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太妃要躺平-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上心里气恼,要不是你当初横插一脚,朕早就搞定了,如今反倒是束手束脚起来,嘴里却是说道:“谨遵父皇圣命,儿子定当徐徐图之!”
父子两个勉强保持了明面上的和气,等着圣上一走,太上皇就吩咐道:“给甄家那边传信,他们世受皇恩,要是敢跟白莲教串通一气,朕直接摘了他们脑袋!”
戴权低眉顺眼答应了下来,又听太上皇布置了一番。太上皇手里也有只听命自己的一股势力,一帮老臣也更愿意听从太上皇的吩咐,不多久,大明宫就是一道道旨意送了出去。
兴庆宫也没闲着,圣上如今不是刚登基那时候了,之前借着东洋海贸的事情,就先拿下了东海那边的市舶司和水军统领衙门。算是在那边扎下了一颗钉子。水军哪怕正常都在海边驻守,但是沿着大江逆流而上,就足够威胁江南大部分区域了。
只是圣上没法下定决心将江南那边清扫一番,毕竟破坏容易重建就困难了。另外就是,圣上琢磨着,也不想再叫那些开国勋贵太过得意。
实在是他盘算了一圈,发觉如今的开国勋贵大多不得用不说,还一个个仗着与国有功,颇为跋扈。荣国府还算是好的,起码贾赦知道敬畏,像是贾家那位老太太,就上蹿下跳的,着实叫人生厌。其他人家,更过分的也有,安分守己的却是不多。
在圣上看来,这些开国勋贵原本得到的好处已经够多了,这么多年来,硬是通过联姻、利益交换之类的手段,占据了军中近半的官职。像是之前江南水军便是如此,一个个还犹觉不足,只恨不得将国家重器当做自个的私产,一心一意损公肥私,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拉拢那些还有些能耐的,打压那些不识时务的,那等有着明显恶行的,等着时机到了,就直接叫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国法如炉。
而若是清理江南,如今能用的又是勋贵。之前叫西宁郡王府在军中再次树立了威信,偏生又未能竟全功,圣上如今想起来都有些懊悔。
这次若是再想要清理江南,光凭着水军显然不行,这事又得落到那些勋贵头上,别回头干掉了那些江南士绅,换成更不讲究吃相的江南勋贵,那自己不是白折腾这么一趟?
想到这里,圣上直觉脑仁疼!
他琢磨一番,觉得此事也亏得平王府警醒,要不然只当是攀龙附凤之人不予理睬,等着白莲教这些人日益坐大,那就是一场灾难。
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明着赏赐,以免平王府被惦记上,琢磨一番之后,圣上只得先将此事记下,等着回头徒嘉钰袭爵的时候再行恩赏。
圣上已经听说,因为毛纺之事,太上皇当年就准备叫平王府多出一个亲王,以太上皇的性子,这事是轮不到自己施恩的。想到这里,圣上愈发气恼,恩出于上,结果自己上头还有个上,明明都已经退位了,还整日里扮红脸,搞得自己这个皇帝刻薄寡恩一样,自己不是寡恩,实在是都被太上皇将事情干完了啊!总不能不管不顾,跟太上皇为了施恩的事情卷起来吧,到时候只怕下头的人能乐得牙花子都露出来。
既然大头被太上皇给出了,圣上能做的,无非就是赏俸,至于说什么允许平王府多袭一代,那是不可能的,这次的功劳还不值这个价。至于说赏赐徒嘉泽,呵呵,那就更别提了。圣上又不傻,明面上看顾晓对下面的孩子一视同仁,但真要能如此,顾晓就是圣人!你拿着这事赏赐徒嘉泽,平王府那边嘴上谢恩,心里头顾晓母子几个不生出点别的想法才怪!
顾晓不知道圣上的烦恼,她知道白莲教在京城的人手被一网打尽之后,才算是放松了一些。
这等宗教最是难缠,这个世界,又是有一定超凡力量的,上头有神仙,下面还有些旁门左道的家伙,一个马道婆都能搞出魇镇之事来,白莲教这等被扑灭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总能死灰复燃的宗教,谁知道有些什么邪门的本事,回头在家画圈圈诅咒自己怎么办。自己如今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真不想被这些歪门邪道惦记上。
徒嘉泽还在伤春悲秋,大概还得漂亮姑娘产生了应激心理,看到了就怀疑人家是不是图谋不轨,说不定漂亮脸蛋下面是张鸡皮鹤发的脸。
李家人找上门来,徒嘉泽也直接迁怒了,要不是因为你们李家,我能上这个当吗?差一点点,自己说不定就要成为白莲圣女采阳补阴的药渣了!
李氏倒是关心了一下李家如今的情况,她现在日子过得舒坦,虽说没多少余钱接济娘家,但在她看来,娘家也没什么好接济的。她也听说了这次的事情,居然是李家行事霸道搞出来的,心里难免也有些迁怒,毕竟,到了她这个身份地位,只有李家沾她光的份,她靠不着李家什么。她如今的依靠就是儿子,也就是徒嘉泽没出事,真要是他出了什么事,李氏对上亲兄弟,也不会有什么好脸。
好在如今没事,李氏抱怨了李家一番,又叫他们以后行事谨慎一些,有多少钱多少地才是个头呢,想要家族兴盛,还是要子孙出息,光想着送女儿,可不是什么正道。如今徒嘉泽这个正经的外甥得罪了,想要送女,人家也不乐意了!
李家原本过来也没指望得到什么东西,只求王府不恨上他们就行,如今李氏居然还给了点好处,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去了,至于说回去之后怎么做,那又是另一回事。
第170章
一连串的事情下来; 又到了年根上。
今年太上皇和圣上都没有大办万寿节,因此,年礼上头愈发得上心一些。宗室里头一些没多少余钱的; 难免心里头要抱怨几句,面上还得老老实实为太上皇祈福延寿,说出来的祝词看脸色一个比一个真心实意。
便是圣上; 也是一般模样,总之; 宴会上那叫一个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等着开过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平王府与荣国府结亲的消息才正式传了出去。
宗室里头倒是没什么想法,毕竟; 原本便是嫉妒的,也已经嫉妒过了; 一个庶长女居然能封郡主; 反倒是嫁给看起来有了衰落趋势的荣国府,叫人生不出什么别的心思来。
也有一些嗅觉敏锐的; 发现大概是贾赦要被重用了,要不然的话,便是平王府太妃跟荣国府那位将军夫人有些亲戚关系,也攀不上这门亲事。平王府素来与御前亲近,这门婚事说不得还有上意在里头。
荣国府那边; 贾史氏果然有些气恼,她原本就经常接了史家的女儿到府里来,为此还许诺了娘家那边不少事情; 哪知道最后竟是变成了这个样子。张氏看着不声不响的,居然能给儿子谋了这样一门贵亲。
贾史氏也是个极为势力的人; 以前觉得平王府就算是宗室王府,也只是有爵无权的,面上敬着可以,不用太放在心上,因此一开始想要凑上来平王府没搭理,之后便丢开了这事。可如今,谁叫上头换了个皇帝呢,人家潜邸就在平王府隔壁,一直以来关系是极好的,平王府三天两头能得宫中的赏赐,便是没有权力,可圣眷正隆,随便御前说两句话,说不定就能顶大用。
贾史氏在这种事情上,脑瓜子倒是极为灵光,竟是异想天开,想要借着平王府的东风将元春送到御前侍奉。按照她的意思,但凡圣上见到了元春,就没有不欣赏的道理。
张氏都被贾史氏理所当然的话给气乐了,她干脆利索地打消了贾史氏的妄念:“老太太,您这是糊涂了吧!须得知道,元丫头跟咱们瑚哥儿是一辈的,瑚哥儿以后勉强算是圣上的侄女婿,那元春也是圣上的晚辈,圣上得多大的心思,才会这般?”
“贵太妃当年不也是……”贾史氏才不觉得皇家会在乎什么辈分。
张氏冷笑道:“可贵太妃家里也不过是个乳母,可不是正经的亲戚!”
贾史氏被张氏气得倒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房如今翅膀硬了,对她这个长辈已经没了半点敬畏,在贾史氏眼里,大房甚至故意跟她对着干。她最终没好气地说道:“行了,要你们做点什么事情,大道理倒是一大堆,元春好了,难道你们就没得好吗?”
张氏心里嘀咕,面上却是笑道:“元丫头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自然都盼着她好!只是,好不好的,不能看是不是侍奉圣上,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从小又是娇生惯养的,依我说,倒不如回头托了平王府,求个恩典,叫元春回来自行聘嫁才是!元丫头如今且还年纪好,再过个几年,想要寻个好人家都不容易,总不能真要在宫里蹉跎到二十,到那时候,可就是老姑娘了!”
张氏也同样满口都是为你好的语气,却都在戳贾史氏的肺管子,贾史氏还真怕大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元春从宫里弄出来。对于贾史氏来说,元春将来是否幸福并不重要,关键是,她能不能给自己给二房带来好处。
贾史氏得证明,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自己才是那个能够让荣国府保持荣光的人。她如今已经近乎有些偏执了,听到张氏这般说,原本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脸都一下子扭曲起来,她冷哼了一声,说道:“元春的事情,你们不许自作主张!”
张氏也就是一说,求恩典不需要代价的吗?凭什么要将这个代价浪费在元春身上,因此,她干脆起身行了一礼,说道:“横竖元春是老太太养大的,我这个做大伯母的的确不方便插手!想要老太太也都是为了她好,只盼着元春在宫里,也能体谅老太太的心意!”
说到这里,想到荣庆堂很久不见史家人了,张氏不免多了一句嘴:“近来怎么不见史家几位姑娘过来,二丫头惦记着几个姐姐呢!”
贾史氏听了,脸就拉了下来。只觉张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甚至是故意刺自己。史家那边,史家老大史鼑去年秋天就犯了痰疾,原本没当回事,只当是染了风寒,在家静养了几日,吃了些止咳化痰的药,哪知道之后,竟是愈演愈烈。到了冬天的时候,竟是已经起不了床了。
如今已经是在家里熬日子,贾史氏的兄长史侯如今也年纪不小了,受此打击,也是一病不起。下头史鼎史鼐兄弟两个这会儿也顾不得老父和兄长,已经都盯上了保龄侯的爵位。
这年头爵位难得,史侯当年功高,得了上头允诺,这一代还能不降爵承袭。以前这个爵位大家都觉得是老大史鼑的,结果如今史鼑都快死了,他也没有儿子,就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女儿,这爵位自然没法落到长房。只是二房三房都是嫡出,二房觉得应该顺延到自己,三房却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外作武官,立下不少功劳,唯有自己才能将史家发扬光大,因此,他也想要这个爵位。
兄弟两个为了这事,虽说明面上还兄友弟恭,实际上暗地里头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只将史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偏生家丑不可外扬,在这个决定袭爵人选的关键当口,但凡外头传出什么流言蜚语,回头在爵位的继承上头就要平生波澜。
史鼎史鼐已经开始走姑母路线,求到贾史氏这里来了,贾史氏能有多少办法,她再强势,也不好插手娘家的事情。她自家的事情还没理顺,再管娘家爵位继承,传出去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呢!
因此,贾史氏只能旁观,并希望史侯能够撑住。说白了,若是史侯去世,史家那边跟她的关系只会更加疏远,侄子对姑姑,能有多少义务,面上客气一些,也就说得过去。
总之,史家如今乱成一团,贾史氏又不肯表态,再有贾瑚结亲王府的事情,史家那些姑娘自然不肯再来了。
张氏倒是不知道史家如今的乱象,史家那边生怕家丑外扬,很多事情瞒得死死的,外头只知道史鼑病了,却不知道病得有多严重。
史家那边当初跟着贾史氏,在贾赦和贾政之间拉偏架,贾赦对史家那边更是毫无好感,因此,除了过年的时候去看了一下之外,根本就懒得理会史家的事情。
以至于事情都到如今这副田地了,张氏竟是浑然不知。
贾史氏没想到这个,只当张氏在讥讽自己,她深吸了一口气,冷笑道:“你管好瑚哥儿结亲的事情便是,平时也不见你带二丫头过来,如今倒是拿着二丫头说事。”
张氏心里翻了个白眼,她的确是想要讥讽一下贾史氏白费功夫,却没有拿着孩子说嘴的意思,二姑娘养在她身边,之前因着贾史氏想要让她跟着元春取名的事情,贾赦两口子都被恶心了一把,贾赦如今就这么一个女儿,干脆将她记在了张氏名下,然后按照贾瑚贾琏的名字给女儿取名,叫做贾玫,小名就叫做玫姐儿,只是贾史氏不喜欢这个名字,在荣庆堂这边,只能顺着贾史氏的意思,叫一声二姑娘。
前些日子赵姨娘又生下一个女儿,王氏摆出一副为了赵姨娘和孩子好的架势,直接将这个孩子养在了自己身边。说是养在自己身边,实际上还是奶娘嬷嬷们管着。
贾史氏这会儿听到张氏说起玫姐儿,就是心里一动,说道:“自从元丫头进了宫,我这边也寂寞了许多,玫姐儿如今也不用吃奶了,不如抱到我这边养着吧!”
张氏忙说道:“那就是个皮猴子,平时来请安装得乖巧,时间长了没得扰了老太太您这里的清静,反倒是不好,老太太若是喜欢孙女,二叔那边不是新添了一个千金吗?当年元丫头也是落地就养在老太太您身边的,可见老太太是个会调理人的,不如将三姑娘抱到荣庆堂来,也是老太太一片慈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玫姐儿从小养在张氏身边,她生母原本也是张氏身边的丫头,素来对张氏也是忠心耿耿,张氏生下贾琏之后就伤了身子,再无所出,对玫姐儿视若己出。贾史氏是什么人,张氏这么多年看得再清楚不过了,那是真的用得着朝前,用不着朝后。若是元春没能达成她想要的目的,说不定就要将目标放在玫姐儿身上。张氏才不想让玫姐儿也吃这个苦。
横竖二房就喜欢走裙带关系,靠女儿上位,那么,与其选玫姐儿,还不如选三姑娘,都是贾政生的,说不定贾史氏还能多上心一些呢!
见张氏油盐不进,贾史氏只得作罢。她如今心里也是后悔,当初以孝道的名义将贾政一家留在荣国府,反倒是将大房分了出去,将孝顺的义务都留给了二房,以至于大房在遇上这种事情的事后完全不买账。
“罢了罢了,我老婆子不过是想要享一享天伦之乐,既然你舍不得二丫头,那就算了吧!”贾史氏摆了摆手,倒是一边的贾宝玉有些不乐意,他喜欢香香软软的女孩子,三妹妹如今还是个小婴儿,动不动就哭,他是不感兴趣的。而二姐姐生得好看,性子也温柔,对于贾宝玉来说更有吸引力。
但贾宝玉也是聪明人,他早就明白,在这个家里,到底谁的话才算数。
像是在荣庆堂和荣禧堂,贾史氏就是最大的权威,只要她发了话,便是那个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老爷,也只能听之任之。
而在东院那边,贾史氏这一套就不好使,东院那边从来都是选择性孝顺,对东院有利的就听,无碍的可听可不听,有害的那是坚决不听。
至于这位大伯母,在贾宝玉心里早就是惹人生厌的死鱼眼珠子,竟然拦着二姐姐不与自己住。
当然,这种话,贾宝玉肯定是不能当着别人面说的,因此,他只好坐在一边,百无聊赖地玩着一个玛瑙雕琢的蟋蟀罐,里头蟋蟀早就没了,他就是在摸着罐子上雕刻的蟋蟀蚂蚱,人却有些心不在焉。
张氏对于贾宝玉也没多少在意,又不是自己生的,就贾史氏这种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