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还未回答,旁边的魏征已经笑呵呵的道:“殿下忘记了,之前仙画曾经提过一点。什么对口援建、西气东输等等。”
他平时研究仙画的各种记录可是研究得很深的,因此张嘴就来,十分熟悉。
李治眼睛一亮,陷入到了沉思中,似有所顿悟……
【北方的老百姓们大多都还是种田为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手上也很少有银钱。】
【因此,像以往那样以粮食作为赋税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合适,而换成税银,那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县城里的市集上和粮铺米行外,来自于四周各乡镇和山村里的农人都集聚在这里了。
他们都挑着箩筐,里面盛放着刚收下来的粮食。
黄澄澄的麦子,看了就让人觉得欣喜。
但是,价格却非常的不让人欣喜,几乎只是以往的一半左右。
“这几天都是卖粮食的,自然价格就低,我们能给收就不错了。”掌柜摆出一副高傲面孔。
有人喃喃道:“怎么会这样……今年明明是个难得的丰年!”
这些都是好麦子啊!原本以为可以比去年多卖一些钱的。
有人忍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被这样的贱价收购,挑了箩想要去市场上零卖,但最后换来的依然是失望。
【一条鞭法,让万历初期成为了明朝经济最为繁盛、国库最为充盈的时期。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内容也并没有停止。】
【但是!】
【别指望明后期的那些人能够对它进行查遗补漏和与时俱进的更改,反正就凑合着用呗。于是,在一年又一年的沉重负担之下,明朝北方的老百姓们终于受不了了。】
【西北是明后期农民起义最为严重的地区。】……
张居
正有些惶恐的跌坐在座椅上,面色唰地变白。
火星少女提醒您《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张居正挥了挥手,闭上眼睛,半晌终于平静了下来。
“是我有些急于求成了。一条鞭法本就是庞尚鹏在浙江搏击豪强时总结出来的法子,的确是最适合南方。”
“本以为只要选对了人,北方就也能顺利的推行下去,还是想当然了。”
张学颜道:“并非大人之错,仙画都肯定了大人的功绩,是后人不知加以变通,而且那些钻营取巧、买低卖高的人实在是太过可恨!”
他是张居正脑残粉。
张居正倒是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依然是风度翩翩,坦然道:“既然知道了问题,那整改便是。变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走弯路不要紧,到达了目的地就是胜利。
而民间的老百姓们已经开始骂甚至是吵起来了。
“果然是无奸不商!他们就是趁火打劫的一群强盗土匪!”
他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今年是丰收年,但却偏偏卖不出好价钱,只能被商家坑宰。而年景不好的时候去买粮,价格却又极高。
他们不懂得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一条重要的知识,那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倒是西汉的桑弘羊和唐朝的刘晏等对此早有察觉。
“听仙画的意思,这似乎也是朝廷需要监管的。”桑弘羊琢磨着仙画的遣词用句,简直到了抠字眼的地步。
刘彻见他陷入到了自己的思考里,也不打扰他,只是对东方朔感慨道:
“如此看来,还是要发展那所谓的工商业啊。”
这个才是真正的钱筐子。
而现在,他的钱筐子们被地方豪强以及诸王侯们给霸占住了。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句话东方朔现在可不敢接,只是模糊的回了两句。
但他有预感,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于以往,简直如天地倒悬一般的大变化。
东方朔不能断定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百姓们继续在吵,读书人也加入进来了。
“早就说过了,小人逐利,君子重义!商人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很正常吗?”
“你哪只眼睛看到那些都是商人,有些明明就是当地的士绅,说不定家里还出了几个读书人,有当官的人脉关系!”
“怎可全推到商人头上?”
“难不成,你们真觉得这市面上的大商号后面,没有站着其他人?”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有部分的读书人开始意识到“商”的重要性了,此刻甚至会为之而辩护……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仅看张居正变法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明成为了东方贸易甚至是全球贸易的中心,流入了大量的让人瞩目的白银,被当时的其他国家称为“白银帝国”。】
【煊赫非常。】
【沿海一带,集中式市场、工坊和雇工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明朝即将蜕变、迈入到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银荒”的问题似乎被这样的表象给掩盖了过去,一切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江南,在沿海,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开始兴起了。
一些心思活络的农人,以及一些没有田地的老弱妇孺,开始走进这些作坊,成为雇工。
他们有的负责照顾和采摘棉花,有的负责纺纱纺布,有的负责制造手工艺品。
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大批的市镇。有别与传统定期的集市,这些市镇规模巨大,并且时间固定,每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金钱与人,在这里集聚。
这片土地,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可惜,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财政政策和经济体系的前提下,这样的繁花盛景只是空中阁楼。】
【很快,大明就遭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也被称为“17世纪危机”。】
【而这场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与之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银矿、以及不断流入到大明境内的巨额白银有关。】!
第188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一)
刘晏和大明的财政官员夏原吉都在琢磨着仙画所说的“大明进入到新的阶段”。
这新的阶段如何理解?
夏原吉谨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应该就是工坊和大型市场的出现?仙画常常提到工厂;或许再发展下去,
这些工坊就会成为工厂,
规模变得更大。”
朱元璋和朱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但唐朝的刘晏有不同的看法:“是雇佣。让农人不再进行耕种,而纷纷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
即使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他;也有些不能想象这个场景。
他的幕僚也是;大惊失色:“若是所有农人都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那地到底谁来种?”
这的的确确就是现在很多人所担心的“舍本逐末”的问题。
“更高的产量!”刘晏凝神思索片刻,“或许是因为更高的产量和那些巨大的机器;让农耕变得没那么困难;需要的人手变少了;出产的粮食却能养活更多的人。”
于是就达到了一种平衡。
“另外;”刘晏的理念就是一件事情要让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好处;这件事情才能更好的被完成,因此他脑子一动;立刻就想出一个点子: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仙画提过以工补农,也就是他们在工商所获得的利润会被补贴到农业里。”
幕僚也立刻秒懂:“种地有补贴;而且还高产,那的确是可以留住一部分人。”
他欲言又止;刘晏和他相处多年,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这得行事大方并且体恤百姓的朝廷才会愿意把已经收到了国库里面的钱再拿出来返回给百姓。
“这就和打仗要军饷、建造工事也需要拿出钱一样。”刘晏道,“我观后世,无论是教育还是医学还是其他方面;应该都是有这方面预算的。”
“或许;这就是她所说,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吧。”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另一方面;原本对大明有些看不上的李世民如今倒是对其刮目相看。
“这大明中后期遇到的事情可真不少啊。”他感叹道,“大型的瘟疫和异常的气候,又有外敌虎视眈眈,这次还有什么经济危机。”
听上去就还真的蛮惨的。
可这样的明朝,竟然也坚持了一百多年。
倒也有几分本事。
殿上群臣们也对此表示认同,大家都是有主政经验的人,知道能在这样的情况支撑这么久,说明并不是一无是处,肯定是有其长处的。
李世民又想起自己的大唐,从盛转衰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他的脑袋又开始觉得疼起来了。
一时之间,真是不好说是大明惨还是大唐更惨……
天幕上,仙画还在继续——
1545年,南美。
一位农民正在被白雪覆盖的安第斯山脉里寻找自己走丢的羊驼。
他不知道走
了多久,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本自己熟悉的道路,在忐忑的时候,被地面上的树根给绊了一下。
情急之下,他抓住了手边的一丛灌木,跌落时的力度让他将这株小灌木连根拔了起来。
这时候,他看到了灌木的根部的点点金属光芒,泛着银白的美丽。
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波托西银矿。
西班牙人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强征了大批当地土著作为奴隶来开发银矿,波托西一跃成为了南美最大的城市。
在高山矿洞里,无数的奴隶被吞噬生命,成为“地狱的入口”。
而在波托西之外,一船船开采和冶炼出来的白银被运上船,驶向欧洲,以及大明。
西班牙人用这些几乎没怎么付出成本得到的白银在大明换购成商品,然后又运去日本、东南亚和欧洲,从中牟取暴利。
【这些白银大量的涌入欧洲,让欧洲陷入到了通货膨胀中,底层百姓们同样过不下去了,掀起了一系列的抗议运动。】
【繁荣过后,大萧条开始了。】
【当然了,贵族老爷们和资本家们是不会管屁民们的死活的。真正影响到他们的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南美银矿的产量减少,日本也开始控制白银的出口。】
马尼拉。
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正在发脾气:“最近从波托西运回来的白银怎么那么少?!”
他都拿不出钱来买下他最近在大明商人那儿看中的一套瓷器了。
管家无奈的道:“恐怕今后的白银都是这个数量了。波托西的银矿开采了一百多年,如今已经大面积减产了。”
他看着安东尼奥发怒,冷静的加了一句:“而且,日本最近也采取了对白银贸易的新规定。”
“老爷,我们必须要想出新的方法来应对这次的危机了。”
【还有一个是,西班牙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他们对大明的巨额的贸易逆差。】
【他们需要大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等,但不好意思,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宗物品能够让大明为之疯狂。】
西班牙的皇室贵族,不,整个欧洲的皇室贵族都疯狂的陷入到了对遥远东方运回来的精致物件的迷恋之中。
“它们是那么的美!”
贵族夫人和小姐们在各种宴会和沙龙上炫耀自己的精致丝绸衣物,然后对着有着绝美色彩和花纹的瓷器赞不绝口。
但是在议会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先生们,我不得不提醒你们,我们花了大价钱从波托西运回来的白银,有一半都流入到了遥远的东方王朝的口袋里。”
有人反驳:“可是,我们也换来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
“是,那些固然很美很优雅,”说话的人利眼环视了一下四周,“但是,如今波托西的白银产量已经大不如前。如果我们的白银只是流出去却又收不回来的话,各位可以仔细想想,会是什么后果!”
【为了保护自己的白银不被大明“掠夺”
走,西班牙人开始限制和大明之间的商贸往来。根据记载,原本每年往返于马尼拉和大明之间的固定商船有四十多艘,但到1629年的时候,已经降到了只有六艘。】……
明朝。
朱元璋扪心自问:“若是大明有这样的银矿,朕绝不会允许它们运到其他国家。”
在大明境内买了货物然后运出去当然没问题,但直接将白银装船运出去,想都不要想!这不是赤裸裸的把自家的钱往外送吗?
朱棣转身对他道:“父皇,大明还是该发掘自己的银矿。”
之前为了推行宝钞,朱元璋直接把银矿给封了起了,不让开采。
他听了之后轻咳了两声,脸上有些不大自在:“你说得对,什么东西都还是握在自己的手里比较好。此事无需在朝会上商议,你自己拟个章程出来就好了。”
不然就像这西班牙,说禁就禁,倭国也是,说不准出口就不准出口。
朱棣忙领下旨意。
“也不知郑和他们的船队到了哪儿?”朱元璋忍不住道,“要是此行能够发现那南美洲就好了。”
实在不行,在东南亚发现几个银矿金矿什么的也好啊。
秦朝。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这两个词还蛮好懂的,在场的也都是聪明人,很快就领会到了其中意思。
王翦大大咧咧的道:“要是一方永远买得多,卖出去的少,时间一久,心里自然无法平衡。”
换成他,也得好好的想个法子。
“君子之道自然是克己,没钱买了那就少买就是。”扶苏道,“或者,在第二方赚回来。但这西班牙,显然并非君子之国。”
他还记得那条沾满了天花和梅毒病菌的毯子呢。
能做出这样行径的国家,岂是这般好相与的?
嬴政饶有兴致的问他:“那你猜,西班牙还会有什么后手?”
扶苏略一沉吟,说出心中答案:“战争,明抢!”……
【除此之外,殖民者们最擅长的就是举起手里面的屠刀。】
无数在马尼拉扎下根来的华人,惊慌失措的携带着自己的家眷和行李,渡过河流。
他们想要去对面的沼泽去避难。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西班牙士兵,他们在军官的带领下,在河堤之上开始拉弓射箭。
一排排箭矢射出去后,华人成批成批的倒下,骑着马拿着剑的西班牙军官开始冲入人群,收割着剩余人的性命。
这是单方面的屠杀。
有华人大声惊恐的喊:“我是基督徒!”
军官用剑刺穿他的胸膛,冷漠的道:“那又如何?”
华商的店铺和财富被抢走,房屋被焚毁,血流成河,他们占据了沼泽地开始反击,杀了西班牙军官,并且同样焚烧了他们的房屋和教堂。
可惜,西班牙的驻军召
唤来更多的士兵,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土著和日本浪人,他们带来了新的火器,在火器的压制下,华人溃不成军。
在海崖边,在山林里。
幸存不多的华人跳入了海洋,点燃了山火,与整座山一起化为灰烬,宁死不降。
整个菲律宾,一个活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了。
而屠杀者,开始抬着他们的圣像,就在干涸的血迹旁、被烧成焦黑的废墟旁兴高采烈的游行,庆祝着他们的胜利。
【那时候,明朝水师已经显露出颓势,深居皇宫的帝王自顾不暇,日暮西山的帝国不再能庇护他的子民。】
【几万人在海外被屠杀,在明史里面也只换来了几个轻飘飘的字“竟不能讨也”!】
【白银的输入被腰斩之后,正处于萌芽阶段需要资金链的江南作坊们立刻陷入到了困境,江南地区物价暴涨、人心浮动。】
【时局变得更加动荡。】
【明朝的国库也一下子就变得落寞起来,再也维持不了帝国军队的用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