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7章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7章

小说: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边的霍去病更是双眼圆睁,稚气未脱却已可见英挺之相的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他想去!
  太常令失魂落魄,他平素就是和天打交道。
  天,神秘莫测,遥不可及。
  哪能想到,后世之人却能冲出天空,甚至凌驾于云层之上呢?
  “此乃搬山移海的仙家手段!”他嘶哑喊道,否则没办法在这短短的瞬间说服自己。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
  刘彻却还维持着仰头的姿势,长久的站立,他的宽大袖袍无风鼓动,似乎也明白主人心中此刻的激荡之情。
  “这就是几千年后的华夏?”他喃喃自语,又重复了一遍,不可置信,然后这才仰天长笑,“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好!很好!不堕我华夏威名!”
  纵使他知道后世已经不是大汉天下,但心中亦有身为老祖宗看到子孙出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只恨不能亲眼去那时代,看看那时候的万里河山!
  他刚想转身入殿,却看到自己眼前的半空之中忽然出现了两个图画符号,正在泛着金光。一个是向上的大拇指,一个是向下的大拇指。
  同时传来声音:“请为本期视频做出评价。”
  这个声音很怪异,完全不似人声,没有任何的情绪起伏。
  刘彻惊讶的脱口而出:“评价?”
  旁边的卫青和平阳公主都转身,“陛下在说什么?”
  刘彻冷静下来,看着他们,见他们面色疑惑,立刻想到一个可能性:“你们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
  卫青茫然的摇摇头。
  刘彻看其他人似乎也都很平静,他来了好奇心。
  他试着往前走了走,这图案跟着他一起走,又试着往后退了退,图案飘在半空中跟着他一起退。在经过人的时候甚至直接穿过那人的躯体,但那人却没半点反应。
  刘彻这才确定,或许这个画面和声音只停留在自己眼前。是因为。。。。。。自己是皇帝?
  他开始认真的研究这两个方向不一致的图案,是不是要自己选择其中一个,才是对仙画的评价?向下的大拇指,看上去不太顺眼,莫名的觉得充满了挑衅意味,向上的大拇指给人积极的印象。
  刘彻思索了之后,伸出手点了向上的拇指。
  “评价已收到,积分+10。。。。。。”没有起伏的声音在继续,“检测您的积分为10分,还不够开启点播功能,请加油。”
  刘彻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又没有完全明白。
  比如,点播功能是什么?
  不过眼下众大臣都在看着自己,刘彻将袖袍一甩,和没事人一样,肃声道:“回殿议事!”
  ……………………………………………………
  ①数据来自于《中国历代藏书文化知识大全》
  ②数据来自于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
  ps,现在真的很多农村都建了阅览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直在想,过去的帝王们看到现在的场景,是会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王朝,还是依然会为民族兴盛、华夏崛起而感到骄傲?我觉得,可能后者的概率还是更高吧。毕竟,华夏的概念其实自古有之。
  预收文《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戳专栏可见,求收。
  文案如下:
  徐清麦和丈夫周自衡一觉醒来,发现她们双双穿越到了大唐。
  身为农业研究员的周自衡成为了贞观年间司农寺的一名小农官。
  而身为三甲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徐清麦成了……困在后院内的家庭主妇。
  还附赠了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娃。
  周自衡和徐清麦只能面面相觑。
  能怎么办?
  养呗!
  周自衡看着大唐亩产才300斤的田地摇摇头,打算运用自己的专业为大唐百姓的餐桌做点贡献。
  改良一下种子、改进一下工具、改进一下美食……
  见周自衡做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徐清麦愤愤不平的将手中的绣棚一扔,她才不要只待在后院玩刺绣带小孩。
  牛痘、青霉素、外科手术……
  她来了!
  “叮”的一声,仁医系统上线。
  “救助十人,可开启一级商城。”
  “发明牛痘并成功推广,可开启五级商城!”
  ……
  徐清麦看着商城里出现的玉米和红薯种子,得意的叉腰大笑:“周自衡,还不快来求求我。”
  周自衡狗腿上线:“夫人英明神武!夫人貌美如花!”


第10章 后续
  秦始皇嬴政在研究了一番之后同样选择了向上的拇指,同样收到了提示声。
  他若有所思,积分很好懂,私信,或许是私函?
  那私函递给谁?仙人?后世之人?
  看来,这仙画还不是一次性的。或许要再过几次,积分才够开启这所谓的私信功能。
  旁边的李斯和蒙毅都默不作声的在等着他,只见自己的君主左边走两下,右边走两下,动作莫名,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陛下这是怎么了?
  “陛下!”李斯清了清嗓子,将嬴政从沉思中惊醒,“今日之事过于重大,在朝野之间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臣建议立刻召集群臣议事,刻不容缓!”
  嬴政点头。
  “传旨!”他的声音由于心神巨变都显得有些失真,语调却坚定有力,一如以往,“召未在此处的三公九卿、各郡郡守前来咸阳宫议事!”
  “是!”赵高领命而去。
  同样的,在唐朝、宋朝。。。。。。所有能看得到仙画的朝代,一道道的旨意从宫中发出。
  一处处的府邸上,车驾急匆匆驶出,向宫城而去。
  。。。。。。
  咸阳宫的正殿内,四角的牛油巨烛熊熊燃烧着,将殿中衬得像是白昼一样的亮堂。
  三公九卿已在殿前落座。
  李斯、赵高、蒙毅、王翦、尉缭。。。。。。而大将蒙恬正领着三十万将士在北伐匈奴。宫中诸位公子,公子扶苏、公子高、公子胡亥等也皆有列席。
  嬴政再开口:“众卿对仙画一事怎么看?”
  赵高第一个站出来:“陛下,此乃大吉之兆!陛下英明,才会让上天垂怜,让我等得知后世的信息,也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天佑我大秦!”
  不得不说赵高就是会拍马屁,一番话说出来即使高傲如始皇也面色变得缓和了不少。
  殿下有看不惯赵高的人,在心中冷哼一声:佞臣!
  但赵高说的也不完全是嬴政想要听到的,他一挥袖让赵高靠边,继续问:“纸和印刷术,朕已经着宫中尚方全力研造。”
  “陛下圣明!”
  “此事的确刻不容缓。”
  在座的都是权贵,自小接受诗书熏陶,平时也要和各类公文打交道,自然也能意识到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
  公子扶苏兴奋的说:“没想到后世之人中,读书人如此多,而且孔圣人的《论语》竟然还有所流传。”
  嬴政淡淡看他一眼,本朝以法家治国,但扶苏却和儒家走得更近。若是在以前,他已经要发脾气了,但今天却心平气和了很多。
  秦居然亡了,而且估计持续的时间还不是太久。
  嬴政一开始怀疑是继承人的问题,是不是扶苏上位后亲近儒家才导致的?但是后来,他听后世那女子言语之中颇多提起《论语》,又变得不肯定起来。
  听上去,《论语》在后世应该流传广泛,而且似乎颇受推崇。
  不然,那女子为什么不提《商君书》与《韩非子》?
  因此,他难得的没有因为这个对扶苏黑脸。
  扶苏见父王脸色平静,胆子又大了起来,出列道:“父皇,儿臣看仙画中提及,后续的朝代。。。。。。”
  朝臣们都忍不住“嘶”了一声。
  大公子,这也是你能说的吗?!他们可都不敢提这茬啊!
  扶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一时之间僵在了当地,还只有几岁的胡亥见自己的长兄窘迫,嘿嘿的笑了起来。
  “说下去!”殿上传来了嬴政淡漠而不容置疑的声音。
  扶苏硬着头皮,不提后世朝代这一事,迅速的过渡到自己想说:“儿臣想,大秦是不是也可以建一所官家学院,鼓励大家向学?后世所言,开民智、求知识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群臣又忍不住“嘶”了一声。
  本朝实行法家,本质上是用严厉的法律来规范大家的行为,郡县中虽然设有学室,但以吏为师,要求弟子最起码也要是“吏”这一级别的儿子才能进学。其实培养的不是读书人,而是更多的“吏”。而教化民众的思想,是儒家的那一套。
  扶苏也是一时兴奋,话说出口就知道不对,但此时已经覆水难收。
  寂静!
  他只觉得时间如此难熬,头也不敢抬起来,等待着父皇如疾风骤雨般的呵斥与发落。
  但不成想,嬴政却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事涉重大,此事以后再议。”
  扶苏猛地抬头,竟然没有挨骂?!
  简直不可思议。
  群臣的眼神闪了闪,都嗅到了其中的某些微妙暗流,在心里也各有计较。
  咸阳令阎乐站出列:“陛下,如今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有愚民言称此乃天降不祥,还有巫从中作乱,谋取不义之财。臣认为,陛下应当尽快颁下诏书,向百姓阐述仙画一事,以免被人利用。”
  李斯也站了出来:“臣附议。除了咸阳等城池之外,还有各乡郡更需要严加防范。乡野之人,最易被人挑拨。”
  言下之意,陛下你需要尽快抢过对仙画的解释权,不然就会有邪魔外道要出来了。
  嬴政坐在高高的殿上,帝冕上的玉藻垂下,让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高远威严,帝王的威仪更甚。
  他颔首:“着大巫祝带人前往各郡,祭祀于天,向百姓解释。”
  他一顿,又道:“让各郡守照着仙画中的章程,在城门口挂上告示,让小吏看守,对乡人解释。日后若有诏令,照此执行!”
  没有纸做的,可以用木板来做。
  “偌!”
  嬴政又朝殿中扔下一句:“朕决意巡视东南各郡,并前往东海之滨,于泰山封禅。”
  这个决定就像是小石子激起千重浪,众臣议论纷纷。
  有人反对:“陛下,您去年才出巡陇西、北地二郡,舟车劳顿,不若在咸阳休息两年,再行出巡一事。”
  他其实还想说劳民伤财,但最终没说出口。
  “然也。且泰山封禅一事关系重大,此时决定,有些过于仓促。”
  但也有李斯等人,极力支持:“尔等短视之极!此时正是陛下泰山封禅的好时机!恰逢仙画出世,正好趁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将仙画乃天佑大秦一事昭告天下!”
  “陛下,此事宜急不宜迟,还请尽快下令准备!”
  秦始皇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臣子们争吵。
  他是因为仙画才想去泰山封禅的吗?当然不是!
  泰山封禅从炎黄两帝时期就有,敬告天地,彰显自身伟绩。齐桓公时期想去泰山封禅,被管仲劝阻,认为齐桓公功绩还不够大。足见,泰山封禅对于帝王来说的意义。
  嬴政觉得自己一统天下,九五之尊,够格去泰山做这件事情了。只是,他虽然一言九鼎,但如果朝臣都反对,也是需要重新再考虑一下的。
  仙画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朝臣们唇枪舌剑,最后支持的一方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恭请陛下泰山封禅,以告天下!”
  嬴政一锤定音:“准!”
  。。。。。。
  汉朝。
  未央宫内的氛围虽然严肃,却比咸阳宫要好上许多。
  正巧是宴会,殿内还漂浮着熏香以及食物的香气,汉武帝命跳舞和奏乐的伶人退下,众臣回到自己的位置,该吃的继续吃,边吃边议。
  像极了现代人看了电影后找家饭馆边吃边讨论剧情的场面。
  汉武帝靠在位置上,动作毫不拘束,却依然带着威严,“众卿家从这仙画中可有看出来什么?”
  最先出来的却是太常令。
  太常令今天处于一个接近疯狂的状态,脑海中的信息简直爆炸式的增长,刚刚已经梳理了一遍,此时声音嘶哑得不行:
  “陛下,这后世女子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了不得。已知,后世用的是一种新的纪年法,而且天圆地方学说被推翻,‘浑天’一说得到了证实!”太常令说到这里简直要潸然泪下,他就是历史上“浑天说”的第一位提出者,落下闳!
  落下闳道:“微臣正在创制一部新的历法,这仙画中的信息给了微臣很大的提示。或许,臣的历法可以提前出世。”
  历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物。听上去似乎缥缈之极,但如果没有历法,就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节气一说,无法指导农桑稼穑。农民们只是模糊的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决定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割,完全不靠谱。
  刘彻大喜,抚掌道:“若历法可成,你居功至伟!”
  落下闳也很兴奋,又道:“臣还记下了后世女子提到过的朝代。我朝过后,是东汉,后续还有晋、隋唐、宋、明等朝代。”
  殿中之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刘彻知道之后汉朝还会出现个东汉,自己的年代大致被称为西汉。不过么,听上去,这大汉天下似乎还挺持久,因此他和殿中的朝臣们对此都不是特别的激动。反倒是哀叹这仙画透露的与本朝相关的信息实在是太少。
  他心中一动,落下闳提到这事儿让他想到了什么。
  于是,刘彻叹了一声:“落下闳,你刚刚说大汉后续的朝代,隋唐、宋、明,朕观仙画,其市井与文化之昌盛,皆在我大汉之上呐!”
  他一副痛心疾首状。
  朝臣面面相觑,纷纷起身:“陛下何出此言?既为后世,自有其进步之处。我大汉比之前朝,却也是先进不少。”
  有人已经在揣测皇帝这模样是在演一出什么戏的时候,主父偃站了出来,躬身到底,高声道:
  “陛下!臣觉得这与后世朝廷皆行科举之制,大力选拔人才、民间文风兴盛有关!此制,臣觉得我朝可以效仿!”
  一时之间,无数或恍然或痛恨或佩服的目光向他投了过去。
  ……………………………………………………
  大家有想看的内容可以在评论区里提一下哈,我看看可不可以加到后续的视频里面。反正是侃大山嘛,哈哈。
  PS:皇帝们最擅长借题发挥,不借机搞点事儿怎么可能,哈哈。
  1。 有一个bug,秦始皇时期我设定的年份是秦王政二十八年,他四十一岁的时候,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修灵渠、修阿房宫、泰山封禅、派徐福去东海、打匈奴,但是呢,焚书是在几年之后。前面提到了焚书,大家就当是平行时空的秦始皇提前把这事儿给干了吧。
  2。 汉武帝时期的设定是元朔二年。这一年主父偃推出了“推恩令”,但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再加他自己也有把柄,于是这一年他被诛三族。
  3。 秦始皇对扶苏其实应该不是特别满意的,扶苏亲近儒家,而且他娘是楚国人。
  4。 明天还是后续,以及火药的开端(如果进度快的话)


第11章 后续
  主父偃是武帝的心腹红人,仅仅七年,他就从一个潦倒的书生走到了现在的中大夫,位极人臣,最夸张的那一年升迁了四次,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但是,他也是各大皇亲国戚和豪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上书的“推恩令”得罪了几乎大汉所有的诸侯。
  汉高祖时期,刘邦犹豫治理天下是要实行分封制还是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将大汉分为几个诸侯国,像是周天子。郡县制,权力统一于中央朝廷。
  最终,他在现实形势的压力之下选择了一个妥协的中间路线,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