三河两地,屯驻有大批明军将士,不然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这等,能轻易激怒他们八旗的事情。
尽管皇太极先前谴派戈图他们,赶赴到蓟州那边,以试探崇祯皇帝是否御驾亲征,心里就做好了,戈图一行会被明军杀害。
但明军没将所有人杀掉,相反还留下戈图一人独活,砍掉随行摆牙勒首级,还送到石门镇那边,任由己部去领取,这便叫皇太极的心里充满怒意。
在这样的一种行为下,皇太极的内心深处,感受到来自崇祯皇帝,那举手投足间的不屑于顾。
既然闹出这样的事情,那他皇太极就必须有所反应,不然麾下八旗健儿,定然会受到相应影响的。
第八十三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玉田方面呈报,辽东督师袁崇焕所部,已回撤至榛子镇一带,并朝迁安城方向回撤,辽东督师袁崇焕回撤途中,派人向玉田呈递请罪奏疏,请臣转递至军机处前指;
现玉田方面已做好固守之势,天津总兵官王洪,率部接管玉田防务,行守土有责,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满桂所部按臣指示,进驻丰润方面……”
“石门镇方面呈报,天雄、忠勇两军,已与勇卫营顺利会师,并围绕勇卫营所建营盘展开扩建,同时谴派麾下骑兵,对大安口、遵化方向展开游讯,据查窃据遵化之建虏,多数皆朝三屯营方向进军……”
“留京军机处呈报,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朝堂各部、院、科、道等,在辅政大臣的统属下,积极筹备前线各项所需;
石门镇大捷一事,对朝中影响很大,按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我留京军机处,当积极履行各项指令,顺天府尹孙传庭,明战时策,令……”
“司礼监呈报,奉皇爷之名,奴婢留守内廷,自皇爷御驾亲征以来,外朝的各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重重。
以韩爌为首的辅政大臣,还有周延儒、温体仁等辅政大臣,就一些方略上,皆表露出强烈的不满。
然外朝整体态势尚稳,有英国公坐镇京营,孙传庭赴任顺天府尹,使得神京局势安定,另按皇爷所命,兵仗局……”
“天津三卫呈报,登莱总兵官张可大,已率部抵达天津,并按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北上朝蓟州方面行军,东江方面至今尚无……”
“英国公呈报,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臣一直就京营整饬未放松过警惕,然朝中辅政大臣……”
军机处前指正堂,一封封来自各处呈递的奏疏、军机要务,在几名军机参赞,默契的交替诵读下,崇祯皇帝皱着眉,叉腰而立,看着眼前悬挂的地舆图,王洽、李邦华神情各异,不时走上前,对地舆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怎么说呢,受建虏进犯大明一事影响,外加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后,不管是神京那边,还是北直隶治下各府县,可谓是都有着不小的变动。
“两位爱卿,听到这些个奏疏,还有军机要务,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呢?”崇祯皇帝盯着眼前的地舆图,对身旁的王洽、李邦华说道。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前线吃紧,后线紧吃啊,朕钦定的这几位辅政大臣,都是各有各的说辞啊,算是叫朕大开眼界啊。”
先前声音不断的正堂,此刻变得安静下来,那些宣读的军机参赞,一个个忍着口干舌燥,看向沉默不言的王洽、李邦华。
此刻的他们算是明白,早先天子为何要选择御驾亲征,而不是选择留守神京,居后调度抗击建虏之事了。
“行,既然你们不愿说,那咱们就不提神京之事。”
见王洽、李邦华没有答复,崇祯皇帝转过身来,叉腰看着他们,说道:“等会儿军机处前指,拟一份上谕,明发到神京。
言明当前所处战况,及各处驻守大军所需,命留京军机处,会同各辅政大臣,必须如期完成,如若不能完成,撤职查办!
另给司礼监明发一份上谕,命兵仗局那边,以三天为一个期限,将期间量产的震天雷,还有袋装颗粒火药和袋装铅弹,分批次运往通州城,由临设前中后三卫,抽调所需民驿队,按期运抵蓟州这边。
对了,给御马监也明发一份上谕,命高起潜他们,会同英国公张维贤,顺天府尹孙传庭,将先前抽调一空的四卫营,重新补充起来,就从顺天府治下遴选,在广渠门外营盘进行操练。”
“臣领旨!”
王洽上前拱手应道。
既然现在是围绕抗击进犯的建虏,所展开的局势,那崇祯皇帝定不会错过,不断增强直辖于自己的军队。
只要这一战能战胜建虏,那参战的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所幸存下来的将士,便是最佳扩编的骨干,到时携大胜归朝,便是出手重整京营的时候了。
“说说石门镇方面的呈报吧。”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叉腰看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据查,遵化城一带的建虏,朝着三屯营方向赶去了。
你们对此都有什么想法?
朕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朕觉得皇太极坐不住了,想破开我大明当前之势,好叫戍守各处的兵马,能跟着乱起来。
所以若真猜的没错,只怕这个时候,以皇太极为首的建虏兵马,会朝着迁安城方向,展开相应的攻势。”
王洽、李邦华皱着眉头,心里思索崇祯皇帝所讲揣测,就石门镇方面的呈报来看,在天雄、忠勇两军,尚未开赴到石门镇前,遵化那边的建虏高层,就明确了这一筹谋。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便是先前被谴派到蓟州那边,后被钱龙锡擅自做主,领到三河的建虏小队,被崇祯皇帝下旨灭杀。
“倘若如陛下所讲,那迁安方面的压力,会很大。”王洽皱眉道:“袁崇焕不尊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擅自调动麾下兵马,离开迁安城,这势必造成东线防务出现漏洞。
此时建虏有所行动,只怕是洞察到此点,且臣认为陛下所言的可能性很大。
陛下,是否以军机处前指之名,叫进驻到丰润方面的满桂所部,驰骋到滦河一线,阻击袭扰可能进犯的建虏主力?”
李邦华紧随其后道:“臣觉得王尚书所言极是,抛开其他的不谈,在当前这等危急的态势下,袁崇焕这位辽东督师,却被变相剥夺走手中权柄。
且在他想进驻玉田之际,被陛下委以重任的孙公,先于其一步进驻玉田,并勒令其尽快返回迁安,主持东线防务事宜。
若在此之前,抢占遵化、三屯营的建虏,若送去给袁崇焕书信,难保其心里不多想其他,这……”
相比较于某些打嘴炮的东林党官员,王洽、李邦华他们,是相对务实的东林党,是能够拉拢,并在敲打后,委以重任的官员。
这世间哪儿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标签,不是所有的对,都是对,也不是所有的错,就是错,尤其是在政坛上,那就更是这般了。
“朕觉得不妥。”
崇祯皇帝挥手道:“两位爱卿之意,朕明白,查漏补缺,防止东线防务,叫可能进犯的建虏攻破,继而威胁到山海关防线。”
在说这些的时候,崇祯皇帝走上前,伸手指着眼前的地舆图,看向王洽、李邦华他们,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
“但两位爱卿,你们可曾在心里想过,若我军机处前指,真下达这样的调令,那是否又跳进到建虏进攻的节奏中去了?”
“一直以来,朕所筹谋部署的这些,不就是在摆脱建虏的进攻节奏,叫我大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吗?”
“进犯大明的建虏虽强,但他们也存在几个短板,一个是长途跋涉、异地作战,一个是麾下未携带火炮,一个是进犯大明的兵力不足,但恰恰这些,又都是我们大明的长处。”
“只要我们能跳出固有思绪,围绕这些个短板,做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那两位爱卿觉得,我大明能否在短时间内,挫败并击退攻进关内的建虏呢?”
崇祯皇帝的一番言论讲出,叫王洽、李邦华陷入到沉思之中,的确,真要按他们所讲的话,那还真是又主动跳进,建虏进攻的节奏中去。
可当前这样一种局面,又该如何破局,又该如何展开攻势呢?
“军机处前指,即刻向石门镇方面,明发上谕。”见王洽他们这般,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朗声道。
“命卢象升接上谕后,即刻调动麾下主力,向大安口方向进发,将这座被建虏窃据的要隘,给朕夺回来!!
此上谕以八百里加急,传至石门镇!!”
第八十四章 进击的大明(1)
王洽、李邦华有些心惊,崇祯皇帝所讲之言,明显是想剪除建虏所控要隘,叫建虏强占遵化、三屯营的战略优势,降到最低。
若能收复大安口要隘,那建虏退出关内的通道,便少了一处,这对进犯关内的建虏,绝对是不小的打击。
只是不管迁安方面,还要面对遵化等地建虏的威胁,叫卢象升所率大军,去直接攻打大安口要隘,若陷入僵持怎么办?若引来建虏回援怎么办?
“陛下,此事是否应再议一议?”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ò_M
李邦华走上前,拱手道:“虽说卢象升所率大军,攻打大安口一带,的确占据着些许优势,但若出现建虏……”
“李卿,此事不必再议!”
崇祯皇帝挥手打断道:“自建虏攻破数处要隘,进犯我大明关内,除了石门镇一战外,勇卫营彰显我大明雄威外,我大明就未曾采取过积极进取的态势。
这不好。
不过考虑到先前的局势,还有各处大军调度,朕也就没多说其他,但现在围绕遵化、三屯营两地,我大明已完成相应统属。
现在朕觉得是时候,向进犯的建虏亮剑了!
被建虏窃据的大安口要隘,该怎么打,那是卢象升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而军机处前指这边,要做的事情,就是围绕大安口之战,真的打响以后,可能会产生的连锁反应,制定出相应的作战预案。
例如知晓此战后,于遵化、三屯营方面的建虏,是否会谴派麾下兵马,或偷袭石门镇方面,或直奔攻打大安口的精锐,以破解所处危局等等,都必须要考虑到位,形成一整套的预案。”
先前建虏进犯大明,局势可谓是暗潮汹涌,为了稳住大势,崇祯皇帝是稳得一批,分别做出相应的筹谋部署。
现在围绕遵化、三屯营两地,聚拢着二十几万众兵马,分别进驻在各城、各线,若这般都不能战胜建虏,那趁早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以后的游击也别打了。
“朕还是那句话,别怕打碎那些坛坛罐罐!”崇祯皇帝叉着腰,看着有些意动的王洽、李邦华,朗声说道。
“打碎了,到时候我们再建就是了,但若叫建虏肆虐整个京畿,那对我大明的损害,就超乎想象了!”
“臣领旨!”
王洽、李邦华思想坚定了,对崇祯皇帝拱手应道,随后便去办公之地,开始以军机处前指之名,明发各类上谕了。
看着忙碌起来的众人,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轻呼一声,转身看向身后地舆图,此战即便成功将建虏打退,然在顺天、永平两府之地,大明也将蒙受不小损失。
‘等此战结束以后,必须要趁此战之威,将北直隶治下各线防务,还有各处卫所等,全部都要更替一遍。’
‘蓟密永三协防务,这等重要的区域,包括顺义、昌平、宣府镇等地,必须要进行一次大换血。’
‘想剪除朝中的一些势力,达到政治平衡的态势,这围绕神京的防务,绝不能再出现任何漏洞了!’
那双锐利的双眸,来回看着眼前的地舆图,崇祯皇帝垂着的双手,下意识紧握,当前这摆烂的大明,若想做出改变,首要做的事情就是抓兵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管是在任何时期,这一点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改变,才能披荆斩棘,将大明崩坏的财政体系,给他一点点杀回到正轨中。
“陈延生,你持此上谕,八百里加急,即刻赶赴石门镇,命卢象升所部,按陛下所定旨意行事。”
“喏!”
在王洽的安排下,时任军机参赞的陈延生,拿着已定的上谕,便即刻离开正堂,调一队京卫骑兵,便朝石门镇方向赶去。
从建虏攻破大安口、龙井关等要隘,并先后攻破遵化、三屯营之地,沉寂许久的大明,终于要展现出进击之势。
“哒哒哒……”
杂乱的马蹄声,在这空旷的原野响起,一路飞驰的陈延生一行,可谓是内心激动不已,终于,终于要对建虏展开反击了。
八百里加急,代表着此道明发上谕的重要性,负责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