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了,他不会为这等小事挂怀的。”
“何大人记不记得是他的事,我送谢礼是我的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陆恒觉得这小厨娘还挺有意思,挺较真。
“他平时事情挺多的,你怕是很难见到他,每日求他办事的人也多,帖子一堆堆的。”
“不如这样吧,你跟门房问问他在不在府,能当面交予他当然最好。不行的话,你就报我的名字陆七,我帮你转交。”
方念真终于包完了小馄饨,拍拍手上的面,“你和他很熟吗?”
“过命的好兄弟,熟得很。”
陆恒此话不假,小八追随他已有四年,战场之中朝堂之上,明刀暗箭的事情共同经历了不少。
“姑娘,在下起床这么久,实在是有些饿了,这馄饨能不能先煮一碗,我吃了就回瑞王府了。”
“好呀。”方念真就要出厨房去院里洗手,陆恒抱着胳膊侧身相让。
走出了昏暗的厨房,方念真才惊觉面前男子有多俊美。
他个子很高,方念真估摸着绝对超过一米八了。皮肤很白,脸上连个斑点都没有。
一双剑眉,高耸的鼻梁,薄唇,很有气势。眸子却是含着笑的,周身气质温润如玉。
方念真没敢多看,怕别人觉得失礼。
她在现代也是追过星的,却也还是被这等容颜震撼了一下,“这陆七感觉都可以出道了。”
走到水盆边,方念真对着水面照了照自己的脸,虽说不丑,但也绝对算不上好看。
巴掌大的小脸,眼睛很大,是杏仁眼,睫毛浓密,但是自己太瘦了,就显得这大眼睛太突兀了,反而比例不协调了。
唔,夸张一点说甚至有点像外星人。
唉,看来以后挣钱了还是得多补补才行。
洗过手,方念真就去给陆七煮馄饨。用酱油、香油、盐和少许糖调了简单的汤底,这时候煮熟的馄饨也浮上来了。
“陆大人,你有没有忌口?葱花香菜都吃吗?”
“都吃的。”陆恒自去拿了筷子和勺子,就在院里小石桌边坐了。
方念真很快将一碗浮着青绿色的小馄饨端了上来,“大人来得不巧,若过段日子再来,我用干辣椒炸了辣椒油,淋在上面,那才香呢。”
说起美食来,方念真总是神采飞扬。
陆恒舀了一个小馄饨,这馄饨皮极薄,几近透明,可以瞧见里头粉色的肉馅,他吹了吹热气便入口咀嚼,肉却不似平日街头上卖的,这小厨娘做的馅儿是脆的。
方念真只见陆大人嚼了一口却忽而顿住,不禁问他:“陆大人,是……不合你胃口?”
不会吧,今日这馄饨是用心做的,自己也尝过了,很是鲜美呢。
陆恒此刻已经缓过来了,语气有些温柔,又掺杂着落寞:“没有,很好吃,有些像我母亲做的味道,所以一时失神了。”
方念真听他说好吃就放下心来,做美食最大的动力就是评价了。
想当年,她还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偶尔拍拍自己奇思妙想的自创美食,没想到后面就有了一些粉丝,毕业后还签约公司,做了全职美食自媒体,那是自己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后来,承载了数据的压力,遭受了黑粉的网暴,长期的疲惫与劳累,方念真已记不清自己做美食的初心了。
从回忆中抽离出来,方念真就又进厨房调了几碗馄饨的汤底。再出来时,陆大人已经走了。
方念真去收空碗,却在碗后发现了一角碎银,凳子旁边的土地上还用木棍写了几个字;“多补补,像瘦猫。”
“你才像瘦猫!”方念真拿脚来回扫,赶紧把字蹭了。
不过这个陆七倒是出手大方,这一角碎银都抵得上自己一个月的工钱了!
…
转眼间,就到了月底发放工钱的日子,方念真从早上就开始期待,刷碗都哼着歌儿。莫大姐都被她的好心情传染了,话也比平日多。
方念真发现了,莫大姐不是冷漠不爱言语,她只是慢热,熟悉起来了,还是挺多话的。
午饭前,方念真跟着莫大姐去领了工钱,方念真领到了五十文,当即还了二十文给莫大姐。
“妹子,我见你把那日用剩下的辣椒挂起来晒上了?”
“对,晒干了做菜时候放,或者做成辣椒油、辣椒酱,又好吃保存时间又久。”
家里的那几斤,她也挂上晾晒起来了。
有了陆七那块银角子,她也算宽裕些了,府衙差事虽稳定清闲,却看不到出路,还是得琢磨着做些别的什么。
眨眼间就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日是休沐日,府衙小食堂也放了假,方念真获得了穿过来的第一个假期。
早上比平日多睡了半个时辰她就睡不着了,只能苦笑着爬起来,生物钟果然是养成了。
今日她不打算闲着,石大嫂和张氏那边没有休息,她和胡家二儿媳王氏又不是那么亲密,莫大姐在家照顾孩子。
她就一个人上了街,将那块银角子换成了散钱。买了一些棉花和便宜的布料,打算自己缝一个枕头,再做个褥子铺着,光秃秃的炕板真得很硬。
又买了双耐穿的鞋,方念真就不敢再花了。只又买了些做糕点用的材料。今日是吃重阳糕的日子,但是方念真对重阳糕不了解,便打算做桂花糕。
前几天桂花正盛放,满街飘香。
新云州这边种着很多桂花树,山里也有。方念真那几日便采了很多,加糖腌渍了,做成糖桂花保存起来。
没有模具,方念真特向府衙厨房借了平整的大方盘,薄薄刷层油,将糕体勉强切割成正方形;没有蒸箱,就上锅蒸。
蒸熟之后,打开锅盖就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甜,掺杂着淡淡的米香。在每一块桂花糕上又撒了干桂花和一点点糖桂花做装饰,就完成了。
方念真夹起一块尝了,绵密松软,就是没有厨房秤,甜度掌握的不是非常好,稍微有点过于甜了。
第一锅“试验品”,方念真端去了隔壁胡家院里,给胡阿婆和两个孩子吃,小石头也在胡家的院子。
石友因为以前是铁匠,被府衙安排打铁器去了,石大嫂又要去做饭,就没人看孩子了,石家给了胡阿婆几个钱,就把小石头白天放在胡家的院子里,晚饭前接回家。
“念真,这是做得啥,我隔着院墙都闻着香味了。”胡阿婆笑呵呵地迎了上来。
“我做的桂花糕,给你们尝尝。”小石头和胡力也凑了过来,胡力尚能控制自己,小石头年纪小,又许久没闻过这样香甜的味道了,直咽口水。
“哟,你这丫头,才没挣几个钱呢,怎么做这么金贵的东西。”胡阿婆拿了两块就一直让方念真拿回去,说给两个孩子尝一下就够了。
“阿婆,这是我接了别人的单子,替人家做的,这是多出来的,您放心吧。”
方念真还是把一盘都留下了,又给小石头说,晚上再给他们家送一点,就回院做了第二锅。
这锅的颜色、口感、甜度都很好。她就用新买的两个简朴食盒装了,一路打听着往瑞王府走。
王府果然气派十足,在新云州这样偏僻的小城里,远远看去瑞王府仿佛一座宫殿,看起来不奢华但是十分大气厚重。
跟门房说了来意,方念真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姑娘,真是不巧,何大人有公事在身,不在府中。陆……七倒是在,只是不便出来,只说让我接下东西,感谢姑娘好意。”
来人说自己是府里的大管家,倒是把方念真吓了一跳,何大人和陆大人看来是重职,还能惊动大管家。
不过能把东西留下就可以了,这份恩情也算还上了。
望着方念真远去的背影,瑞王府管家曾丰目光深邃,王爷怎么还化名“陆七”了?这里面似乎有事儿啊。
将那略显简陋的食盒拿给王爷,验过无毒后,管家就退了出去,王爷的书房从不让人久留。
陆恒似乎正在练字,揉了揉泛酸的手腕。他就坐到了茶案前,管家打开食盒时,他就闻到了甜滋滋的桂花香。
“原来那小丫头叫方念真,念真,倒是个好名字。”陆恒隐隐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却是一时想不起来。
捻起一块桂花糕尝了,陆恒就眉毛一挑,绵软细腻,倒是不逊色于府中厨娘了,只是差了点糖,不够甜。
“曾叔,将另一份桂花糕好好存着,明日小八也该回来了吧。”
“是,小八上次传信,说是今日回,也不知他那亲事定了没有。”曾叔就进来取另一份桂花糕。
“我看悬,他那榆木脑袋还没开窍呢。”陆恒轻笑。
曾叔出去了却暗自摇头,王爷啊,这话说得好像您开窍了似的,咱府里可还缺个王妃呢啊。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真真妹儿就开启新事业线啦!
第9章 腊八粥
时光飞逝,来到新云州的时候是夏天,转眼间就进了腊月,再有一个月都要过年了。
这日,石家两口子去胡家接小石头回家,恰逢方念真也在胡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聊了会儿天。
“听说了吗?跟咱一起来的,有一户姓陈的,发啦!他家开的杂货铺生意可好了,咱们不是也去过几次吗?”胡家二儿媳王氏说得唾沫星子都飞了出来。
“真的?就咱们去的那家陈记杂货铺啊?他家也是有魄力,听说为了开这家店把所有家当都砸上了。”
“是呢,要不说人家能赚到钱呢,也真是得有脑子有胆子。”王氏很是向往别人家的生活。
众人闲聊了一阵儿就都回家了,冬天黑得早,睡得也都早。
如今,方念真已经有又软又厚的被褥睡觉了。
十月的时候,郭知州说经过各方面的验证,已确认发芽的土豆和半生不熟的豆角都有毒,方念真立了大功,特奖励她一两银子,十斤米面粮油。
城内四处也张贴了通知,提醒百姓不要吃发了芽的土豆和没煮熟的豆角,以免中毒。
如今,方念真算不上富户,但是一人挣一人花,也算暂时的衣食无忧了。
府衙的厨娘工作很稳定,但是说实话挣得真不算多,要想奋斗到穿越之前小富婆的生活,还差得远。
若无远虑,必有近忧。方念真迷迷糊糊想了半宿,终于在困倦中睡去了。
腊月,是人们都掰着手指头数着过的月份,毕竟过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天。
这日便是腊八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虽然是大雪天,方念真和莫大姐还是都起了个大早,漆黑的凌晨来到了府衙,准备着熬腊八粥。
有些需要提前泡的米,昨晚就已经泡上了,泡了一整晚,一会儿定能很快就煮得软烂开花。
府衙的腊八粥,用的是“红豆、绿豆、红枣、花生、糙米、小米、黑米、黑豆”,新云州偏僻,暂时还没有百合、莲子、桂圆等物售卖,方念真就多加了点冰糖,又添上些糖桂花。
大火烧开,旺火煮了两刻钟,又转为小火慢熬一个时辰。
“太早了,好困。”方念真打着哈欠,和莫大姐闲聊着提神。
这粥两刻钟就得搅一次,可不能睡过去了。
“你睡吧,我自己能看住锅,以前你没来,我一个人还不是熬过粥,只没有腊八粥这么精细罢了。”
莫大姐劝方念真再睡一会儿,她年纪小,正是怎么都睡不够的时候。
方念真又强打精神说了几句话,远处的灶里烧着柴,火光的影子在她的脸上一跳一跳的,她只感觉好温暖。
莫大姐搅了一遍锅里的粥,听到背后没了声音,回头一看,方念真坐在凳子上靠着墙已经睡着了。
莫大姐悄悄地拿了件旧袍子给她盖上了,这几月做厨娘,方念真伙食水平不错,小脸上也长了肉,个子也窜了一截,看起来总算是不像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了。
不知过了多久,方念真是被腊八粥的香味熏醒的。
“啊呀,莫大姐,真是对不住,我不小心睡着了。”她很是懊恼,怎么就真睡着了。
“没啥的,该睡就睡呗。”莫大姐安慰她道,“妹子你看看这粥,我感觉熬得差不多了。”
方念真上前看了,粥已熬得粘稠,里面的各样豆子也都开花了。舀出一小碗,两人都尝了一口,对视着笑了。
“真甜。”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地上白茫茫一片,厨房里却十分温暖。
两人又做了几样小食和小菜,府衙里就逐渐来人吃朝食了。
“今日可够冷的了。”有人冷得搓着双手进了饭厅。
“明日化雪会更冷。”小捕快赵吉也来了,拍一拍身上的雪,见饭厅还没有上菜,就一转弯去了后厨。
“啧,你们看赵兄,又去找方厨娘了。”几个捕快就互相对了对视线,调侃地笑了起来。
小厨房内,赵吉走到门口就看见方念真正在从锅里往外盛粥,今日腊八粥是主角,整整熬了两大盆。
小厨娘力气不大够,第一下还没能完全端起来。赵吉赶紧上前,“我来端吧。”
“多谢赵大人。”方念真就回身和莫大姐一起端另一盆。
“叫赵大哥就行了,什么大不大人的,我就一个小捕快。”赵吉难得说这么长一句话。
方念真没应声,只当没听到。
回了厨房,方念真和莫大姐也开始喝粥。
喝了两口粥,莫大姐觑着方念真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妹子,我看这赵捕快……好像有点意思。”她不知方念真对这种事是什么态度,不敢直接挑明了说。
“大姐,你直说吧,我没爹也没娘了,这事儿就得我自己做主。”方念真没有腼腆和害羞,很是直接。
“哎,妹子,你这样说,那我就说了,眼看过年你虚岁就十七了,也该谈婚论嫁了。我看赵捕快人不错,你是啥想法?”
“没啥想法,大姐,我才刚刚混上能吃饱的日子,可不想进了别人家的门,自由都没了,将一身荣辱寄托于一个男人身上。我还得赚大钱呢!”
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方念真笑了起来。
“可是,你的岁数,也确实该议亲了……若是不找个夫家,怕是外人都会议论。”莫大姐有些迟疑。
“莫大姐,本朝是有律法不许女人立户吗?”
“没有。”
“那便好啦,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嫁或不嫁人,嫁给哪个人,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只要自己能承担后果就行。一个人也可以给自己遮风挡雨的。”
方念真说完了,就稀里呼噜吃完了碗里的粥。
开什么玩笑,姐是要当富婆的人!现在哪有时间谈情情爱爱的。
她却没注意到,莫大姐在一旁陷入了沉思:“真的,一个人也可以吗……”
…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
腊月二十,新云州的府衙就可以封印,开始休春节假了,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办公。
放假前,方念真收到了月钱,虽腊月有十日不用做工,但还是给发了三百文,又另给了两百文赏钱,一只鸡、两条鱼和二斤猪肉。
至于府衙里当差的,福利俸禄只会更多。
方念真和莫大姐告了别,欢欢喜喜地拎着东西回了自己的小院儿。
自打入了冬,土地硬结,各处工事都停了。石家的石友是铁匠,倒是没耽误干活,照样挣着月钱;石大嫂和胡家一众人却都失了活计,不免为了生计发愁。
尤其是胡家,现在没有一个能稳定挣钱的,偶尔城里店铺有些搬搬扛扛的活儿,胡家两兄弟可以干,还得靠抢,消息灵通才能赶得上。
“还是念真那丫头好福气,人家的活儿干到了年末,还给发那些个肉。”胡阿婆坐在炕上缝着一家人过年要穿的鞋袜。
张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