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娘子(种田文)-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家人商量了,还不如把旧房子扒了,重新建新的,不需要高墙深院,几间砖垒的厢房,修的干净整洁就是。
“小伯娘,泽秋,你们看这样的行不?”
沈泽玉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几笔,一间院子的雏形清晰浮现,左右各两间厢房,中间是堂屋,院里还留了两洼菜地,特别符合何慧芳的口味。
“哟,挺好,我喜欢!”何慧芳惊喜的看着沈泽玉,“你还会建房呐?”
沈泽玉摇头,带着笑意说,“不是我,泽钢农闲的时候帮人盖房子,小伯娘,你们要是忙,可以让泽钢帮忙盖,今年回去就能住新屋哩。”
“那好哇。”何慧芳对沈泽钢挺满意的,话不多但老实,他媳妇不太会说话,可心眼子不坏。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沈泽秋包了五十两银子让沈泽玉转交沈泽钢,“哥,钱不够的话,就找泽平去柜上支。”
“好。”沈泽玉笑,“砖石木料都用好的吧?结实,不过造价就高了。”
沈泽秋点头,“没事,哥你看着安排吧。”
兄弟两个默契的对视一笑,沈泽玉拿起包袱,“我走了。”
沈泽秋送他们出门,跟着走了两步,“哥,我和安宁成亲时床、椅都是旧的,连个衣柜都没有,一直很过意不去,这回新屋子里配新家具,麻烦你看着打一套整的。“
“好,你放心。”沈泽玉明白泽秋的感受,梅小鲜嫁给他时,家里也穷,现在手头宽裕了,就想好好弥补枕边人。
……
宁秋阁生意越来越旺,与之相反的便是云裳阁的萧条。
一辆马车在街角停了很久,周玉数着数,一个时辰内宁秋阁进出不少于二十位客人,可云裳阁只有一位。对比过于惨烈。
她气的脸色发青,掀开车帘下马车,气势汹汹的直奔二楼。
“你怎么一点不着急?”周玉揉着太阳穴,怒不可遏,努力压制着喷薄的怒火。
韦飞鸿站在窗前发呆,听见声音才发现周玉来了,“师傅,你怎么又来了?”
“又来?不欢迎我是吗?”周玉既生气又心寒,和一手带大的徒弟生了嫌隙,任谁都会不好受,“吩咐你的事做了吗?”
面对周玉连珠炮似的问题,韦飞鸿只微闪了下眼皮,语气冷冷的说,“在做,股份转让的字据已经列好,就等总部的货到,然后签字画押。”
看着韦飞鸿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周玉更生气了,她怒目圆瞪,“最好别骗我。”
韦飞鸿不说话,良久有些暗讽般的说,“我从不骗人。”
周玉气的险些失控,但竭力隐忍了,转身一边走边说,“我要带阿青回青州。”
“为什么?”韦飞鸿苍白的脸上闪过震动,急忙追上去,“阿青是我的未婚妻,不要带她走。”
周玉顿住,回身望向韦飞鸿,唇边噙着冷笑,“她的卖身契在云老板手里,老板想要她回哪里,她自然就回哪里。”
“你放心,只要你事情办的漂亮,人会还你。”
韦飞鸿是她一手培养的,人聪明,会隐忍,唯一不足的是心慈手软,希望这番历练过后,他可以成长。
“阿青……”
韦飞鸿竭力阻止,可周玉态度强硬,叫了两个强壮的婆子,把阿青带上了马车,韦飞鸿把牙咬的咯吱作响,曾经温柔的师傅变得太陌生了。
……
今年雨水多,听说北方河水泛滥,冲毁了不少的田地,清源县来了许多灾民,其中包含不少孤儿。
在姜掌柜的提议下,清源商会募集了一些善款,在城外设立了粥棚,每日给灾民们施粥。
晚上吃饭时安宁和家人商量道,“我想建一个学堂,教流离失所的孤儿们缝纫还有裁剪。”
一来让孩子们有了吃住的地方,二来就像唐夫人说的那样,为宁秋阁培养好的伙计,算是一举两得的好法子。
何慧芳是刀子嘴豆腐心,听完了连声说好,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情呐。
“行,安宁这主意好。”沈泽秋也很赞同,“明天我和你去城外看看。”
一大清早,天还蒙蒙亮,赵全就套好了骡车,赶着车去了城外。
清源商会设立的粥棚正熬粥,米才下锅,粥棚前就排起了长龙。密密麻麻的灾民衣衫褴褛,一眼看去至少有数百人。
“沈会长,您怎么来了,多亏你们出资设立粥棚,造福百姓呐。”
魏大人前来巡视,看见沈泽秋他们忙淌着泥水过来搭话,照顾好这股灾民,将来地方官考核,可是好大一笔政绩,魏大人高兴之余,对沈泽秋也充满了感激。
“应该的。”沈泽秋拱手,把来意和魏大人说了。
魏大人听完了连连点头,“好啊,好主意。“
说完了叫衙差领着沈泽秋去到灾民中寻找和家人走散的孤儿。
安宁没有下马车,坐在车里挑开车帘往外看着。
雨水把泥地泡的很松软,路面泥泞不堪,太阳一升起,地面的水分蒸发,更加的热。
沈泽秋在灾民中转了几圈,发现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这些孤儿并不是流浪儿,大部分都是有“主”的,以舅舅叔父相称,但看起来并不亲密。
围在沈泽秋身边的衙差见得多了,附耳说,“八成是路上买的,现在又倒手买呢。”
“六两银子,五岁的女娃,乖巧能干,老爷看看吧。”
“这是个男娃,七岁,十两银子。”
沈泽秋和安宁看着孩子们又怯又怕的眼神,都动了恻隐心,他们不买,这些孩子也会被卖给别人。
幸好沈泽秋去一趟金陵赚了一千多两银子,钱不是问题,在官家的见证下,他们一共要了十几个女孩,四五个男孩,一共二十多人,都签了字据,在衙门里存了档。
小孩们一个脏兮兮,怯生生的,睁着眼睛好奇又害怕的看着安宁和沈泽秋。
“别怕,以后你们有地方住,能吃饱饭,穿干净衣裳,我们还会教你们手艺。”安宁对着孩子们柔柔的笑着,温暖的笑容很快感染的孩子们的心。
真的吗?这个美的像仙子的姐姐太好了。
何慧芳和文婶赵大妈等人早把租的一栋独门小院收拾干净了,几间大通铺,分别是男娃和女娃的宿舍,洗澡有澡堂,吃饭有食堂,雇了两个婆子做饭和洒扫,还有一个门房老头看门。
“以后店里的师傅轮流去教孩子们手艺,卫石教男孩功夫,女孩也要跟着练一会儿。”
沈泽秋做了简单的安排,宁秋阁的这个小学堂正式成立了。
县里的百姓们知道了,没有一个不夸沈家心善的,别人家买了孩子,哪里会这样好吃好喝的供着,还教人手艺啊。
于此同时,从青州运来的货终于到了码头,韦飞鸿亲自去接。
这批货一分出去,清源县平静的生意场,又要起波动了,原本一两银子的衣裳,只卖五百文,云裳阁资金雄厚压得起价钱,不知清源商会拿什么斗?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来啦(今日最后一更)
第131章
中秋节家里收了许多月饼和糕点; 家里人吃不完。分给伙计们一些还剩许多,安宁便提议再买些瓜果,一起拿到学堂给孩子们过节。
学堂门口已经挂上匾额; 和布坊的名字一样,叫做宁秋学堂。
孩子们洗去满身污泥; 换上新衣裳; 一个个换了人似的; 活泼又精神,看见掌柜的来看他们,都特别的高兴。这些孩子出生穷苦人家; 宁秋阁的吃、住、穿是他们享受过的最好的东西。
当月饼瓜果分发下去后; 有些都孩子舍不得吃。
安宁笑意融融; “今日过节,中午加餐; 人人都有鸡腿吃,还有煮鸡蛋。”
话才说完; 孩子们就高兴的阵阵欢呼; 比过年还高兴; 为啥?因为过年都没吃的这样好。
过了会徐阿嬷来了; 照顾她的姑娘提着个小竹筐; 里头是二十来个小香包; 是徐阿嬷给孩子们的中秋礼物。
“徐阿嬷好,您又来看我们啦?”小孩子一拥而上; 亲热的围在徐阿嬷身边,一点都不生疏。
画完花样本经过徐阿嬷同意后,沈泽秋把她接到清源住,没想到徐阿嬷不喜人打扰; 却十分喜欢这群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宁秋书院,教他们手艺。
“这些孩子是白纸,还没被世俗污染,教他们比教庸俗的大人好多了。”徐阿嬷这样解释,何慧芳听不明白,只当她喜欢孩子。
不过安宁懂徐阿嬷的心思,她怕好手艺没人传承,在给自己物色徒弟呢。
这一年中秋,沈家几十个人一起过,皎月亮如玉盘,月光下众人笑盈盈,吃饼赏月、捉迷藏,点柚香,玩的不亦乐乎。
……
“许掌柜怎么没来?”
云裳阁二楼厢房里,韦飞鸿准备和各家掌柜签字画押,签字后他们有了货源,云裳阁有了股份。
但,和恶魔做交易,迟早会被吞的骨头渣都不剩。
可事到如今,他们没有选择。
诸人都到了,就差牵头的许掌柜,等了小半个时辰,韦飞鸿没了耐心,吩咐伙计去许氏布坊催。
“许掌柜回乡下了,明天才回来。”伙计匆匆跑了趟,累的直喘气。
韦飞鸿捏着眉心,按捺下心中烦躁,“今日散了吧,等明天许掌柜回来了再签字。”
一夜无眠,韦飞鸿无声的看着床前的月光,他清楚知道,他在为虎作伥,这一点令他充满自责与不安。韦飞鸿很想阻止总部的做法,可阿青还在他们手里,为了阿青,他只能选择做傀儡。
韦飞鸿攥紧拳头,暗骂自己是个懦夫。
第二天一早,还没来得及组织许掌柜等人签字,青州又来人了,自然,又来催进度,韦飞鸿烦透了,说话很不客气,和来人闹的极不愉快。
韦飞鸿积了满肚子气回二楼,过了一会,有个人趁着左右无人敲门进来了。
来人很年轻,十四五岁,是跟着从青州来的。
韦飞鸿扫他一眼,“什么事?”
年轻人不说话,好像在忍耐什么,可又忍不住,小步跑到韦飞鸿身边,附耳细声说话。
韦飞鸿的脸色迅速褪去血色,苍白如纸。
“真的?”他的声音在发抖。
年轻人眼眶也红了,掏出一封信一个玉佩,“嗯。”
一封绝笔信,一枚定情的玉佩,就是阿青留给韦飞鸿的所有。
原来阿青回青州不久,周玉就勒令她恢复了女儿身。一日云绥的合伙人醉后欺负了阿青,阿青写下一封信,和玉佩一起交给年轻人后,自尽了。
年轻人哭红了眼圈,“东西给我时,我不知她要寻短见,后来,老板不叫你知道,我怕了,不敢来送信,可……不送良心过不去,阿青对我很好……”
韦飞鸿低头摩挲着玉佩,全身僵硬一动不动。
他想到了第一次见阿青的场景,牙婆领着好多小孩,周玉要挑人做侍女,其中一个小孩怯生生的说,“哥哥,你长的好像我哥哥。”
周玉觉得阿青和韦飞鸿投缘,才把瘦弱的阿青买下。
……
“徐阿嬷又画了两款新衣裳,我们各裁一套,挂在外面打样吧。”
安宁笑着将花样子拿出来,和莲荷说,自从出过芸娘这样的内贼,最新的款式、花色安宁会小心保密,自有自家人和莲荷这样信得过的人知道。
徐阿嬷的手艺不用说,做出来后一定是新的爆款。
沈泽秋在金陵进货时,逛了金陵的布坊,发现他们会帮熟客建小册子,按照编码摆放,客人每买一次东西就记上一笔,积累多了便送胭脂、香囊等礼物,逢年节客人也可凭编码领取特制的礼物。
礼物并不贵重,但客人们却很喜欢。
中秋以后,安宁和沈泽秋也建立了熟客的册子。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唐夫人,如今唐老板卧床不起,生意都由唐夫人操持,一开始大家不服她,见识了唐夫人的手段和头脑后,全都心服口服。
这一日,新款衣裳才挂出去不久,唐夫人带着丫鬟又来了,瞧着款式,摸摸料子,照旧很豪迈,“我订两件,头面首饰也按衣裳帮我配两套。”
安宁浅笑着应了,吩咐莲香去包东西,她引唐夫人到小厢房里边喝茶边等候。
“前些年日子过的苦,现在怎么买都买不够。”唐夫人啜口茶,勾唇有些自嘲般笑笑。
客人自嘲,安宁却不会跟着嘲笑,不然得罪了人都不知道,过去的事已无法弥补,唯有劝解,让唐夫人少些遗憾。
“先苦后甜,以后都是好日子。”
唐夫人点点头,眉头舒展开了,是啊,她现在什么都有了,挺好。
自有了骡车,安宁每日晌午都和沈泽秋坐车回家吃,何慧芳坚持自己做,自己做的吃的习惯,泽秋安宁他们也喜欢。
今晌午何慧芳做了黄豆猪脚,还用丝瓜做了汤,外加两个家常小炒,自金陵回来后,沈泽秋和安宁忙着上新货,收养孩子办学堂,每日都很忙碌,何慧芳想着给他们做点硬菜好好补补,还在灶上用砂锅煲着猪肚汤,里面还放了补药哩。
喝下去大补!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何慧芳笑呵呵的,“还有个菜,我去端出来。”
沈泽秋摸了摸安宁的额,“安宁,你脸色不太好,今下午在家歇着吧。”
“没事儿,就是胃口不大好。”安宁喝了几口茶,轻声说。
何慧芳去把猪肚汤端了出来,盖子一掀,热气袅袅,鲜美的味道飘出来,特别好闻。
“好喝。”沈泽秋先尝了口,然后一碗一碗盛汤分给大家。
安宁喜欢喝汤,可今日不知怎么了,一闻汤的味道就感到反胃,她尝了一口后便再也忍不住,跑到院角干呕起来。
“怎么了?”何慧芳给安宁拍背,沈泽秋拿水给她漱口,一阵忙碌后,安宁彻底没了胃口,先回房休息了。
过了会子何慧芳来看她,攥着安宁的手试探着问,“会不会是有了?”
安宁垂下眼眸,“我也不大清楚,但……日子推迟了。”
“那我去请个大夫,把把脉。”何慧芳暗喜,看这样八九不离十哩。
下午大夫来为安宁诊脉,果然笑呵呵的道喜,“沈夫人这是喜脉,脉像很稳啊。”
沈泽秋高兴过后是自责,这几天安宁的胃口都不大好,他竟然一点都没察觉。何慧芳给大夫包了赏银,他兴冲冲的走到房间里。
“现在好些了吗?“
安宁躺在床上,笑盈盈的看过来,“好多了。”
沈泽秋亲了亲她的脸,“那就好,你又要受苦了。”
“不苦,是甜的。”安宁靠在沈泽秋的怀中,摸着还十分平坦的小腹,“希望这回是个女孩儿。”
“我也是。”沈泽秋把人搂紧了些,已经有了臭小子,希望这回是个宝贝闺女。
……
夜深了,一艘船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桑水河,向百里之外的青州城驶去。韦飞鸿站在船舷上,穿着湖蓝色的锦袍,头系同色发带,衣袂翩翩,虽瘦了一圈,眼里有光,沉默的望着漆黑的江面。
几日后的清晨,韦飞鸿回到了青州云裳阁总店,带来了许掌柜他们的签的字据。
周玉把字据一张张仔细看过,满意的点头,态度也不像之前那般刻薄,“飞鸿,你做的很好,下回他们要货,咱们就要两成股份。”
“是。”韦飞鸿答,“阿青呢?事情我做好了,阿青能跟我回清源吗?”
周玉目光闪烁了一下,低头喝茶,“她跟着船队去州府了,入冬了才回来。”
说罢有些紧张的看着韦飞鸿,好在他没多说什么,只是神情有些难过。周玉想了想,拍拍韦飞鸿的手,“在青州多留几日吧,云老板最近回来了,宴席酒会多,我带你去多拓展些人脉。”
阿青一个小丫头,死就死了,周玉没放在心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