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65章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65章

小说: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虽然年少遭遇了不靠谱的原生家庭,但是之后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顺遂平和,和之前的几位相比甚至少了一些波澜,听上去似乎没那么传奇激荡。但这样的人生,才是世间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人生啊!】
  友人一听钱乙死的时候八十二岁,顿时收回了自己的同情。转而问他:“可有何养生之法?”
  钱乙啼笑皆非,他现在还年轻,还没到研究养生的时候,只能说:“等我琢磨出来,一定告知于你。
  南宋。
  宋慈的同窗之宴还在继续,只是大家都在看仙画,安静了不少。
  有人看到这儿就笑道:这钱乙的人生与前几位相比,的确是无趣了不少。有人问他:“那让你选自己想过的人生,你想选谁?”
  华佗遇到了史上著名医闹,被人砍了头;张仲景遇上了建安大瘟疫,族中伤亡过半;皇甫谧虽是天才,但身体也堪忧,甚至一度痛苦到要自杀;葛洪,甘于清贫隐居,但是五胡乱华那时代可不是常人能待的。
  想来想去,竟然只有孙思邈与钱乙,相对顺遂。但孙思邈历经的乱世也很多。那边争得不可开交,同窗好友笑问宋慈:“惠父如何看?”
  宋慈勾起嘴角,轻笑摇头,对身边同窗好友说道:“见过了刑狱,现在只觉得,世事无常,能够顺遂平和的过完这一生,已经是这天下最为难得,最应该珍惜的事情。
  更别提,钱乙这一生成就斐然,名垂青史。除了少年时期的不如意,他真可谓是被上天垂爱。宋慈想着想着,竟然都有些羡慕他了。
  【再说回儿科。】
  【古代的儿科难,现在的儿科其实也很难。有很多原本的儿科医生选择转到别的科去,因为儿科的病症实在是要更麻烦,工作压力更大,而且还需要经常面对一些胡搅蛮缠的家长。之前有个统计,
  说是1。5万儿科医生大逃离,可见现在儿科面临问题的严重性。】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重视儿童就是重视自己的未来。】【钱乙已经不再,但UP主衷心希望儿科医生中能有更多的钱乙出现,为儿童纾解病痛。】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位名医,也是宋朝的。】
  【他可能是十大名医榜上最特别的一位,因为他是一位法医!】南宋。
  宋慈所在的酒楼里,大家都有些懵。
  法医是哪一派哪一科?为何从来没有听过?
  “我也没有听过。”
  宋慈心中一怔,隐隐生出一些预感。
  他身边的同窗好友将“法医”这两个字在心中慢慢咀嚼,忽然惊讶的瞪圆了眼:“法医,这法是否是律法的法?!
  他转向宋慈,神情激动。就在
  这时,天幕也没卖关子——
  【那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在很多影视剧里面都看到过的,法医宋慈!】酒楼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宋慈。


第64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三)
  酒楼里一片寂静。
  宋慈的同窗好友们面面相觑,尤其是刚刚讽刺过他的那几位,脸上都十分精彩。
  宋慈本人倒是很淡然,虽然心里对于自己居然上榜也感到惊讶非常,但好歹也是在官场上沉浮了十几年的人,面上依然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他的好友轻笑。
  他对这一拨人的德性最是清楚不过。
  有些呢是真觉得刑狱一事日常和凶嫌甚至是和尸体打交道,不够清贵;有些呢不过是看宋慈在丁忧起复后依然能坐到现在的高位,有些嫉妒罢了。
  如今这仙画一出,今天这宴席,可就有好戏看了。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人端着酒杯过来:“恭喜惠父,青史留名,无上荣耀啊!”
  有人不想做得这么明显,只是遥遥的对着宋慈的方向举了举杯,脸上的笑容倒是热情了几分。
  还有人依然在嘀咕:这法医,法医……难不成在后世,件作竟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他们对于看病治人的医生能够名留青史并没有什么意见,从宋朝的时候起,向来就有不为良臣就为良医的说法,济世救人是大功德。
  但是对于将件作和名医联系在一起,却有些接受不能——宋慈的本职并不是仵作,而是官员,这才是他能够坐在这里的原因。但后世若真如仙画所说,连仵作都成为了让人尊敬的职业。
  这。…这后世未免太过乱来!
  不单单是宋慈的同僚们,就连其他朝代的帝王和文武官员也都发出了一样的感慨。有的倒不是一味的质疑,而是在思考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比如李世民。
  他这次是在太极宫中宴请群臣一起观看仙画,正皱眉道:法医,与律法相关,后世将件作命名为法医,一定有其深意。
  臣子权贵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冷眼旁观。
  而在宋朝民间,一个仵作世家。正是用晚膳的时候。
  老吴头问刚到家的儿子小吴:“怎么?今天县衙又叫你过去了?”
  小吴点点头:“燕山村发现了一具女尸,让我过去勘验。”
  小吴本来就是子承父业,因此老吴头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自杀还是他
  杀?
  看现场像是自杀。小吴咬着筷子,陷入沉思,“可是我老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老吴头还想说什么,被端菜过来的妻子打断,她没好气的道:“行了,行了,吃饭的时候别聊这些,听了都吃不下去。
  两个男人顿时噤声。
  吃着吃着,吴母开始了她的碎碎念:“你这年纪,也要考虑娶妻了。那官媒老婆子,上次去找她,竟然不愿意接我的话!”
  小吴的筷子停了停,装作无所谓的道:“咱们做件作的,人家官媒哪里会搭理?”
  老吴头叹一声,也点点头:“实在不行,就在下面村里找一找,只要是老实本分的就行。”吴母还是有点不甘心,刚想说点什么,仙画就开始了。人间众生相粉墨登场,天幕不慌不乱——
  【法医,一个特殊的群体。】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让尸体说话,给死者伸冤。】罪案剧里面的BGM响起。
  带着都市感的快节奏,又带着一点迷幻和悬疑的色彩。
  俊男美女扮演的法医们提着自己的工具箱英姿飒爽的出现在罪案现场,或者是一身白色大褂出现在冷色调的尸检室里。
  看上去非常的有都市精英感,非常有逼格。
  高智商、专业、沉稳、帅气。
  最后定格在一个镜头上。
  你害怕吗?
  长发披肩,戴着眼镜的斯文女士回答道:“只要想到你是替死者说出最后的真相,死者就没有什么可怕的。”①
  原本抨击件作的人都沉默了,仵作们也沉默了。这就是后世的法医?看上去真是让人向往啊……。宋慈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看起来,后世的仵作,不,法医们都是读过书的!
  真好!
  他在基层处理那些陈年旧案的时候,最大的困扰就是很多的仵作只是简单的家传手艺,都不识字。甚至是很多负责刑狱的司理参军和县尉是武人出身,也不怎么识字!
  真是让人头疼。
  在法医科室前的走廊上,一位黑发的穿着蓝色法医大褂的白人男子正在和一位白人女性争执。白人法医取下眼镜,语速极快:
  你知道吗?很久之前,在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桩谋杀案,死者的喉咙是被一把铲子给划断的,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否认自己和这起谋杀案有关。
  “这时候就有一个人,就是被你称为科学傻蛋的那种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全体的村民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都带上了自己家里的铲子,在太阳底下高高举起。而他就在旁边等着看事情会有什么变化。
  “最后,开始有苍蝇停在了其中一把铲子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它们在这把铲子上寻找到了那些细小的血肉,它们就是这起凶杀案的第一现场目击证人’。
  女士笑了笑,接过他的话:“那个调查者找出了真正的凶手。”白人法医点了点头:“于是,法医鉴定学从此就诞生了。”
  女士耸耸肩:“我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1235年前的宋朝,距离现在800多年前。”②片段戛然而止,路小柒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是经典的美剧《犯罪现场调查》;这里面提到的那位调查者就是宋慈。而这位法医讲述的故事就收集在宋慈写的《洗冤集录》中!】
  【从这儿也能看出来,宋慈并不单单是华夏法医学的开山鼻祖,而是公认的世界法医学开山鼻祖!他的《洗冤集录》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是当之无愧的法医学之父!】
  【牛不牛?】
  … …
  牛!
  天下的百姓们心中都浮现起这个字。
  虽然他们不懂法医坚定学是什么,之前的中文字幕也未必人人都看懂了,但是路小柒说的话他们是能懂的。
  看到自己族裔中的某人做出的贡献,甚至连其他族裔都予以肯定,心中自然而然会生出骄傲和自豪之情。
  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就连宋慈所在的酒楼里,原本有一些依然不屑的人,此刻眼神也都变了。
  惊愕于被他们看不上的宋慈竟然在后世有着这么高的评价,甚至连其他国家的人也都对他无比追捧!
  而后,这种惊愕又变成了浓浓的羡慕。
  一时之间,情绪有些复杂。
  宋慈的情绪也有些复杂,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戴上“法医学之父”的冠冕。他写《洗冤集录》纯粹是因为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从业者实在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行当甚至可以说一塌糊涂,让他忍不住就想要做点什么而已。
  这些年经历过的案子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在心头。
  五味杂陈。
  而在另一个时空,汴梁的宫城之内。
  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正在回味着这句话——法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司法公信力”。③
  何解?
  他只觉得这句话很精妙,但猛然之间没有参透其中的逻辑。
  一时没有想通的赵匡胤在此刻宛如现代大学里那些在马哲课堂里懵逼的莘莘学子们。大家各有各的思量。
  只有同样的件作的小吴,关心得更为纯粹:为什么不把《洗冤集录》放出来?好想看到里面的内容啊!
  【UP主研究了一下宋慈的生平,惊讶的发现,宋慈其实不单单是影视剧里面所塑造的只专注于刑狱的专才,而是一个和皇甫谧一样,干一行爱一行,能文能武的天才。】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爸宋巩在广州当官,主管的就是刑狱,相当于当时的广州市公安局长兼市检察院院长。宋慈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对于刑狱断案也是耳濡目染。】
  少年宋慈在书房里复习着功课。
  但耳朵却悄悄的竖了起来,偷听着父亲和幕僚在旁边房间讨论案件。母亲在窗外轻咳一声,他立刻恢复了正襟危坐的姿态。
  【不过呢,身为官宦子弟,宋慈还是老老实实走的传统儒生的路子,考科举、进太学,等待出仕当官。文章写得还挺不错,凭着这个成为了朱熹的徒孙,学的也是程朱理学。】
  【三十一岁的时候,宋慈中了进士。本来终于可以当官了,但那一年,宋慈的老爸过世了,他得
  丁忧。这一丁啊,就是九年。等到他再出仕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岁了,属于大器晚成的代表。】
  俨然是中年模样的宋慈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登上了皇榜。
  也曾意气风发的和士子们庆功饮宴。
  有人问:“宋慈,你的
  任命可下来了?”
  宋慈点点头,带着一点自矜的得意:授浙江鄞县县尉,不日将前往赴任。
  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去成鄞县,书童匆匆而至,带来消息,宋慈手中的酒杯滚落在地。
  镜头再转,已然是披麻戴孝的悲伤模样。
  … …
  西汉。
  汉武帝刘彻皱眉:“丁忧九年,未免也太长了些。”
  汉朝也丁忧,但并不强制。当然,官员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遇上父母离世,还是会意思意思的上疏请辞。
  刘彻一般是这样,喜欢的得用之人就驳回,不喜之人就欣然接受。所以,他觉得这宋慈既然是大才,丁忧九年也太过了。
  他看向身边的张汤:“在断案一事上,这宋慈也不一定就能赶得上廷尉呀!朕有廷尉,足矣!”张汤立刻躬身,谦卑中带着感动:“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张汤对外的形象虽然严酷,但是他对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很看重的,因此这一期的仙画也看得格外仔细。
  【宋慈真正的当上提点,也就是提刑官,主管一省刑狱是他当官十四年后的事情。这十四年,他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呢?】
  【先是平定了“三峒贼”的叛乱,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了贼首,立下了战功。然后呢,又平定了闽中叛乱,据说“提孤军从竹州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被主帅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④
  【朋友们,宋慈不单单是个会写文章的文人,是个法医,还是个能带兵打战的武将呐!】看到这里,李世民叫了一声好,眼神流露出激赏之色。
  他就喜欢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
  而酒楼内,宋慈面对同僚们忽然蜂拥而至的赞赏声依然显得很谦卑:
  “当时的情况其实也没那么紧急,我也只是听主帅的吩咐,不过是凑巧立了一些微末的功劳罢了。
  不足挂齿。
  旁人酸溜溜的:对于他之后青史留名,什么开山鼻祖,什么法医学之父的名头来说,这些可不就是一些微末的功劳吗?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这会儿,他们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对宋慈的鄙视。
  【后来呢,他又当过县令,当
  过通判,主要是负责一些民生的问题,比如平抑盐价,整治饥荒等等,到任之处,颇受百姓好评。而宋慈,也就开始慢慢升官。】
  【终于,在当官十四年之后,开始提点广东刑狱,8个月里面处理了200多桩积压案件,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职业人生。】
  【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五十四岁的宋慈,已经现出了一些老态。
  频繁的调动和对本职工作的负责态度,让他两登染上了风霜,唯有那双眼睛依然犀利冷静。
  【他之前的人生,虽然也和断案尸检接触过,但并不是主业。人到暮年,忽然之间被换到另外一个赛道上去,相信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有点懵,或者要不就糊弄糊弄得了。但宋慈不一样,他向大夫学习药理学,向老件作学习验尸等解剖学,不仅处理了大量的案件,还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同时完成了《洗冤集录》一书。】
  【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何其恐怖!】
  当上了提点的宋慈依然简朴如初,下属向他递上卷宗。提点大人,这案件的卷宗全部都在这里了。
  宋慈翻了翻,皱起了眉,向下属问了几个问题,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很不满意。尸体还在仵作房?
  宋慈起身决定自己去看一看。
  下属惊慌失色,连忙劝道:“仵作房脏污晦气,恐冲撞了大人,大人无需亲自前往,若有事情吩咐小的一声就行。
  宋慈哼了一声,甩袖就走:“看卷宗又能看出什么?”
  到了件作房,件作看到这么大一个人物在旁边盯着自己,拿工具的手都有些颤抖。
  宋慈看不下去了,眉间的皱纹简直可以夹死苍蝇,最终没忍住,伸手道:“拿来,我来。”【《洗冤集录》的一开篇就对本文的内容写得非常的清楚。】
  竖列的文字出现在天幕上: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