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187章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87章

小说: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傍晚,甚至是晚上,才会从学校离开。
  每天的每天;周而复始。
  路小柒放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各自的科目课程表——甲方说这些地方可以细致一点;她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甲方出钱甲方说了算,不过就是几l张图的事情,好办。
  从这些课程表上;可以看出来,一天从早到晚,课业安排得满满当当。
  绝对是让看到的人会泛起惨淡微笑的一张课程表了。
  问,就是经历过。
  【然后,我们就迎来了高考。】
  ……
  之前仙画也展示了一部分后世的人们从出生后就需要接受的一些教育。
  古人们已经知道他们的进阶大概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后面好像想读的话还能继续读。
  但这一段才让他们真正看清楚,后世之人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什么东西。
  天幕下的人,尤其是朝堂之上的人看得异常仔细。
  他们可太需要这东西了!
  这几l年来对教育的折腾不就是想要看能不能直接复制后世的模式吗?
  那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直观?有什么课程就照搬嘛。
  不过,在看过之后,大家都有些傻眼!
  秦朝。
  嬴政皱起眉:“语文、数学也就罢了。为何英语也要学?而且是从小就学。”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英语应该是西方的一种语言,陆小柒也时不时会冒出来几l句,还曾经吐槽过。
  蒙恬虽是武将,脑袋瓜却转得很快:“臣观后世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颇为频繁,那英语显然也是为此而设。”
  很明显,用英语的国家应该还挺重要的。
  嬴政挑起眉,淡淡道:“应是如此。”
  但是!
  理解了是一回事,内心深处他还是有着一些小小的不爽。
  堂堂华夏后人居然要从小就学习另一门语言!
  为什么不是其他国家学习华夏之语呢?
  嬴政当然知道答案,无非是后世西方强盛,
  而华夏有一段时间被压着打嘛。
  “可恨!”他喃喃道。
  手指在握着的深色瓷杯上留下了指印。
  西汉。
  刘彻叹为观止:“居然从小就要学那么多科目!”
  他身为皇子,
  也是从小就要学习,
  但其实在年少之时,学来学去也无非就是那几l本书。
  先背诵,再读懂,再读深。
  但看仙画中那些学生,课桌上那可是满满当当的教材。
  刘彻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是该同情他们好呢还是该羡慕他们好。
  “而且他们还要学音乐、绘画和体育……这思想道德又作何理解?”
  身边的东方朔越来越感到惊骇。
  这么多课程,这是要培养何等的人才!
  想必在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也不过如此了。
  但稷下学宫是培养治国精英的地方,可后世显然针对的是每一个人。
  还有政治……如果他没有对这个科目理解错误的话,后世居然将这些教授给普罗大众?
  他们的朝廷,背后的心思是什么?
  或许,只是为了宣扬统治?
  刘彻有些艳羡的叹了口气:“如此课程设置,后世岂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才?!”
  他们的朝廷,想必没有缺才的忧虑吧?
  肯定是大把人才等着挑。
  汉武帝在宫中感慨之时,董仲舒也在家中焦灼。
  他在这些课程中果然找不到儒家的位置!
  或许思想品德能和现今扯上一些关系,似乎是在讲君子品格。
  但就这一门课,丝毫不起眼。
  直到听到高中文理分科,他才好受了些。
  看来,文史和经典,也依然是被郑重对待的,依然是有人选的,并没有彻底没落。
  唐朝。
  李世民有些惆怅:“朕想要照着抄都很难呐!”
  像是地理、化学、物理这些课程,整个大堂都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只能缓缓图之。
  北宋。
  赵匡胤问赵普等人:“不知那高考是否与咱们的科举是一样的?”
  赵普思索一番,摇摇头:“恐怕不是。按照后世的学校设定,他们应有两场考试需要重视。”
  另一臣子补充:“一为中考,从初中进入到高中,此次考试可以刷下百分之四十的人,不可谓之不重要。”
  “不错,还有这高考,应是高中再升入大学。”赵普点头道,“后世的大学似乎与咱们的太学和国子监等类似。”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还是要继续读书的,而不是立刻授官。
  赵匡胤感叹道:“的确是复杂,但似乎也颇成体系。”
  “暂且先看下去吧,其余的咱们后续再议。”
  ……
  【除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三年之外,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十二年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
  高考。】
  【考上了好的学校和专业,
  人生的路陡然变得宽敞顺遂,
  考不上,虽然也不至于人生再无出路,但肯定会绕很大的弯子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曾经有一个纪录片曾经跟踪采访过几l个孩子,花了六年的时间。】
  一个孩子是出生在北京的富裕家庭。
  她从小教学资源就很丰富,中学很轻松的进入了中央美院附中,除了正常课业之外还能经常接触到很多艺术前沿讯息。
  但她却选择了辍学,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开了一家小酒吧。
  六年后再拍她,她从德国留学回来开了自己的艺术公司。
  一个孩子出生在小镇上,家境普通,典型的小镇做题家。
  高考失败两次,他选择了继续复读。
  “那就再赌一年,反正也不差你这一年了”他母亲安慰他,那是一个在工厂做零工的女人,“没有文凭,找工作很难的,找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终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最终考入了一本。
  六年后,他留在了武汉,后来又买了房买了车,最终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在贫困山区,而且还是个女孩。
  十二岁的时候她才上了二年级。
  “女孩子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这是她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六年后,她没有再继续读书,而是回到了山里面,被父母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面对镜头,她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光。
  【那些早早就可以被家里送出国留学的富二代,或者是学习好到可以直接被保送的学神们暂且不论。】
  【第二个孩子,假如高考失败,恐怕过的就是另外一种人生。】
  【高考,就是悬挂在华夏每个高中学生头上的一把刀。】
  一个婴儿出现在天幕上。
  他正在天真的懵懂的吸吮着自己的手指,十分惬意。
  在他的上方,悬挂着一个倒计时:
  “距离高考还有6470天。”
  镜头一转,来到安静的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在刷着试卷。
  在身后的黑板上,有着大大的粉笔字:
  “距离高考还有35天。”
  ……
  这倒计时一出来,所有人都直面了来自于后世高考的压力。
  充分体验了一把紧张刺激感。
  有本身就即将临考的学子们直接抽了一口凉气,差点就趴下了。
  “这后世的高考,似乎比咱们科举还吓人呢。”
  反正他们是不会有这种氛围的,就是那种身边人全都督促着紧盯着的感觉。
  太可怕了!
  而那三个人的六年变化对比,也让他们唏嘘不已。
  “看来后世也不是完全美好,很多事情和咱们这儿也一样。”
  “出身权贵,前途早就定下,无需担
  忧。出身普通,就要拼命争取,出身贫困,那就无法翻身。”
  人群中响起了反对声:“那当然不,那个通过高考改命的,若是放在咱们这会儿,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一个做短工的家庭,想要供出读书人?
  做春秋大梦吧!
  魏晋。
  谢安对幕僚点评道:“这就是父母眼界的重要性。即使再苦再穷,但也要让孩子去再读一年书,去参加高考。”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改命。
  他对那个孩子的母亲很是敬佩,这样的坚定,即使比起很多世家妇都不逊色了。
  想到这里,谢安一愣,旋即自嘲的笑起来:“你看,后世连一做短工的妇人都能有此见识,这不就更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吗?”
  教育,的确是能打破阶层与阶层之间的距离啊!
  谢安只觉得又高兴又忧愁。
  ……
  【毕竟,大部分的普通人们,包括UP主自己在内,都是小镇做题家。都希望能够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
  【于是,我们诞生了毛坦厂中学这样的模式。】
  【整个镇子,就像是一个教育工厂,从上到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围着高考在转。】
  【毛坦厂位于安徽六安,它之前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子,人口大概有五万人左右。但是!本地人也就两万出头,其余三万人里面一大半是前来复读的学生和家长,另外一小半是冲着这些学生和家长过来做生意的人。】
  毛坦厂其实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南方小镇。
  一条主路,两边两三层的民房,半空中还能看到一些电线纵横交错。
  平平无奇。
  但这个小镇上却极多人往来,熙熙攘攘,而且路两边的商业也非常的发达。
  这一切都得益于专门跑到这里读书的学生。
  或者精准一点的说,是复读生。
  【招收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复读生,是毛坦厂中学在全国出名的原因。】
  【2022年,这个学校招收了102个复读班,总数超过了15000人!而且学校规定是一定要让家长陪读的,不允许生活起居这样的事情浪费孩子时间。】
  【于是,这三万多人拥挤在这个小镇上,也成为了这个镇子的经济支柱。】
  【毛坦厂镇政府也是很上道的,镇内不允许开设任何网吧、桌球室这样的娱乐项目,全心全意的为高考学生和家长服务。】
  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学生,看上去都有些憔悴。
  他们完全无暇去顾及到自己的外表,穿着也很朴素,脸上满是青春留下的痕迹。
  “我们是外地的,特意来这里复读。这里教得更好。”一位母亲在镜头前倾诉,“我辞了工作,陪她过来。现在就在镇上面开设的服装厂做点短期工。”
  “工资不高,不过能赚一点也是好。这里什么都贵,学费贵,房租贵,买菜也贵。”
  “学费几l万块,我们都是找人借了一点才能拿出来。”
  “你说辛不辛苦?那肯定辛苦啊,孩子也苦,我们也苦。但有啥办法?高考就是这样,差一分就去不了想去的学校,那还是现在拼一点吧。”
  “今天不是人,明天人上人。还是值得的。”
  【毛坦厂之所以吸引了这么多的复读学生和家长,是因为他们的升学率很高,连续九年,高考过本科线超万人。】
  【但是,这样的成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取得的。】
  【需要超级抗压的心理以及忍耐能力,一遍一遍的刷题,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持续整整一年的时间。】
  路小柒又放了一张毛坦厂中学的作息表。
  这里的复读生们每天普遍学习达到了十六个小时。
  “我们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六点二十要到教室,午饭和晚饭各留四十分钟解决,其余的时候都在复习。每天晚上回去都要快十二点了。”一个从外地赶过来复读的学生如是说。
  “我们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不能迟到早退,否则就会被学校警告甚至是开除。”
  他的眼睛里带着疲累,但也有些希冀的光。
  “如果你不这样的话,老师会认为你不够努力。你自己也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里花那么多钱。”
  正好到了中午,他陪读的妈妈来送饭。
  就在中学门口,一张张的小板凳,排成了一条长街,就这样坐下吃了起来。
  板凳的一边是父母,另一边是孩子。
  ……
  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
  夫子们聚在一起,看这毛坦厂镇的模式看得津津有味。
  “这不就和咱们这儿类似吗?只是更加热闹,规模更加的大。”
  整个白鹿洞所在的县镇,也因为前来书院求学的各地学子们变得很热闹。
  多了很多书肆食肆,还有一些印刷坊纸墨坊之类的作坊,可以说县镇上很多人都是靠着书院在吃饭的。
  不过,他们这儿的学子极少有父母跟着一起来陪读的,但有带书童和仆人的。
  显然后世似乎已经没有了奴婢的存在,而且很多去求学的都是家世极为普通之人。
  山长悠然道:“父母之爱,为之计深远。倒也可敬可佩。”
  虽然他觉得自己照顾自己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但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课业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山长还是有些感动的。
  而书院的学子们看了后,很是有些惭愧。
  有的想起了父母,有些哽咽:“我来这里求学,就是我娘天天绣帕子,绣得眼睛都要瞎了,攒了好几l年才攒出了我的路费。待我日后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报答爹娘的恩情。”
  有人看到那些无比刻苦的后世高考生们,痛下决心:“连他们这些小孩都知道如此努力的钻研学业,我若是还不知上进,岂不是没脸见人!”
  等仙画
  结束后,他立刻看书!
  当然了,肯定也有反对的声音。
  朝中一位大臣紧锁眉头,语气中稍微带着点不屑:“为了科举而科举,为了考试而考试,这些人里出不了真正的英才。”
  言语中透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天真与残忍。
  ……
  【到了高考那天,毛坦厂的送行仪式也蔚为壮观。】
  【可以称得上是一景,置身于这样的场面中,即使是外人,也会觉得心潮澎湃。】
  有父母跑到了镇子上的几l棵大树下去烧香。
  大树下已经满是红色的鞭炮纸,还有各种插着的小香炉,这是毛坦厂传说中的神树。
  而时间一到,八十八辆前往送考的大巴车已经在镇子唯一的一条主路上排好了队,等待着学生们上车。他们需要去考点那边住宿,提前熟悉考场。
  镇民、所有陪读的家长将两边的道路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道路上方,挂满了红色的横幅。
  “滴水石穿何所惧,檀宫折桂正当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一辆大巴车缓缓启动,它的车牌号一定是91666,谐音“就要666”,司机师傅一定要姓马,寓意马到成功。
  有人带头喊了一句:“一路顺风,旗开得胜!”
  万人响应。
  车上的学生们和车下拿着小旗子的家长们互相告别。
  【毛坦厂虽然因为其规模宏大而出名,但这样的模式在全国绝非个例。它如此真切的存在于我们的人生之中。】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模式不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泯灭人性,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人才而只是刷题机器人。但UP主只想说,从概率上来说,人才本就难得,杰出人才更是稀少,大师级人才少上加少。】
  【如果只是培养精英,那大部分人都只能作为分母。】
  【尤其是无财无权的普通人。】
  【而如果要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对毛坦厂中学这样的模式就无需苛求。】
  【高考,横向对比整个世界,纵向对比人的一生,都可以说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次甄选!】
  ……
  各个朝代见惯了科举大世面的老百姓们也不由得被毛坦厂万人送考的火热场面震撼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