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86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86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自己当光杆皇帝; 那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自己重用的这帮能臣,职权之外的事情,就别过多干涉了,毕竟大明的水很深,你们把控不住,朕支持你们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王德化,这几日外朝受到影响,在文华殿理政的那几位,是否都安心处理朝政?”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倚靠在靠垫上,对随驾的王德化说道:“韩卿近来的状态如何?他这个内阁首辅,想来最近压力不小吧?”

    王德化微微欠身道:“回皇爷,据文华殿值守宦官来报,内阁的几位阁老,精气神都不是很足。

    尤其是韩元辅,长吁短叹多了不少,通政司转递到司礼监,经皇爷明确,交内阁票拟的奏疏,不少都没有及时回递到司礼监这边。”

    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看来韩卿养气功夫,还是没练到家啊,区区一个袁案,就叫他这个内阁首辅,表现的这般。

    朕去了文华殿,要找韩卿好好谈谈,不要觉得自己是袁崇焕的座师,就一定会牵扯到其中嘛。”

    王德化识趣的没有搭话,微微欠身跟着龙辇,对不在他职责内的事情,其表现得很谨言慎行。

    自崇祯皇帝凯旋归朝,在内廷做的那些事情,叫曹化淳这帮太监群体,一个个都提着心谨慎办差。

    一个整饬内廷名下皇庄,便叫不少人都吓破胆了,大内行厂、西辑事厂的设立,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机感。

    毕竟他们服侍的皇爷,不再像先前那般不重视内廷了,十二监四司八局的权力,可都得到不小的增幅,但这期间内廷死掉的人,同样也不少啊。

    “臣等拜见陛下!”

    在崇祯皇帝来到文华殿,提前知晓消息的韩爌、李标等一众内阁大臣,一个个按序排列好,拱手作揖道。

    “都免礼吧。”

    崇祯皇帝缓步向殿内走去,伸手示意道:“韩卿啊,朕怎么觉得你精神不好?可是对朕这几日,没来文华殿理政,有什么怨气吗?”

    “臣不敢!”

    韩爌忙回道:“陛下忙于军机要务,这些臣等都是知道的,臣其实是……”

    “好啦,一个个都别站在这里了。”见韩爌想对自己提袁案,崇祯皇帝笑着说道:“走吧,有什么政务,到殿内再议吧。”

    跟大明的文官群体,想要斗起来,就要走他们的路,叫他们无路可走,该装糊涂的时候,必须装糊涂,该狠的时候,要叫他们胆寒!

    “韩卿,司礼监转的蓟密永三协所呈奏疏,内阁这边票拟了没?”走进文华殿,坐上那阔别已久的龙椅,崇祯皇帝开口道,没给韩爌、李标他们,想劝谏自己的机会。

    其实有关蓟密永三协,所呈递的奏疏内容,崇祯皇帝早就通过卢象升所呈密奏,掌握的差不多了。

    根本还是要银子。

    蓟密永三协所辖要隘、要镇、防线,想确保相应的安定,就必须扩编兵源,毕竟先前的汰兵减饷,已叫上述区域的戍守力量,被削减很多了。

    “陛下,蓟密永三协的奏疏,内阁皆已进行了票拟。”韩爌上前说道:“臣这就拿来供陛下御览。”

    不过韩爌这样说着,刚走两步,在旁候着的内阁中书舍人,就撩了撩袍袖,前去拿崇祯皇帝要看的奏疏。

    ‘明明能好好利用他们,为何定要自己勤政克己呢?’瞧见此幕的崇祯皇帝,脸上没有表情,心里却暗暗说道:‘大明天子是要主抓统御全局的,啥事都想着自己做,费尽心思所谋之事,涉及既得利益群体的核心利益,那出了京城就大打折扣,意义是什么?’

    既然内阁是大明的权力中枢,就不该陷入到频繁更替内阁大臣的怪圈,这不仅仅打击内阁,还变相削减了天子威仪。

    像韩爌这个内阁首辅,崇祯皇帝就没想过要罢黜,不过借着锦衣卫督办袁案,李标这个内阁次辅,先前的挺袁派,就别想着再当了,留给毕自严吧,另外内阁大学士也要多补进几位才成。

    。



    第二百零四章 涌动之反击

    

“几位卿家,你们先去忙吧…”在韩爌几人的注视下,崇祯皇帝拿起一份奏疏,伸手示意道:“王德化,去给韩卿他们,上些茶水和糕点。”

    言罢也不管殿内众人作何反应,便聚精会神的看起手里的奏疏; 他很是好奇韩爌这帮人,关于蓟密永三协事,是如何票拟处理意见的。

    在大明被建虏乘虚进犯,造成国朝大动,由此可见在蓟密永三协,落实袁崇焕所呈汰兵减饷一事,是不正确的。

    平辽事固然很重要,然京畿的安全要更重要些,倘若老巢都叫建虏端了; 你就算把辽东全收复了,那政治意义是什么?

    一地换一地吗?

    ‘这韩爌的票拟意见,守旧稳妥之风,一眼就能瞧出啊,削减他处开支,增补蓟密永三协钱粮,从北直隶治下卫所,筛选一批卫所兵,优先补充到要隘、防线中,各处要镇徐徐图之。’

    在叫司礼监向内阁这边,转递蓟密永奏疏时,崇祯皇帝特意交代,命内阁所有大臣,票拟各自的意见。

    由此也能看看韩爌、李标、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几人,哪些算有些真本事; 哪些算是务虚派代表。

    既然要增重务实、做实事的能臣权柄,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便是将他们增补到内阁,以内阁大学士之位,实管各摊子的事务。

    这样一切才能变得有意义起来。

    ‘李标,你这票拟意见,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照你所说,抽忠勇军精锐,补到蓟密永三协去,那朕积攒的新军苗子,就全撒出去呗。’

    看过李标的票拟意见,崇祯皇帝冷芒一闪,心情有些不爽,对这个昔日挺袁派的代表,他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在崇祯皇帝翻阅着这些奏疏,韩爌、李标等一众内阁大臣,并没有太多心思,处理眼前的事务。

    毕竟当前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 搅得朝堂是起了风波; 眼下天子好不容易才来文华殿理政; 那有些人肯定想借此机会规谏。

    比如韩爌。

    比如李标。

    而诸如周道登、何如宠之流; 想的却是怎么不叫自己牵连其中。

    ‘看来袁案要加快进程了。’看完几人的票拟后,崇祯皇帝眉头紧蹙,心里暗暗说道:‘除了韩爌这个人,出于稳朝局的政治目的,可以继续留任外,李标、周道登之流,都要清除出内阁才行。’

    官僚做派过重。

    真才实学过少。

    这是崇祯皇帝在看了票拟后,对李标、周道登几人,所做出的评价,像他们继续留在内阁,纯纯是浪费名额。

    ‘在不具备去和官绅、读书人群体,按照自己意志做事之前,内阁这边,看来真的要维持‘一主,一副,七群辅’的政治格局了。’

    崇祯皇帝拿着手里的奏疏,心里却暗暗思量着:‘尽管这样会出现多数意见不合,但是也总好过叫一帮滥竽充数之辈,把持着这等重权。

    大明的守旧派势力庞大,想短期内就打压下来,根本不现实,不然也不会出现频繁更换内阁大臣,想以此杀猴儆鸡的怪象。

    务虚、打嘴炮之风,已然盛行大明官场,真一下子罢免很多朝臣,必然会引起政治事件的,就他们背后的势力群体,肯定会作出幺蛾子的。’

    大明文官群体,所掌握的权势,其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是难以想象的存在,玩强压那一套,只能闹出更多事情。

    “陛下…如今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太过偏激。”

    李标的声音响起,叫崇祯皇帝从思绪中拉回现实,见李标拱手作揖,向自己劝谏,崇祯皇帝的眉头微蹙起来。

    “在午门这等重地,骆养性竟纵使锦衣卫竖牌,张布没有任何依据的罪名,这分明是骆养性,想以此从快从重查办此事。

    陛下乃大明仁君,圣君,不该偏信锦衣卫之言,应将袁崇焕从诏狱移交刑部,并着三法司会审。

    当前朝堂被假借皇命的锦衣卫,搅扰的生出风波,若长此以往的话,恐……”

    “够了。”

    面对李标吹捧自己之言,想以此劝谏自己,将袁崇焕移交三法司,崇祯皇帝神情淡漠的说道:“你身为大明内阁次辅,不想着如何帮朕分忧,却一门心思的钻到袁崇焕身上,朕想问问你,你是袁崇焕的次辅吗?”

    “臣未曾有过这等想法啊!”

    李标神情大变,行跪拜之礼,看着崇祯皇帝激动道:“臣所讲之言,句句皆是为社稷虑啊,臣……”

    对李标所讲这些话,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听,那冷厉的目光,看向韩爌、周道登、何如宠等人,眉头紧蹙起来。

    “陛下,臣觉得重用锦衣卫,乃本末倒置之举。”

    见崇祯皇帝的眼神,看向自己,韩爌硬着头皮走上前,拱手道:“李次辅方才所说的这些,都是出于国朝局势安定,出于自己公心,绝非为了自己的私利。

    陛下,您难道忘了,前朝魏阉所把持的厂卫,给国朝带来怎样的危害和动荡了吗?您当初御极……”

    魏阉,魏阉。

    那是皇权的延伸!

    难道什么事情,全都听你们文官群体的,才是叫大明强盛吗?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各种弊政集中爆发,各地灾害频发,官官相护,官绅勾结,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峻,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难道朕不比你们看得清楚?

    要真是什么都听信你们的,那朕何必折腾这些事情,直接把皇位让给你们,上山打游击得了。

    崇祯皇帝眸中闪烁着精芒,静静的坐在龙椅上,听着李标、韩爌他们所讲,看着低头不言的何如宠等人。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对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算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皇权与臣权,于王朝统治来讲,根本就没有相安无事之意,想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就要一次次的产生碰撞,这也注定皇权是孤独的,皇位是高处不胜寒的,此点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第二百零五章 涌动之借力打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正文卷第二百零五章涌动之借力打力“那要不然…朕坐的这个皇位,就交由我大明群贤轮流来坐?”崇祯皇帝面露微笑,看着李标、韩爌说道:“李卿啊,朕觉得你这般出于公心,为我大明社稷虑,不坐这个皇位来辅政,真的是亏了。”

    “陛下!臣万没有这等想法啊!”

    李标跪倒在地上,行跪拜之礼,情绪激动的说道:“陛下说这等气话,分明是想置臣于不忠不孝……”

    “够了!”

    崇祯皇帝冷冷道:“身为大明的内阁大臣,不想着多为社稷做实事,不想着怎么去为朕分忧,却一门心思放到袁案上。

    朕倒是想问问你们,朕何时重用厂卫了?

    难道抓欺君罔上的奸臣,就是重用厂卫了?!

    难道杀内廷治下的家贼硕鼠,就是重用厂卫了?!

    是不是朕做任何事情,只要不去听朝中大臣之言,不按照你们的意思来办,那就是无道昏君了?

    袁崇焕犯下什么罪行,朕说的不对,锦衣卫说的也不对,非要你们说才对。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朕干脆退出朝政,身居内廷,也学学皇祖父他老人家,把一应事宜悉数交给你们来办,来做,可好?”

    韩爌、李标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都露出惶恐难安的神情,他们没有想到,天子会这般直白的讲这些话。

    “臣等惶恐!”

    听着这样的答复,崇祯皇帝眉头紧蹙,大明为何上下摆烂,不就是文官群体的势力过于庞大。

    他们背后支持的士绅、读书人群体,想牢牢把控着自身利益,不叫盘剥的那些财富,以各种名目缴纳赋税吗?

    “是不是除了惶恐,你们就不会说别的了?”

    崇祯皇帝抓起眼前的奏疏,看向韩爌他们几人,说道:“除了韩卿的票拟意见,朕觉得还能解决实际。

    你们几个呢?

    一个个官僚作风严重,不从实际出发,这就是你们为社稷分忧?出于公心?!”

    皇权和臣权之争,除非哪天大明叫人干掉了,否则就别想消停下来,统御幅员辽阔的疆域,就必然用读书人为官,不然怎样叫大明的秩序安定?

    这人啊,只要活一日,就必然被各种因素所牵绊,有名声,有前程,有亲情,有钱财,有……

    大明皇帝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制衡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派系不同的各个群体,以此来达到统御大明,叫王朝长治久安,不被别人干掉。

    “蓟密永三协的奏疏,朕拿走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手里拿着奏疏,看着惶恐难安的众人,冷然道:“朕会参考韩卿的票拟意见,略作修改,叫司礼监进行批红,到时由内阁下派兵部着办。

    韩卿,朕不希望看到,就因朝中生出的一些风波,连正常的朝政都推动不下去。

    要是这样的话,干脆放开蓟密永三协防线,叫建虏再度打进来的好。”

    言罢,崇祯皇帝一甩袍袖,便朝文华殿外走去,不给韩爌、李标他们,任何多说其他的机会。

    这还好是设立了军机处,真要没军机处,去总揽大明突发战况,叫内阁全权负责大明军政,那崇祯皇帝还怎么开展工作。

    现阶段大明的文官群体啊,就是享受的特权,享受的成一种习惯,以至于出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情况,都会出现应激反应。

    从文华殿回到军机处这一路,崇祯皇帝没有讲话,这叫王德化他们,一个个都老实的随驾而行。

    “去把骆养性给朕叫来。”

    回到军机处这边,崇祯皇帝将手里的奏疏,递给王德化,说道:“还有把这些奏疏,都交给徐卿他们。

    军机处这边,要参考韩爌的票拟意见,立足蓟密永三协联防大局,给朕重新拟定一份票拟意见,着司礼监批红!”

    “喏!”

    王德化忙上前接过,随后便去忙自家皇爷所下旨意,有现成的军机处不用,崇祯皇帝才是有问题。

    先前就蓟密永三协重建,崇祯皇帝就召军机处大臣,进行了研讨,自己的一些意见,军机处这边很清楚。

    倘若连这件事情,徐光启都不能办好的话,那他就别待在军机处了,直接负责武备院就是了。

    ‘看来除了要张贴大字报外,掌控舆情的谋划,也要推进了,这舆情始终掌握在文官手里,风向被一帮清流把持着,那必然会影响到朝局走势,这不好,很不好!’

    独自一人待在公事房,崇祯皇帝就当前的朝局,做出预判,并想好了相应的措施,准备好好杀一杀,某些造反派的气焰。

    ‘大明的清流和读书人,不是喜欢评议朝政吗?好啊,既然这样,那朕就给你们玩玩戏说朝政。’

    “拜见陛下!”

    骆养性的行礼声,叫崇祯皇帝拉回现实。

    “现在袁崇焕的状态怎样?”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瞅着骆养性说道:“有没有对其滥用私刑?方才朕去文华殿理政,这内阁对你们锦衣卫的意见,可是很大啊。”

    “陛下,袁崇焕状态很好。”骆养性忙拱手作揖道:“锦衣卫绝没有滥用私刑,臣等一切以陛下旨意来定。”

    自兴起袁案后,骆养性便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想不丢掉手里的权势,除了依附天子,尽忠职守外,再无任何可能。

    “嗯,这是要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