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90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90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养性胆子再大,他敢做出这等会引起朝野震动的事情吗?

    这背后代表着什么,你心里难道还不清楚吗?原本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这件事情捅出来后,只怕……”

    “我……”

    听着韩爌所讲的这些话,李标欲言又止,眉宇间生出忧色,评议朝政一事,他的确是知情,但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啊。

    7017k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戏

    

“陛下…午门那边出事了!”

    朱纯臣神情凝重,快步走进公事房,便看见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徐光启,心里一紧,忙拱手道:“臣圣前失仪,请陛下……”

    “徐卿啊…武备院这边,还要多操些心。”

    崇祯皇帝看了眼朱纯臣; 对眉头微蹙的徐光启说道:“等所召的人才,悉数抵达京城后,要向朕禀明此事,朕到时要召见他们,尤其是那帮西洋传教士,朕要跟他们好好聊聊,看看大明之外; 究竟还拥有那些好的东西。”

    徐光启忙拱手道:“臣领旨!”

    对现阶段大明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秩序; 又处在何种境遇下,崇祯皇帝的心里是清楚的,也明白大明之后要做哪些改变。

    然在大明的内部,对此知晓的却并不多,崇祯皇帝要用自己的方式,叫大明跟世界联系起来。

    受上朝天国思想的影响,大明的一种主流思想,便是觉得大明之外的世界,没有什么好探查的。

    即便外面的疆域再怎么广阔,那也没有大明富饶,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倘若能逐步真正意义上开放海禁,国朝所面临的压力,就能相应减轻很多很多。

    谁又能想象的到,在大明朝廷于开海、禁海这件事情,反复横跳之际; 离南洋最近的大明东南之地; 民间盛行走私海贸之事,凭借瓷器、茶叶、丝绸等海外热销之物,每年赚取多少银子。

    只是这些赚取的银子,多数没有在大明流通起来,相反都被窖藏了起来,要不就购置田产。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东南治下的权贵、官绅、地主、商贾,那多数都是造反派,银子银子没少赚,享受着赋予的特权,关键还他娘的骂朝廷暴政,不该于民夺利,这不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群体吗?

    “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看向朱纯臣说道:“能叫你这个大明国公,京卫都督府左都督,表现得这般慌张,是有人聚众造反了?还是想冲击宫廷呢?”

    朱纯臣忙拱手道:“回陛下…是锦衣卫押解袁崇焕,在京城各坊游街示众; 导致朝野间不少人; 对此很是愤慨,说锦衣卫……”

    “他们倒是愤慨起来了,朕还没愤慨呢。”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冷然道:“锦衣卫督办袁案,是奉朕的旨意,锦衣卫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这有些人啊,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国朝的风气,要是再不改一些,那迟早是要出大事。

    走,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帮人能闹到什么程度,徐卿,去叫上军机处所有人,陪朕去午门那边,看看这难得的盛况。

    王德化!你派人去文华殿,叫韩元辅、李标他们,全都去午门,也叫他们这帮内阁大臣,都好好陪朕看看!”

    “臣领旨!”

    “奴婢领旨!”

    就近段时期京城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怎么回事,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仅靠一帮清流和读书人,想要知晓那么多内部,肯定是不可能的。

    读书人参政议政,在历朝历代都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但在大明这边,渐渐的却成了一种风气,甚至还能影响朝堂。

    虽说崇祯皇帝清楚大明的文官群体,是很庞大且盘根错节的存在,但是想要单独收拾一些人,那还是能办到的。

    叫骆养性押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叫聚拢的说书人编排小故事,崇祯皇帝的后手,便在等候着合适的机会出击了。

    “陛下,您不该这般放纵厂卫啊,骆养性乃是奸贼臣子,此举置我国朝之威,大明法纪,于何地啊!”

    “你们难道眼睛都瞎了吗?为何要跟这帮锦衣卫狼狈为奸,快放开我等,诸君,匡扶社稷的时候到了!”

    乱糟糟的午门外,一帮情绪激动的官员、国子监监生,冲击着挡在他们眼前的人墙,想要打杀尽忠职守的锦衣卫,毁掉竖立起的木牌,撕毁张布的大字报。

    “娘的,这帮家伙都是疯了!”

    站在午门城楼的汤国祚,在见到眼前那混乱的场景,急的额头冒汗,骂骂咧咧道:“快…再他娘的抽调些人手,稳住局面啊。”

    汤国祚心里那叫一个气,自己这好端端的来轮值,没想到会出这档子事情,这要叫驻守午门的锦衣卫,被这帮官员和读书人揍了,捅到天子那边去,事情就大发了。

    “这动静还真不小啊~”

    那熟悉的声音,出现在午门城楼上时,汤国祚整个人一愣,瞪大眼睛的转过身,见崇祯皇帝被一帮人簇拥走来,慌忙跑上前,拱手道:“臣汤国祚,拜见陛下。”

    “嗯,免礼吧。”

    崇祯皇帝一把手,神情看不出喜悲,说道:“诸卿,朕叫你们来看一出好戏,这在我大明,应该也算很少找吧。”

    跟在身后的韩爌、李标等一众内阁大臣,以及徐光启这帮军机处大臣,一个个神情各异,不少额头都冒出汗珠。

    “这算是在向朕宣威吗?”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了眼午门外的情况,转身看向韩爌他们,说道:“一次简单的表明锦衣卫,没有向袁崇焕动用私刑,叫京城上下的百姓,知道袁崇焕是怎样欺君罔上,怎样胡作非为的。

    朕也算是开了眼界了,竟然有这么多人,聚集在午门重地,一味地亮明他们所谓的那套主张。

    李标,你难道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臣…”

    被当众点名的李标,身体一颤,忙拱手道:“陛下…臣不明白,陛下……”

    “不明白?不知情?”

    崇祯皇帝笑了,伸手指向李标,说道:“李标啊李标,你是不是在心里觉得,整个大明除了你聪明,你精明,其他人都是傻子啊?

    你前段时间做了什么,难道都忘了?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李标额头冒出冷汗,低着的脑袋,脸上露出慌张的神情,难不成自己私下做的事情,天子都清楚?

    垂手站着的韩爌,此时心里燥乱起来,他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天子这是要出手了。

    “韩卿啊,午门外发生的事情,朕就交给你这个内阁首辅来办了。”

    崇祯皇帝看向韩爌,神情淡漠的说道:“朕不管他们为何而来,受谁挑唆,也不想听他们讲的那些话。

    这朝堂上的有些人,想将袁崇焕从锦衣卫拉出来,移交三法司督办,且还这般的迫不及待,就愈发叫朕在心里觉得,袁崇焕先前究竟背着朕做了多少事情。

    李标,你自己主动上疏请辞吧,朕给你留些脸面,不然就到刑部交待吧,别以为朕身居内廷,就不清楚外面的事情了。”

    李标傻眼了。

    韩爌愣住了。

    在场的其他人,或惊愕,或难以置信,或错愕,不敢相信他们所听到的话。

    “成国公,你留在这里。”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看向错愕的朱纯臣,说道:“协助韩卿平定午门之乱。

    要是有人敢顶撞韩卿,敢藐视大明法纪,那就都抓起来,移交刑部!”

    “臣领旨!”

    崇祯皇帝走了,根本就没理会李标他们,昂首阔步的便走下午门城楼,就好像他不曾来过这里一般。

    先前骤起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刘宗周、李标这些人,背地里搞的鬼,但更多有谁参与其中,并没有打探清楚。

    朝中的一些大臣,以为掀起了舆情导向,就能倒逼着自己退让,那纯纯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之所以叫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借助此案,斗垮一些务虚、不做实事的大臣,用他们奉行的游戏规则,叫他们先下台,然后在根据袁崇焕交代的论罪。

    虽说李标的名望,比不上袁崇焕吧,但毕竟是内阁次辅,没有任何理由的罢黜,终究是说不过去的。

    但他既然参与其中了,就别想着随便了事。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孙传庭挥刀

    

大明官场的风气,很早就被带跑偏了,尤其是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持续的党争,加剧吏治腐败,这是一个系统的群体性现状。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绅勾结盛行的大环境下,靠频繁更换几个内阁大臣,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毕竟大明地方上的那帮官员; 多数都是一丘之貉,不利于他们的政策,纵使在朝堂上形成,出了京城以后,又有多少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通过此次兴起的袁案,换掉一批醉心于权谋算计、务虚、打嘴炮的大臣后,且此案叫文官群体无话可说,那朝堂上基本的政治格局,短时间内就不会再轻易去动了。

    怎么获取更多的钱粮,怎么壮大新军的规模,怎么打造基本盘,才是摆在崇祯皇帝眼前的事情。

    “在你们聚在一起,熟悉掌握整改崇文门税关,所需各项制度时,朝中的局势出现了一些起伏。”

    孙传庭坐在官帽椅上,看着他挑选的崇文门税关的大小官吏,神情正色道:“有关举荐你们的奏疏,本官还没有呈递给陛下。

    要是心里有反悔的,现在可以向本官讲明,脱掉身上穿的官服,直接离开就是,本官也不会怪罪你们。

    毕竟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在朝野间引起不小的争论与风波,对此事本官不想过多的评判。

    昨日于午门外,聚集了不少大臣和国子监监生,甚至最后都惊动了韩元辅。

    本官向来不做强人所难之事;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势必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若没太强的决心,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你们先前都是顺天府衙这边,能力不错但却没有门路的人,机会就这么一次,能否把握住,就看各自的选择了。”

    言罢孙传庭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没有去理会堂内所聚众人,这些都是孙传庭挑选出来,要去顶替崇文门税关及京城内外各门税局的官吏。

    想整改崇文门税关,达到崇祯皇帝所定标准,就必须先将各项准备做扎实,不能一上来就横冲直撞,不然出了乱子,影响到京城各坊,就会被巡城御史抓住把柄。

    “府尹; 下官等不退缩!”

    叫孙传庭觉得欣慰,他所挑选的这批官吏; 并没有一人退缩,一个个神情坚定的沉声喝道。

    毕竟在此之前,在京城没有门路的他们,脏活累活都是他们做,功劳苦劳都叫旁人占了,眼下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他们又怎会把机会白白从手边溜走呢?

    “好,本官果真没看错你们。”

    孙传庭站起身来,撩了撩袍袖,说道:“尽心办差,恪守崇文门税关所定新规,只要能办好此事,陛下不会看不到的。

    走,随本官一道去九门提督府,准备领着新编的税丁,接管各处。”

    “喏!”

    既然是整改崇文门税关,为避免在接管期间出现问题,孙传庭还是采取稳妥的法子,从孙祖寿所领忠勇军,从先前随驾出战致残的将士中,遴选了一批断手、断臂的将士,以他们充当骨干,又挑选一批新募将士,组建起直属崇文门税关的税丁队伍。

    妥善安置伤残将士的政治任务,崇祯皇帝先前在归京时,便特别向孙传庭、孙祖寿他们交代过,而参赞大臣金声、申甫,奉旨督办顺天府、永平府卫所事,也是在具体负责这件事情。

    让那些给大明流过血、受过伤的将士,纵使是致残的将士,无需担心自己日后生计,甚至能凭本事赚银子养家糊口,就是崇祯皇帝要坚持做的事情,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笼络那些文官,倒不如多多笼络这些文盲将士来的实际。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孙府尹…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挎刀而出的孙祖寿,面露笑意的朝孙传庭走来,抱拳一礼道:“可是有什么事情,需本官去做啊?”

    瞧见孙传庭身后所跟众官吏,孙祖寿心里就知道怎么回事。

    “孙提督,先前陛下传口谕,叫九门提督府,协助本官整改崇文门税关。”孙传庭抱拳还礼道:“此前一直都不是最佳时机,不过眼下本官觉得是时候了,不知直属崇文门税关的税丁队伍,孙提督整饬的怎样了?”

    “早就整饬好了。”

    孙祖寿面露笑意道:“本官一直都在等孙府尹消息,接下来怎么做?需要九门提督府这边,做些什么?”

    “一切照章办事就行。”

    孙传庭神情淡然道:“还请孙提督即刻差人,去给京城内外各门的守将下道指令,维持好各门秩序。

    剩下的事情,交由各处所派官吏办理即可。”

    “没问题。”

    孙祖寿笑着点头道,随后转过身去,沉声喝道:“来人啊,即刻传本提督令,命各处守将严守职责,维持好各门秩序,敢出现任何异动或混乱,以军法从事!”

    “喏!”

    将京城守备事,交由特设的九门提督管辖,对崇祯皇帝来讲,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针对京城的各项谋划,一旦要步入到落实阶段时,不会出现大的混乱。

    倘若先前凯旋归朝之际,崇祯皇帝若是没有挟大胜之威,命孙祖寿这个九门提督,率部接管京城内外门守备事,之后再想谋夺此事,必然会生出很多风波。

    “孙府尹…眼下京城这边,动静可是不小。”

    孙祖寿走上前,对孙传庭小声道:“这个时候你便插手崇文门税关,只怕那几个巡城御史公署,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啊。”

    “这些事情,本官已与毕尚书商量好了。”

    孙传庭撩了撩袍袖,神情自若道:“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才不叫你九门提督府过多在官面上涉足,不然就依着科道那帮言官御史的脾性,定然不会放过这机会的。”

    孙祖寿一听此言,眉头微挑,心里也是暗暗庆幸,幸好孙传庭为人不错,不然想给自己下绊子,那出了什么事情,他还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



    第二百一十五章 风向标

    

大明‘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态,已形成特有的风格,即便是独领一部的总兵官,在见到比他官阶低的文官,都要毕恭毕敬的对待,不然就等着被弹劾吧。

    虽说于统治层面来讲,防范武将势大是对的,但现阶段大明的风气,俨然已到了畸形的阶段。

    其实不单是这方面,在别的方面同样如此。

    像大明的文官群体,为何忌惮厂卫势力做大做强,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就是想堵住皇权的延伸。

    天子稳坐内廷,大事小情多听大臣意见,天下一切太平,这不就是文官嘴里的盛世王朝吗?

    “韩卿,朕明说了吧。”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着韩爌说道:“李标犯了什么罪,你心里应该也清楚。”

    “朕已经很克制了,胆敢操控舆情导向,想倒逼着朕退让,以达到叫三法司,获取督办袁案之权,这是在藐视皇权。

    韩卿觉得,若这件事情公布出来,有些人的官帽子,还能保得住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