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为后 >

第270章

贵女为后-第270章

小说: 贵女为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有心想要惩治楚和,但楚太尉的地位,在朝廷之中也算超然。若是贸然行动,只怕会打草惊蛇。因此,皇上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别说楚太尉等人既然敢拿那宫女顶罪,便一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若是继续追查下去,定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恰好这宫女眼看着也没有活路了,皇上没有办法,便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的一般,将此事尽数怪罪到了宫女身上,命人处死了宫女,自此不再追究。
  楚太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松了一口气。她却不知道,经过此事,皇上心中对楚太尉和楚和,已然生出些许厌恶。


第四百八十章 心生厌恶
  御书房里,海公公小心翼翼的将手上的银耳莲子羹放在桌上,轻声道:“皇上,您看奏折都看了一晚上了,奴才命御膳房的人做了一碗银耳莲子羹,您用些吧!”
  皇上看了一眼桌子上放的那碗银耳莲子羹,将手上的奏折放下,揉了揉眉心,叹息道:“你放在哪里吧!朕待会再用。”
  海公公看着皇上脸上的倦色,再次开口劝道:“皇上,您都一晚上没休息了,净看这些奏折,再这么下去,老奴担心您的龙体吃不消啊!”
  “黄河发生水患,沿途有多少百姓遭殃?那些种在黄河边上的粮食,全部都被大水淹没,朕手下的那些臣子,一个个平日里说的大义凌然,真正办事的时候一个人都没用,这种情况下,朕又怎么能安心卧榻休息。”皇上想到这里,就有事一阵怒火中烧。
  此次黄河水患,十分严重,从上游到下游,凡是有百姓居住的地方,无一避免。万顷良田,于三日之内毁于一旦。下有积水之深,甚至淹没了屋子,上游比下游的情况稍好一点,但是水也有人的膝盖这么高。
  此时正值秋收之际,粮食都被大水淹了,马上就要过冬,这些灾民们过冬的粮食从哪里调,还是个问题。更别提此次大水,百姓死伤无数,粮食和屋子都被水淹了,不仅没东西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秋日晚风寒凉,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那些百姓生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死伤人数多了,没法处理,很容易引发瘟疫。
  这些还都只是一些浮现在表面的问题,后续安排这些灾民的时候,问题只会比现在更大,更麻烦。
  越是想,皇上心中就越是觉得烦躁。他的那些臣子,领着他发的俸禄,结果到办事的时候,就开始互相推诿,谁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谁也不愿意接手。
  原本他心中早已定了人选,可是看到自己手下的臣子如此态度,着实令皇上愤怒不已。
  海公公看到皇上如此脸色,心知昨日朝堂之上,皇上到底还是动了怒气。可是他作为皇上的贴身公公,最重要的还是要照顾皇上的身体。
  海公公看了一眼桌上的奏折,向皇上劝道:“皇上您放宽心,昨日楚太尉不是请旨去治理黄河水患了吗?相信他的能力,一定能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
  皇上听到海公公这么说,心中的气才顺了一点。昨日在朝堂上,虽说是楚太尉亲自请旨去治理黄河水患,但是那个老狐狸,心思深沉,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谁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皇上这么想着,眼睛里面晦明晦暗,“是啊,现在就要看楚太尉的了。”
  这一声感叹,语气低沉,意味不明。海公公见状,小心翼翼的将手上的银耳莲子羹,放在了皇上面前。皇上又看了一眼桌子上面堆着的奏折,到底还是将碗接了过去。
  海公公见状,立马眉开眼笑。
  皇宫外面,顾之衡的府中。
  何暖凉依旧像往日一样,温柔的站在一旁,为顾之衡磨墨,顾之衡看着一旁下属送过来的信件,突然间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何暖凉停下手中的动作,向顾之衡投去一个疑惑的目光。顾之衡心情大好,一把将站在一旁的何暖凉拉进怀里,“暖凉,这可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啊?”
  何暖凉顺着顾之衡的动作,柔柔的靠进了他的怀里,抬眼问道:“什么好机会呀?王爷说出来,让妾身也听听。”
  顾之衡坐正了身子,将坐在他怀里的何暖凉,放在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很是得意的开口道:“暖凉不是一直想要报复那个楚太尉吗?而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若是这件事情能成,就算不能让把楚太尉抄家灭族,那也要狠狠的拨下他一层皮来。”
  顾之衡说到此处,眼中流露出凶狠之色。他的母妃就算是被父皇打落在了冷宫里。但是宫外有他帮衬,就算不能像以往荣华富贵,也一定能够颐养天年。
  可是沈太尉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害得自己的母妃死于非命。这仇,顾之衡怎能不报?与其说是为了满足何暖凉的心意,倒不如是说用来满足他自己私欲。
  不然的话,依照顾之衡的为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何暖凉一个女人,去和一国元老抗衡。何暖凉自然也是知道的,听到顾之衡这么说的时候,她眼睛中不着痕迹的闪过一抹嘲讽。
  然而何暖凉开口的时候,依旧是往日温柔的嗓音,依稀带着一丝惊喜:“真的吗?那臣妾就在这里多谢王爷了,王爷,快给臣妾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暖凉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一双大眼睛就那样看着顾之衡,眼里面充满了信任和温柔。好像顾之衡就是她的天,是她的唯一。这样的目光大大的满足了顾之衡的虚荣心。
  因此顾之衡毫不犹豫的将前几日在朝堂上所发生的那些事情,一股脑的都对何暖凉说了出来。何暖凉十分认真的听着,听完之后,脑海中对这件事情也就有个大概了。
  但是表面上她仍旧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像顾之衡问道:“楚太尉独自请旨去治理黄河水患,这是好事啊?王爷为何会说楚太尉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呢?”
  顾之衡看着何暖凉这一副天真的样子,心中对她的喜欢更深了一些。有些男子,他们身旁需要的,是能立足于和自己肩并肩的女子。
  而有些男子则喜欢弱柳扶风,处处依靠着自己的女子。因为这样子,他们为人处事之时,方能感受到那股优越感。平日里相处之中也容易感受到那种满足感。
  显然顾之衡就是这样的男子。比起何所依,她其实更加喜欢何暖凉这一类型的女子。只是他以往没有发现罢了。
  顾之衡捏了捏何暖凉的小鼻子,十分宠溺的开口道:“你啊,到底还是妇人之见。你以为黄河水患是那么容易治理的?要是真那么容易治理,朝堂之上怎么会无人接手这份差事。”
  何暖凉听到顾之衡说,心道:我自然也希望自己不是妇人之见,可是若是我的能力都与你一般,那么你还能容得下我吗?
  何暖凉这么想着,莲步轻移,去旁边的桌子上倒了一杯茶,端过来递给顾之衡,撒娇的说道:“人家就是一名呆在后宅的女子,心智才能又怎能和王爷相提并论,王爷雄才大略,又岂是臣妾能够相比。”
  这一番话,说的顾之衡,整个人身心都舒坦了。不过他还是谨慎的,并没有因为何暖凉这一番话便飘飘然,不知所以。然而心底还是十分得意,挥手将刚刚密探送过来的信件递给何暖凉。
  “好了,好了,就知道你嘴甜,这是刚刚密探送过来的信件,你看完了之后,就明白本王刚才为何那样说了。”
  何暖凉装作一副喜不胜收的样子,接过信件。随后站在一旁认真的看了起来。越是往下看信件上的内容。何暖凉心中就越是心惊。楚太尉为何会遭大难的原因,刚刚在顾之衡开口的时候,她便已经猜到了些许。
  可是看到信件之时,她方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的天真。黄河水患,一不小心,便是伏尸百万。这种时候,皇上在朝堂上雷霆大怒。楚太尉竟然想借着这个机会,发一把战争财。
  这封信件上面写着,楚太尉黄河一带之后,基本上并没有关水患之事,许多百姓被他亲自赶出灾区,死在了半路上。不仅如此,他还暗中抬高粮价,想要借此发一笔横财。饶是何暖凉在看到这些消息之后,也不得不赞一声楚太尉的大胆。
  何暖凉将手上的信件递给顾之衡,轻声问道:“王爷,既是如此,那您接下来准备如何动手?”
  顾之衡将信件收起来,看着桌上的玉扳指,这是他母妃留给他的遗物,他日将这扳指放在书桌之上,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找楚太尉报仇,此时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放过?
  “这些事情你便不用再管,本王自有打算。”何暖凉见他是真的不想再说,于是也识趣的没有多问。
  第二日早朝,皇上坐稳之后,海公公在一旁喊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顾之衡借机站了出来,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事要奏。”皇上看了顾之衡,淡淡的道:“说。”
  顾之衡听言,俯身跪下道:“启禀皇上,儿臣昨日收到消息,楚太尉已前往黄河一带多日,然而治理水患却丝毫没有成效,并且儿臣听闻,楚太尉在黄河一带,作威作福。丝毫不将父皇所下旨意放在眼里,治水不力,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顾之衡说完这些之后,朝中就陆陆续续有几位大臣跪下来附和他说的话。这些大臣都是昨日与顾之衡一起串通好的,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在出楚太尉手上吃过亏,此时站出来,就是为了弹劾楚太尉。
  顾之衡说完之后,就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证据,递给海公公,海公公接手后,看了一眼,随后心惊胆战的将手上的信纸递给了皇上。


第四百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
  皇上看完信纸上的内容后勃然大怒,直接就把手上的信纸撕了个粉碎,然后甩了出去。
  海公公看到这场景,饶是在皇上身边待了这么多年,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也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这番情景显然在顾之衡的预料之中,只见他装出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跪在了朝堂上,言语恳切的说:“父皇,如此一事,足以看出楚太尉在关系到百姓生计一事上太过疏忽大意,如此之人,治理水患此等大事怎能托付于他,这是把那水患之地的诸多百姓的生命视作儿戏啊,父皇,此人万万不可姑息!”
  顾之衡一派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跪倒在地,口中说道:“望圣上三思,此等之人,绝不可姑息!”
  此时,一旁的楚太尉早已浑身发抖,直接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口中说着:“皇上,此事绝非臣办事不力,望圣上再给微臣一次机会。”
  显然,楚太尉以前办事情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皇上听着楚太尉的话以后,有了一丝松动的表情。
  顾之衡一直观察着皇上的反应,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皇上表情的变化,又急忙开口说道:“父皇,您教导过我们多遍,‘君者,舟也,百姓为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如此这般事关百姓危亡之时,一次疏忽,就足以致使太多百姓失去生命,这样的事情我们还要经历第二次吗?”
  虽然顾之衡的这番行为,确实是以扳倒楚太尉为前提的,可他说的话毕竟也句句都在理,朝堂之上的皇上,听了顾之衡这番话后,也就不再动摇。
  楚太尉本想着这次就一定栽了,可没想到皇上开口却说:“治理水患一事楚太尉办事不力,既如此,便让他将功赎罪,再次前往,若再有闪失,便以命相抵。”
  能逃过一劫,自然是让楚太尉万分欣喜,急忙磕头谢恩。
  “多谢皇上,此次前往,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皇上却又看向了顾之衡,问道:“吴王,朕想再派一位大人陪楚太尉一同前往水患之地,不知你推荐何人?”
  顾之衡一时间没有想到皇上会问他这个问题,抬眼在朝堂之上四周看了一下。
  “儿臣以为郭大人就颇为合适,因为前些年西南之地的那场水患,解决的时候,就有郭大人的参与,想必此次让郭大人陪楚太尉一同前去应该很快就会有成效。”
  顾之衡口中的那位郭大人,今年已经年过四十,可身子骨却十分健朗,初入朝堂之时,郭大人就遇到了一场西南之地的水患,当时他陪着另一位现在已经辞官退隐的大人前往西南之地。
  不足三个月,水患一事被完全解决,那位大人回来以后,对郭大人十分提携,而且因为那位大臣在朝堂之上人脉十分之广,所以即使现在那位大人已经辞官,郭大人在朝堂之上还是有一席立足之地。
  不过这位郭大人是太子那边的人,所以皇上有些摸不清顾之衡到底是什么心思。
  对于他两个儿子私底下的明争暗斗,皇上心里是有数的,不过这位郭大人确实是个人才,所以皇上也就点头应允了。
  朝堂之上又商议了一番治理水患之事的开支预算,便退朝了。
  大臣们三三两两的往宫外走去,途中,郭大人遇见不少前来向自己祝贺的大臣。
  其实此次治理水患一事郭大人是不愿前往的,因为毕竟上次治理水患距今也有不少年头了,他那时满腔热血,自然想出不少良策,可如今,在这繁华的京都许多年,虽不说甘于平庸,可到底没有了一开始的那股劲儿。
  不过既然诸位大臣都纷纷祝贺,郭大人自然不会冷面相对,也只能十分敷衍的笑着应付过去。
  顾之衡回到王府以后,何暖凉已经在正厅候着了,见顾之衡回来何暖凉连忙跟着一同去了里间,伺候顾之衡换下朝服。
  随后两人又一同前往府中的花园,因为此时他们要商议的事情颇多,而有些事不方便被外人知道的,在府中的任何一处都可能被人偷听。
  可吴王的花园有些不同,那花园中修了一处亭子,亭子四周的那些花花草草都不过人的膝盖,而且并无假山之类的遮挡物,亭子上方并未修顶,是露天的,只供天晴时使用。
  如此一来,这亭子四周自然不会有人偷听。
  吩咐下人备好茶水糕点以后,顾之衡就让下人们都退了出去。
  见此时四下无人,何暖凉就问道:“殿下,楚太尉一事,皇上得知以后是何反应,可有重罚?”
  提起此事,顾之衡十分失望,他本来以为那么多板上钉钉的证据足以让楚太尉永无翻身之日,在那之后自己便可以出手。
  可没想到的是,皇上不知为何会手下留情,并且居然还给了楚太尉一次机会。
  何暖凉看见顾之衡脸色有些不对,语气中带着些试探的说:“今日早朝时,难不成殿下不曾把楚太尉那些事告诉父皇?”
  顾之衡冷冷的回答道:“不是,本王把手中所有的证据都呈了上去,父皇一开始着实勃然大怒,可不知为何,竟然又给了楚太尉一次机会,让楚太尉再次前往水患之地。”
  听了顾之衡这话,何暖凉也不知道皇上是出于何种心思,只得又问道:“那不知父皇此次是要楚太尉一人前往还是如何?”
  顾之衡听了何暖凉这话,好像起了些什么心思,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何暖凉见顾之衡如此,也不便打扰,就静静坐在一旁,看着杯中的茶水。
  顾之衡回过神后,执起何暖凉的手,说道:“暖凉,你可真是本王的好军师,如此妙计,若非经你提醒,本王可想不出来。”
  何暖凉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就只是一时好奇,问了一句话而已,又如何给顾之衡说了什么妙计吗?
  顾之衡看出了何暖凉的疑惑,解说道:“暖凉,你方才不是问本王此次楚太尉是一人前往还是如何吗?”
  何暖凉不知顾之衡为何会这样问自己,于是就没说什么,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