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驸马-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远章苦笑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倩儿的罪名可是行刺公主,要是皇上较真起来,说不定整个定安侯府都要跟着陪葬,可他只是罚了我半年的俸禄,并没有做别的处置,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你切莫在节外生枝,倩儿已经死了,别的人还要活着,夫人要三思而后行。”
言下之意,不能忍还能怎么的?
“我告诉你的意思,是让你心里有个数,以后不要在在外人面前提起倩儿的死,因为只要提到倩儿的死,大家就会想到是长平公主,皇上大致的意思,是要我们把这件事压下去,免得影响长平公主的名声,从而给定安侯府招来祸事。”冯远章见许氏的情绪平息了下来,这才委婉警告。
许氏只顾着落泪。
真是太可狠了,皇上为了自己女儿的名声,却不顾惜别人女儿的性命。
要知道,她的女儿也是十月怀胎生下的,可在皇上的眼里还不如一条阿猫阿狗。
可是这种话她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能说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许氏才轻声道:“侯爷,妾知道了,以后不会再提了,您就放心吧,倩儿没了,三郎和三娘还在呢,妾知道轻重。”
嘴上虽然这样说着,可许氏的心里却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去把长平公主挫骨扬灰。
可惜她连这个恨意都不敢流露出来。
谁让对方是公主呢?而她的倩儿只是一条阿猫阿狗,甚至连阿猫阿狗都不如。
见许氏接受了事实,冯远章这才步履沉重地走出了凝香院。
……
永和三十一年的春节很快就到了,可定安侯府里一点喜庆的气氛都没有。
到了正月初六,那天原本是冯倩和镇国公世子大婚的日子,定安侯府里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那天一大早,卧床多日的许氏忽然早早起来了,带着一帮仆从去了京郊的大福寺。
等到日暮西山的时候,许氏才从大福寺回来了,虽然精神好了一些,但每当看到冯姝时,依旧是一副恨不得吃了她的表情。
冯姝不想整天面对许氏,每天早早地就去紫烟湖。
阿桃和肖十三相认之后,肖十三干脆就搬到了下面大堂里。
这样一来,无影也跟着搬了下来。
钱三表示坚决反对。
这画舫里本来都是小姑娘,突然来了两个大男人,会让人误会他们这画舫做的是小馆馆的生意。
可没办法,人家和阿桃是老相识。
阿桃虽然很少开口说话,但钱三知道,阿桃在姑娘心目中的分量比较重。
萧玉墨依旧天天来,照旧点上几样菜,听上一只小曲儿,再把肖十三喊到面前查看一番,这才满意离去。
时间久了,画舫里的姑娘都知道萧玉墨是个变态,对他都爱理不理的。
萧玉墨也不在意,知道小姑娘们对他不喜,再来的时候就不再点小曲儿的,直接点几菜吃完抹嘴就走。
妙音阁开了不到半个月,名声终于打出去了。
第161章 慕名而来
半个月不到,京城的上流圈中就传遍了一件事、
紫烟湖上新开了一家叫妙音阁的画舫,妙音阁名副其实,那画舫上的姑娘不但长得水灵,而且个个身怀绝技,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尤其是那个花槐,不但有一副好嗓子,一手琵琶更是弹得出神入化。
据说,连从来不去风月场所的锦衣卫指挥使萧玉墨,也成了那里的常客。
听到这话,有人好奇道:“萧玉墨一个断袖,去那种地方干什么?”
一个据说去过妙音阁的客人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去妙音阁的俊秀少年比比皆是,那些少年去妙音阁听小曲儿,而萧玉墨是去看那些俊秀少年的……”
居然这么有意思?众人一下子来了兴趣。
一时之间,去妙音阁的人络绎不绝。
将军府的薛二公子和杨侍郎的儿子杨寒松是好友,这几日因为杨二姑娘的事,杨寒松一直闷闷不乐,薛二公子打算带好友一起去散散心。
“紫烟湖那边新开了一艘画舫,那些女孩子不但长得好看,而且个个多才多艺,咱们一起过去玩玩?”
杨世子摇头拒绝:“不去,没心情。”
上次去镇国公府参加寿宴,二妹莫名其妙杀了人,回来就被父亲关了起来。
一天夜里,二妹竟然投缳自尽了,这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侍郎府没有妾室,府里就三个嫡子女,除了大妹嫁给了太子,家里就只有他和二妹,感情一直都很好。
可他知道,二妹虽然任性,却绝没有杀人的胆子。
她整日和长平公主厮混在一起,这件事一定是长平公主指使她做的。
他从小和二妹一起长大,知道二妹的性子是绝对不会投缳自尽的,一定是父亲为了保存侍郎府的名声,才杀了二妹。
想到二妹年纪轻轻就没了,杨世子就伤心不已。
二妹杀了人是不对,可毕竟是侍郎府嫡亲的女儿,父亲大可以把二妹藏起来,随便找个丫鬟顶替她去死,这样对顾尚书有个交代,又留住了二妹的性命。
可父亲偏偏不这样,那么狠心地杀死了二妹。
杨世子气不过,和父亲吵了一架,把父亲气得吐血了,从此一病不起。
杨世子吓得不轻。终日闷闷不乐。
薛二公子劝说道:“寒松,你就不要再责怪你父亲了,毕竟你二妹杀人了,他如果不把你二妹杀了,你二妹就会被抓去坐牢,你觉得你们侍郎府要是有个坐牢的女儿,你和你父亲在人前还能抬得起头来吗?”
杨世子到了这个时候,也有些理解了父亲。
是啊,父亲已经够伤心的了,要是再为了这件事,把父亲搞垮了,他们侍郎府就真的完了。
毕竟,他只是个毫无用处的纨绔子弟,根本撑不起偌大的侍郎府。
杨世子有些后悔,却不知道怎么开解父亲。
薛二公子知道后,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听说你父亲喜欢听琵琶曲,妙音阁上有位花娘的琵琶真的弹得很好,你不如带你父亲去散散心,这样也许就能让他的病好起来了。”
杨世子心里一动。
是啊,他从小就知道,父亲特别喜欢琵琶曲,他们府里也养了几个会弹琵琶的,可是那水平终究欠缺了一些。
薛二公子的话终于打动了杨世子,他决定先去画舫看看,如果那画舫上的姑娘果真能弹得一手好琵琶,那他就把父亲带出来散散心,算是尽一点孝道。
转眼暮色降临。
紫烟湖上华灯璀璨,丝竹声不绝于耳,夹杂着男男女女的欢笑声,就像一缕春风吹散了冬日的寒气。
等薛二公子带着杨世子上了名为妙音阁的画舫,愕然发现这艘画舫上已经挤满了人。
“这就是你说的那家画舫吗?”杨世子看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一时有些震惊。
以他的经验,光顾画舫的一般都是男子,可他看着去这画舫的不但有男子,也有女子。
这画舫难道不是他知道的那种画舫吗?
薛二公子笑了笑道:“这画舫和别的画舫不一样,上面只有清婉,那些姑娘只卖艺,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杨世子不由得来了兴趣:“那咱们赶紧进去吧,去晚了说不定没有位置了。”
大堂里坐满了客人,就在大家等得心焦时,一名面戴轻纱的女子缓缓走了出来。
女子身材妙曼,一双眼睛脉脉含情,怀里抱着一把小巧的琵琶。
众人一见女子,立刻起了喧哗。
“小婵姑娘,今天唱一首什么曲子?”
“小婵姑娘,就唱那首《小桃红》怎么样?”
台后的冯姝看着台下的欢声雷动,暗暗冷笑。
她的目标不是这些人,不过,可以通过这些人把小婵的名声打出去。
台上的少女便是小婵,冯姝给她重新拾掇了一下,小婵摇身一变,变成了妙音阁的花魁。
小婵冲着台下的众人微微屈膝,随后轻拨琵琶,开始吟唱起来:“……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女子一开口,原本喧嚣的大堂忽然就安静了下来。
琴声切切嘈嘈,歌声缠绵哀婉,一曲听罢,大堂里掌声雷动,喝彩声一拨高过一拨。
小婵缓缓起身,对着众人屈了屈膝,随后便抱着琵琶朝后面走去。
“小婵,别走啊,再来一曲——”不少人急急喊道。
小婵恍若未闻,不急不缓地走向了后面。
顾掌柜笑眯眯道:“各位公子别急,若是喜欢听我们小婵姑娘唱曲儿,可以多花点银子到雅间里听。”
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贵公子掏出银票,抢着往顾掌柜手里塞。
顾掌柜一时不知道该接谁的,几个公子哥儿互相推搡,就差打起来了。
薛二公子和杨世子对视了一眼,立刻走上前去。
“哟,这不是薛公子吗?薛公子,你好像有两天没来了。”顾掌柜甩着手绢儿笑眯眯地打着招呼。
大堂后面,冯姝透过墙上的一扇小窗往外看了一眼,心中一动。
那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不是杨世子吗?
等了这么久,终于来了!
第162章 碧玉簪
杨世子本就是个纨绔,从前也经常出入一些风月场所。
不过,之前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大都以色侍人,除了年轻漂亮,其他一无长处。
即便会弹个琵琶唱个小曲儿,也都是哗众取宠,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
可刚刚那位姑娘不单小曲儿唱得好,一手琵琶更是弹得出神入化,甚至比那些专业的乐师弹得还要动听。
杨世子略一迟疑,便拉着薛二公子挤到顾掌柜面前,掏出一张面额最大的银票道:“妈妈,能让刚才那位姑娘给我们单独唱上一曲吗?”
顾掌柜睨了杨世子一眼,笑眯眯道:“真是抱歉,小婵姑娘刚才已经被别的公子包下了,二位公子不如点个别的姑娘怎样?”
姑娘关照过,小婵姑娘每天只要出来亮相一次,就赶紧退下。
姑娘真是聪明,这样吊着大家的胃口,小婵姑娘的名气才会经久不衰。
杨世子急了,赶紧又取出一张银票:“我们两个是慕名而来,希望妈妈能行个方便,不要让我们失望而归。”
顾掌柜正要拒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咳嗽声,当即就变了态度:“二位公子请随奴家来。”
杨世子和薛二公子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才跟着顾掌柜去了二楼的雅间。
雅间内有两个眉清目秀的小丫头开了门,把两位公子迎了进去,并奉上香茗。
不多时,门轻轻拉开,一个怀抱着琵琶的少女由两个丫鬟搀扶着走了进来,正是刚刚离开的小婵姑娘。
此刻的小婵面上没有戴面纱,披着一身大红的斗篷,长得桃腮琼鼻,竟比那画上的美人还没好看几分。
薛二公子不由得看直了眼。
之前他虽然来过几次,每次这姑娘的脸上都蒙着轻纱,从来没看到她的真容。
倒不是他舍不得花银子,而是这位花魁每次都被别的人抢着包了,他一直没能有机会。
再想想刚刚扬世子抛出来的那张银票,他不由得起了疑。
不会是他以前出的银子太少了吧?
不对啊,他有一次花了五百两银子呢,好像也没见到?
对面的扬世子见到女子,不由得一怔。
他敢说,这小姑娘是他第一次见到,可为什么莫名有种熟悉的感觉。
再看少女身上披着的大红斗篷,杨世子忽然明白过来。
以前他曾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一副仕女图,那画轴上有个抱着琵琶的少女,就是穿的这种红色斗篷。
“小婵见过两位公子。”少女屈了屈膝,对着二人盈盈施礼。
扬世子正要回礼,忽然瞥见楼下出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扬世子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认出那是萧玉墨。
传闻果然是真的,萧玉墨竟然也会来画舫。
见丫鬟要关门,扬世子摆摆手道:“这屋子有些闷,门就不要关上了。”
听说萧玉墨来这里是为了一名玉面郎君,他想看看那位玉面郎君到底长什么样。
小丫头觉得这位公子好奇怪,却也没有多想,便随手把门打开了。
薛二公子瞥了一眼扬世子。
他还从没听说过在雅间里欣赏歌舞要求开着门的客官。
不过,既然扬世子喜欢,那就随他吧。
“二位公子想听什么曲子?”小婵礼貌道。
扬世子冷眼看着眼前的少女。
少女长得眉清目秀,貌美如花,可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不管了,既然来了,就先听一支曲子吧。
扬世子想到这里,看向对面的薛二公子:“薛公子,还是你先来吧,想听什么曲子?”
薛二公子想了想,道:“那就来只一曲《小桃红》吧,扬世子你觉得如何?”
扬世子点点头。
那首《小桃红》的确好听,再听一次也不为过。
小婵抬手拨了几下琴弦,婉转的琵琶声便在雅间里响起。
冯姝走到后面的厨房里,冲着紫陌道:“我这儿有一首曲子,你一会儿把她送给小婵,让她弹给萧玉墨听。”
紫陌接过来看了看,好奇到:“《碧玉簪》,姑娘怎么这么聪明?竟然还会写曲子?”
阿桃正在切菜,听到这话,拿刀的手一抖,差点切到手指。
冯姝摇摇头:“这不是我写的曲子,是别人写的,我只是记得这词而已。”
阿桃心头掀起惊涛骇浪。
她身世凄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青楼,从小吃尽了苦头,每天必须学习歌舞练习曲子,稍有不慎便会遭到一顿毒打。
直到后来,因为她渐渐长得出众,加上弹得一手好琵琶,青楼的老鸨看中了她这棵摇钱树,对她的态度才转变了。
她虽然不愿,却逃脱不了那种命运,直到后来遇到了年轻时候的杨简,她以为遇到了知音。
这首曲子就是当初扬简给她写的,再由她用那如泣如诉的琵琶弹奏出来,更是愁肠百结、悠扬动听。
冯大姑娘竟然知道《碧玉簪》这首曲子?
当初她被迫投江自尽,是西平侯夫人救了她,并把她带回了西平侯府。
开始她只是个干杂活儿的,后来夫人见她会弹奏乐器,便让她做了泰宁公主的师父,传授她弹琵琶的技艺。
她闲暇无事,偶尔弹唱过这首曲子,想不到公主天资聪颖,竟然就学会了。
这个世上,知道这首曲子的只有三个人,她和泰宁公主,还有那个狼心狗肺的杨侍郎。
泰宁公主已经死了,现在就剩下她和杨侍郎知道这首曲子,可为何眼前这位少女也会知道?
“姑娘,这首曲子是谁写的?”阿桃望着冯姝,脸色一片惨白。
也许是她想多了,冯大姑娘写的曲子只是恰巧和她的那首曲子同名而已。
冯姝深深看了阿桃一眼,牵了牵嘴角:“是一个故人写的。”
阿桃听到这话,没有吭声。
冯姝把写着歌词的纸递到阿桃面前:“你看看,这歌词是不是写得很美?”
阿桃哆嗦着手接过那张纸,飞快地看了一遍,脸色骤然变得惨白。
没错,这歌词从头至尾没一个字对不上,正是那个负心郎给她写的那首《碧玉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