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娘子(种田文)-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里推开院门,何慧芳惊叫一声,原来那只小黄狗不知何时挣脱了绳索,把鸡舍鸭舍的门都给推开了,追的鸡鸭满院子乱窜,把院子祸害的一塌糊涂,还糟蹋了不少的白菜。
往后一家三口要常去镇上,自然没有人留在家中照顾家禽和庄稼了。何慧芳就琢磨,往后他们仨都去了桃花镇,这家可怎么办?
虽然家里清贫,但何慧芳也总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想到去到镇上,家里没人看管,她就忧心忡忡,心里直发愁。
今日回来都晚了,晚饭从简。沈泽秋去灶房里烧火,何慧芳淘米熬上一锅粥,又把上次吃剩下的肉末炒酸菜拿了出来。安宁去菜地里摘了两根黄瓜,加些葱蒜姜末,再加点盐,凉拌一下就是一道清爽可口的下粥小菜。
沈泽秋把饭桌搬到了堂屋的走廊下,一家人吹着夜风,一块儿吃着晚饭,漆黑的夜色中繁星闪烁,如玉盘一样的月亮高悬于空中。风徐徐吹过,已经夹了几丝凉意。
何慧芳还为家里没人照看而发愁呢,忽然一拍大腿,想到了一个人,她吸溜了一口粥,抬起头来道,“毛毛这孩子早熟,手脚麻利,做事情也勤快,倒是可以叫他帮忙照顾咱家。”
反正家里剩下的水田也不打算继续种了,山上的那两亩地也想给大伯或二伯家种,家里的事情并不多。就是喂一下猪狗还有鸡鸭,再给院里的那一小块地浇些水,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功夫,毛毛若肯帮忙,何慧芳也不会叫他白干,会给工钱哩。
安宁和沈泽秋都觉得这个主意好,当即点头同意。
于是吃过了晚饭,何慧芳就着月光往毛毛家去了。毛毛正蹲在自家院子里玩小蟋蟀,听见面前有动静,抬起一张小脸来看来,漆黑的眼睛泛着光,一瞧便是个机灵的孩子。
何慧芳心里一暖,不禁又怜又爱,把手里提着的几斤米,一些小菜递给毛毛,和他一块儿进门,看了看他父亲的病。他父亲依旧是老样子,嗜睡,不停咳嗽。
“毛毛,伯娘有个事儿要跟你说嘞。”何慧芳摸了摸毛毛的脑袋。把自己的打算和他说了。
“好啊,婶子,我一定能做好的。“”毛毛拍着拍胸脯,笃定的和何慧芳说。才八岁的小孩,说话和做事就有些大人的味道了,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慧芳拍了拍他的肩膀。
“成那伯娘便把家交给你了。”
有了毛毛帮忙,何慧芳安心了许多。回到家后连夜收拾了些简单的换洗衣裳,第二日清晨三人便又去了桃花阵。
王汉田觉得自家婆娘最近是有些魔怔了,成天到晚的往对门院里瞅。这不今天早上还没吃完早饭呢,听见何慧芳关门的声音,刘春华就悄悄摸摸的站到院墙边打量,看见他们仨出了门,回来便神秘兮兮的说,“不知道对门又在搞什么鬼名堂。”
王汉田吸了一大口粥,不悦的瞪了她一眼,“你管呢?”
“我就要管!人家就要过得比你好了,你咋一点都不着急呢?”说着,刘春华气不打一处来。
王汉田头疼的敲了敲碗沿,对自家婆娘的话有些无语,“他们过得比我好还是坏,和我有啥关系。”
刘春华不说话了,和这木头疙瘩说不清楚。上回她俩吵架,就算在村里人面前撕破了脸,要是他们家过得没有何慧芳好,刘春华就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别人都会笑话她。
“今天我带幺儿去镇上。”刘春华夹了一口酸菜在嘴里,挺起胸脯,“带他去徐秀才那里,今儿就送他去私塾读书,以后我们家幺儿就是读书人了,可比沈泽秋做货郎来的金贵。”
王汉田冷冷一笑,往厢房里瞅了一眼,“日上三竿了幺儿还没起,这就是读书人料子?”
“幺儿正长身体,起晚点怎么了?”刘春华瞪了王汉田一眼,拿出早上蒸好的鸡蛋往厢房里去了。
“幺儿,娘给你蒸的鸡蛋,快起来吃吧。”
到了桃花镇上,时间已经不早了,沈泽秋开了门在外头整理货品,安宁和何慧芳拿着包袱往内院里走,桃花镇上的铺子都是这样的结构,前面是店铺,往后走是一方露天的院子,院子后面是几间正房,可以住人也能做仓库使。
何慧芳仔细地前后瞧了瞧,院墙上爬满了一大片爬山虎,还绿着呢,一片盎然的生机。白墙黑瓦,房舍也整齐,除了数月未住人有些积灰外,倒是个宜人的住所。
院子的角落还有篱笆围了一小块土地,原先可能是钱掌柜用来种花的,花草久无人打理,早已枯萎只留下了枯枝败叶。
“哟,这倒是可以种些小菜。”庄稼人无论走到哪里,对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看见一块空地便想种上些什么。
安宁微微一笑轻声道好。两个人进屋把包袱放下,找了个木桶去井里打了桶水,拿着抹布把门窗都擦洗了一遍,院子里还有些枯叶,何慧芳也找来笤帚,把们打扫干净,原先还有些灰扑扑的院落一下焕然一新。
今日的生意比昨日好了许多,安宁也开始记账了,以后和钱掌柜结账,好做核对用呢。
第一次在这院子里面开火,何慧芳说要拜一拜灶王爷,午饭先凑合了一顿,晚上便不能含糊了。下午她提了个竹篮,去菜市场上割了半块肉,买了一块豆腐,晚上熬了个肉丸豆腐汤,用从家里带的茄子做了炒茄子,一家人终于在这吃上了顿热乎饭。
钱掌柜的这所院子还挺大,后院房子分了两层,二层何慧芳没有去动,安宁和沈泽秋住一楼左边的厢房,她住右边的,累了一天的三个人都没有认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不一会儿,街上没了行人,只偶尔传来两声悠长的打更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天夜里的云很厚,把月亮和星子都遮了个严严实实。窗户开了半扇透气,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何慧芳在心里算了把账,觉得这次能挣不少一笔钱,乐呵的有些睡不着,不过一会儿,屋里还是响起了她的鼾声。
沈泽秋把安宁搂在怀里,让安宁躺在他的胸膛上,小两口说了些私房话,不一会儿也安静下来。
面上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安宁睡意昏沉,闭着眼睛,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几声轻轻的、窸窣的响动,隔着一方院子还有铺子,她听的不怎么真切。
咚咚咚,好像是有人在黑暗中叩门,三更半夜里还怪渗人的。
安宁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半坐起身子,撩开了帐子,侧耳细听。
“咚咚咚。”又是三下,这次她确定自己没有听错。
作者有话要说: 怕怕~
第31章
安宁不禁想到了钱掌柜家闹鬼的传闻; 沈泽秋也醒了,迷迷糊糊的听见门外又传来三声。
咚咚咚,在一片安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安宁下了床; 把蜡烛点上。小夫妻俩很有默契的对望了一眼,披上一件外衣; 一块儿推开门; 往院子里走去。
天气已经彻底变凉; 夜风尤为冰凉。风儿吹起他们俩的头发,也把灯烛的火吹得左摇右晃。
白日里生机勃勃的爬山虎,在黑夜中成了恐怖的怪兽; 角落里的枯枝也像一个个黑鬼影。若不是安宁和沈泽秋都不信鬼神; 恐怕此刻心里也忐忑不安了。
等他们穿过院子; 走到铺子的大门前,门外的动静早已消失。沈泽秋拔掉门栓; 推开一条门缝往外看,只见街面上空空荡荡; 没有一个人影。
好像刚才的敲门声是一场幻觉。
安宁蹙起眉也探头往外看了两眼; “泽秋哥; 咱们先睡吧。”
沈泽秋点点头; 帮安宁拢了拢衣裳领子; 一起提着灯回到房中。
一个晚上过去了; 天色微微亮,何慧芳就起来去做早饭。
安宁也起得早; 出了屋子打水洗漱,笑着对何慧芳说,“娘,在这里又没什么啥儿; 多睡会儿。”
何慧芳早起惯了,一下子没有适应,忘记在镇上不用喂猪,也不用喂鸡鸭,更没有地需要照顾。
不过她心里还是乐呵呵的,虽然有些想家,可一想在这儿能挣钱,也都值得。
“没事儿,娘习惯了。”
何慧芳昨晚上睡得沉,并没有听见那三次敲门声,沈泽秋和安宁也很有默契的没同她讲,若无其事的开了门。
清晨时分,花街布行的客人还不多,来来往往的都是买菜的街坊。
吃过了早饭,安宁把昨日已经裁好的林宛的衣裳拿出来,坐在柜台后认真的缝制。
薄薄的朝阳斜洒入铺子中,铺子前的一颗石榴树已经落光了枝叶,枝桠孤零零的,有了几分萧瑟之感。
可换季却是布商最喜欢的季节,变天了,是做新衣裳的时候。
不一会儿第一个顾客进门了,年纪和何慧芳差不多,脸圆圆的瞧上去慈眉善目,手里提着个菜篮子,像是刚从菜场上回来。
“呦,这位婶子进来看看。”何慧芳正拿着笤帚扫铺子前的枯叶,回身笑盈盈的对那人道。
安宁也放下手中针线,浅笑着迎上去。
“你们一家子是新来的吧?”那客人道,“我在这街上住了十几年了。”
安宁点了点头,她和这位客人不熟,并不想多言自家事,“婶子,天凉了,你是想做衣裳?还是想买料子?”
“我们这存货足,尽管挑。”
那位客人扯起嘴角笑了笑随手摸了摸手边的衣料,眼神左右四处探望,满铺子乱逛的问价格,说自己是想做秋裳。
不一会儿安宁和沈泽秋都瞧出来,她并不是诚心来做衣裳的,倒像是来打探什么东西,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安宁面上没有显示出任何不耐烦,依旧把她当做客人接待。
何慧芳刚把门前的地扫完,又有一位娘子带着个三四岁的小孩进了铺子。
小娘子一进门便道,想给孩子做件长衫。沈泽秋迎了上去,小孩巴巴的睁着眼,望着他露出一个腼腆的微笑,沈泽秋就对孩子招了招手,低头问他,“小娃娃,你想做什么样的衣裳啊?”
小孩揪着母亲的衣裳,眨了眨水汪汪的眼睛,害羞的躲在母亲身后,小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小娘子摸了摸孩子的头,柔声说, “童童别怕,告诉叔叔,我们想做一件厚实的,深色的,耐脏的衣裳。”
“对……叔叔好。”小孩这才从母亲身后探出头,乖巧的又带着丝丝羞涩。
何慧芳见了,很喜欢这个孩子,沈家村那些个皮猴子,可没眼前这个叫童童的小孩招人喜欢。
她捧出一捧花生递给童童,稀罕的赞叹一句,“这孩子真机灵,又乖巧又懂事。”
小娃娃眨吧着眼睛看了看母亲,小娘子点了头,他才伸出手,接了何慧芳给的花生,脆生生的说了句,“谢谢婆婆。”
这位小娘子是诚心实意想帮儿子做衣裳,沈泽秋给她推荐了几块厚实耐磨的料子,她认真地看了起来,眼看这桩生意有了着落,刚才那位圆脸的婶子突然靠过来。
先是伸手掐了掐小娃娃的脸,然后扭头对小娘子说,“你手上摸着的这块料子真舒服,又软又暖和,给娃穿最合适。”
话音刚落,又找补了一句,“哎,我突然想起来这不是钱家布坊啊,唉,前阵子他们家不是闹邪祟吗?”
小娘子摸着布料的手一顿,扭头道,“不是说是家仙吗”
“哎哟,这你也信啊,这个年纪的娃最脆弱。”圆脸婶子欲言又止,最后好似狠下心来一跺脚,“婶子是过来人,劝你一句还是小心为好。”
刚说完,小娘子的手就从布上缩了回来。
圆脸婶子又补了一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注意些总是没错的。”
何慧芳一听脸色倏然一变,白了那个人一眼。
眼看小娘子有所顾忌,安宁心知这桩生意黄了,但买卖不成仁义在,面上总是要过得去,微微对小娘子点了点头。
“娘子要是没瞧上满意的,再去别家瞧瞧吧。”
小娘子顺着安宁给的台阶,忙不迭的点了点头,拉着还眨巴着眼的娃娃出了门。
人一走,何慧芳就把笤帚一扔,双手抱臂,不咸不淡的瞅着圆脸婶子。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你哪只眼睛瞧着这家里闹了邪遂的。”
“乱说话,小心天打雷劈。”
何慧芳在村里吵架吵习惯了,一开口说的就很冲。圆脸婶子既然敢来故意捣乱,自然也不是善茬,拿眼睛狠狠剜了何慧芳一眼,提高了嗓门。
“你这是啥意思?凭啥咒我呀?”
“有你们这么做生意的吗?怎么这是赶客?不欢迎客人上门。”
何慧芳把袖子一撸,腰一插,呵呵冷笑几声。
“我咒你啥了,你倒是说说看。”
“我是咒的是那黑心肝乱说话的人要遭雷劈,你是吗?你要承认是那我咒的就是你。”
圆脸婶子一噎,眼睛死死瞪了何慧芳一眼,走出铺子外,猛然嚎了一嗓子,附近百十来米的人都能听见。
“大家伙来评评理啊!”
“哪有开店的人咒客人的,了不得咯。”
何慧芳在村里吵架,根本不怵对方大吼大叫,可在镇上就不一样了,他们得要脸面。
沈泽秋和安宁急忙上前,想要将大声嚎叫的圆脸婶子安抚下来。何慧芳伸手把他们一拦,挺直胸脯,她要自己去。
见何慧芳阴沉着脸向自己走来,圆脸婶子忍不住伸手拦了一下,“你要干啥?”
那手眼看还没碰到何慧芳呢,何慧芳就一个踉跄顺势滑倒躺在地上,嘴里哟哟的唤着疼。
“哎呀,我的老腰啊。”
“说话归说话,你怎么打人呢?”
作者有话要说: 碰瓷嘛,谁怕谁
第32章
圆脸婶子一听顿时大惊失色; 慌忙的后退了几步,拍着胸脯说,“你少血口喷人; 我怎么打你了?”
沈泽秋和安宁方才在一旁看得分明,何慧芳这是有意为之; 二人三两步奔到何慧芳面前; 握紧她的手; 满脸焦急地问,“娘,你怎么了; 哪里不舒服?”
“心口疼。”何慧芳轻轻拍着自己的胸口; 眼神往身边的圆脸婶子脸上瞧; 手臂费力地抬了抬,指着她问; “好歹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做事情怎么这般糊涂。”
这时辰; 花街上的人已经多起来; 不少人都围过来看。圆脸婶子怕惹上事儿; 留下一句; “俺可没推你。”
接着提起自己的菜篮子匆匆离开了。
她一走; 何慧芳的目的便达到了; 在安宁和和和沈泽秋的搀扶下,她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冷冷的瞅了那人的背影一眼。
回到铺子里,安宁给何慧芳倒了一碗水,何慧芳坐在椅子,上小口小口喝了半碗。
就这点伎俩; 连吴凤英那两下子都没有哩。
日头渐渐升高,暖暖的秋阳扑洒下来,微风徐徐,一派好秋日好风光。
登门的客人多了,安宁和沈泽秋都忙得团团转,不过心里挺乐呵。
何慧芳回到后院里准备起午饭来,刚烧上火蒸上玉米棒子,她瞅见院里的那小块地空着,觉得可惜,从灶房里找出一把铁锹,把土翻了一遍。
吃过了午饭,沈泽秋喝了几口水,站起身说要出去一趟。
“今天又订了两套衣裳,都要咱们出针线活,安宁和娘两个人定忙不过来,我去找上次的几个女工问问,今后让她们帮咱做。”
说完他就出去了。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首,刚走出几十米远,今早上登门闹事的那位婶子就和沈泽秋狭路相逢。
圆脸婶子脸色一白,恨不得掉头往回走,幸好沈泽秋没认出她,二人擦肩而过,圆脸婶子松了好大一口气,加快脚步往前去了。
没过一会儿,沈泽秋就回来了,手里头还提着个小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