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见卿卿 >

第77章

见卿卿-第77章

小说: 见卿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夜晚注定无法平静,南疆军全体出动,姚城官场但凡叫得上名号的官员全被从床上拉起来,关进了大牢,家产一律充公。
  快马星夜向丰城疾驰,前去调兵。
  风昭然决定以姚城为大本营,三日之内集结兵马,剑指京城。
  无论上一世还是现在,姜宛卿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和这场战争有关系,她上一世心心念念只求风昭然平安顺遂,这一世把这个愿望换给了自己——远离皇宫保平安。
  她从头到尾想要的都只是个人的自由,完全没有想过要祸乱苍生——虽然她不想承认,但张述看她的眼神完全像是在看褒姒再世。
  姜宛卿整个人一哆嗦,她可从未有过被人骂上千年万载的大志。
  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里跟芙渠窝在一处做针线。
  杨遵义死了,芙渠痛哭了一场,不是伤心,而是高兴的。
  再也没有人会在她身上留下那么多伤痕,再也没有人随时都会把她打得半死。
  蒋氏去桐城的真相姜宛卿也告诉了芙渠。
  芙渠听完呆了片刻,然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就像是把生命中所有的灰烬都吐出了生命之外。
  姜宛卿在姚城拿姜家的名头被人众星捧月这么久,再加上姚城官员个个都贪得满坑满谷,官眷们出手巴结时分外大方,让姜宛卿在一年不到的功夫就攒起了一批厚实的家底。
  她取出一部分给芙渠,“那些欺负你的人都没了,你以后好好过活,只要不是大手大脚,这些钱够你安安稳稳过到下辈子了。”
  芙渠却没接,“扑通”一声跪下:“芙渠想跟着娘娘。”
  那天姜宛卿“投河”,芙渠自责最深,她认为姜宛卿当真是要殉情而死,而自己却被姜宛卿骗去无量观取东西。
  姜宛卿心说你跟我做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在哪里,但芙渠脸上满是泪痕:“我不想再待在这里,这里太……我想换个地方,只要不是这里,哪里都好。”
  姜宛卿想了想:“罢了,你就先跟着我吧。”
  天大地在,总能找到安置芙渠的地方。
  芙渠欢喜得不知该怎么报答才好,绞尽脑汁,又是做衣裳又是炖汤,让姜宛卿送去给风昭然。
  姜宛卿直接把衣裳放到一边,然后揭开汤盅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芙渠细数自己在汤里放了多少滋补药材,“殿下这几天几乎是日夜不眠不休,这汤正好……”
  话没说完,就见姜宛卿自己端起汤盅,把汤喝了。
  芙渠:“……”
  “殿下在忙,别去打扰。”姜宛卿道,“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不添乱就是有功了。”
  风昭然现在有多忙,她完全可以想象。
  他的忙碌里应该有她不少的功劳……
  直到大军集结完毕,未未告诉姜宛卿第二日清晨便要出发,姜宛卿才让芙渠再炖了两蛊补汤,端着往风昭然房中去。
  先在门外给了守在阶前的未未一盅。
  未未那碗是甜汤,喝完眉开眼笑,“姐姐东西收拾好了吗?别忘了多带点糖。”
  姜宛卿答应了,走到房门前,正要叩门,就听张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姚城自古便有通渠之便,向来富庶,而今又宰了数十头肥羊,所获颇丰,再加上治水功成,河运畅通,姚城进可攻退可守,乃是最最稳固之地,殿下若是为娘娘计,将娘娘留在姚城是最稳当的。”
  姜宛卿心头一跳,大为赞成,立刻把耳朵贴到门板上。
  就听风昭然叹了一声:“不成。孤不在她的身边,孤怕她又做傻事。”
  姜宛卿:“……”
  不会的,绝对不会的,殿下你安心去吧!
  “可娘娘是女子,随军而行,殊为不便。”
  “无妨,她跟在孤身边就好。有孤在,她向来最是安份,绝不会惹事。”
  里面的张述沉默了一会儿,大概是忍无可忍,道:“娘娘确实是不惹事,一旦惹起来,天都要塌下一角。”
  “张卿,丰城虽有铁矿,但不事农桑,不兴买卖,所能供应者唯有军械而已。我们当初选在丰城,只是因为陈卿是自己人罢了。”
  风昭然道,“而且从丰城北,一路途经三州数十府,每一府都是阻碍。但从姚城走河运,只消十日便能直抵京城。我们都知道若是起事,姚城比丰城好上十倍,但在姚城动手,风险太大,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这次全因太子妃之故,我们才铤而走险,一举拿下了姚城。张卿,你与孤皆欠太子妃一声谢。”
  姜宛卿:“……”
  她原以为是自己坏了事,没想到倒立了功?
  屋内的张述只想说殿下你这一颗心已经偏到了黄河外,就那天晚上,随便哪一步出半个岔子,您早已经被射成了刺猬,哪里还谈什么大业?
  不过太子都护短到如此不要脸的程度了,张述也知道多说无疑,再次确认了几件出兵事宜,便告辞出来。
  姜宛卿后退几步,做出刚来的样子,“张大人。”
  “娘娘。”张述非常敷衍地拱手行礼,脚不沾地地走了。
  姜宛卿过来并不单纯是为了送汤,还想垂死挣扎一下。
  只是碎嘴子张述都没有劝住风昭然,她的底气又少了几分,进门之后放下汤,不知该怎么开口。
  风昭然尝了一口,问她:“是不是吓着了?”
  姜宛卿不知他何出此言,摇头,“没有,我好得很。”
  风昭然搁下手里的汤,轻轻一拉,将她拉到膝上坐下,把她环在怀里,低沉的声音没有掩饰疲倦,“连汤都没有自己炖,还嘴硬。孤不喜欢喝这种汤,药味里搀着肉味,若是你炖的还罢了,旁人炖的孤不喝。”
  姜宛卿心说你还挑上了。
  但他看上去真的是累了,眼下一片青黑,靠在她身上合上眼,竟是想靠着她打个盹。
  姜宛卿很少看到这样的风昭然。
  她轻轻抬手抚了抚他的头发,心底里有很柔软的情绪,轻声道:“殿下,你不用带着我,放心吧,我再也不会投河了。”
  风昭然闭上眼睛:“卿卿,那天晚上孤带着酒去看你,你也是跟孤说,你会好好的。”
  “……”姜宛卿,“那不一样,我只是一时情急……”
  “不投河,上吊呢?服毒呢?”风昭然睁开眼看着她,他的眸子非常黑也非常深,“若是将来情急,你会选什么法子?”
  姜宛卿用力摇头:“什么也不选,我真的会好好的!”
  “卿卿,孤不会再信你了。”风昭然道,“你可以不跟着孤,但孤不能不看着你。从今往后,你休想再离开我的身边。”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8…29 01:29:59~2022…08…30 00:25: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点点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九十六章 
  回信
  次日清晨; 风昭然留下张述坐镇姚城,供应军需,然后率领南疆军与丰城的人马汇合; 挥师北上。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切就如空虚所占——万事大吉。
  队伍快要出城门的时候; 后面一匹快马追上来。
  是沈慕儿。
  河堤虽已修好; 但尚须雨季洪峰的一场考验,沈怀恩与沈慕儿留在姚城守护那座才建好的河堤,也帮着张述打理河运事宜。
  沈慕儿给姜宛卿准备了礼物,乃是她亲手写的山川水文志。
  姜宛卿不懂水文; 但对于天下山川悠然神往,拿到书如获至宝。
  等到此战结束; 终有一天,她会按书索骥,把上面的名山大川皆走个遍。
  空虚从沈慕儿过来,便打马往这边蹭——沈慕儿连话都难得跟他说几句,礼物是不可能的; 不过要是能跟沈慕儿说上几句话也是好的。
  于是空虚憋了半天; 道:“沈姑娘这是来送娘娘呢?”
  沈慕儿:“不然呢?”
  空虚底下就不知道怎么接了。
  老实说; 姜宛卿挺同情空虚。
  空虚在任何人面前都能舌灿莲花; 唯有到了沈慕儿面前; 舌尖上的莲花就打结。
  空虚曾经跟姜宛卿诉苦:“贫道能怎么办呢?贫道一张嘴,沈姑娘就以为贫道是冲她们家那本书。”
  姜宛卿当时笑眯眯地看着他:“哦?道长不是冲书么?”
  “当然不是!”空虚脱口而出,想了想; 更正; “……不全是。”
  此时空虚吭哧吭哧憋出一句; 沈慕儿没搭腕,掉转马头之时,从怀里掏出另一本书,扔到空虚怀里:“碍于祖宗规矩,道长想要的那本书我不能出借,但是可以抄录,这份是手抄本。”
  空虚捧著书,整个人完全呆住。
  直到沈慕儿在马上走远了,他一口气才从胸膛里悠悠荡荡地喘出来,对着沈慕儿远去的背影高声道:“我会好好看的!”
  沈慕儿没有回头,只扬了一下鞭子,算是回应。
  空虚对这本书心心念念,一是因为求知若渴,二是为了解风昭然那奇怪心痛之症。
  但此时他显然两者皆忘,只满面红光地把书抱在怀里,像是抱着新一代的传家宝,感觉下一瞬就要把它摆在香案上供起来。
  姜宛卿默默想,风昭然怕得等不到他从书里找到解救之法了……
  不过无所谓,风昭然这毛病只在她一个人面前犯,等她不在了,他这毛病也就不在了。
  姜宛卿上一世随军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跟在后面,行军时就在马车里,驻扎时就在帐逢里,几乎没有在外面露过面,生怕给风昭然添麻烦。
  这一世却是热闹得很,风昭然虽然忙于军务,但她有芙渠和未未,再加上空虚,随时都能凑出一桌叶子牌。
  等到过了庆州,越先安率领大军前来汇合。
  此时朝廷已经得到消息。
  京城升平日久,无论文武官员皆是有样学样,跟着皇帝和庆王,在酒池肉林里泡得昏昏沉沉,一时竟调不出一支像样的大军。
  军费早就被上上下下瓜分得差不多,举国上下唯一一支军饷领严实的军队是御林军。
  但御林军要守卫京城,不可能外派。
  皇帝便命滁州指挥使、勇毅侯程勇就地迎战,阻挡叛军,庆王自请出征,拿了最高规格的金令,沿路各州皆听令行事。
  只是庆王还没到滁州,程勇就先降了。
  越先安身经百战,却未打过这样的仗,因此有些疑虑:“莫非有诈?”
  风昭然摇头:“若是旁人,有可能,程勇不会。”
  姜宛卿想起来了,程勇最最心爱的小妻子,死在了皇帝的寝宫。
  还是以最最悲惨的模样死去。
  上一世里,风昭然大军得胜,入主京城,姜宛卿一直觉得是因为越先安骁勇善战,风昭然领军有方,但现在隔着一段时光回头看,风昭然之所以能吹枯拉朽势如破竹,其实全多亏皇帝本人。
  这座江山已经被皇帝自己折腾得只剩一副空壳,表面光鲜,内里早就蚊空了。
  程勇一面投降,一面安排了人去接应庆王,打算将庆王的人头当作见面礼。
  但一场春雨连绵,阻了庆王的行程,当收到军报的时候,庆王距离滁州尚有五十里。
  请君入瓮的计策行不通,久经沙场的老将与一向自负的英勇亲王短兵相接,在滁州与云州的交际之处,大战一场。
  庆王此生有一大憾,便是觉得生不逢时,天下过于承平,他一身武艺与军法只能在猎场里消磨,平白让只会舞文弄墨的风昭然在朝堂上威风那么久。
  风昭然起兵,矛头直指庆王上下包庇、贪墨修堤款、致令黄河决堤,百姓蒙难,河运中断,哀鸿遍野,要为民请愿,请皇帝斩庆王以平民怨。
  皇帝接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勃然大怒:“朕就知道此子早有异心!”
  庆王却是意气风发。
  他的机会来了。
  风昭然为他提供了战场,就如为名伶提供了舞台,他此去不单能将风昭然斩于马下,还能名垂青史,成为一代明君。
  他甚至连自己死后的谥号都想好了——武。
  非此字不能形容他辉煌的一生。
  他将一马当先,先斩了那个背主投敌的程勇,再打败越先安,最后活捉风昭然,凯旋而归。
  只是他没有想到,还没有碰到越先安,他被程勇一刀劈去了半只头冠。
  这一刀劈去的好像还有庆王所有英武与勇气,所有的雄心都随着那只金冠一起破碎,他清晰地感觉到刀锋是如何贴着他的头皮扫过,只要他滚落得再晚一点点,被劈成两半的就是他的脑袋。
  他在二十年间常把别人的生死拿来取乐,而今才真正嗅到死亡的气息。
  庆王被部属扶回营帐的时候几乎站不直腿,根本没办法相信那个连妻子死了也只敢默默扶柩回乡的半老武将挥起刀来竟是那样可怕,他那些被手下夸上天去的刀法,在程勇的刀下就像是大姑娘在玩绣花针。
  “退,退!”庆王嘶声喊,“退回京城!”
  京城有御林军!
  有刘锟!
  那是他们最后的指望!
  姜宛卿觉得他们倒也没有指望错,上一世京城确实是靠着刘锟一直撑到了最后。
  最后如果不是风昭然勾搭——不是,联络上了姜家,那一战还不知要持续多久。
  一旦战线拖长,风昭然的补给便不一定跟得上,到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上一世姜宛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一世却多了一丝担心。
  她担心风昭然犯傻。
  原则上说,风昭然的人生跟“犯傻”两个字是没有半文钱关系的,但好像遇上她,他的脑子就会变得不大好使唤。
  ?轻?吻?羽?恋?独?家?整?理? 这一日,姜宛卿的担忧应验了。
  那时姜宛卿和芙渠正帮着空虚治疗伤兵,越先安过来找她。
  越先安生得和越妃有几分相似,但皮肤晒得黝黑,个头也不是很高,除去铠甲的时候就会抽出一根烟管,往路边一蹲,活像一个在地里干活的农夫。
  但一旦穿上铠甲,拿起长/枪,他整个人就变得神威凛凛,杀气如霜。
  两军汇合的时候,姜宛卿见过越先安一次,她以晚辈之礼拜见长辈,越先安则以臣下之礼拜见太子妃。
  越先安不是擅言辞的人,姜宛卿和长辈也没什么好聊的,两人客客气气地结束了初见。
  所以眼看着越先安找来,姜宛卿心里就“咯噔”一下。
  “娘娘,去劝劝太子吧。”越先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姜家的信送到军中已经三日,殿下却迟迟没有回信。张述说,殿下是怕娘娘伤心。”
  姜宛卿懂了,“姜家的信”,指的是“姜元龄的信”。
  庆王铩羽而归,姜元龄以及姜元龄身后的姜家动了旁的心思。
  姜宛卿洗净手上的血,问空虚要了几味药材,给风昭然炖了一盅肉汤。
  她去大帐的时候,底下的将领们正在商议军情,她暂避在一旁,等他们商量完了再进去。
  将领们离开后的大帐有几分空荡荡的,风昭然揉了揉眉心,拿起案上的一封信。
  信纸折成同心方胜,上面有风干的花瓣,乃是有人精心制造的花笺。
  他把信捏在手里,只是看着,没有打开。
  姜宛卿捧着汤走进来。
  风昭然几乎是反射一般,把信压在了文书底下。
  姜宛卿把汤端给他,下巴朝那文书点了点:“怎么不拆开看看?姐姐还在等你的回信。”
  风昭然的表情有点奇怪。
  有点尴尬,又有点慌乱,还有一丝心虚,看上去好像被她捉奸在床似的。
  姜宛卿这辈子都没有想过会在风昭然的脸上看到这种表情,一时愣住。
  风昭然从她的反应里猜到了自己的模样,本来还想挽救一下,最后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