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以后再也不去大音寺上香了!这就是所谓的以玄学对玄学。
【救灾完成之后,最紧要的当然是重建工作,那边的人们得尽快的恢复生活呀。】
【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然后各省市都认领了对口援建的任务。UP主在前几年去过汶川,震中的重灾区有一部分被保留下了,成为了抗震救灾纪念馆。】
【但是,在纪念馆的旁边,建起了一个新的城镇。】
几年过去了。
原本在抗震救灾纪念馆讲解的姑娘,现在成为了带游客们讲解新城的导游。“我们县是广东省对口援建的。像旁边的茂县是山西省对口援建的……”原本的老汶川,定格在了5月12号的那天下午。
现在的新汶川,看上去山青水秀,白色的两三层小楼三三两两的散落在路边,干净漂亮。这里的人们还种了樱桃、李子这样的经济作物,又开展了旅游业。导游姑娘露出平静的笑容: “我们也要开始新生活了。”
“比之前还漂亮呢!”百姓们欢欣道。
刚才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有什么比看到经受了苦难的乡亲重新过上新生活更让人开心的呢?也有人酸溜溜的: 地震了一场,倒是换了这么漂亮的新房子。
“啊呸!立刻有人毫不留情的反驳, 你搞不搞笑?你愿意经受这么一场地震去换新房子?我可不愿意!
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平平安安的住在一起。
就是,什么都酸,有这闲工夫,你还不如去县里面做工赚钱呢!
大家羡慕归羡慕,价值观还是相对朴素的,立刻你一言我一语的把那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汉朝。
还援建!汉武帝刘彻
重重的哼了一声, 不推诿扯皮就不错了。
这一个个郡国,每次争利的时候争得可是凶得很,想让他们出钱去援建其他地区,做梦吧!连他都未必能搞得定。
刘彻羡慕不已——后世的中央王朝看来掌控力是足够强的。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过,他也基本摸清楚了,后世应该就是郡县制。
是了,他们有快捷的通讯和交通,还有强大的军队。郡县制的弊端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避免。刘彻凭借着自己得到的只言片语,开始在心中拼凑起后世的政治管理模式。
【2008是个很特殊的年份。】
【年初的时候我们经历了难得一遇的雪灾冰灾,三月份经历了海外华人保护火炬的运动,五月份又是汶川大地震,八月份是奥运会。】
【雪灾把我们逼成了基建狂魔,汶川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审视应急机制。】
【如今,咱们已经建立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由之前的分钟级地震速报提升到了现在的秒级地震速报。】
【希望以后科技更加发达,能够提前判断地震的发生,提前向大家示警。让华县、唐山、汶川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期见。】
第128章 后续
仙画结束后,惯例出现了点赞的画面。
李世民眼疾手快的点了一个赞,就看到那个透明的画面消失在自己的眼前,同时自己的脑海里传来无机质的淡漠电子音:
您的积分+10;您的积分目前为100分,还有50分即可开启点播功能。
之前的声音都是提示说积分不够,无法开启点播功能,现在却换了一种说法,李世民有点兴奋。每一期仙画结束后得到的分值都是不一样的,他大概的算了一下,50分可能是三到四期仙画的样子。
点播?
是不是可以自己想看什么内容就定制什么内容?
如果是的话他想要看看大唐是如何从盛转衰的,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怀着这样期待的心情,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又好一点了,还能撑个几年!其他的帝王们也是又期待又忐忑。
不知道仙画后面的那道力量会不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仙画结束后,天空上高悬的屏幕会变淡,只留下透明的框框,当飞鸟飞过的时候,那些框框似乎又不存在。
之前每一期视频的间隔大概是十天半个月的样子,但是到了后来,半年甚至一年多都有,变得不再有规律。
不过,当大家仰起头看到天空上的框框时,就知道不管等多久,仙画依然都还在。它还没有消失。
它会这样一直放下去吗?有孩童问自己的老师。应该不会。“那它什么时候消失?”
“我等凡人自然没法知晓。或许,等它觉得自己该消失的时候,就会消失了。”年迈的智者悠悠的道。
两个多月后。
嘉靖年间,华县。
华县如果按照现代的行政地图分布,在陕西省渭南市华洲地区一带。它与西安、咸阳相接,在汉唐时一直都很繁华。不过明朝建都先在金陵,后在北平,华县这一带就不再有往日的繁华。
平日里到了六七点钟,县城街道就见不到多少人了,只有几处酒楼还灯火璀璨。
到了十二月十二日的那一晚,更是全城的人都涌到了城外。
无他,因为仙画说了这一天晚上华县会发生史上最大的、造成伤害最重的大地震。因此,不只是华县,连周边的县城也都采取了紧急措施,还调了驻守的军队前来维持秩序。
“都跟紧我。”有一家人,父母手中各抱着一个小一点的孩子,然后身边还跟了一个大孩子正在鱼贯的出着城门, 顺儿,你牵着爹爹的衣服,千万不要放开,小心有人趁乱拍花子。
那母亲想了一下还是不放心,出了城门之外,索性拿了腰带将小的那个绑在自己男人胸前,然后让他牵着大的,一边唠叨: 前几天晚上,隔壁家春妮儿就差点被拐走了,还好大家发现得及时给抢了回来。
木讷一点的男人狠狠唾骂道: 这种时候还干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不得好死!
说着,把儿子牵得更紧了。
怀里的小女儿问: 爹爹,咱们以后就不回去了吗?咱们家还会在吗?小孩子里的眼睛里带着担忧。
男人扯出一抹笑容: 还不知道呢,说不定是仙画算错了,不会有地龙翻身呢。女人立刻接话: “我倒宁可是真的,不然这心里总是悬着一件事,以后反倒不能安生。”男人一想,叹了口气: “也是。”
倒是被牵着的大儿子,才七八岁,正是好热闹又懵懂的时候,乐呵呵的说: “现在才好玩呢,可热闹了。
这么多人都聚集在城外的空地上,比过节都热闹。他巴不得能多住几天。
他爹娘对望一眼,苦涩的摇头。
女人在他头上点了一记: “真是小孩子不知事。”那可是地龙翻身啊!
就算是家里的财物早就转移了一部分,但是那些大的家具,还有家里的房子是没法搬走的,只能眼睁睁的等待着它们在灾难中被毁。
而且最近可是冬天,要真是完全被毁了,这以后的日子可还真不好过。
他们就见到旁边好多人都有推板车,板车上有的放着家中的一些家具被褥,有的索性拉着家中不便行走的长辈。
沿途能听到很多对话——
你们家也去城外呢?没去
乡下投奔亲戚去?
投奔亲戚有啥用啊,都在这方圆几十里地,俺想着那边可能还没有县里面组织得好呢。也是,朝廷都派了钦差过来了。
“还是俺们旁边邻居更好,直接投奔江南的亲戚去了。”谁让人家有钱呢。咱们也就只能在这儿待着了。
出城后走了几分钟,男人和女人才带着自家的三个小孩来到自己所在里弄分配到的避难处——说是避难处,其实就是一块画了圈的空地。
前几天的时候这里还是乱糟糟的,没有什么章程,很多人为了抢占地方打了起来。后来是京城来的钦差和县令一起紧急的派了兵来,让所有人按照里弄集合,然后一块一块的分了地方,秩序这才逐渐的好了起来。
他们所在的里弄已经有了不少的人,小孩子们早就无忧无虑的在一旁凑一起玩了。小心火,别过去那边。女人叮嘱了一声。
腊月是最冷的时候,在外面露宿不生火的话那是没法活的,所以每一块被圈起来的空地中央都燃了一堆篝火。他们所在的里弄还算是团结,将最是怕冷的老人的位置移在了最里面。
大人们也在一起窃窃私语。
应该就是今天晚上了吧?
“朝廷没算错的话,应该就是了。哎,早死早超生,可赶紧的吧,这么冷的天,我可不想再在外面住了。
可这地震之后,房子震塌了你还是没地儿睡啊。
哎……你说咱们华县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前两年是旱灾,现在又是地震,没完没了了这是。这有啥,接下来还有小冰河时期呢。说是气温会越来越冷。
反正咱们老百姓能有什么办法?得过一日且一日好了。
这时候一阵香气飘来,大家循着气味看过去,才发现是旁边的里弄有人正在煮汤。
热腾腾的蛋花汤,快来买啊!
这么冷的天气,能够吃上一碗热汤,很多人都心动,不一会儿那卖蛋花汤的人就被团团围住了。也看得旁边的人扼腕不已:
“咱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个主意呢,这么多人,刚好做
生意。”
就这样闹腾腾的,空地上的人也越来越多。附近的一些田地也早被征收了用来安置城内居民。
而县城中,有更夫和士兵不断的在敲锣: “还有没有人在?还有没有人在?所有人,今晚必须撤到城外去!
有老人家想不开: “俺就不想去,死也要死在俺这房子里。”
结果被士兵强硬的拖走: “我管你想不想去,老子收到的命令就是整个城里不能留一个活人。”
而在一处处的村庄里,没有这么大的避难规模,只是三三两两的都出来待在自己屋外的空地,也有凑在一起烤火的。
整个大明的关中地区,无数人停留在室外,上到宗室高官,下到平民走卒。这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夜晚。
除了心中不装事儿的小孩子,其他人几乎没有睡着的,大家都在等那一刻的到来。终于,城中的更夫在钦差的面前小心翼翼的道: 大人,子时了。钦差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
又过了不知道多久,几乎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一阵震动从大家站着的或者是躺着的地面传来,然后瞬间变得猛烈。
地龙翻身了!
“真的地震了!”
有人惊恐的嚷嚷起来。
那一刻天旋地转,原本站着的人一下子就站不稳,跌倒在地,最后索性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他强忍着恐惧睁开眼睛,看到原本高耸的城墙和城楼没有挺过几秒就迅速的向下垮塌,石块纷纷砸向地面。
好在他们这儿离城墙比较远,那石块落不过来。“山也塌了!”兵荒马乱里,有人尖叫起来。
大家才看到不远处的小土坡直接一分为二,开出巨大的缝隙,而远处的山峰被巨力拉扯,像是失去了支撑,几处山头纷纷坠落,那山竟然生生的矮了几分!
只余下那边弥漫着的巨大烟尘以及轰隆隆的声响。
地开裂了!
救命啊,烧起来了!
人群中虽然也早有准备,但是也一片混乱,伴随着一些尖锐的哭声。直到几十秒后,震波停止,这才逐渐的安静下来。
有认开始抢救身边不小心受伤的家人和邻居,有人站了起来,
看向县城的方向。
原本还算是繁荣的县城,现在看起来却已经是一片废墟,城墙垮了,城楼也没了,这俩算是最坚固的建筑,因此里面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有人立刻就想要往县城的方向冲,看看自己的家还在不在,但是还没接近城墙,就被士兵们拦住了。
“现在还有余震,钦差大人有令,任何人不得接近!”他们拔出了雪亮的刀。
于是,居民们只能坐在城外,哀哀的看着自己被毁的家。哭声四起。
咱们的家真的没了吗?一开始的小女孩眼中含着泪。
男人和女人拍了拍她的背,抚慰她,又将几个孩子团团抱在了一起: “没事,咱们人都还在,已经很好了。
言语中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哭声也渐渐地停了下来,大家都想到了这一点。
房子没了不算什么,最紧要的是家人都还在,那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所有人都在心中默念:感谢仙画。
钦差在听着手下人汇报伤亡的情况,大概死了二十多个,不小心掉到地缝里,或者是被忽然震起来的木头和火给砸到了身上。
这情况,已经比预想中好很多了。想必其他地区也是如此。
原本的83万和现在的几十个……他看向天幕,眼中充满感激。若是没有仙画提醒,今天在场的人估计十不存一!
不过,虽然百姓们的性命保了下来,但是在黄土高坡的黄河中上游,因为地震导致山体崩塌堵住了黄河的河道,让黄河决堤一事却是人力很难阻挡的。
黄河依然决堤了。
好在这次早有准备,河道疏通更快,而且周边的百姓们也早早的得到了通知,所以损失并没有那么的惨重,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理之后,洪灾得到了控制。
又过了一些时日,潘季驯来到了黄河。他升官了。
因为仙画单独提到了他治理黄河的功绩,嘉靖帝升他为工部尚书,而且无人反对。之前在朝中关于治河的方案还会有所讨论,这次也都熄火了。
这让潘季驯觉得松了一口气但是又压力巨大。
万一这河要是治不好,自己一世英名可能就要毁于一旦了。
他把仙画上总结的治黄
方案都记录了下来,但最后拿出来的方案还是只有“束水攻沙”——在黄土高坡上种树种草什么的,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只会加重当地农人的负担而已。
民夫们正在修着堤坝,潘季驯惯例的去检查泥沙质量。
尚书大人您放心,”旁边的民夫头目恭敬的道, 大家伙儿都知道您是真正治河的大家,用的料都是最好的料。这黄河要是真治好了,我们这些沿途的百姓会一辈子记得您的恩情。
潘季驯一愣,露出一抹笑容: “也离不开诸位的努力。”
看着正在忙碌的民夫们——他们也都是附近受灾的居民,朝廷的征召能让他们每天都吃上一顿饱饭。有潘季驯坐镇,后勤不敢克扣他们。
看着看着,潘季驯下定了决心。
既然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他不试一试呢?先秦的时候,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也不是这样试一试,试过来的吗?
潘季驯对一直跟着自己的助手道: “把河道图拿过来,我们来选个地方,看看哪里更适合做水库。
助手惊喜极了: 大人,您下定决心了?
潘季驯颔首,笑容轻松: 此乃于民有利之事,不能再耽搁了。总有一天,眼前的黄河,能褪去暴戾,蜕变为温柔宽广的母亲河。
同样是明朝,只不过还是洪武年间。
年轻的郑和,不,现在还叫马和正站在即将出发的船队使团人员中,前来送行的是燕王朱棣。
大明第一次派往外海的使团即将从这里出发,他们会乘坐长江上的江船前往太仓刘家港,再从那里换上新建好的海船,扬帆南下。
这一次的任务是摸清楚东南亚诸国的形势和情况,包括上面的土著居民以及王国,还有他们的生活和各种资源等等。如果这些国家愿意归附于大明,那就更好不过了。
不愿意的话,就见机行事,朱元璋赋予了使团一定的自主权。
在他的计划里,这只是第一批出海的舰队,后续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赶紧找到美洲然后把什么玉米、土豆等东西带回来。
这次的船队当然不是由郑和率领,他不过是担任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