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宋朝,商业灵敏度更高的商户们,早就把水泥给搞出来了,甚至,已经把这东西投入了市场。
汴梁城郊的一个乡镇内。
乡镇上最有名的举人老爷刘老爷准备回村里面建宅子了。
镇上和乡村建宅子,一般很少请外人,都是找本地的青壮们来干活儿,包吃然后按天结工钱就可以了。不过刘老爷不愧是家有厚财的举人老爷,他居然从汴梁城中请了工匠来。
这可是现在汴梁城中最难请的工匠。”刘举人对自己的好友道, “我这还是托了熟人才能顺利的邀请到他们。而且,我这园子也是找了画师画了图样。
好友心中也生出了好奇。
这些工匠到底是有什么不同之处?
他在建园子的时候跑了好几趟,这才发现这些工匠居然用了一种用水搅合的粉末,来修建房屋的底基以及各种路面,甚至连屋内的地面都用了这些粉末。
“这就是仙画提到的水泥。”刘举人得意的道, 你摸摸,是不是很坚固?下雨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园子里的路起青苔了。而且,我打算屋内再铺一层木板,这样也更平整。
旁边正在干活的工匠笑道: “还有,这墙面的青砖都是用水泥粘合的,可比以前的那些黄泥加麻要牢固多了。
友人恍然大悟,心里羡慕不已: 原来这就是水泥!
看上去的确是很棒啊。
“不过,这颜色似乎不太美观。”他看着墙面青砖与青砖之间露出来的灰白色痕迹,微微的皱了眉头。
工匠忙道: 这建完之后还要抹一层石灰,相公们还可以在石灰里加一点香料,现在汴梁城中很多贵人都是这样建的。
刘举人也道: “你有所不知,现在汴梁城的路面都开始用水泥加固了。听说,咱们洛阳新都的路面也都用上了水泥,铺起来还快,路又好走。
友人好奇的问工匠: 那是只有你们家才有这水泥?
工匠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现在除了朝廷有水泥,整个汴梁也有好几家都能做出水泥来,但我家的质量最好,最细。
所以他们家才是最受欢迎的。
友人惭愧: “我这是许久没外出,竟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模样。”看来还是要多出去才是。
尤其现在,仙画每一期出来,似乎都要引起一些变化。自己若还是一直窝居在这儿乡下小镇上,恐怕真的要跟不上大家的脚步了。
用完晚膳之后,他下定决心,对妻子道: “我想要到汴梁城和洛阳新都去看一看。”妻子有些讶异,去汴梁也就算了,去洛阳?他道:“那边百废待兴,说不定能有很多机会……”两人正在聊天时,天幕忽然亮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UP主路小柒,欢迎收看这一期的视频。今天将会带大家领略古代炼金术和现代化学的不同,看看石头到底会不会变成金子。】
第136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一)
葛洪和孙思邈等在炼丹一道上颇有成绩的人,之前就对仙画隐隐提到的化学很感兴趣。因此,对这一期也都十分期待。
天幕刚亮,就利索的搬了桌子在院子里,还准备了笔墨。
孙思邈叫来了自己的弟子,葛洪也把自己和鲍姑这两年教的几位优秀学生给叫了过来。一是可以讨论,二是可以帮忙记录。就在这样的期盼下,仙画正式开始了。
【化学,如果你百度的话,它会这么告诉你,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简单点来说,化,变化的化。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
【要了解化学,先要了解物质。】
【包围着我们的空气是物质、随手可见的水是物质、脚下踩着的砂石、泥土同样也是物质。】有人将头埋在水中,冒起一串气泡。
有人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白色的沙滩如同拖尾一般没入浅蓝色的海中。也有人在攀登高山,黑色的火山石布满了火山口。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物质。
【但是,在化学上,我们研究的是它的分子、原子层面。】
【就像细胞组成生物一样,分子组成物质、原子组成分子。但细胞可以被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却不行。】
【如果将细胞比作太阳,那么哪怕细胞中最大的蛋白质分子也只有地球上的一粒沙那么大。】科学家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活动。
还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观看到光年之外的星辰。但是,分子和原子却更难被观测。
分子在动画演示的时候就像是被紧密连接起来的小圆球,一直在不停的运动。将它放大、放大、再放大,原子如同细小的粒子紧紧的簇拥在一起。路小柒放了太阳和沙粒的对比,比例过于悬殊,整个天幕都几乎放不下。【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就发生在它的分子与原子层面。】【同一类原子又被称为元素。】
天幕下的老百姓们大多数都是迷茫的眨眨眼,有点懵,感觉这次仙画说的东西不是很懂呢。
她到底在说啥。
只有一些对这方面还算是比较有天赋的,以及反应速度较快的年轻人们可以跟得上仙画的节奏。人群中,一位看上去大概十一二岁的弟弟问他姐姐: “物质和生物有什么区别?”
他姐姐看上去十四五岁,依然梳着少女的发式,认真思考了一下后说: “生物是活着的,物质却是没有生命的。不过……人物,人物,或许,生物也属于物质的范畴。
她又向弟弟解释了自己理解中的细胞、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总之是越来越微观嘛。弟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所以,这化学可以说研究一切?”
或许吧。
两人的对话被旁人听在耳中,赞叹道: 小娘子聪慧异常,听你这么一解说,我们这才明白。小姑娘落落大方的笑了笑。
仙画出现后这么多年,女孩子展现才华已经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她丝毫不避讳。
至于其他人,要么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么奋笔疾书,管它什么分子原子呢?先记下来再说,后续可以慢慢想慢慢理解。
唐朝。
得到显微镜已经许久的孙思邈如今在各种微生物的观察上已经颇有成绩,据说将作监最新制造的显微镜很有可能可以观察到细胞。
没想到,据说还有比细胞更小的东西。他对旁边的徒弟说。
徒弟好奇的问: 您不沮丧吗?
这分子、原子根本观察不到,终其一生可能都看不到它的模样。
孙思邈笑呵呵的,十分潇洒: “世间道理无数,岂能全知?活到老学到老,不负此生就行了。”弟子大为佩服。
【听上去似乎觉得很高深很难懂,但若抛去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比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自己需要的食物葡萄糖和氧气,比如一些金属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氧化反应,开始生锈或者变色。】
【甚至于每天做饭都要用到的燃烧,也是一种化学反应。】消防员在给学生们讲解灭火知识。
“燃烧,本质上就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光和热只是它的物理现象。”
它必须具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可燃物。”消防员指着眼前放了一点点油的大铁锅, 这锅里的油就是可燃物。
“第二个,必须有助燃物,或者说着火源。”他用火柴将锅中的油点
燃,火焰开始燃烧起来,火柴就是助燃物。
还有一个助燃物是什么?
同学们整齐回答:“是氧气。”
消防员露出笑容: “回答正确。”
“最后一个,就是着火点,或者说引火源。”
他用锅盖将铁锅盖上: “所以,只需要隔绝氧气的进入,火焰自然就会越来越小,防火毯也可以。大家注意,当油类物质起火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水直接泼到上面,会炸锅,汽油和油漆类还会造成更大的火势蔓延。
应该用泡沫、干粉型灭火器或者是沙土之类的物品让火源与空气隔绝,这样才能尽快灭火。
当葛洪、沈括等人正在思考“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和“氧气”的这个概念的时候,宋朝的民间却有人惊声喊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
她的语气有点悔不当初,看向身边的相公: “早知道,你别往上面泼水。”她相公是个膀大腰圆的男人,手臂上有着一串被烫伤后留下的痕迹。汴梁城中近年来流行从仙画中学来的炒菜,用铁锅热油来炒,很受欢迎。他就是城中酒楼的一名厨师。
有一天,铁锅中起火了,他慌忙拿水去泼,结果热油炸开,在他手上留下了这一串烫伤。他心宽的安慰自家娘子: “以后知道了就行了。”
而汴梁城的官府内,府尹忙对手下道: “城中除了水缸之外,以后还得多备一些沙土,可做救火之用。
现在的城市里全是大量的木建,万一火势蔓延开那可就不得了了。
【化学是现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成果指导了饮食、冶炼、材料、制药、女性用品
等等领域,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但其实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也存在于方方面面。】【只是,古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这就是化学。】【名气最大的,是陶瓷、冶炼和炼丹!】
指若葱根的手拿起手中天青色的小瓷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说不出的雅致。
工匠们在铁铺内赤膊打铁,火星四溅,刚出炉的剑被伸入凉水中,发出滋滋的声音,并且冒出白气。
穿着道服的炼丹师们围着硕大的
丹炉正在跳大神,嘴中念念有词,看上去很神秘的样子。
【陶瓷,华夏历史上的瑰宝。】
【不仅是咱们喜欢,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挂起了风帆的大船在码头上候着。
码头力士们排着队将一箱箱被稻草捆起来的瓷器搬到船上,仔细放好。这船,将驶去澳门或者是东南亚,然后再从东南亚驶去欧洲。在海运繁华的年月里,几乎隔几天就有这么一艘。
每艘上的瓷器都价值几万两白银,但是当它们到达欧洲后,就变成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两。
【唐代的时候,陶瓷就通过西域出口到了波斯、中亚等地。到了明清时,因为海上新航道的发现,华夏陶瓷开始席卷整个欧洲。和丝绸、茶叶一起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
【那时候,出口欧洲的陶瓷,利润可以达到100%甚至是更多。】
刚从东南亚爪哇等地回来的大明商船们正停靠在岸边,连夜搬下从那边带回来的香料宝石等物。船东们笑呵呵的,仿佛看到无数的白银黄金就堆在自己的眼前。
“那可不,陶瓷这东西,他们可喜欢了。”笑完之后,才惊觉不对, “完了,完了,仙画怎么都给说出来了?
以后的竞争不是会更多?!
一时之间,又如丧考妣。
而天下各朝代的商人们,的确是开始疯狂心动。瓷器这东西,知道它利厚,但不知道它原来如此利厚!李世民正好手中就有一个白瓷杯,对着光,十分漂亮。听到唐代向西域和中亚那边出口瓷器,他笑了起来: “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大一点嘛。”
【在陶瓷的制作工程中,就应用了很多的化学知识。】【而且,它们往往和一个元素有关。】
【那就是,铁。】
一张元素周期表出现在了天幕上。
铁,Fe;被路小柒放大,然后提到了前端。【史学界公认的真正可以被称之为瓷的是青瓷。】
【商周时期就有了原始的青瓷,但到了东汉,青瓷的制造工艺有了重大的突破,然后华夏绚丽的瓷器史就拉开了序幕。】
路小柒找了不同时期的几张青瓷图片。
东汉的青瓷看上去还有些偏黄,青绿色并不是那么的明显。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已经可以看出明显
的绿意。
再到宋朝龙泉窑的青瓷,颜色已经可以说是“青如玉、明如镜”;十分纯正。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青色,就和它釉料中含有的铁元素有关。】
【如果在窑烧的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这就会导致火焰燃烧的时候把瓷胎里和釉里面的氧夺走,那么,原本这两者里面的三氧化二铁,就会被还原为氧化亚铁,而使瓷器的釉色呈现出青色。】
【反之,就会成为黄褐色。】
【所以,窑烧的供氧方式、温度、时间等等都会影响到瓷器的呈色,也只有熟悉的老师傅能够把控其中的奥妙。】
龙泉窑。
柴火熊熊燃烧,忽暗忽明。
被放进去已经上好了釉的瓷胎开始逐渐显现出颜色。几个昼夜之后。
烧窑的师傅们焚香拜神,肃立两旁。
“开窑——!”随着洪亮悠长的声音响起,窑炉的门终于被打开。
待到热气逐渐散去,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的瓷器呈现出漂亮温润的青色,如玉一般雅致。老师傅上前一只一只的把它们拿出来,面带喜色。
这一窑还不错!梅子青!
正在观摩开瓷的诗书生们欣喜的道: “果然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葛洪看着瓷器,脑子里想到的却是那张看上去很神秘但是似乎带着某种规律的元素周期表。此为何物?他问鲍姑。
鲍姑也迷茫的摇摇头,不肯定的道: “似乎是某种合集与排列。”两人大眼瞪小眼,皆叹一声。
而其他人,更多的还是为了天幕上呈现出来的瓷器而痴迷,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人。
这瓷器看上去可真美啊。
“那么漂亮的颜色,梅子青……真的就像是枝头刚结出来的梅子。”美的感受是相通的。
不仅是士卿们,连老百姓们都为之倾倒。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边小几上正摆放着的犀角杯,忽然觉得这杯子虽然古朴端方有余,但似乎的确是没有那青瓷来得优雅。
“烧瓷啊……”他若有所思。
底下的士卿们眼睛一亮,看向他,眼中都写着期
盼。
想要!
赢政: ……那就烧吧。
建船一事也要继续摸索着,以后说不定能把拿瓷器去换钱的事情给提前一下。民间。
寡妇巴清原本是很慵懒的靠着榻看仙画,此刻都不由自主的直起了腰。
她眼中闪着光。
这倒是一门好生意。
因为现在炼丹的人不多了,她的朱砂和汞的需求量下降,正在谋求着要找新生意来做呢。这可不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巴清立刻打定主意,吩咐侍女将自己的得力干将们立刻叫过来。
【那使用得最多也最常见的白瓷呢?】
【当釉中的铁元素含量在1%以下,叫透明釉,白瓷就是用这个。白色的胎体加上透明釉,就可以烧成白瓷。】
【铁元素2%左右就可以烧成青瓷,4%左右就可以烧成紫金釉,再高一点,胎体再黑一点,那就是黑釉。】
【可见,铁元素对于瓷器的影响有多大。】
白瓷看上去细腻晶莹,十分莹润,汝密的白瓷被认为是“中国白”最好的代表。紫金釉的釉面是紫色,又带着细致的金色纹路,看上去高贵大气。黑釉色黑如漆,黝黑透亮,古朴优雅,尤以宋朝建窑所出为最佳,也被称为乌金釉。
【还有一个就是青花瓷。】
【元青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选用的颜料是苏麻离青,来自于中亚地区的一种矿石,它含钴但也含铁。】
【后来,郑和不再下西洋了,苏麻离青就没有了,后来烧出来的青花瓷品质下降。因此元青花和明前期的青花在古董市场上动辄拍出天价。】
【高温的时候,青花料里面的铁元素会出现黑色的四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