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

第92章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第92章

小说: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了会儿趣,郑氏把她拉到炕上,紧紧攥着她的手,把她从头看到脚,恨不能把她每根头发丝儿都看过一遭。
  母女俩这辈子没分开这么久过,虽说每个月沈翠都会写信回来,由沈大读给他们听,但到底跟现实见到面,说上话不同。
  沈翠由她攥着,还把方才说与沈家其他人听的话,再说了一遍给郑氏听。
  一直说到李氏烧好了晚饭,一家子一道用过了饭,郑氏把家里几间屋重新安排了一下,让沈老爷子和沈大沈二住一间,陈氏、李氏带大丫二丫住一间,栓子柱子睡到从前大丫二丫住着的小屋子去,而穆二胖单独住栓子柱子那一间,沈翠则跟郑氏睡在主屋。
  因为穆二胖没几日就要下场,兹事体大,且也并不会在沈家住很久,所以谁都没有意见。
  也就一刻来钟,众人都抱着自己的被褥安放好了,穆二胖也进屋去接着去改自己的诗文。
  沈翠洗漱过后躺进郑氏最近新晒好的被窝里,出声询问道:“大嫂最近又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说:
  突然有了个脑洞,如果后世的史学生以穆二胖作为研究对象,去读他的生平著作,要读几万首诗……啊这……
  …………
  感谢在2022…05…15 19:41:15~2022…05…16 13:23: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dudu、生活巧克力、大角鹿只想睡觉 20瓶;。*萍水相逢、岩海苔、水晶鞋毛毛、熹光微亮 10瓶;49557739、冷小露、日月与卿 5瓶;干饭人儿、彭兔兔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修)
  半年多前; 沈翠离开府城前特地带着穆二胖回了娘家过中秋。
  那会子陈氏对沈翠格外热情,还让沈翠颇为不习惯。后来郑氏解释了是陈氏指望着穆二胖出息,好帮大丫说门好亲事。
  今遭再回来; 陈氏则又变成了之前那个不冷不热的模样。
  也不是沈翠真在乎陈氏的态度,是怕家里又起什么矛盾; 虽然知道郑氏能处理好; 但既已经发现,也不能不闻不问。
  郑氏知道她察觉了,也不瞒着,就说:“你大嫂本来是好好的; 就等着咱二胖今年下场挣个功名; 然后给大丫定亲。这不是前不久,穆云川高中解元的信儿传回来了吗?”
  乡试桂榜是去年九月就出了,但县城这边离得远,前不久才由文人书生口口相传; 传回了县城。
  穆云川连中四元; 成了这小县城里头的骄傲,文人书生外出交际; 若说自己和穆云川是同乡,也能得旁人高看一眼。
  而后就有人家来沈家求亲了——虽县城里的人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穆云川和沈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怎么也算是实打实的亲戚。
  他们就想借着和沈家结亲来攀穆云川的关系; 若攀不上则也不亏; 这些人家并不来给长子嫡孙求亲; 都是推出家里不大得用的小儿子、小孙子来结这门亲事; 而且穆云川的亲弟弟也是读书人; 虽还未下场; 天赋总不会太差; 这可是沈家的亲外孙……总之就是攀不上大的那个,攀附个小的也很不错。
  早先沈翠试探着问过郑氏,说穆云川发达了,自家该怎么办?
  当时郑氏想当然地说,沈翠是穆云川的母亲,甭管有没有血缘,只‘孝’这一条,就能把穆云川压的死死的,心安理得地沾他的光!
  今遭看着真像能沾穆云川的光,结一门好亲事了,她又第一个不同意了!
  凭啥要沾穆云川的光啊?若那些人是冲着攀附自家亲外孙而来,她说不定还会高看他们一样,觉得他们有眼光。
  但那些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就好像看准了穆二胖不如他大哥似的!
  郑氏当然不干了,这光说啥不能沾!
  那些人家当然有不少富户,甚至连陈家老爷子的东家都表露出了意愿。他们请了媒婆来沈家,看郑氏不松口,又把心思打到了陈家人身上。
  陈家一家子都被捧的有些迷糊,陈氏最听她老娘的话,被撺掇了几次,心气儿就高了,看不上郑氏原本相看的老实本分的人家了。
  但大丫虽然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却是姓沈,而沈家又是郑氏当家。
  陈氏心里不得劲儿,觉得郑氏拦了她把闺女高嫁的好前程,对着沈翠和穆二胖当然就没前头热络了。
  解释完来龙去脉,郑氏还是让她别操心,“她也只敢摆摆脸子,不敢真的越到我前头去。等咱二胖考完,今年我就把大丫的亲事定下来,断了她的想头,也就做不了妖了。”
  说完郑氏就把蜡烛吹了,催着沈翠快睡。
  沈翠在回程的路上虽没操什么心,但马车总归是有些颠簸的,颠了一路人也累的不轻,在亲娘身边听她拉着家常,很快就沉沉睡去。
  餍足的补了一觉,沈翠再睁眼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
  今遭约了赵廪生他们的,沈翠昨晚太放松,想着有郑氏在,沈家又日常人多热闹,她睡不到多晚,就没想着让系统给自己当闹钟。
  她快速穿衣起身,出了屋子就看到郑氏正端着个小碗在院子里喂鸡。
  “起这么早干啥?难得回家不多躺会儿?”
  沈翠自己打水洗漱,一边问二胖呢?
  “他一大早就出去了,特地交代让我别喊你,让你多睡会儿。你放心吧,我没让他一个人去,让你爹跟着一道去的。”
  穆二胖十三岁了,在这个时代那完全是该独立的年纪了,也就沈翠现代人的思维,觉得他这个年纪在现代才读刚上初中,所以老是不放心他。
  其实想想也是,这个年纪的书生,事事儿都有亲娘跟着,反倒容易让人笑话。
  加上听说沈老爷子也跟去了,沈翠就也放下心来。
  …………
  穆二胖和沈老爷子一早就到了约定的地点。
  赵廪生比他们到的还早些,显然对今遭的事情也很上心,不久后其他四个书生也先后到了,众人便一起去摊档上吃早点,互相认识一番。
  如郑氏打听到的,四个书生里头有两个年长一些,跟赵廪生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是隔房的堂兄弟,大的那个看着二十出头,叫何清,小一些的那个看着十七八,叫何宴。
  另外两个则是黄举人的学生,都是十五六的年纪,一个也姓黄,叫黄俊平,另一个叫张子安。
  黄俊平和张子安话都不多,互相报了名字之后就不多说什么了。
  怕少年们在大人跟前不自在,赵廪生特地请了沈老爷子去另一张桌子用早饭,给了他们自己相处的空间。
  两个大人一走,何清何宴两兄弟就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性格都挺开朗,带着农家子特有的朴实劲儿,报完名字又主动讲起了自己的情况——他们二人没有去外头拜先生,是跟着家里一个考中秀才的族爷爷学的。
  介绍完还不忘自嘲一下,说知道自己天赋都不高,前头参加过好几次了,今遭也不知道能不能中。
  穆二胖并没有因为他们落榜过几次就看轻他们,反而觉得他们这种真实劲儿很对自己胃口,便道:“二位何兄心胸豁达,光这一份儿心性,就比一般人强出不少了。”
  何清何宴自嘲归自嘲,当然也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小看了去。尤其赵廪生让他们结保之前,也事先跟他们说过穆二胖的情况。
  五人里头,穆二胖的出身可以说是最好的——这个出身不是说家境的富裕程度,而是他背靠一年出了三个秀才公的翠微书院,又有个连中四元的亲大哥。
  所以何清何宴前头多少有些担心穆二胖会心高气傲,看不上他们二人。
  眼下听到穆二胖非但没有小看他们,反而还出言鼓励他们,何清何宴都忍不住笑起来。
  然而这时桌上却突然传来一声轻嗤——
  那嗤笑声是从黄俊平的嘴里发出来的,发现其他四人都看向自己,他也不怯场,抬起头昂着下巴道:“科举考的是真才实学,跟心胸豁达不豁达有何关系?你年纪小,听说十岁上头开蒙,至今也不过学了三年……但也不好信口胡诌。”
  黄俊平的话其实在时下人的认知里也没什么错处,但穆二胖在翠微待了那么久,他就觉得科举不只是真才实学挂钩,也跟胸襟心性、身体素质,甚至运道都有关系。
  不然光以梅若初为例,就能反驳对方的话。
  但穆二胖只是笑了笑没出声,一来他并不想把书院里的哥哥拉出来举例议论,而且很容易显得他像炫耀显摆自家书院、自家人多厉害似的。二来他只是跟人结保,并不是来交朋友的,就也没必要跟对方论自己的心得体会,只需要确定对方老实可靠——眼下已经能看出何清何宴性格单纯热情,黄俊平虽然性子高傲,说话不大好听,但高傲也有高傲的好处,这种人也不会在科举中作弊。
  倒是另一个张子安,到现在还一句话未说,有些让人拿不准,穆二胖不由看向他。
  张子安察觉到他的视线,会错了意,以为是穆二胖想让自己帮着打圆场,毕竟他跟黄俊平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同窗,倒也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他就清了清嗓子道:“嗯……这摊档的馄饨包的是真不错啊!黄兄来,我分你两个,你多吃点。”
  多吃点,就没工夫去说那讨人嫌的话了。
  穆二胖这下是真的忍不住笑起来,好了看出来了,这张子安是个不大会说话的老实人。
  一顿早饭用完,五个少年互相都略为了解彼此的秉性,也记住了对方的样貌,赵廪生就带着他们去县署礼房报了名,领了浮票。
  赵廪生还要去县学上课,过完流程和手续就此和众人分别,约定开考那日在考场外碰头。
  他走后,黄俊平也直接走了,就只剩下四个少年人了——沈老爷子还是远远地站着,并不听打扰他们少年人之间交流。
  何清何宴都要回村去了,今早因为他们,穆二胖才挨了黄俊平几句呲,临行前还不忘跟穆二胖道:“穆兄弟你稳住,一定会比那个黄俊平考得好!”
  后头连张子安都到他跟前说:“黄兄那人性情就是那般,不是针对你一人。你别放在心上,好好备考。”
  穆二胖点头应下,再和他们互相鼓励了几句,几人就此分开。
  从外头回到茶壶巷后,穆二胖先去和沈翠、郑氏告知一声自己完成了报名的手续,而后就若有所思地回屋去了。
  郑氏最紧张他的,察觉他反应不太对劲,立刻喊沈老爷子进屋,把门一关询问今早发生什么事儿了?报名不顺利吗?
  沈老爷子性子木讷,一上午几乎没吭一声,但他为人是很靠得住的,看着好像没参与,其实一直支着耳朵在听。
  郑氏一问,他就把吃早饭的时候黄俊平呲穆二胖的事情讲了出来。
  郑氏眉毛一竖,“也是怪我,前头光想着打听人可不可靠,没想着仔细打听那些人的性格。县试近在眼前,那姓黄的小书生平白呲人算怎么回事?若影响了咱们二胖的心情、考差了,我绝对要去找他家大人算账!”
  沈翠安抚地捋了捋郑氏的后背,说不至于。
  自家儿子她最知道的,因为一颗赤子之心,心胸比一般大人都豁达的多。他要真想和那黄俊平杠上,多的是话可以反驳,他懒得跟人抬杠,显然是根本不在意而已。
  但穆二胖回来后确实比往日沉默,对其他学生,有时候一些话不方便直接问,沈翠更习惯去看他们系统里的心情值,对着穆二胖,她则更偏向于主动和他聊聊问问,母子俩无话不谈,不需要系统这么个媒介。
  沈翠让郑氏和沈老爷子先别着急,她亲自过去看穆二胖。
  穆二胖此时正在屋里一手托腮,一手捏着浮票,蹙着眉头若有所思。
  难不成自己想岔了?胖儿子还真因为让人呲了几句就影响心态了?
  沈翠正这么想着,穆二胖察觉到她进来了,开口问道:“娘,这浮票上写我‘矮小’。我是不是真的很矮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16 13:23:44~2022…05…16 18:30: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看到我请叫我去写作业、脆喵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浮票;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准考证了,上面会描述考生的样貌,防止发生替考代考这样的事儿。
  但字数也有限; 通常就是点出考生最明显的特征,寥寥数字而已。
  像现在沈翠定睛看去; 穆二胖的浮票上就写上‘矮小; 面白,无须无痣’。
  沈翠不禁想起在现代看到过很多关于男人对自己身高多在意的笑话,当时她是个母单,没接触过异性; 还以为是夸大效果。
  没想到自家儿子才十三; 因为别人描述了他一句‘矮小’,回来还真的愁上了。
  半年前穆二胖给沈翠打伞,沈翠恍然发现他只比自己矮一截了,给自己打伞也只需要微微抬手; 不用费劲巴拉地举过头顶; 这半年他又蹿了一些,系统里头明确的数值是161cm。
  沈翠看过一项统计; 说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是不会超过一米七的。
  穆二胖十三岁还在发育期,一米六的个子对他这个年纪来说不算矮,但是……永宁县一代是偏北方的; 北方人的身高优势打这会儿就已经凸显出来了。
  沈翠自己是系统认证的165身高; 日常在这边确实很少见到比她矮的男子。
  沈翠就道:“我觉得是这样; 县试虽然成为童生试的第一关; 但报名的肯定都是什么年龄段都有; 你这个年纪的反而是少数; 跟其他那些年长一些的比; 你可不就是矮了那么一点点吗?当然了,你在同龄人中肯定不算矮小的。但登记的文书每天要看那么些人,总不能再去仔细分辨你是哪个年纪,就统一把你和他们作比对……而且你要相信遗传,通俗点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不论是沈家还是穆家,男子的个子可都不矮,你将来也不可能矮了去。”
  穆二胖不大懂什么遗传,但左右亲娘不会糊弄自己。
  然后他一想还真是,就拿今天他们互相结保的五人为例,除他之外,年纪最小的黄俊平也十五岁了。
  而去报名的时候,更也见识到了许多二三十岁,甚至头发都花白了的书生,还在参加这第一场童试。
  他十三岁的年纪,在这样一堆人里头,可不就算是矮小了吗?
  想通之后他自嘲地笑了笑,“那我确实比他们矮一些,文书倒也没写错。也得亏是今年下场,搁前二年,我怕不是还要被写个‘矮胖’?”
  他说完也不接着纠结了,袖子卷一卷,纸张摊开来,又开始写诗了——劳夫子说的嘛,诗文其实文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很讲究真情实感。如果情感到位,也能弥补一下文采上的不足。
  今遭因为‘矮小’这个事儿生了些感触,就很适合写诗!
  沈翠看他那架势是真有些发愣,见过感叹红颜老去、英雄迟暮的,没见过感叹个头而作诗的。
  不过他既然来‘感觉’了,沈翠也没打扰他,轻手轻脚地带上门出去了。
  出去后他找沈老爷子解释了这是一桩误会,穆二胖真没把黄俊平那几句话放心上,沈老爷子放下心来。
  转头沈翠在家里找了一圈,没找到郑氏,后头到了傍晚时分郑氏才回来,解释说她出去打听那个黄俊平了。
  这次因为这黄俊平平白无故地呲了穆二胖几句,所以郑氏打听的格外仔细,舍出去好几十个大钱,买了些点心果子,请了黄家的老邻居们吃。
  那些个老邻居知道沈家外孙要和黄俊平结保,所以前头说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