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

第109章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109章

小说: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这什么表情?
  若是小九在他身边,定然会“旁观者清”,冷漠又一针见血地一句话戳穿:“这就是你看见知晓的表情。”
  秋猎、野餐、泡温泉都完整了,趁着天还没黑,大部队就开始往城里返。
  这次方念真没有骑马了,下午泡了温泉,感觉皮肤都变得嫩嫩滑滑的了,可不能受冷风吹着。
  进了城,队伍就分成了两队,一队当然是跟着瑞王走,另一队是方念真这边的小分队。
  不过,两位太医这次也住了过来,说是得了陆恒的吩咐,明日跟方念真去集市上看看那位吐了血的小男孩。
  黄太医感叹:“听王爷说,他是个孝顺的,是为了给他娘挣钱治病才被人欺负都不还手的。”
  次日,也就是方念真打算在安北州的最后一日了,下午她便要出城,往新云州的方向走了。
  进了集市,方念真早就列好了单子,让几个侍女和自己的两个徒弟去买自己想云回新云州的物品。
  她带着木槿、小八和两位太医直奔那个小角落,却没在那里见到诺果摆摊。
  环视四周,方念真在一个堆杂物的缝隙里看见了他。
  方念真让木槿守着,别被那群熊孩子发现,她把诺果叫了出来。
  诺果比划着:今天没有果子了。
  方念真笑了一下,意思是没关系。
  她示意诺果伸出手来,让太医诊脉,诺果不懂,方念真就给他演示了一遍。
  王太医诊脉之后,判断他的伤好了许多,只要好好静养就可以了。
  那日陆恒给诺果吃的也是金贵的治内伤的药,看来效果还不错。
  小八的靳翰语没有陆恒那么流利,磕磕巴巴地和诺果翻译了。
  诺果却跪在地上,给王太医和方念真磕起了头。
  “咣咣咣”地几下,他的头上就见了血。
  方念真急忙按住他,“诺果,你这是何意?”
  作者有话说:
  陆恒扯花瓣:她爱我?她不爱我?暗恋的人真的会无限放大心上人的每一个动作~
  (大家有没有雪天泡过温泉,超爽的!除了泡完出池子那一瞬间……)


第136章 意料之外的比拼
  诺果的话说得极快; 眼里还含着泪。
  小八表示,诺果说的太复杂了,他也听不懂了。
  还好他薅了一个会靳翰话的侍卫过来; 终于有了专业点的翻译。
  “他说; 他母亲病得很厉害,他想请王太医去给他母亲看看病; 做什么他都愿意。”
  听了诺果的话,大家都沉默了。
  他也不小了; 九岁了,应该知道靳翰虽然和大肃暂时放下了芥蒂,开始通商、互市。
  但是两边的隔阂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也不可能随意跨过边境线,想去靳翰就去靳翰。
  王太医和黄太医对视一眼,问起了诺果母亲的病症。
  诺果狠狠擦了一把眼泪; 说他母亲是多年劳累; 之前一朝病倒; 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现在越来越瘦,吃了就吐。
  这病症太笼统了; 两位太医经验丰富却也不敢下诊断,确诊是哪方面的疾病。
  黄太医从自己带着的袋子里拿出几副药包,这都是他提前装好的,里面的药是补身子的,即便吃不好也吃不坏。
  告知了熬药的时间和吃法。
  他与诺果讲明了,不是吃了这药就能好; 诺果懂事地点点头。
  接过药; 他从口袋里掏出昨天方念真给他的散碎银子; 一个劲儿地往两位太医手里塞。
  见两位太医不肯收,他又准备磕头,这次被小八眼疾手快地拦了下来。
  方念真又给了他自己店里做的牛肉干和葡萄干,对于一个外族的孩子,她能帮的也就这么多了。
  诺果一开始还不收,后来方念真说希望他变得强大,能庇护自己的母亲,诺果才感激得收下了。
  翻译问她:“他说想记住您的名字。”
  她笑了笑,对着诺果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清楚。
  “方——念——真!”
  诺果也跟着重复了几遍,又用极其生硬的语调说了一句:“好,人。”
  方念真被他逗得“扑哧”一笑,灿烂的笑容直把诺果的眼睛都晃花了眼。
  从前他觉得除了自己的母亲,原来的部落长的女儿是最美的,但是现在他改变想法了,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大肃女子才是最美丽的存在。
  昨天陆恒已经跟方念真说了,这孩子的部落败了,被强行合到了现在的部落里,他和他母亲作为战败一方,又没有父亲顶天立地的撑腰,受尽了欺凌。
  干得是最累的活儿,分到的却是最少的物资。
  以前母子两个都能干活还好,起码基本不挨饿。
  现在他母亲病了,就全得靠他了。
  方念真回头望了一眼,诺果的身子显得很是单薄,不知道这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儿。
  或者说,他会有未来吗?
  再回身,方念真不小心与一位女子撞到了一起。
  是自己没看路的关系,方念真感赶紧道歉:“真是不好意思。”
  对面的女子对于被撞了一下似乎不是很生气,但是她在意的是其他的事。
  “身为大肃子民,不去接济自己国家的穷人,倒是眼巴巴地帮一个外族孩子。”
  方念真抬眼看过去,眼前盛气凌人的女子一袭天水碧色的衣裳,头上的配饰不多,但都很大气雍贵,一看就是大户女子出身。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想着打仗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我也只是力所能及地拉了他一把。”
  “嗤,还觉得自己挺大气挺善良是吧,你是不知道战争中死了多少大肃士兵吗?”
  “错误的是贪念而引起的战争,不是所有生在靳翰的人。”
  方念真没有兴趣在集市里与人展开一场辩论赛,且面前的女子听了她的话,并没有再反驳她。
  两人都觉得对方身上长满了刺,反正就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方念真想着,还好今日小八是穿了便服跟着的,要不然穿了军服来,还不被她定性成“叛贼”了?
  在集市门口等大家都采购完毕,方念真等人中午去了安北州一家比较大的酒楼。
  “咱们也看看他们这边的菜品如何。”
  因为人多,所以点了一个大包间,里面分了两桌。
  方念真先让两位太医点的菜,这里他们年纪最长。
  黄太医也没和她客气,点了店里两道最知名的菜。
  方念真则是看着菜牌,点了几道她没吃过的。
  安子瞄着菜牌好长时间了,“师父你看,这里有拔丝地瓜。”
  这道拔丝地瓜在“方记食铺”也算是招牌菜之一了。
  因为最早打出名气,别的店里做出来的又不像回事,他们食铺这道菜在新云州城里也是称霸的存在,又费油又费糖的,做出来还要被食客挑刺,说没有方记做的好,别的店渐渐就取消这道菜了。
  没想到在安北州也有这道菜。
  小二听见安子提起这道菜,还上前详细介绍了一番。
  “这菜啊,可是独一家,再没有第二家能做出这个味道了,你们在别的地方吃的都是跟我们家学的,那都不正宗,咱们点一个尝尝?”
  方念真看了看菜牌上的价格,怎么比自己店里还要高出一倍去?
  安北州有没有第二家做这个菜的,她不知道。
  不过新云州确实暂时是没了——自己的食铺烧了嘛,还在吭哧吭哧重建中呢。
  该说不说,安北州的酒楼还是挺有特色的,菜色和靳翰那边结合了不少,与新云州差别挺大的。
  这家酒楼确实手艺也不错,不愧是本地人都推荐的大酒楼,火候和调味儿都很到位。
  就是刚上来的这道“拔丝地瓜”嘛……
  方念真和小秋、安子都对视了一眼,这哪儿是拔丝地瓜啊,这不是糖浆地瓜吗?
  虽然也拉了丝,但是丝太短了啊!还没等夹到自己碗里,糖丝就断了。
  而且,夹起来还直往下滴糖水呢!
  安子吃了一口,就摇了摇头,“这个不行啊,糖不酥不脆,黏黏糊糊的,口感忒差。”
  在场的人,除了新来的四个侍女,其他人都在方记吃过这道菜。
  黄太医一向是心直口快,“这都不用尝,看着就不成,别的菜都挺好,就是这道菜,啧,还不如不做这菜呢,都坠了名声了。”
  几个人本来就是在包间内讨论着,也没想着什么“砸场子”。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小二听见了什么,反正这顿饭还没吃完呢,就来了个拎着锅铲的大厨。
  “我是做拔丝地瓜的厨子,听说您这个包间对这菜评价很是不好?”
  小八站起身,抱着剑,时刻防备着这人。
  请吃饭的是方念真,这包间里自然也是她来主事。
  方念真淡淡开口:“我们只是正常点评这一桌的菜品,怎么,你们店不许人说不好?”
  那厨子愣了一下,“那倒不是,只是我觉得这道菜没问题。听你们说它怎么怎么不好,我就想来问问到底是哪儿不好。”
  方念真观他确实不像是来找事儿的,而是一个厨子对于自己手艺被否定,进而展现出来的不甘。
  “小秋和安子,你俩说吧。”
  于是,在大厨的角度。
  两个小屁孩儿把这道菜批判的什么都不是,色泽、卖相、口感、味道都贬低了个遍。
  “你们说的头头是道的,是吃过还是怎么着?这道菜在安北州可是头一份儿,我自创的!”
  大厨的自信也来自于这儿。
  安子年少气盛,方念真一个没拦住,他就把话顺嘴秃噜出去了:“我不仅吃过,我还会做呢。”
  那大厨显然是不信,一伸锅铲——你行你上。
  安子被架了起来,不上也得上了,要不然不就成说大话了?
  方念真扶了扶额头,这叫什么破事儿啊!
  跑出来这么远出来旅游,还在人家店里做上菜了。
  …… ……
  少年经不起激,请示了方念真,就跟着大厨去了店里的后厨。
  方念真这头的人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那伙儿的,而且他们对安子也有信心。
  主要是,大厨说了,要是安子比他做的好,这两桌菜不用付钱了,他全给掏了。
  这可是好事一桩啊!
  店里的掌柜也特意跑来看看,还以为是有客人来砸场子的,后来听了事情的经过,又看了看厨房内的氛围,好像只是单纯地切磋厨艺,就心大的又去了前厅了。
  安子洗好手,把头发包好,又颠了颠这家店用的锅的重量,心里大概有了个数。
  那位大厨一见安子这手法,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这一看就是同行啊!
  安子先拿了地瓜去皮,切成滚刀块,之后焯水。
  这些他都做得很坦然,直到下面要开始下锅炸了,安子看了看大厨。
  大厨懂了,这是怕他偷学厨艺。
  “嗤!”
  大厨气得脸都红了,这菜是自己创的,他有什么可偷学的!
  不过他还是背过身去,走出了厨房。
  安子所在的灶眼是单独的,厨房里其他正在做菜的厨师也看不到他的操作。
  方念真在外面也没闲着,已经跟小二打听了这道菜初上的时间,还真别说,确实是比自己在新云州正式推出来的时间要早一些。
  不过,考虑到她之前在知州府大宴上面做过,所以也并不能证明这道菜就是他原创的。
  对于那位大厨的说法,方念真只信了一半。
  他应该确实是自己琢磨出做法的,但是不一定是他凭空想出来的这道菜。
  安子在那边给地瓜块裹好了淀粉,两锅齐开,一边炸地瓜块,一边熬糖。
  等到这边的地瓜块熬好了,那边锅里的糖也已经熬到冒大泡了。
  用筷子蘸了一下,糖浆已经可以立起来一些了,安子就果断把刚炸好的地瓜倒进糖浆里,不多不少,翻炒五下,就出了锅。
  “哟,这调料台上还有白芝麻。”
  安子拿起来顺手撒了一把,嗯,这颜色看上去更好看了!
  摆盘完毕,端出去给大厨先看看,大厨看见那凝成透明丝状的糖浆就知道自己输了。
  他也没多言语,只是拿起筷子夹了一块,人家这盘还真是能拉丝啊,自己夹着足足走出了三步远,还拉着丝呢!
  他又不信邪地往自己嘴里一放,甜味儿拿捏的正好,经过这么一小会儿的冷却,那糖浆已经变得脆了,像是冬日里冰糖葫芦外头的那层糖,一咬嘎嘣脆。
  内里的地瓜也很绵软,和糖浆完美地融为一体,不像自己做的,糖是糖,地瓜是地瓜。
  大厨服输,也很干脆利落,“去,把他们这间的帐结了,走我的帐。”
  他又转过来看小秋和安子,“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这菜也是你们自己创出来的吗?”
  小秋就要说是跟师父学的,却见方念真在大厨身后比了个“嘘”的手势,她不想在这里惹眼。
  小秋就把话咽了回去,支支吾吾地“嗯”了一声。
  那大厨看着怎么也有个三十岁了吧,却对着十四五岁的两个孩子深深一揖。
  “不知二位可愿收我为徒?”
  众人皆惊:“啊?!!”
  方念真也是傻眼了,不至于吧,一道菜而已。
  再说,他没有自己的师门吗?
  最主要的是,她不想自己都还没到二十岁,就硬生生长了一辈,收“徒孙”啊!还是年纪这么大的徒孙!
  作者有话说:
  突来的加更嘿嘿嘿!


第137章 结伴而行
  最后; 一行人在这家酒楼吃了两桌没花钱也就算了,还差点收获一个“老徒孙”。
  这大厨十分死心眼,确切地说他就是为了学好这道菜; 不惜降辈拜个师父。
  安子人小鬼大的; 可让他逮着一个装起来的机会。
  他装作语重心长的样子,踮脚拍了拍大厨的肩膀。
  “我师父早早地教会了我‘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的道理,要不然我也是和你一样的。”
  大厨听了这话不仅没生气; 反而是眼前一亮,又来了兴致:“敢问小兄弟的师父是何方神圣?我想去拜会拜会。”
  他师父,那定然这拔丝地瓜做得比徒弟还要好啊!
  方念真见形势不对,赶紧组织着众人回住处,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
  三三两两地走了回去,方念真一路上点着安子的额头数落他。
  “别老在新云州以外的地方给我惹事; 你真不怕酒楼老板揍你一通; 还去跟人家大厨打擂台呢。”
  安子摸着脑袋嘿嘿一笑; 也不反驳。
  方念真等人回去也没歇,收拾了东西就赶车出城了。
  这一次曾管家倒是没有来相送了,只是陆恒派了小八来跟着他们一道回新云州。
  昨天的雪飘了两个时辰就停了; 因为雪小,所以这路上积的薄薄一层,在今天早上日出之后就化干净了。
  下雪不冷化雪冷,方念真没有再头铁非要骑马,而是安安静静坐在马车里。
  唔。主要是她生理期也快到了,别着凉了。
  她扒拉开自己的小包裹; 这里面装的都是她爱吃的零嘴; 有一些是从靳翰集市上买来的。
  知晓看见黄黄的金桔; “呀,姐姐你是在哪儿买的金桔呀?我怎么没看见。”
  方念真没正面回应,只是摊开来给车里的人都分了些。
  金桔是老钱在她的马背上背着的口袋里发现的,方念真看见了就知道,肯定是昨日陆恒把没吃完的金桔给她塞进来了。
  她这心里呀,真是是说不上来的滋味。
  就好像这金桔的味道一样,甜里还掺杂着酸,再仔细想想呢,又好像有点苦。
  好在今天她没有再看到陆恒了,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自在地面对他。
  排队等待出城的时候,方念真等得有些不耐烦,开了马车的窗,看看到底还要排多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