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太妃要躺平-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 太上皇的去世,堪称是平静无波; 除了朝堂上开始商讨给圣上选择新年号之外,其他就像是死了个太后,而不是太上皇。大家按部就班地治丧,哭灵,等着海外的孝子贤孙回来; 再把太上皇的灵柩送到早就修建好的皇陵之中。
也就是太上皇做皇帝的时间长,皇陵早就修好了,一些做皇帝时间比较短的; 很可能驾崩的时候,皇陵还没有完全修好; 摊上个孝顺的儿子还好,会先将灵柩停在梓宫之中,继续完善皇陵的修建,摊上个不孝顺的,往往就匆匆收尾,将老爹的棺椁随便塞进去了。
当今圣上可不是什么喜欢花钱的人,太上皇当年给他带来的麻烦也多,他登基也这么多年了,自己的皇陵选址还没开始呢,怎么乐意在太上皇的皇陵修建上多花什么钱。所以,太上皇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妥当,作为太上皇的前些年,又进行了一部分完善,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
时隔数年,顾晓终于见到了回来的儿孙,没错,徒嘉钰和末儿将自己的妻子孩子也带回来了。
前两年佳姝可卿出嫁的时候,顾晓就知道,末儿在外头先斩后奏,娶了一位流亡公主,据说这位还算得上是当年罗马王室后裔,证据就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黑发,眼眸颜色也比较深,接近黑色,这算是正统罗马贵族的长相。
当然,西洋那边公主的含金量很多人都知道,毕竟,一个小城市就能册封一个大公,大公的女儿也算得上是正统的公主。这位差不多就是这样,因为战争还有贵族内部的倾轧,他们本就不大的封国也被吞并了,她这一支姐妹又比较多,因此,在婚姻上头,也捞不着什么好处,后来心一横,就带着几个人跑到新大陆去了,想要看看能不能在新大陆复国。前提是,先捞一笔钱,然后再找以前的亲戚游说一下,自个说不定就能捞个女大公的名头做做,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当个女王什么的。
结果她想得很好,运气却不是很好,到了新大陆没多久,就差点落到原住民手里,带着仅剩的一个随从和侍女逃命的时候,才遇上了末儿。
这位公主长得很很符合末儿的审美,加上她经受过非常正统的贵族教育,会绘画,会乐器,她的绘画老师还是比较正统的宫廷画师,末儿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跟着这个公主交流绘画知识,慢慢的,居然就生出了一些情愫来。
这位公主知道末儿是个真正的国王之后,也是心中欢喜,毕竟,人家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她也差不多了。经历过这样的倒霉事故之后,她就意识到,自己创业,显然不靠谱,毕竟,她手里那点钱,那点人,放在欧洲那边算不得什么,放在新大陆,也算不得什么!说不定一个不好,就变成哪个新大陆的土鳖妆点门面的工具了。与其一番折腾之后,不得不嫁个新大陆的暴发户,还不如嫁个正经的国王呢!
再说了,这年头,欧洲贵族对于中原还是有一层滤镜的,末儿又的确生得颇为俊美,性子也是温文尔雅,出手还很大方,可以说是少有的良配,她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另外,她还存了点心思,自己能做王后,以后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故国也是有继承权的,到时候借了丈夫的兵马,完全可以将自家以前的封国抢回来。
她对末儿坦诚了这个意思之后,末儿愈发感兴趣起来,他以前可不知道,欧洲那边的王位,外孙也能有继承权,自己这位妻子身上甚至有好几个国家王室的血统,这也是难免的事情,欧洲那边各国王室之间通婚非常频繁,大家都是亲戚,一个王室绝嗣之后,从邻国找人继承,那是正常操作!
末儿琢磨着,自己将来肯定是不能搞什么推恩,将自己的封国越封越小的,如此,到欧洲那边插一脚就不是什么坏事了!至于说什么信不信教的。
呵呵,对于汉人来说,信仰这玩意也就是那样,大家都是泛信徒,还都很实际,只要教廷肯发鸡蛋,那么,在这段时间信一信,也是可以的。只要有好处,信谁不是信呢!当然,要是教皇非得说什么,信了上帝就不能祭祀祖宗什么的,那就得看看,教皇有几个师了!
因着这个想法,末儿这么长时间倒是很好地遵从了一夫一妻的制度,跟他的妻子伊莎贝拉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生下了一儿一女,这次过来,就将已经三岁的大儿子带回来了。
徒嘉钰当初参加末儿和伊莎贝拉的婚礼时,对这个弟妹其实是有些微词的,他还是觉得,自家弟弟应该娶一个正统的汉家贵女才行,一个番邦公主,还是亡国公主,做个侧妃也就是了,怎么能占据正妃之位呢?好在伊莎贝拉不是那种金发碧眼的长相,除了略微有些高鼻深目,看起来跟汉人区别也不是特别大,要不然的话,徒嘉钰只怕对这门婚事只有更加反对的。
只是当初几个人出发的时候,顾晓都说了,末儿的婚事他自己做主,如今两人又同为一国之主,便是亲兄弟,徒嘉钰也不好对末儿过多指指点点,只得认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末儿原本还有些忐忑不安,虽说孩子都有了,但要是自家亲妈不乐意,那自己这个王后总归不够名正言顺。
好在顾晓真不是什么保守拘泥的人,既然末儿自己喜欢,那么她做那个恶婆婆做什么。因此,不仅没有表示反对,反而补上了该有的见面礼,伊莎贝拉这几年汉语也说得很利索了,她性子又不像是中原传统的贵女一样内敛,反而颇为健谈,而且还很会拍马屁,很是将顾晓里里外外恭维了一番,只将顾晓哄得眉开眼笑,情绪价值拉满。
宫里头,对于伊莎贝拉也没什么想法,说白了,末儿虽说是宗室,但是如今算是外藩,外藩的内政,朝廷一向是不会太干涉的,朝廷需要做的就是,以后末儿要册封王太子,上个书过来,朝廷这边盖个印就行。至于这个王太子是谁生的,朝廷是不管的。
圣上如今更关注的其实是徒嘉珩,徒嘉珩出去历练这些年,性情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以前的纯良敦厚变得沉稳坚毅起来,看起来就颇有王者之风。
圣上一看,果然有些懊悔,他如今剩下的几个儿子,一个个都是温室里头养出来的花朵,并没有太过出众的,与徒嘉珩比起来,甚至显得有些轻浮,这就有些尴尬了!原来自己的嫡长子不是烂泥糊不上墙,是之前没给过他历练的机会。但如今历练出来了,人却已经过继出去了。虽然还可以反悔,但到时候只怕皇家内部又要起纷争。
这么一想,圣上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倒是皇后那边没想那么多,徒嘉珩如今也是妻妾俱全,儿女也有了好几个!他们过去的时候带上了不少大夫,因为担心移民水土不服的缘故,还鼓励那些大夫培养学徒,比起那些大匠培养学徒给的奖励还要丰厚一些,因此,这些年来,普通移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更别说是徒嘉珩这样的统治阶级了,那享受到的医疗待遇,跟圣上相比,也差不到哪儿去!
徒嘉珩这次带了长子和长女一起回来,这两个都是嫡出,徒嘉珩这次回来,也是准备顺便请求圣上册封长子为王太子的。他从自己的事情上已经得到了教训,许多事情,一开始就要定下来,不要给别人不该有的希望。
皇后瞧着儿子如今模样,又是欢喜又是难过,欢喜的是,儿子果然不是真的天生不如人,难过的是,儿子的成长肯定经历了不少磨难,而这一些,自己却都不清楚,想到儿子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皇后就觉得很是心疼。
虽说几个人回来其实是为了送太上皇最后一程,但是他们如今这样的身份,回来之后,自然也有许多事情要做。
如今往殷洲移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主要是不需要移民,大家在中原也过得挺不错,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没有背井离乡的动力。而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以后也不可能再给移民更多的福利了,与其指望移民过去,还不如让现有的人尽快开枝散叶呢!再有个十年,人口翻上一番不会是什么问题,到那个时候,大家就可以考虑往东海岸那边扩张!
殷洲如今对中原其实已经没了多少依赖,不过毕竟同根同种,他们还是愿意继续跟中原这边分享利益的,大家可以进行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最好在海上,将西洋人给挤出去。
第227章
对于海贸市场的事情; 顾晓知道得不多,这年头,消费市场就那么大; 很多市场都得通过战争来打开,顾晓上辈子也不是专门学历史的,对于许多事情; 就知道一个皮毛而已,别随便开口; 一知半解的,反倒是扰乱了他们的思路; 所以,还是让他们自个去想办法吧!
佳姝和可卿; 一个有了身孕,一个孩子还小; 她们这次都没有回来; 自然跟着出去的黛玉湘云也没回来。这让期盼了很久的宝玉也非常失望。
跟宝钗成婚的时间越长,他越对这门婚姻失望; 他甚至想过跟宝钗和离,可是很显然,宝钗是不会同意的。
因为做了荣国府的亲家,薛蟠的婚事终于有了曙光。虽说不是那位夏金桂,但也是某个大商人家的女儿。
尤其; 这家是做生丝生意的,跟薛家也有合作的空间,那家生丝多; 质量好,薛家路子广; 生丝卖给那些织场,薛家就能顺势从那些织场手里拿到便宜的绸缎。
自从甄家倒了之后,贾家因为及时跟甄家进行了切割,又因为跟着徒宏轩还有西宁东平两家王府开辟南洋的缘故,跟新的江南织造也搭上了路子,那家也正是因为薛家跟贾家的这层关系,才肯将女儿嫁给薛蟠这个远近闻名的呆霸王。
不过在这之前,那家也没真的想让自家女儿进火坑,而是直接给女儿陪嫁了几个牙尖嘴利的丫头,几个膀大腰圆的婆子,甭管薛家来文的,还是来武的,都别想占到便宜。
薛王氏哪里还想得到这个,她以前还想着叫薛蟠娶个有钱有势的妻子,但是随着薛蟠年纪越来越大,她的期望值也越来越低了,如今能借着贾家的光,能娶个豪商家的女儿,薛王氏已经是要念阿弥陀佛了。
倒是薛蟠这边,从来都是个喜新厌旧的货色,当初为着香菱能打死人,但后来到了手,对香菱也就没了兴趣,香菱后来名义上是薛蟠的小妾,实际上干的是薛宝钗丫头的活计。
等着宝钗嫁了人,香菱就是跟在薛王氏身边伺候。等着薛蟠娶了妻,香菱也不肯再回薛蟠身边,依旧伺候薛王氏。薛王氏也是心虚,毕竟,亲家那边陪嫁比较丰厚,儿媳妇看起来也是个知书达理的模样,自己突然给儿媳妇那边塞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哪怕年纪略大一点,那也是不给亲家面子。还不如干脆就当香菱就是自个身边的丫头,权当没这回事,免得回头夫妻生隙,到时候弄得家宅不宁。
薛蟠的岳家姓何,何氏在家的时候,也是跟着管家理账的,原本想着嫁到薛家之后,薛王氏年纪大了,小姑子也嫁出去了,自己是家主夫人,进门就能当家做主。
哪知道薛王氏装聋作哑,还是把着账本不放,何氏都搞不清楚薛家有哪些生意,有什么人手,不免心里就有些不乐意!薛蟠那性子,商场上头有几个不知道的,那是有名的冤大头,大傻帽,干什么生意赔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两家结亲,就有过约定,何氏嫁过来,也会慢慢接手薛家的生意,要不然的话,总不能叫何氏眼睁睁地看着薛家败落下去,拿着自个的嫁妆养活薛家吧!
哪知道,当初说得千好万好,人嫁过来之后,薛家就当没这回事一样,何氏一开始还沉得住气,但是时间长了,何氏就开始不满起来。因为她发现,自家婆婆吝啬也就罢了,自己嫁妆丰厚,也没指望婆婆给什么东西,结果婆婆还是个耳根子软的。关键不是对自己这个儿媳妇耳根子软,而是对一双儿女耳根子软。
薛蟠只要一开口,薛王氏就半点原则性都没有,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这也罢了,薛蟠是薛家当家人,他愿意败家,别人也无话可说。结果宝钗都出嫁了,居然还要对娘家的事情指手画脚,简直是岂有此理!
只是何家那边要指着贾家在织造上的关系,何氏只得忍气吞声,但是仔细观察一番之后,何氏就发现,自家这个小姑子虽说是荣国府二房的二奶奶,实际上却不像是薛家说的那样有地位。
没错,宝钗嫁过去之后,王氏就将管家的事情交给了宝钗,但是,王氏自个就是个拿了大房那边支出的前给二房和荣庆堂开支的,贾家各处产业的收益,那是一点都沾不上手。
到了宝钗这边,自然也是一样,宝钗又不肯做恶人,还得给下头人一些小恩小惠,由着下头那些婆子喝酒赌钱,弄得荣禧堂虽说不至于乌烟瘴气,却也有些混乱。
这也罢了,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宝钗只讨得了自家婆婆兼姨母的喜欢,丈夫却不喜欢她,太婆婆也不喜欢,跟小姑子和大嫂子之间关系也不好,跟大房那边更是没什么往来。
这种拎不清状况,面上精明,内里糊涂的小姑子,居然还有脸插手娘家的事情!何氏只恨不得将宝钗那副端庄的面皮给撕了去!
她既然想要破局,就想着将宝钗的倚仗一棍子打死。
宝钗管家不严,下人们一个个又开始如同之前一样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往外头说。
宝玉又经常私底下去找之前被撵出去的几个丫头,贴补她们一些,甚至想方设法,将几个丫头的身契给弄了出来,给几个丫头放了良,让她们不用被府里强迫配个小厮,可以在外头选个良民嫁掉。
袭人还想要再与宝玉重续良缘,愿意给宝玉做个外室,但是宝玉显然对袭人已经没了那个想法。他直接给了袭人二十两银子,只说这笔银子就是自己给她的嫁妆,然后就再也没去过花家。
袭人经历过荣国府的富贵,哪里还看得上其他人。她的身份,花家之前还私底下炫耀一样跟亲朋邻居说过,是荣国公子的通房丫头,自然大家就都知道,这位早就跟过人家公子了。若是袭人是荣国府的家生子,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做下人的,能有个媳妇就不错了,哪里还要在乎什么贞洁。甚至有一些,娶了以前跟过少爷的通房,婚后还得给少爷和媳妇拉皮条呢!
若是寻常百姓人家,倒是不在意娶一个大家婢,还是那句话,穷人是在乎不起这些的,很多人家还情愿娶寡妇呢,因为寡妇的生育能力是得到过验证的。可问题是,袭人能看得起那些穷人家吗?她在荣国府里头,吃的穿的都跟主子没什么区别,早就把自己当做是半个主子了。她说是伺候宝玉的,实际上,她自己的生活起居,也有下头的小丫头伺候,她只需要管着宝玉就行。
可回了花家,她就各种不习惯。花家也算是这年头的小富人家了,但是这年头生产力也就那样,之前有袭人私底下贴补,花家日子过得还算是滋润,如今袭人就穿着一身衣服被贾家撵出来了,半点东西都没带回来,虽说省了花家一笔身价银子,可是,却也意味着,花家不可能再从荣国府得到任何好处了!
如今的花家,一个月吃不上两次肉,每日里头粗茶淡饭,袭人过了几天就有些受不了了!原本指望宝玉还念几分旧情,结果宝玉过来看过一回,丢下二十两银子就不管了,袭人还能如何呢?
甚至,原著里头,袭人还能嫁蒋玉菡,这位虽说是下九流的戏子,往来不是忠顺王就是北静郡王,便是身份下贱,手里是真有钱。而这辈子,蒋玉菡依旧跟过顺王徒宏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