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

第73章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73章

小说: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王爷在府里,他不好直接越过王爷做主罢了。
  果然,陆恒听说方念真来了,字也不写了,当即就说先请进来。
  二人就在花厅见了,还有旁边杵着的曾管家。
  “咳咳”,陆恒咳嗽了一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曾管家。
  曾管家好像才想起来什么事似的。
  “哦哦,对,我得去厨房一趟,看看有没有热灶,方便方掌柜做吃食。”
  说着,就自顾自地走了。
  曾管家一走,陆恒觉得放松多了,虽然厅里还有几个侍女,但是不碍事。
  曾管家于他而言,是长辈,他总有种压力在。
  “你店里的生意还好吗?”
  陆恒先找话题,其实他都听说了,这小厨娘又想出了计策,把自己的店盘活了。
  方念真恭恭敬敬地回答:“回王爷,这次出了新品,生意还好,所以我特来府上,这东西得现做才好吃。”
  陆恒点了点头,“那辛苦你了。”
  之后,二人就没话了,陆恒也不说让她去厨房的事情。
  后来还是方念真憋不住,主动提了,“那民女……现在就去厨房了?”
  “行,飞羽,你带方掌柜过去。”
  方念真被侍女带走了,若是她回头,没准能瞧见悄悄躲在花厅外面柱子后的曾管家。
  曾管家摇头叹气,“王爷以前在这姑娘面前,不是挺能说会道的吗?怎么现在,又变成闷葫芦似的了。”
  方念真不是第一次来瑞王府的后厨了,之前她曾经在这儿给陆恒做过馄饨。
  她自带了简易烤架,摆在地上就可以烤大枣了,然后又炸了小馒头,配了炼乳。
  总共做了五份儿,一份是陆恒的,其余的四份则是给曾管家、小八,还有黄太医和王太医的。
  做好后,王府里的人验了毒,确认无事后就趁着热乎端了上去。
  陆恒装作在看书,不是专门等吃食的样子,其实手都不经意地摆在筷托上了。
  侍女端了菜来,方念真就上前请王爷先吃烤大枣,再尝炼乳小馒头。
  她是知道陆恒爱吃甜食的,这烤大枣就做的比平时还甜两分,至于炼乳倒是没办法了。
  陆恒先尝了烤大枣,果然极美味。
  再吃了炼乳小馒头,他不禁挑了挑眉,怎么感觉这东西,比小厨娘以前做的糕点和双皮奶还好吃?
  “一起吃吧?”
  陆恒邀请方念真,这方念真哪敢啊,现在又不是之前看大福的时候。
  “不了,王爷,店里还需我照顾,我这便走了。”
  陆恒看着方念真远去的背影,默默把剩下的小馒头都吃了。
  “这枣不怕凉,给我留着,晚上我再吃。”
  “是,王爷。”
  陆恒心满意足地打算回书房画一幅画,却看见曾管家和小八凑在一起吃东西。
  “吃什么呢?”
  陆恒好奇地上前一看,烤大枣和炼乳小馒头?
  小厨娘竟然不是专门给自己一人做的?
  曾管家和小八只见王爷叹息了一声,就走远了。
  小八:“曾叔,王爷怎么叹气啊?他觉得咱们吃这个很可怜吗?”
  作者有话说:
  陆恒(林黛玉语气):这东西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人都有?
  (救命,没挤出来二更,还是欠了一更的债,我得啥时候还完债)


第96章 粽叶排骨和糯米鸡
  尽管府衙和瑞王都尽力救治病牛了; 朱财主的牧场还是损失惨重,近乎大半的牲畜都救不起来了。
  据说朱财主在牧场都落泪了,哽咽着说:“一把年纪了; 看不得这么惨烈的事情; 以后他再也不想折腾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了。”
  方念真的牧场毕竟也是跟他同一个村的,不可避免地受了点影响; 有一头牛似是有发病的迹象。
  好在发现的及时,赶紧给这头牛牵出去; 单独在角落里隔了个圈,又是喂药又是消毒的,几日后也挺过来了,其他的牛也没有受影响。
  经此事,方念真也不敢掉以轻心,对自己牧场的卫生要求更上一层楼。
  让桃竹村的村民啧啧称奇的是; 方念真居然给牛圈都铺上了地砖!
  “这城里的姑娘是能败家; 还给畜生铺上砖了。”
  “说的就是呢; 这砖拿来盖房子多好啊。”
  “诶,老黄,那有钱人胡闹; 你也不好好劝劝?”
  老黄无奈地看了看扒着围墙看的一圈人,都是些吃完饭没事干的老头、老太太。
  他跟这些人都是老街坊了,不好出言数落他们,便沉默不语地干活。
  倒是平日闷声的方义,也不抬头,也不对着谁说; 但是声音很大。
  “铺了这个砖; 圈里干净了; 牲畜就不容易生病了。人家把这些头牛羊养好了就是一大笔钱,能买一大堆砖了。”
  他虽然辈分上跟闲聊八卦的村民差了一辈,但他是里正的儿子,且平日里他风评也不错,便没人敢讥讽他。
  就有一些“墙头草”们临阵倒戈,话风变了。
  “方义说的也有道理啊,要不然那小姑娘能做城里的掌柜呢。”
  “是啊,是啊,人家有钱人可不傻。”
  但还是有些人看不上这些,觉得都是“瞎折腾”。
  “今年的天头热的这么早,这还没到七、八月份呢,看着就不是啥好兆头,别说养牛羊了,怕是种地都不好过咯。”
  日子就是这样,平淡日子中,总有些鸡飞狗跳。
  方念真一直忙着研究新品,端午节也没好好过,那日就吃了个胡家送来的自己包的粽子,算是过节了。
  之前她还囤了一些粽子叶,也没用上,现在看着真是有点可惜了。
  现在牧场那边稍稍安稳下来,方念真也就放松了些。
  看着眼前的一沓沓粽叶,方念真心里有了主意,就做粽叶排骨和糯米鸡!
  先泡上一盆糯米,糯米在新云州不易得,一般都是外地进来的货。
  但是现在已经过了端午了,大家也都不包粽子了,各家粮铺的糯米都降价了,方念真趁机采购了一批。
  接下来就是把泡去血水的新鲜排骨,用葱姜蒜和各式香料拌起来,进行腌制,放到冷藏里,一直腌制到糯米也泡好,起码得两个时辰吧。
  糯米鸡,自然是不能少了“鸡”,除了腌制排骨,同样的处理,还腌制了几个鸡腿肉。
  顺带着再泡几个干香菇,她总觉得新鲜的香菇炒起来比较好吃,其他的做法还是用干香菇更有口感。
  把干粽叶也用水泡了,这个不用泡那么长时间,之后再进锅里煮一小会儿。
  这样粽叶湿润舒展,又已经高温杀过菌,可以放心使用了。
  一切前期的工作都准备好之后,方念真就开始先包糯米鸡了。
  环视一圈,店里人都挺忙的,她只能自己孤军奋战了。
  把要做糯米鸡的糯米用油、酱油等调料搅拌均匀,上好色。
  锅里先用小虾干爆香,之后加入鸡腿肉和香菇炒制,放完各样调料后,方念真就已经闻到香味了。
  这不就是简易版的香菇炒鸡吗?
  她拿筷子夹了一块香菇和一块鸡肉放到嘴里,嗯,香菇入味了,鸡肉也炒熟了,接下来就可以包糯米鸡了!
  方念真很久不包粽子这类的食物,技巧很是有些生疏,不是这里漏米了,就是那里流油了。
  后来她干脆自创了一种包法,左右也不是卖粽子,这样还比较好区分。
  优点是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缺点是一片叶子包不了多少内馅儿。
  不过也无妨,免得一个糯米鸡就给人吃饱了,尝尝鲜就好了。
  方念真越包越熟练,手指纷飞之间就包好了一个,这样包好的只要倒扣着放好了,也不用系绳子。
  待到凑够一锅,方念真就开始摆到蒸锅里,开蒸!
  其实若是事先把糯米蒸熟了,蒸制的时间就可以减少很多,但是方念真又不急,慢慢蒸呗。
  再方念真差不多包好第二锅的时候,第一锅的糯米鸡散发出糯米的清香和鸡肉香菇的咸香味儿。
  这时候小秋和安子也忙完了,一左一右地站在方念真身旁开始学包糯米鸡。
  方念真还取了几个咸鸭蛋黄包在里头,给这几个加了咸鸭蛋黄的糯米鸡做上了特殊的标记。
  没能吃上咸蛋黄肉粽真是太可惜了!
  至于粽叶排骨,就更简单了,铺好薄薄的一层泡好的糯米,再把腌制好的排骨放上一块,仔细包成扁扁的方形形状,上锅蒸就可以了。
  如果说糯米鸡是咸香,粽叶排骨则是清香。
  第一锅糯米鸡已经出锅晾了有一会儿了,安子自认皮糙肉厚,捡出来三个,仔细地把粽叶剥了一半,这样方便拿取。
  先递给了方念真,第二个递给了小秋,之后才是自己的。
  方念真一口咬下去,不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秋则是在吃当中学习,“这糯米鸡看着和粽子差不多,实则味道还是不同的,而且这里面的鸡肉不柴,很嫩,锁住了汁水,吃起来更有风味。”
  安子狂点头,“说得真好,好吃!”
  师徒三人又取了刚刚蒸好的粽叶排骨来吃。
  排骨的肉香配上粽叶的清香,十分互补,相得益彰。
  两笼屉的糯米鸡,还有一屉的粽叶排骨。
  方念真把糯米鸡作为员工福利,三家店的员工,每人都分了两个。
  剩下的糯米鸡和那一屉粽叶排骨则是每个店都放了些,拿来售卖。
  粽叶排骨卖的不错,糯米鸡的销路一般,主要是它看起来实在是像粽子。
  少有的愿意买的几个人都是看到了店里的店员吃,觉得很馋,才花钱买了。
  不过一吃进嘴,他们就知道了,确实是与自己在端午节吃的粽子有区别。
  谁家舍得往粽子里放这么多的鸡肉啊!
  方念真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也觉得自己有点好笑。
  为了不浪费这么些粽子叶,搭上了许多排骨和鸡肉。
  但愿这两样吃食不会赔本吧,她都不指望赚钱了。
  留出包了咸蛋黄的几个糯米鸡,放在装了冰块的箱子里冷藏,方念真打算当做自己第二天的早饭。
  她最近虽然还是累,但是居然长胖了些,不过她这个身板在别人看来还是瘦。
  许是女孩子来月事后,身高就不怎么窜了,她身体的某个部位还悄然发育了些。
  最近来月事之前,都会胀疼一阵子,她之前的小衣都有些紧了。
  还得苦哈哈地自己缝,这玩意她也没见裁缝铺和成衣店有卖啊。
  好在黄莺恰好撞见了,接过了自家掌柜手里的活计。
  “掌柜的,还是我来吧,你手指头都扎出血了。”
  方念真头一次脸红,这怎么个说法呢,自己穿里面的小衣还得需要别人缝。
  黄莺也没有嘲笑她女红不好,“您的手还是留着做饭赚大钱吧!”
  黄莺其实心里是有一些奇怪的,听方念真讲,她以前也是在城里长大的。
  城里的女孩子,一般来说女红都比乡下的女孩要好些,乡下的女孩子还要忙着下地,忙着干家里的各种活,手难免粗一些。
  不过她已经跟方念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秘密”。
  再说,掌柜的爹娘都已经没了,自己要是无遮无拦地说起这些,不是徒惹她伤心呢吗?
  第二日,方念真到了店里,就先把自己的几个糯米鸡拿出来,上锅蒸熟。
  今天天气还好,不是那种闷热了,外面有丝丝的凉风。
  方念真便拿了蒸好的咸蛋黄糯米鸡坐到了外面摆放的小桌旁,悠悠然地剥开粽叶,吃一口糯米鸡,喝一口豆浆。
  这豆浆是街上新开的豆腐坊做的,很是醇厚,豆香味儿十足。
  路过的有不少方记的老食客,跟方念真打完招呼后都要问及她吃的是什么。
  “这个好啊,可以拿在手上吃,不用专门坐到店里去吃了。”
  方念真听着远去食客的闲聊,决意把糯米鸡提到早餐档来卖。
  可她开的又不是早餐店,早上谁来蒸糯米鸡啊?
  方念真想了想,匆匆忙忙咽下最后一口糯米鸡,一口把碗里的豆浆仰头干了。
  擦了擦嘴,她就端着豆浆碗去给人家还碗。
  开豆腐坊的是一家姓温的亲姐弟,他们也是没有亲人了,靠自己在这城里头扑腾,好在还有点家底。
  姐弟二人一咬牙,就开了这家豆腐坊,这在新云州还是比较稀缺的店铺,方念真因此都少做了不少豆制品的菜肴。
  “温姐姐,我来还碗了,你家的豆浆真好喝!”
  温家的豆腐坊离方念真的店并不远,走几步也就到了。
  “温姐姐,你早上起来可早了吧?”
  温巧是个和善的,“方掌柜喝着好就行了。我们做豆腐的,就得半夜起来做,我都习惯了。”
  方念真拿了糯米鸡过来,“请你们姐弟俩吃好吃的,尝尝?”
  温巧推拒不过,接了过来,与弟弟温明一人一个分了。
  他俩确实也有些饿了,二人早上喝了一碗豆腐脑,不过那东西部顶饱。
  两人吃了这糯米鸡就是眼前一亮,“方记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好吃!”
  方念真笑眯眯的,“那咱们,谈个生意?”
  作者有话说:
  0 点前还有一更~


第97章 你耳朵塞驴毛了?
  从此; “温氏豆腐坊”就不再只卖豆腐相关的,还连带着卖上了蒸点。
  店前也竖了牌子——“方记糯米鸡”。
  如此,方念真就不必担心早起开店了; 只抽一成的利给温家姐弟就行了。
  而且自己的糯米鸡和温家的豆浆一结合; 确实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有许多早上急匆匆赶去上工的人,就直接买一个糯米鸡; 揣上就走了。
  当然了,买糯米鸡的都是收入尚可的; 比如府衙的衙役之类的。
  温家的“早餐”也渐渐火了起来。
  隔了好几条街的“胡家馒头铺”,胡家老二胡兴才嘟嘟囔囔的:“她有那挣钱的方子,要给一个陌生人,咱家明明就是卖早点的,咱们合作多好啊,何苦便宜了外人。”
  他话音刚落; 就挨了胡阿婆一拐杖。
  “你都是跟那王氏学歪了; 好的不学; 坏的学的倒快,就会埋怨别人,你咋不记着念真的好呢?”
  胡兴才委屈地撇了撇嘴; “娘,我知道错了,我就是看人家生意好,眼热。”
  “把自己做好了,比啥都强,老盯着别人干啥。”
  方念真是不知道这些事的; 她只管每日收温家的弟弟——温明送来的钱; 她每日做的糯米鸡并不多; 所以基本都剩不下,方念真就按个数给他们算提成。
  这样悠闲的日子并没有过很久,致远镖局的冷面酷姐曾月怡就来了。
  “我的人已经跟上去了,你们让盯着的那人出了城。”
  知晓没在这儿,方念真忙追问:“是往京城方向走的吗?”
  曾月怡摇摇头:“不是,往靳翰的方向去了。”
  方念真:???
  这人还不回京?
  曾月怡走后,方念真就犹豫,要不要把知晓送走。
  知晓自己倒是很淡定,“我不走,徐家还能打晕了我,强行把我带走不成?那丢的是他们徐家的脸。”
  方念真就劝她,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能跟驴硬刚”这种话她都磨破嘴皮子了。
  不过,方念真并没有忧心很久,因为那个徐宜年,他回来了!
  他又回来新云州了,还风尘仆仆地进了“方记食铺”。
  “小二,来壶酒!”
  徐宜年似乎是解决了什么大事,很是畅快的样子,连带着话也多了,脸皮也厚了。
  知晓这时候恰好在店里,徐宜年就勾勾手指头。
  “姑姑,我们来谈点事?”
  知晓冷着脸不搭理他。
  “对你有利,我不会撒谎的,你知道的。”
  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