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53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53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有着再多的不甘,可当前这种局面,根本就不能跟明军死耗下去,八旗劲旅的主力此刻已撤到汉儿庄了。

    “铛铛铛……”

    “哒哒哒……”

    跟随中军各部阵后,缓缓朝前线战场赶去的崇祯皇帝,听到了急促的鸣金声,还有杂乱的马蹄声,他便知道建虏骑兵要撤离了。

    “狗鞑子,有种别他娘的跑啊!!!”

    “干你娘的狗鞑子,等着爷爷干翻你们!!”

    而那一声声怒吼声,在前线战场传递到后方,崇祯皇帝感受到了愤怒,感受到了血性,感受到了……

    谁言汉儿不如奴?!

    有这么一帮敢向建虏言战的锐士,大明还有希望!

    那建虏就算再凶残,只要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那汉儿怎会再落得卑躬屈膝,剃发留辫的屈辱下场?!

    “传朕口谕,命天雄军各部前移警戒!”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神情冷然的喝道:“命出战的健儿,不准再追溃逃的建虏,这仇,朕会领着他们报的!”

    当前这样一种态势下,不宜追杀这逃窜的建虏骑兵,若是引来大股建虏杀来,必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说被逼到绝境的建虏,真不顾一切的在这毫无遮拦的战场上,跟大明血战到底的话,那先前所取得的战场优势,就毫无用处了。

    “哒哒哒……”

    “传陛下口谕……”

    置身在这惨烈的战场上,骑马而定的崇祯皇帝,扫视着前方倒在血泊,失去生机的明军将士,耳畔回荡着杂乱的马蹄声,还有一道道怒吼声。

    此刻的他,紧握着手里的缰绳,眸中闪烁着冷茫,像这种被建虏打进家的仗,这辈子他只会经历这一次。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他要叫所有人都知道,汉儿不为奴,誓要跟建虏一决高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倘若大明能从辽东这个烂透掉的摊子里,暂时的抽身出来,不再以磨刀霍霍的姿态,去为了收复失地,而向建虏展开所谓的战略反攻,那是否能给大明紧张的财政危机,带来一丝的缓解?

    相比较于所谓上国天朝的脸面;大明现在更需要的是回血,给拆东墙补西墙的财政,减去被上下其手,打着收复辽东,打着平定建虏旗号的那帮贪官污吏,不再有机会以此敛财升官的机会。

    现阶段的大明上下啊,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建虏想要的节奏中去,拿着宝贵的银子、人、粮食等等,在辽东前线做着毫无意义的事情,除了肥了那帮辽东将门,还有跟其沾着关系的大小官员外,剩下的什么都没有捞到。

    靠着亲率的天雄军,逼走了损失不小的建虏骑兵,所处在那样一种氛围下,还有随时可能杀过来的建虏,崇祯皇帝没有在前线战场,过多的停留,也没有刻意想讲些什么,以扇动那帮刚刚经历过血战的健儿。

    在大明嘴炮的人太多了,他这个大明皇帝,若只会夸夸其谈的话,那活该大明各阶层造反。

    将那些战死的健儿尸首一一收敛好,砍掉那批被杀的建虏、蒙古兵、二鞑子的首级,在天雄军的护送下,经历血战的关宁铁骑;还有满桂所领铁骑;便跟随着崇祯皇帝一路返回三屯营修整。

    “成国公,这陛下从前线回归后,就不召见我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汤国祚心神不宁,看着被大汉将军把守的要地,对一旁的朱纯臣说道。

    “你问本公,本公问谁去?!”

    朱纯臣皱眉道:“瞧你那点出息,陛下是只不召见我等吗?王洽、李邦华他们,包括孙承宗、卢象升他们,陛下不都是没召见吗?”

    心里装着事儿的汤国祚,见朱纯臣这般,依旧是难安啊。

    每每想到自己随驾驰援之际,因胆怯前线建虏骑兵,劝说崇祯皇帝不可以身犯险,天子那冷漠到极致的眼神,在看向自己的那一刻,汤国祚的内心深处,就涌现出阵阵寒意;还有惧怕。

    就在汤国祚思绪不定之际,朱纯臣见王承恩回来了,忙走上前说道:“王公公回来了。”

    刚从满桂、赵率教所部,进驻的那处营寨,赶回来的王承恩,见朱纯臣拦着自己的去路,眉头一皱,但很快恢复如初,神情澹然道:“见过成国公,灵璧侯。”

    “王公公客气了。”朱纯臣微微一笑道:“王公公这是奉陛下的旨意,犒赏了满桂、赵率教所部回来?”

    “是。”

    王承恩点头道:“成国公,咱家还要向皇爷禀明此事,若没有其他事情,那咱家……”

    “王公公稍等。”

    朱纯臣见状,忙上前低声道:“若是见到陛下,还请王公公美言几句,本公与灵璧侯有些事情,想向陛下禀明。”

    说着,还不忘塞给王承恩一物,觉得手里一沉的王承恩,眉头微蹙,但很快就恢复平静。

    这两个家伙,是想找皇爷请罪的吧。

    “咱家试试吧。”收敛心神的王承恩,模棱两可的说道:“至于皇爷是否召见,咱家……”

    “好,好。”

    朱纯臣见状连连点头,这一幕,叫在旁的汤国祚见后,心里直呼内行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啊,到底是老狐狸。

    看着向崇祯皇帝行在走去的王承恩,这神情各异的朱纯臣、汤国祚,心里想的却不是一回事。

    “吱~”

    等朱纯臣他们回过神来,侯在房门外的王承恩,在请旨后,得到崇祯皇帝的回应,左右大汉将军打开房门,这才小心翼翼的走进来正堂内。

    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依旧盯着眼前的地舆图,头也没回的说道:“满桂、赵率教所部,安抚的怎么样了?”

    王承恩闻言,忙拱手道:“一切按照皇爷的旨意所办,所立战功皆已登记造册,等此战结束后一并赏赐。

    那些大明的健儿,在知晓皇爷有旨意,叫他们好好休整,待大明再度出战,还要领着他们一同杀敌,一个个都表现得极为激动。”

    在讲到这里的时候,王承恩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来,自己奉旨携带各种吃的初到营寨,以安抚满桂、赵率教所部健儿,跟讲出自家皇爷之言后,那前后变化后,王承恩的心里就唏嘘不已。

    这么一帮强兵悍将,真要是再跟建虏杀一场,只怕同等规模下的建虏骑兵,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这是一帮健儿啊。”

    崇祯皇帝面露感慨,转过身道:“倘若我大明在辽东前线,所有的统兵将领,包括他们麾下的将士,都能像满桂、赵率教所部一般,我大明又何至于经历此等浩劫!”

    自从前线战场回来以后,崇祯皇帝就把自己关在屋中,认真思索接下来的整体战局,还有皇太极知晓他们八旗麾下偏师,跟大明铁骑交战的战况后,是否会选择撤离关内,不再跟大明死磕到底了。

    仗打到眼下这份上了,越是这种关紧时刻,就越是不能出现任何纰漏,不然先前所斩获的战场优势,所战死的那些大明健儿,就算是白费了。

    看着面露感慨的崇祯皇帝,侯着的王承恩有些踌躇,不知自己这个时候,要不要开口说朱纯臣他们,想要求见一事。

    毕竟在王承恩的感受下,自家皇爷此时的心情并不好,甚至让他觉得自家皇爷是在忧虑后续的战事。

    就在王承恩思索之际,崇祯皇帝再度转过身,uu看书叉腰看着眼前的地舆图,眉头紧锁着,说道:“行了,你先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另外你去给军机处前指那边,传一道口谕过去。

    就说这龙井关的战报,在没有呈递到三屯营以前,做好各部的驻守事宜,叫斥候严密监视建虏动向,还有前线所需各项军需,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部署,绝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此时的崇祯皇帝,心里真的是谁都不想再见了,在龙井关那边的战局,没有彻底分出胜负前,想要去心平气和的面见随驾大臣,商讨后续战事,那只怕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毕竟进犯的建虏兵马,在汉儿庄那边安营扎寨,没有退出关内,这要是大明不趁着先前的战场优势,还有慌乱撤离的建虏八旗,完全回过神来之前,将龙井关给收复回来的话,那后面的仗,还真不一定会按照预想的来走啊。

    万一恼羞成怒的皇太极,摆出一副破釜沉舟之势,遣派出麾下骑兵队伍,不顾一切的避开大明主力,对大明关内执行杀光、烧光的策略,那局势……

    崇祯皇帝甚至都不敢继续向下想,万一这种情况真出现了,就算把缺口堵上了,灭掉了肆虐关内的那帮建虏,但是大明所遭受的重创,也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皇太极,早晚有一天,朕要干死你!”皱眉看着眼前地舆图的崇祯皇帝,嘴上囔囔的说道:“想再干垮大明,那绝对是痴心妄想的事情,朕倒是想要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



    第一百二十六章 胜利的曙光皇太极怒了

    

围绕三屯营之战的影响,对涉足其中的双方高层来讲,注定使得今夜是难眠的,大明在注意龙井关的情况,建虏在注意大明接下来的举动。

    尤其是对建虏这边,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昔日他们所瞧不起的大明军队;竟给他们造成这样的伤害。

    这真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事难料啊。

    “孙公,您对满桂、赵率教所报之事,是什么看法?到底要不要禀明给陛下?毕竟这不算是件小事情啊。”

    “是啊,满桂说他昨日脱离本部,一路追杀的是济尔哈朗,只是这一没有首级,二没有信物;我们也不好预判此事真假,若是……”

    在崇祯皇帝所住之地侧堂,王洽、李邦华面露踌躇,言语间透着犹豫,看着沉默不言的孙承宗,纷纷讲出自己的想法。

    从崇祯皇帝命王承恩传达口谕,王洽、李邦华他们,就忙着处理各项军务,安排各项部署,以确保大明掌握的优势,不会出现任何削减,同时也在焦急等待侯世禄、周遇吉所部消息。

    龙井关是否能被大明收复回来,将关乎败退汉儿庄的建虏兵马,是否可以选择破釜沉舟之势;倒逼着大明丧失现有优势。

    只是在他们等待的期间;满桂、赵率教所呈递的关于昨日一战的奏疏;却叫他们陷入到新的分歧之中。

    “两位心里所担心的;老夫是能理解的。”孙承宗沉吟片刻,皱眉说道:“其实老夫也有些拿不准。

    倘若满桂、赵率教所呈奏疏;提到的斩杀济尔哈朗一事是真,那对我大明来说,必将是振奋军心,提升士气的绝佳手段。

    但若是谎报军情的话,事后发现济尔哈朗没死,惩处满桂、赵率教他们事小,有损我大明脸面事大。

    不过依着老夫对满桂的了解,他虽说性情桀骜些,但对这杀良冒功、谎报军情之事,还是不屑去做的。”

    “……”

    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并没直接讲出自己的看法,毕竟在当前这种态势下,如何证明济尔哈朗的确被杀,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军机处前指这边,一旦认定此事是真的,那满桂、赵率教二人,肯定是立下了大功的;那济尔哈朗在建虏内的地位,还算是比较高的。

    自建虏八旗强势崛起,开始肆虐辽东以来,大明还从没有过在战场上,斩杀过建虏高层的战绩。

    先前周遇吉所领的勇卫营,在石门镇斩杀了萨哈璘,爱新觉罗的子弟,有身份凭证,也有首级,这该是什么赏赐都有迹可循。

    可是这次满桂、赵率教他们这次做的事情,却叫他们觉得真的是很难办,压着此事不说吧,不合适;认定此事禀明崇祯皇帝,也不太合适。

    “唉,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情。”王洽轻叹一声说道:“哪怕是砍掉济尔哈朗的首级,我们至少也能认定此事,可现在……”

    李邦华眉宇间生出忧色,这件事情真的是太棘手了,不管怎么处理,都有欠妥当的地方,且这件事情还不能耽搁太长时间。

    “老夫愿做担保。”

    见王洽、李邦华他们这般,孙承宗神情严肃起来,郑重道:“老夫相信满桂、赵率教他们,不会做出谎报军情的事情。

    这件事情不能拖!

    若真的是真的,我军机处前指这边,可向陛下请示,明发一道上谕,宣讲满桂、赵率教所立战绩,杀一名建虏贝勒,哪怕是最普通的那种,这对我大明的意义也非同小可。

    尤其是当前这种态势下,我大明也需要更多的战绩,不管是振奋军心,还是安抚人心,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若是假的,倒是不管陛下降下什么惩罚,老夫愿与满桂、赵率教他们同受。”

    孙承宗此言一出,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眉头微蹙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是在心里权衡利弊。

    “算我一个吧。”

    沉吟片刻的李邦华,走上前道:“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有利于大明的事情,不过我的意思,还是向陛下陈述清楚此事,至于真伪,唯有陛下亲裁了。”

    “对。”

    王洽点头道:“这件事情牵扯的层面有些多,若是我们这般……”

    “报!!龙井关大捷,侯世禄、周遇吉所领大军,顺利攻破龙井关……”

    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一道激动的声音响起,打断了王洽,这也叫孙承宗他们几人,先是一愣,旋即就露出难掩的激动。

    龙井关能被大明顺利收复,这对下阶段的战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大明可以围攻汉儿庄!

    孙承宗强压内心激动,说道:“两位,我们现在就将此等消息,上呈给陛下,顺便将满桂、赵率教所呈之事,讲于陛下,至于如何裁断,那还要看陛下的意思了。”

    “附议!”

    “附议!”

    一直心心念念的战局,终于有了结果,王洽、李邦华他们怎会不激动呢,这可是大明跟建虏交战十余载,所占据优势最多的一次,尽管这次征战,是建虏进犯大明关内所致,但意义终究是不一样的。

    ……

    当孙承宗他们一行,还在为满桂、赵率教是否斩杀济尔哈朗一事,而感到为难之际,退守汉儿庄的建虏,却呈现另外一种境遇。

    “岳托!谁给你的胆子,敢瞒报济尔哈朗之死的!”皇太极面露愤怒,看着跪倒在地上的岳托,沉声喝道。

    在旁的阿敏,眸中闪烁着杀机,死死的盯着岳托。

    “汗王,奴才也不确定此事。”岳托说道:“昨日战况紧急,奴才以为济尔哈朗是跟所部分散,想……”

    “够了!!!”

    暴怒的皇太极,余光看了眼阿敏,指着岳托沉声喝道:“身为侧翼主将,却因个人恩怨,闹出这样的事情,本汗不想听你辩解。

    来人啊,把岳托拖下去,罚三十牛鞭!!罚没五牛录!!”

    “喳!”

    帐外候着的两黄旗摆牙喇,立时就冲进帐内数人,架起岳托就向帐外而去。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八旗公推论战退

    

“等等!!”

    阿敏神情冷厉,眸中闪烁着杀机,伸手喝道:“汗王,您这般偏袒岳托,恐在八旗内无法服众!

    这岳托分明就是因为那萨哈璘自己无能,导致被明狗所杀,一直怀恨在心;故而才在我大金撤离三屯营之际,不顾当时战况如何,强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