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

第85章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85章

小说: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念真早上遇见这小丫头了,二丫机灵的很,换上了她最旧的那件工装,穿上了她当时从家里来时穿的破鞋子。
  不过她还是用心给家里人都买了礼物的,方念真见她提溜了好几大包,听说每日空闲时候就出去跑,买了好几日才买全。
  方念真也是赞成她的做法的,挣了钱,给家里添置一些实在东西,若是把钱全部交到赖氏手里,只怕又要被“攒”起来,然后家里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方念真让黄莺过来的时候,把给大家吃的葡萄从冷窖里带过来。
  所以此时虽然没开饭,但是桌子上也摆满了各式点心、冷吃、薯片还有刚刚洗好端上来的新鲜葡萄。
  “都尝尝,这是我的葡萄园子新下来的。”
  方念真置了一座葡萄园的事,因为之前她问过一遍,有哪些人家里是种过果树的,所以大家基本都知道。
  安子作为“非正式徒弟”,没有跟方念真一起出去的机会,不像小秋早就尝过那边的葡萄了,这还是安子第一次吃到。
  新云州产葡萄的果园子也不少,葡萄不算罕见的水果。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但是他吃了一口这葡萄,也不知道是因为方念真精挑细选的缘故,还是这葡萄被冰过之后口感更佳。
  他就是觉得方念真园子里的葡萄比外面卖的要好吃的多。
  安子毫不吝惜地夸赞着葡萄,小秋在一旁捂嘴偷笑:“师弟,你夸的词已经够多的了,别搜肠刮肚的了。”
  一旁的石大嫂和莫大姐都惊讶地问道:“念真,你又要收徒啦?”
  方念真笑了笑:“嗯,晚上吃饭一并办了拜师宴。”
  小秋调侃完这一句,就忙着制葡萄饮去了,安子也跟了去帮忙。
  石大嫂久不来店,感叹道:“小秋这性子倒是比以前活泼多了,上次她拜师时,还很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大姐也这样说,方念真看着小秋忙碌的身影,也不由得感慨她的成长。
  “其实,我感觉我都没教她什么,还是这孩子自己韧性强。”
  知晓无语地打断了她们:“掌柜的,人家石大嫂和莫大姐都是有孩子的人,有这样的感想很正常,你都还未成婚呢,怎么老气横秋的。”
  方念真当然不甘示弱:“哟哟哟,有些人现在恢复元气了啊,不是之前伤春悲秋的时候了……”,未等她说完,知晓就把半个月饼塞到了她的嘴里。
  “哈哈哈哈哈哈!”
  欢声笑语中,刘忠从外回来了。
  “掌柜的,小五家的节礼我已经给送到了。”
  小五如今在京城打拼,很是辛苦,方念真比照寻常员工的中秋福利,又添厚了几分给他家里人送了过去。
  小五家里人口虽多,但是还挺和谐,对小五的工作也很是支持。
  对方念真这个掌柜也极为敬重,收到了她送的节礼很是高兴。
  “喏,掌柜的,这是小五家里非让我拿来给您的。”
  方念真打开包袱一看,是两双绣的精巧的鞋子,显然就是按着她的脚码来做的。
  外里虽然用的是粗布,但是也是颜色鲜亮又不俗气的。
  内里则是绷了一层细布,鞋底也纳的很厚。
  方念真当即上脚试了试,很是舒坦。
  参加什么场合肯定是不能穿这双鞋子出门,但是在店里干活穿这个还是很舒适的。
  酉时,人聚全了,后厨的大厨按照方念真制定好的时间,准时走菜。
  众人纷纷就座,方念真自然是要坐在主桌的主位。
  方念真把安子和小秋一左一右安排在自己身侧。
  “今日很高兴与在场的各位相聚在这里,都是我的至亲好友,一起奋战的伙伴,来,大家满饮此杯,庆祝中秋佳节!”
  除了个别喜欢喝酒的,其他人都是喝的葡萄饮。
  这葡萄饮是小秋手动锤出来,又加了蜂蜜、薄荷等调制的,还加了冰块。
  一口下去,感觉透心凉。
  方念真却还没宣布开席。
  “今天开饭前呢,有一件重要的事与大家公布,我,方念真要收第二个徒弟了,那就是……万安!”
  “谁是万安啊?”
  “不知道啊,没听说过。”
  方念真见大家交头接耳的,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说起来,她也是前些日才得知安子的全名的。
  那一日,安子跪地,说自己在拜师之前有些事想与方念真说。
  “待我说清之后,您再考虑是否收我为徒。”
  “你说吧。”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安子低头开始讲述:“掌柜的,其实我不是自小就是孤儿,我是有过家人的,我全名叫‘万安’。我爹、我爷爷,是他们二人把我抚养长大的,可是我五岁之前他们就陆续过世了,我活不下去了,才卖身,好在运气好,直接跟了严夫人。”
  “我是从小就被我爷爷教过厨艺的,爷爷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大好了,就给我讲了许多事。他说我家原也是发达过的,我的太爷爷便是宫里的御厨,只是后来不知犯了什么错,丢了命。”
  “我爷爷说,他至多也就继承了太爷爷的半个衣钵,到了我爹这一辈,他觉得学厨难出头,不肯学。我爷爷就只能教我了,可惜,我还小,只能练练基本功,万家的绝门菜,都失传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听黄太医和王太医讲宫里的故事,就是想探听我太爷爷的事情,我已经基本确定,他们口中那位在御膳房的万御厨就是我太爷爷。”
  “事情就是这样,您好好想想,毕竟,我家里出过那样的事……”
  安子都不敢抬头看方念真一眼。
  方念真听明白了,安子的意思是自家有过“污点”,怕她介意。
  “既然皇家都没连坐,说明也不是什么大事,要不然你爹怎么可能还能生下你。无妨,这都是过去的事,只要你日后老老实实做菜,本本分分做人。两位太医那里我也还可以去帮你沟通,看能不能回忆起你太爷爷做过的菜。”
  安子激动地看向方念真:“真的?!”
  “自然,菜都是人做出来的,虽然没有菜谱,但是咱们仔细研究,也未必不能成,也算是给你续上一些万家的传承了。”
  …… ……
  把思绪从回忆里拉回来,方念真哭笑不得地和店员们解释。
  “万安就是安子,以后他就是我二徒弟了。”
  收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大家都喝了声彩。
  安子给方念真敬了茶,听了方念真的训诫,又献上两道自己做的菜,改口叫了一句“师父”,就算礼成了。
  方念真是了解过古代收徒的流程的,还挺繁琐,她嫌麻烦,更何况她又不是教书的先生。
  入她师门,听她的规矩就是了。
  她目前暂定的,收徒最大的规矩就是都得做两道自己拿手的菜给大家品尝,大家尝过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才算过关,她方念真可不是谁都收的。
  折腾了这么一番,可算是能开席了。
  方念真在自己店里吃别人做的席面也是头一回,她新奇地吃着每一道菜。
  还别说,怪不得人家在新云州都是出名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首先是口味上的不同,方念真的食铺菜量也不小,但是口味都偏精致一些,即便是辣的菜,调料也都是精心处理过,有配比的。
  这位大厨做的菜看起来很是随心所欲,没有精致的摆盘,葱花香菜都是随意一撒。
  但是吃进去就是味道足,方念真自己是厨子,吃得出来,这肯定不是大量调料堆出来的。
  做菜这东西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但是个人的习惯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同样的菜,做出来就是千人千味。
  就像知晓,方念真曾经不信邪,在厨房里和知晓鼓捣了一下午,这姑娘对厨艺的热情倒是很高涨的。
  方念真甚至把调料都给她调配好,就等着她一步步在自己的指导下做出来。
  结果炒出来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别提了,一言难尽。
  卖相尚可,一进嘴就不是那个味道,白白浪费好几个鸡蛋。
  方念真至今想不明白是为什么,最后只能归结为知晓天赋不够。
  席面上方念真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炖鱼,按她自己的做菜习惯,清蒸、红烧或者做成辣味的鱼,才感觉够味儿。
  这道炖鱼却很是简单,就是用了酱炖出来的,里面还有两片五花肉应该是用五花肉吊了汤。
  别的就尝不出什么其他调料的味道了,但是味道就是出奇的好,不止她自己这么认为,其他几桌都是吃鱼吃得欢。
  方念真都忍不住想厚脸皮问人家卖不卖方子了,她保证不用到自己的店里,就馋了的时候自己做来吃。
  后来想了想“江湖规矩”,还是算了,自己这不是挑事呢嘛。
  再说,以后万一他自己秘方被别人学去了,那还不得第一时间就怪到方念真头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待她以后自己再慢慢研究吧。
  方念真这桌的席面还好,她这桌多是女子,吃的量不多。
  别的桌基本都是半大小子,吃个饭和抢食一样,能吃的很,也不知道下午那些水果、零食和糕点都吃到哪个肚子里去了。
  到最后,方念真这桌先吃完了,还剩了不少菜,又端到别的桌均匀地分了。
  方念真这桌人就挪到了店铺外,开始赏月。
  面前换上了茶水,吃完大荤的菜,得喝点茶清清肠胃。
  再次把水果端上来,再加上她买的现成的月饼,还有在糕点铺定制的月饼。
  新云州这边都是吃甜月饼,豆沙和枣泥的馅料居多。
  方念真定制了咸蛋黄月饼,新云州没有吃腊肉和火腿的习惯,要不然做一些火腿月饼也是极美味的。
  她定月饼之前,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但是光是和面就够难住她的了,中式面点的技艺真的不简单,她有自知之明,有些钱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赚。
  今天整日的天气都很好,晚上的夜空也没有云,月亮又大又圆,还很亮。
  星空闪烁,无论方念真看了多少遍,还是会在心里默默感慨。
  她在现代,只有小的时候看过这样璀璨的星空,星星又大又亮,漫天繁星好像一颗颗钻石般闪耀。
  待到她长大了,就很少见那么多星星了。
  唯有一次,她去边疆旅游,晚上宿在帐篷里,才又有了小时候的感觉,原来星空从未消失。
  方念真没有喝酒,却又觉得醉了一般,陶醉在今夜的满足中。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她喜欢独处,但是也喜欢大家难得聚到一起的时刻。
  现在她就与石大嫂在话家长:“嫂子,你最近好像不怎么来拿凉皮的货了?”
  “最近不大好卖了,咱们那条街附近有别人家开了个小摊,自然是要分走一些客源的。”
  方念真点了点头,现在新云州的凉皮生意已经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她对自家招牌管理的很严格,人家干脆就不用“方记”的名头,还真有那么几家闯出些名堂,靠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一些食客。
  这都是美食发展的必经之路,方念真很是想得开。
  她凑到石大嫂耳边小声说道:“嫂子,我那边的晾晒房以后可能还得劳你多费心,到时候落成了,我再跟你细研究。”
  石大嫂心里不由得高兴起来,念真这意思是又能用上自己了?
  虽然拥有了元元,她很是开心,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怅然若失。
  尤其是看见莫大姐都能带几个人,自己干小工坊的时候,石大嫂就会忍不住想,若是这孩子能来的再晚一点……那自己是不是也能有些自己的事业了。
  所以她狠狠地点了个头:“妹子,我办事你放心,肯定给你办的漂漂亮亮的。”
  方念真看着石大嫂脸上的笑容,自己也畅快地笑了。
  那边确实缺个管理的人,她想了,这晾晒房晒葡萄干的工作不算什么体力活,她初步打算在城里物色几个勤快的女子。
  女子的管理,放个男人自然不合适,石大嫂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了。
  现在元元已经省心多了,她又住在晾晒房隔壁,之前在自己店里干活也是手脚勤快,她也是很了解很放心的。
  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众人吃着月饼赏着月,一直到戌时才散了,赶在宵禁前回了家。
  新云州在中秋节这日并没有什么活动,也是出于历史原因,战乱多年,本地人很少有齐全的家庭,而他们这些外迁来的更别说了,哪家不是遭了难的。
  所以这是个团圆的佳节,也是盛满了思念的日子。
  度过了欢声笑语的一个下午,晚上回到宅子后的静谧,倒让方念真有点不适应了。
  黄莺似乎在读着家里来的家信,她本来是打算给黄莺放假的,是黄莺自己说,要攒着假期,等到月末回去帮家里秋收的。
  她又踱步到知晓房间前,却听见墙外传来的“布谷鸟叫”。
  得,别打扰人家刚确定关系的小情侣了,自己还是赶紧回房和大福相依相偎吧。
  八月十八,方念真的晾晒房总算是初步落成了。
  她收到了工头的消息,便前去查看,若是有不满意的地方,还能再返工整改一下。
  不得不说,这个工头也是用了心的,不说完全和方念真给的图纸一样吧,但是也还原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九。
  作者有话说:
  大家中秋快乐呀!和念真一起过中秋咯!(刚刚鼓捣了一下抽奖,大家记得参与哟~)


第110章 奇葩杜家
  方念真站在晾晒房前; 满意地欣赏着。
  踱步进去,地上铺的都是大块青砖,上面也都是打扫过的; 几乎看不见尘土。
  晾晒房里面还有些泥土味; 工头说这个房子这么通风,再暴晒个几日就没什么味道了。
  房子已经落成; 方念真就让人把放在木匠那里的木架子运了过来,一个个的把架子在地上固定好; 再绑好一排排的绳子,以后挂葡萄用。
  万事俱备,就差葡萄。
  现在过了中秋节,葡萄园里的葡萄基本都差不多成熟了。
  方念真让谭李选了又大又好的,包成漂亮的果篮,给知州府、瑞王府; 还有石大嫂、莫大姐等几家各送了几篮。
  礼物虽轻; 但是有情意在; 这是她名下的果园的出产,自然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严氏最近也是很忙,与方念真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安子毕竟是严氏推荐到方记的; 方念真把收安子为徒的事也告知了严氏。
  严氏挺高兴,给安子送了一套新打制的刀具,看的方念真都是一阵眼馋。
  方念真是个知礼的人,严氏忙,她便让安子到知州府对着正堂叩了个头,表示对严氏的谢意。
  越是临近八月末; 方念真的事情越是多。
  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先把葡萄采摘下来; 晾晒上。
  之后还要操心收红薯; 杜河最近都没来寻她说收红薯的事宜,估计也就是这两天了,杜二丫的假期也快结束了,父女俩应当是同一日进城。
  这之后,天气就转凉了,火锅又该重新上架了。
  其实现在没有那么暴热,就已经有食客催促了,但是方念真实在是没时间炒料,只能往后推一推了,也算是吊一吊食客的胃口吧。
  除了新云州的火锅和涮羊肉,还要搞定京城那边的,想起来她都头大。
  好在现在知晓也回来了,又收了安子做二徒弟,总是能借上些力。
  葡萄园的采摘事宜就交给刘忠和谭李安排人负责了,店里抽不出人手,就雇佣短工。
  剪葡萄也没什么难的,只要细心妥帖些,轻拿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