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锦鲤娘子(种田文) >

第56章

锦鲤娘子(种田文)-第56章

小说: 锦鲤娘子(种田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架,摆的是香粉胭脂,柜台后的架子则是造型各异的簪子。
  安宁梳了个倭堕髻,鬓发里并排簪了两只贝壳簪子,而莲荷梳着随云髻,戴着安宁借给她的绢花簪子,二人都穿了自己最新的衣裳,画了淡妆,唇上一抹朱红,站在门前迎客格外的亮眼。
  “快看,沈娘子今日真好看。“
  客人陆续上门,看见安宁和莲荷的发髻都眼前一亮,赞不绝口,安宁简直成了店铺里的活招牌。
  她微微一笑对客人道,“衣裳、首饰、脂粉用的都是自家的货,娘子喜欢就进来瞧瞧吧。”
  铺子里的簪子大多不贵,绢花、绒花和贝壳簪等从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竹簪、木簪更是几十文就能买上一只,点翠簪、镀银簪则稍微贵些,也有一两只珍珠簪做镇店宝。
  镇上有一两家金银货店铺,人家卖的首饰不是金便是银,不是平头百姓能买得起的,而沈家铺子里的这批首饰刚好满足了想打扮,又买不起金簪银钗的娘子姑娘们的爱美心。
  而像杨家、林家这样家底殷实的,也不在乎花八百一千的买两只颜色亮丽,造型别致的簪子开心。
  胡雪琴也来店里逛了趟,买了一盒有桂花香味的香粉,一开始她是去捧场的,等来了店中,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 ,店里的装修,还有安宁莲荷二人的打扮,不由叹息一声。
  “还是沈娘子有头脑,心思聪慧。“
  胡家经营首饰和脂粉,从一开始货便进的不对,簪子种类太少,价格也偏贵,又一直摆放在二楼,没引起女客们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安宁挽发描红妆的手艺。
  “今日小店开业,多谢各位捧场了。”安宁浅笑着道,“我手里有一个画册子,上头是各色发型,诸位瞧瞧,有心仪的今日可免费帮诸位挽发。”
  “拿给我瞧瞧。”女子天性爱美,立刻有好几位客人围在一处看画了发型的花册子。
  “我想梳这个十字髻。”一位小姑娘道。
  另一位少妇笑的腼腆,“我就想梳和沈娘子一样的。”
  本来有的人只是过来凑热闹,等发髻挽好,对着镜子照了照,总觉得空荡荡少了什么,要是簪上漂亮的簪子岂不是更好看?
  于是纷纷挤到柜台前挑选心仪的簪子。
  也有的看安宁唇红如樱,眉若柳叶,想试着买胭脂水粉的。
  从早到晚,店铺中的热闹劲儿便没有停过,虽然有五六成都是瞧热闹的,但一日下来,簪子也卖出了二十多支,香粉胭脂等十几盒。
  安宁算了笔帐,流水银到了十多两,净挣了三四两银子,利润十分的可观。
  但忙了这一日下来,安宁觉得,店里的人手还是不够,她既要管布坊和新店的帐,又要接待客人,和莲荷两个人实在吃不消。
  晚上何慧芳特意做了肉丸丝瓜汤,还有几碟子小菜,准备一家人庆祝下开业顺利。
  吃饭之前她从锅了夹了六七个肉丸子,盛了一碗汤给莲荷一家子送去,笑眯眯的说,“今日莲荷辛苦哩,家里做了肉丸,端一碗来给你们尝尝。”
  莲荷忙站起来接过碗,感激的说,“谢沈老太太。”
  莲荷的丈夫和婆母都是不善言辞的,有些局促,跟着莲荷直说谢谢。
  吃罢了饭,安宁有些累了,可刚吃了总得消消食,直接睡下胃容易不舒服,她便摸着肚子慢慢在院子里散步。
  何慧芳把洗干净的碗扣在碗柜里,正准备提桶水去浇菜,就见莲荷的婆母赵大妈打了一桶水,慢悠悠的浇起沈家的菜地。
  “赵大妈,哎呦,你太客气了。“何慧芳走来说道。
  赵大妈笑了笑,“沈老太太,这都是我该做的,我晓得,俺们家能住这么好的院子,都是您家大发慈悲……”
  “呦,可别叫我沈老太太,我受不起,和庆嫂她们一样,就叫我何姐好哩。”何慧芳笑了笑,和赵大妈一块浇起地。
  等院子里的小菜们喝饱了水,赵大妈和何慧芳也聊了个痛快,何慧芳挺满意的,这个赵大妈心眼子实在,处起来挺舒服。
  不一会赵大妈的两个孙儿跑了出来,大的是儿子三岁,小的是女儿才一岁多刚会走,围着赵大妈奶奶长奶奶短的喊个不停,何慧芳瞧着,心里有些羡慕,“赵大妈好福气呐。”
  “等安宁生了,我还得和你多讨教带孙子的窍门。”
  赵大妈点头说好,教两个孩子叫何慧芳沈奶奶,孩子也听话,眨着黑葡萄一样的眼睛看着何慧芳,奶声奶气的说,”沈奶奶好。“
  一声声童言童语,把何慧芳的心都给喊碎了,这俩个孩子真招人喜欢。
  “乖,奶奶去拿糖饼给你们吃。”
  ……
  院子里的另外一角,安宁走了一刻钟,正坐在摇椅上歇息,莲荷坐在她旁边。
  一听安宁还想招人,莲荷踌躇了很久,最后说道,“我还有个亲妹子,今年刚满十五岁,不知娘子肯不肯要。”
  安宁一听有几分心动,既然是莲荷的妹子,资质肯定不会差。
  “十五岁正是议亲说媒的年纪,只怕你爹娘不肯她出来。”
  听安宁说起这个,莲荷叹了口气,小声的说,“我爹想将我妹子嫁给隔壁村长的傻儿子,好换彩礼钱,我妹子一万个不愿意,正在家里闹。”
  “不过,我妹子要是能出来挣钱,爹娘会放人的。”
  安宁想了想,“那叫她来试试吧,不过能不能留下,我不能打包票。”
  莲荷已经喜不自胜,“我懂!沈娘子肯给我妹子机会已经很好了!”
  几日后,莲荷请了假,回老家把妹妹带了上来,一路走山路过来的,姐妹二人都出了一身汗,莲荷的妹妹叫做莲香,姐妹二人模样有五六分相似,莲荷叫她进店见安宁的时候,莲香还有些怯怯的,抿唇抱着只小狗崽进来了。
  “这就是我和娘子说的,老家人爱养的那种狗,刚好满月,便抱了只上来给娘子养。”莲荷道。
  莲香一眨不眨的看着安宁,在她的眼里,安宁就和画上的仙子一样好看,看着看着红了脸,“沈娘子好,我叫莲香。”这句话是在路上莲荷教的,可说完了莲香觉得不够,自作主张的加了句。
  “沈娘子你比画上的仙女还好看。”
  这话儿把安宁逗笑了,也瞧出来莲香虽然年纪小,但不是个害羞怯场的,适合在铺子里做活儿。
  所以第二日,莲香就开始在铺子里帮忙,从洒扫和整理货品开始学起,十分的细心又好学,安宁给她开了三百文一月的工钱。
  ……
  六月也被称作伏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何慧芳每天都要熬几锅香兰茶放在铺子里,有客人上门莲香便机灵的倒上一碗递过去。
  “这茶怎么熬的呀?喝起来解暑又舒服,总在你们家蹭,都不好意思了。”熟客们喝过几回留下了印象,纷纷打听。
  安宁笑着搭腔,“这有啥,想喝了随时过来。”
  接着又道,”这茶方子也简单,藿香加佩兰,还有茶叶一块熬煮出来就行。“
  刚说完,街面上就跑来几个人,嘴里大喊,“上回咱们街上来的那两个贼人是土匪,打家劫舍沾了不少人命,被判了死刑,大家快去看!”
  何慧芳想起上次的事情就后怕,幸好没出事儿,一听说被判了死刑,心里出了一大口恶气,忙和庆嫂等人一块去看。
  犯人戴着镣铐,被四名衙差押解着,要带到清源县去。
  镇上的百姓对这些恶人深恶痛绝,纷纷用土疙瘩扔他们,把两个砸了满头的包。
  钱庄的冯二爷身体好了,歪心思又开始出来作祟,他瞧着衙差们经过,从鼻子里发出一声闷哼。
  “李大人真是好手段,三下五除二就叫他俩全招了。”
  钱庄管事于鹏闻弦知雅意,拍马溜须最为在行,立刻觉察出冯二爷对李游的不满,上回李游打了宜春楼老板周海的板子,也等于打了冯二爷的脸,这位李大人,是完全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二爷,您的病已经大愈,不如去趟县城,和县令大人好好叙叙旧。”于鹏挤眉弄眼的说道。
  冯二爷摸了摸胡子,“有道理,哼,咱们有县令大人,还怕李游吗?”
  作者有话要说:  晚点二更吖


第93章 
  好不容易过了伏月; 天晴了一个多月后,终于下了一场痛快的暴雨,雨过天晴; 一下便凉快了。
  安宁坐在柜台后算完了帐,问莲荷可知道哪里有凤仙花。
  “沈娘子找这个做什么?”莲荷问道。
  安宁月份大了; 身子越发笨重; 坐在柜台后的高椅上; 腰后垫着软垫,手里拿着把小团扇扇风。
  “乞巧节就要到了,我想用凤仙花挤出汁子; 给来铺子里的姑娘们染指甲用。”
  莲荷叹了句; “沈娘子想的太周到了。”
  “应个景嘛。”安宁放下扇子; 端起桌上的茶啜了口。
  莲秀听见她们说话,将脏抹布往水桶中一扔; 站起来说,“我晓得哪儿有凤仙花; 上回我陪沈老太太去菜场。看见路边卖豆腐的那家人院子里; 长了好大一片。”
  安宁眼睛亮了亮; 轻声对莲香说; “那你跑一趟; 去问问店家可卖花; 价钱怎么算。”
  莲香点点头,把脏抹布洗干净在后院晾好; 倒了脏水后,擦了把脸往菜场跑去。
  过了会子庆嫂到了,手里拿着一串二十个香囊,放到柜台上; “安宁,香囊都做好了,你过来瞧瞧吧。”
  安宁扶着腰慢腾腾的走过去,这批香囊的造型和上次端午节的差不多,不过里头的香料改了几种,闻起来更加幽香馥郁。
  “帮我挂到这边来。”安宁指了指墙上的美人图,上回叫沈泽秋在美人的腰间钉了两枚钉子,现在把香囊挂在钉子上,就如美人佩戴着香囊,十分的融洽。
  香囊备好了,安宁还招呼大家用蜻蜓翅膀、纸做了一批花钿,有各色花卉,也有扇子、弯月等花样,一枚一枚放在小木盒子里。
  客人们来铺子里瞧见了这些香囊和花钿,问起价来安宁总轻轻摇头,”这不是卖的,是七夕那日铺子里投针验巧得胜者的彩头。“
  客人们往往都惊讶的问一句,“什么叫投针验巧?”
  乞巧节吃巧果,拜织女,给牛过生日,听喜鹊叫是旧风俗,而投针验巧是最近这些年从京城那边流传的新游戏,桃花镇上大部分人还不晓哩。
  安宁笑着解释,“就是七月初七那日,拿一碗水放在太阳底下,未出阁的闺女拿缝衣针往水面上投,针会漂浮在水面上,倒影是花鸟鱼虫则表示手巧,一根直线或者杂乱的便没讨到彩头。”
  杨筱玥来铺子里逛,听到这个杏眼一睁,“针落到水里不就沉底了吗?”
  “杨小姐七月初七那日,来小店试一试便知了。”安宁笑着说。
  “好,我一定来。”杨筱玥近日常来铺子里请安宁梳发,有时候安宁和莲荷都忙,莲香也帮她梳过一回,虽然不及安宁二人技巧精湛,梳出来也是像模像样的。
  “莲香,要不你跟了我吧。”杨筱玥心直口快,还以为莲香是安宁买来的丫头,“沈娘子,你花多少钱买的?我付双倍好不好?”
  这话把莲香吓了一跳,生怕安宁真卖了她,求助似的看着安宁。
  “杨小姐说笑了,莲香店里帮工的伙计。“
  杨筱玥一怔,有些不好意思,拍了拍莲香的手,“没吓着吧?我是瞧着你我年纪差不多,我想和你做个伴,你别多心。”
  莲香点点头,至此以后每回看到杨筱玥就躲,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小半个月杨筱玥过得很郁闷,她姨夫和表哥不知道又发了哪门子疯,把许彦珍拘在府中不准出来,据说还是不太满意张陵甫做许家的女婿,她失了玩伴,又有了心事,人都瘦了几斤。
  七月初六,安宁让沈泽秋去打了半桶桃花江里的江水,晚上睡觉前提了半桶井水,井水和江水混合在一块,分别装在几只大碗里,静静置放了一夜。
  何慧芳一开始还犯嘀咕,“这是做啥呢?”
  “是投针验巧用的水,等太阳出来晒上半日,娘你就明白了。“
  七月初七一早,莲香拿上安宁给的三十文钱,去菜场卖豆腐的夫妻的院子里采来了一大簇凤仙花,然后莲荷把昨晚静置了一晚上的水放到了铺子前。
  随着太阳升起,何慧芳惊讶的道,“哎呦,我瞧清楚哩,这水面上有一层膜膜。”
  这层膜就是针可以浮在水面的窍门了。
  不一会儿,铺子里头来满了客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比开业那日还热闹,排着队玩投针验巧的游戏,还有的等着用凤仙花花汁染指甲。
  庆嫂和慧婶子也帮忙来右边接待客人,只是二人偶尔会嘀咕两句。
  “安宁又是送香囊又是送花钿的,这成本花销不少哩,我看今儿这一群人都是来占便宜的,怕是会亏本哦。”
  “且看看吧,安宁脑子灵光,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哩。”
  今日的客流没有一千也有七八百,只要有一成的人在店里买了东西,安宁就不会亏,果然,晚上一盘帐,今日挣的银子刨去香囊花钿的成本,比平日里挣的多了两三倍。
  到了天黑关上门,何慧芳说,“今日是乞巧节,我们两家人凑在一块吃顿饭吧。”
  天还没黑之前,何慧芳去菜场的卤肉店买了一只外皮金黄的脆皮烤鸭,又买了一斤小河鱼,把内脏收拾干净了,复炸了两遍炸的香香脆脆,又在院子里摘了两根黄瓜,做了个凉拌菜。
  最后出锅的是一碟子碧油油的小青菜。
  两家人凑在一块,吃了第一顿喜气洋洋的庆功宴,照这样下去,别说还清欠冯二爷的款,就是把钱家的铺子买下来,也是早晚的事儿。
  安宁以茶代酒,敬了大家一杯。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的铺子会越来越兴旺。”
  与沈泽秋一家子的热闹相比,大叶街上卖脂粉的一户姓叶的人家里,则是一片愁云惨淡。叶掌柜正在看账,账房先生小心的递来账册,叶掌柜一翻,脸色登时格外难看。
  “今日是七月初七,为何才卖出几盒胭脂?”
  “这样下去,你们个个都得跟着我喝西北风,怎么回事?”
  叶掌柜眉头深蹙,咬着牙把账册狠狠的往地上一摔,气的呼吸急促,发起脾气将账房先生骂的狗血淋头。
  “掌柜的,这问题都出在了花街布行上!”账房先生心里那个苦,他就是个算账的,店里生意好生意坏,和他不相干呐。
  叶掌柜听了,斜眼瞪了账房一眼,“花街上都是卖布的,和我们有什么相干?”
  “掌柜的您不知道呀?花街年前来了户姓沈的人家,做生意是这个。”账房说着束起大拇指,继续道,“上月沈家扩展了店面,你猜怎么着?人家不卖布,卖起了脂粉首饰。”
  听账房这么一说,叶掌柜想起来了,上月是听说过这么个消息,可没把姓沈的放在眼里,觉得他们成不了气候。
  “今日沈家搞了什么透针验巧的把戏,将客人们都引了过去,没人来咱们店,东西自然就卖不出去呀。”
  叶掌柜听明白了,眯了眯眼睛,从鼻子里发出一声闷哼。
  他倒要看看这姓沈的有几分能耐。
  ……
  七夕一过没多久,王桂香的孩子已经满两个月了。
  今日家里又攒了二十来个鸡蛋,唐菊萍准备拿到镇上去卖,王桂香缠着要跟着一块儿去,说顺便去看看安宁。
  这一个月唐菊萍越发看清了王桂香,她哪里是看安宁呀,分明是瞧三房起来了,上赶着巴结人家,唐菊萍一想自家还欠着何慧芳的钱没还,有些不好意思去。
  “娘,亲戚就要多走动才亲热哩。”
  “安宁嫂子有孕了,咱们知道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