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开大厂:糙汉萌娃团宠我-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小华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不顾刚刚还害怕的不行,冲到几人面前。
“爸爸,你们要去哪儿挑车?带上我带上我……”
刘厂长气的踢了他一脚,“怎么哪哪儿都有你,给我乖乖去上班,瞎掺和啥?”
“爸,我可是汽修专业专业毕业的,你们带上我啊。”
“你那儿班不上了?”
“这个……这个……”刘小华小声道,…“我离职了。”
说完他就低下头。
刘厂长一口气差点上不来,忙用手捂住胸口,“你个败家玩意儿,不学好……赶快给我去把离职申请书取回来,麻溜的上班去。”
刘嫂子这时候道,“小华离职半个月了!”
她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的,这离职申请肯定是要不回来了,听说已经有人顶了他的职位了。
他们夫妻俩工作都忙,每天早早出门,很晚才回来,很难察觉自家儿子的异样。
……
“唉……” 刘厂长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知道自家儿子一直都排斥去做不喜欢的业务,但没有想到他能一声不吭就离开。
这可怎么办,要知道刘小华工作的国营厂,效益很好,福利待遇都不错,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单位了。
刘小华是完全不理解父母的想法,这会儿他只觉着轻松无比,一心想去亲自见识一下军队的大卡车。
他争取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事儿是又王青青做决定的,忙转换思路朝着王青青道,“您好,我是汽修专业毕业的,对汽车维修非常感兴趣,您看能不能让我跟着去看看,我很有用的,肯定能帮上忙。”
接着还不忘贬低自家老爸抬高自己,“我爸他都多少年没接触大卡车了,恐怕这会儿流行什么型号的车都不知道,我就不一样…………”
巴拉巴拉一通说。
王青青好笑的看着面前跟她差不多年纪年轻人,真是很少见这么活泼的人啊。
看刘厂长没有反驳刘小华的话语,王青青就知道这家伙应该有两把刷子的。
那跟着过去也无妨,顺便考察一下他的能力,她们技术学院和运输公司正好缺这方面的人才。
如果不错,就让他来她这儿工作好了。
看王青青都答应了,刘厂长夫妻没在说什么,他们内心其实挺开心。
尤其刘厂长知道王青青接下来的动静不小,他儿子要是跟着对方,倒是能一展所长。
王青青等人到了后勤部,就被一个干事领着去了后院。
后院整整齐齐的停放着三十辆大卡车,有这次要换下来的次新车,也有之前换下来没有被卖出去的旧车。
虽然是旧车,但每一辆都干干净净的,一看就被照顾的很好。
光从外表很难看出拿着车比较好。
这时后勤干事笑着道,“知道你们过来,主任让我带你们去看一号到十五号车,这十五辆是里面性能最好的,你们看着挑。”
老爷子的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后勤告诉他们哪些车比较好,这样的待遇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后勤主任这几天有事儿不在,不然他肯定亲自过来陪着了,这可是首?s?长家儿媳妇。
他们绝对不能慢待对方。
刘厂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十分感慨。
王青青这女娃娃虽然自己本领挺强的,但是毕竟根基比较薄弱,有些科研成果很难保住,这一下子嫁进司令家,以后就没人敢私下搞小动作了。
看了一眼身边傻乎乎看着卡车瞎乐呵的儿子,他隐晦的翻了个白眼,怎么人家王建设就能生出三个这么优秀的子女,自己家却是个傻货。
每天就记得搞他的技术,连个对象都不找,可愁死他了。
在十五辆性能还不错的里面,挑出八辆速度倒是快了不少。
刘厂长这么多年没怎么接触这一行了,可是看着仍然老练,有条不紊的挑着车,王青青从系统那儿知道,对方挑出来的几辆综合性能确实是最好那一拨的。
不过,更让她惊讶的是刘小华,他在这方面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直觉。
总是能迅速直接的找出一辆辆好车,速度比他爸爸还快。
第214章 刘慧英
王青青把惊讶压在心底,没有当面表现出来。
这要是真是个人才,那她之后肯定要好好培养的,那就不能草率,接下来看他能不能通过她的考验了。
王青青拿着挑好的车辆序号,看着干事记录在写有她名字的那一栏。
之后她又跟着对方去了一趟财务室,把这次买八辆卡车的费用十六万交上去。
接着,就有几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过来,把她选中的车辆开出来,按照王青青的吩咐开到了青春集团那座大院里。
青春集团所在地,也就是原来的青春化工厂,占地面积非常广。
除了前院的大草坪,大操场之外,后面的试验田除了原来种植的各种特色蔬菜,还有一大片土地闲置。
这会儿倒是正好停下这八辆卡车。
王青青想着暂时可以把后面那片空地,划出去一块给运输公司。
等到她们找到合适的场地再搬走也行。
这样还有个好处,他们青春化工厂出产的产品,能直接用运输公司的卡车拉货。
上次的剪彩活动,被京市观察栏目组的记者进行了现场报道。
在广播和电视上都有播出,知名度一下子打开了。
尤其是桑塔纳的噱头,实在是吸引人,自那以后厂里的产品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除了产品卖的好之外,还有好多人打电话过来询问,她们厂子之后还会不会再弄这种仪式。
好些外地人听说之后,打电话说让他们下次再举办的话,能通知一下他们,他们也要参加。
……
这么多人反映这个情况,王青青这段时间倒是考虑过要不要把这个抽奖活动固定下来,形成一个庆典。
厂子如果想要效益好的话,每年搞这么一次,那绝对是最好的宣传。
刘慧英这个副厂长,自从剪彩之后就没有时间过来找她,天天忙的焦头烂额。
王青青一直想跟她说这个事儿,一直没有逮到人,这次好不容易她过来一趟,就决定说说这事儿。
刘厂长从军区后勤部出来就回了自行车厂,他也挺忙的,能抽出一上午时间过来帮王青青,也是为了还人情,王青青这几年帮了他很多。
倒是刘小华被王青青留下来了,他决定一会儿跟刘慧英商量完事儿之后,跟他聊聊,看对方之后的事业规划是咋样的。
帮她们把车开过来的八个军人,停好车之后就离开了。
王青青知道他们的纪律,没有留人让他们直接回去了。
王青青过来这会儿,刘慧英一直在一线车间忙着督促生产事宜。
而车间里需要高度无菌化处理,在里面必须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
不允许在里面打电话。
因此,等到她从里面出来的时候,王青青已经在办公室等了她半个小时了。
刘慧英匆匆赶过来的时候,就看到自家厂长正跟一个没见过的年轻男人在说着什么。
原来,王青青到了办公室没有见到她,就跟刘小华聊起来了。
这会儿她差不多对他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
刘小华看起来跟她差不多年龄,没想到对方今年才刚刚十七岁,但已经大学毕业了,实在是天才。
第215章 优化产线(二章合一)
在刘小华小的时候,刘厂长夫妻俩忙于事业,没空管他,就把他放在爷爷奶奶那儿。
而他被送去爷奶那儿的时候,已经记事了,对自己父母感情比较深。
刚离开那两年一直闹着要回来,爷爷奶奶哄不住,只能跟他说等到读初中的时候自然会送他回去城里。
刘小华小小一个人儿,倒是把这事儿记在心上了,早早就去了学校上学,在刚上小学的时候,连跳了两级。
等到他适应农村生活,跟堂弟堂妹们关系越来越好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即将小学毕业。
他这时候怕父母把他带回去,愣是故意考了好几次倒数,想着通过留级留在村里。
不过,他这是完全不懂父母心理,本来还打算缓一缓过个一两年再接他回去的刘厂长,一看他这成绩,吓得立马给办了转学手续。
刘小华回城以后,被父母盯着严,学习上更是没有松懈,这不他就顺顺利利的升学,高二那年被推荐上了大学,考上他感兴趣汽车专业。
所以,别看刘小华才十七岁,已经是一名工作一年的社畜了。
不过,显然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社畜,太有棱角了。
这要不是技术实在不错,估计早就被人套麻袋暴打几次了。
而且他有慕强心理,只愿意臣服于比他强的人。
显然,王青青就是那个比他强的。
所以,在王青青面前他倒是一直表现得挺谦逊。
王青青从汽车基础理论到各种汽车维修技巧,都提问了他。
他都能回答上来,甚至有些问题他还能提出好几种解决办法。
虽然有些方案比较理想化,不切合实际,但是他能主动去想,就很难得。
王青青对他很满意,当下给了他两个选择。
“我这里有两份工作,一个是留在运输公司做维修工,另一个是去技术学院当一名教师,教授学生汽修知识。”
留在运输公司会比较忙,得随时待命,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活儿,不过薪水会高一点,王青青给定的工资是一个月一百二十元。
要是去了技术学院按部就班上课,工作轻松,还有寒暑假节假日,工资会低四十块,差不多八十块钱。
王青青把两个工作的具体情况都说给他,端看他怎么选择了。
刘小华听完以后,没有犹豫,笑的露出小虎牙,“青青姐,我想去运输公司。”
留在学校是轻松,但是会远离他喜欢的汽修,他可是奔着修车来的。
听到他这样选,王青青挺开心的,她心里也是比较倾向于让刘小华去运输公司的。
只是怕他和他家人有说法,如果是他自己选择的,那跟刘厂长也能有个交代。
“那你明天就过来厂里,先熟悉一下厂里工作流程,认认人。”
刘小华喜不自胜的答应了。
解决完这事儿,王青青就让他先离开了。刘慧英已经在门口绕了好几圈了,王青青让她进来。
知道自家厂长的性格以后,刘慧英就有事儿说事儿,这会儿进来没有兜圈子直接道:
“厂长,这段时间的产量几乎是原来的两倍了,还是有些供应不上。”
“另外,咱们销售部门的同事,这段时间天南海北的出差,陆陆续续又给拉回一些单子。”
“您看,咱们是不是要扩大一下生产线?”
这情况王青青刚刚看了厂子的报表,就已经知道了。
她在考虑是直接增加产线,还是优化一下产线,提高它的效率。
这会儿的生产线基本是要配合人工一起进行的。
机器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但是工人吃不消,哪怕她们厂子已经三班倒了,还是不行。
能量补剂这个产品,在国内还是独行买卖,最起码之后的十年都是一片蓝海,市场广阔。
优化产线,尽快的占据市场份额,是接下来她们厂子的重点工作。
有了考量之后,王青青就交代刘慧英,“生产线暂时先维持这样,不过工人可以再招一批,跟现在的工人轮换着来。”
之后新的生产线下车间以后,直接抽调工人过来也不会影响原来的生产。
等刘慧英知道了,自家厂长要优化产线以后,眼睛都瞪大了。
虽然她很早就听说自家厂长在机械制造,尤其是大型机械车床方面很厉害。
但是自她认识厂长以来,对方就一直在生化遗传领域发展,哪怕中途搞出个移动电话,但在她看来这也不算是重工机械。
而,本来她以为王青青是放弃机械制造,要在生物化工领域深耕下去了。
没想到自家领导居然要亲自优化产线了。
想到这里,她心情非常激动,常年严肃的面孔都差点儿绷不住,嘴角一个劲儿的上扬。
王青青看她副激动不已的样子,倒是?s?很稀奇。
之前她弄出那些药剂,也没见她这么激动。
刘慧英看出了王青青的想法,摇头道,“那不一样。”
王青青是京大生物系的研究生,天然的认知就是她在这个领域很厉害。
弄出那些药剂,她们虽然表现出,哇好厉害!
但是心里没有意料之外的感觉。
机械制造就不一样了,王青青能优化生产线,这就是厂子里所有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王青青无语……
机械制造才是她最擅长的事情啊,优化一下生产线对于她来说真不难。
不过,许是很久没有真正搞纯机械的东西了,王青青和系统白团子都有点儿激动。
接下来,她交代赵蕊跟欧洲负责人先接触了解情况,最起码把对方合作条件和德威克集团的内部情况了解清楚。
然后又让刘小华把那八辆卡车都一一检修,做好准备工作。
之后,她就回京大旁边的二层小楼去闭关了。
除了吃饭时间,她几乎都在研究最适合当下情况的生产线。
虽然她之前已经有独立研究大机械的经验了。
但是这种组合装置,需要多个功能协调合作,流水线作业的机器,她是第一次接触。
而当前国内是没有先例可循的,王青青得完全自己研发。
青春化工厂之前用的产线还是几十年前苏国建造的,之后没有任何改变沿用至今。
王青青之前只想着废物利用,靠它赚一波快钱,就没有管产线的问题。
这会儿她要优化产线了,倒是把原来产线的各种说明书和原理资料都拿出来翻了翻。
不过,苏国可能是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留在厂里的只是一些粗浅的知识,真正的核心机密是没有的。
从这里找不到参照,王青青只能亲自去弄懂里面的技术了。
好在她这些年机械制造课程一直没有落下,机械素养一流,通过生产线上的各项数据,大概能推算一些东西。
然后在系统里面的实验室里,推演几次就把核心关键搞给出来了。
现在的产线,前端的材料准备车间和化学反应发生室,都是完全人工进行的。
这两个地方,王青青不准备改动,材料的好坏和化学反应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产品的成败。
必须得有经验的员工盯着。
接下来就是粗虑、提纯,这两个环节原来也是人工操作的,十分考验工人的技术水平。
厂子里积年的老师傅,基本都在这两个车间工作。
而产品之所以产能低下,这个环节效率低是主要原因。
毕竟就靠那几个师傅,一天真的干不了那么多活儿。
王青青优化的重点就在这个环节,如果能在粗虑和提纯环节里,添加相应机器代替人工,这速度就提上去了。
至于原来负责的老师傅们,也就不用天天枯燥的重复做着粗虑提纯了,只需要盯着机器,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就行了。
粗虑提纯机器倒是不难解决,京市就有生产这些生物器械的厂子,难的是把两个机器组装起来的同时,还能跟后面的环节连上。
王青青拿起铅笔,在这里打了个问号,等明天去器械厂看过型号之后,再弄这一趴。
后面就是杀菌灌装环节,这里完全可以用机器替代,不仅能保证效率,还能让产品更大程度的保持了天然无污染。
这一套机器整个制造出来,是非常庞大的。
幸好原来的产线有很大一部分,是能填进去继续使用的,不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