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颠鸾倒凤 >

第48章

颠鸾倒凤-第48章

小说: 颠鸾倒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里的含义可就多了。男人过招,要么动刀动枪杀个痛快,要么语含深意打打机锋,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撕破脸,面上总是一团祥和,连机锋也透着股和气。不像慕容青和鲍云海那般,机锋上也要争个高下来。

    恭王连忙恭敬作揖道:“二皇兄他虽然一步踏错,但稚子无辜,明悦是臣的侄子,臣照看一二也是应该的。”

    燕清绝点点头,一脸关切地问燕明悦道:“这一路上奔波,可受得住”

    燕明悦连连点头,笑得天真烂漫,“臣侄早就听母亲和三皇叔说过京城的繁荣,只可惜臣侄离开京城的时候年级上尚小,还未记事,竟是对幼时在京中的生活没有印象了。自几个月前知道能进京,臣侄心中就兴奋欢喜,这一路便不觉得辛苦了。”

    燕清绝一脸慈爱,“不说宫里的太医,便是京城也有不少名医,你既进了京,就好生调养身子,最好在离京前把这病根去了。”

    “多谢皇叔关心,臣侄一定静心调养,绝不辜负皇叔对臣侄的关怀之心。”燕明悦感动道。

    这会儿工夫,太医已经赶到了,燕清绝连忙让太医给燕明悦诊脉。

    那厢太医诊脉,这厢兄弟三人便闲聊几句。

    “云州的灾情臣早有耳闻,此番进京途经云州,也看了一路听了一路,唉”恭王说着叹了口气。

    勉王不动声色地朝上座看了一眼,追问道:“三皇弟可是看到什么不妥或是听到什么不妥,不妨说来听听,陛下一直关心云州的灾情。”

    恭王摇头道:“大皇兄你误会了。如今水已经退了,云州各地灾区已经开始重建事宜,可谓百废待兴。不过,此次水患受灾低区颇多,多亏陛下处置及时,否则后果不敢设想啊。”

    “朕虽没亲眼看到那等景象,但日日都会梦到灾民哀嚎,不得安寝哪。”燕清绝闻言面露忧色。

    恭王连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要以龙体为重。臣这一路所见,除了云州灾区,其余皆是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勉王也道:“陛下励精图治,才有今日繁华盛景,万不可忧思过甚,伤及龙体啊。”

    此时,太医把完了脉,过来禀报燕明悦的病情,跟恭王说的所差无几。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妥,不但伤了肺经,而且内腑皆虚。

    燕清绝关心地问道:“可有治愈的把握”

    太医一脸为难,“陛下,先天不足本就难以医治,只能仔细调养。如今病根已生,难以根除,只能长年静养调理,不得动怒伤神劳身。”

    燕清绝失望地摆摆手,道:“那你就先为世子开副养身方子,再与其他太医商讨商讨,寻个稳妥的治法试一试,看看能否减轻病症。”

    太医连忙应下。

    连太医都这么说,看来是真的没有法子了。恭王一脸不忍,勉王也露出几分怜惜,反倒是燕明悦本人神色自如,反过来劝慰叔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侄子身为燕氏子孙,即使寿命不长,也深觉此生无憾。再说,只要侄子好生将养,虽身子不怎么舒畅,但亦能活到子孙满堂呢。”

    兄弟几人闻言皆笑。:



    第85章 分外眼红(下)

    

叔侄几人说笑一会儿;倒是自在。

    恭王提道:“陛下;臣多年没有回京;理应去给太后她老人家请个安。”

    燕清绝闻言露出为难之色,略有迟疑地说道:“母后凤体违和;调理多日也不见起色,时好时坏;很少召见外臣朕先派人去通禀;端看母后精神如何。”

    恭王点头称是。

    传信的人到了淑兰殿,慕容青直接回绝道:“哀家与鲍氏坐了好一会儿,有些累了,今日就不召见恭王了,待日后廉王、勤王进京,哀家一起召见。你且去把肃王世子引来让哀家见一面,待会儿他们母子一齐回去。”

    传信的内侍是得过柳总管嘱咐的,不敢多看多言,闻言只管应下。回到御书房,他只管把太后娘娘的话复述一遍,再添上一句娘娘精神不济。

    燕清绝闻言,露出些许担忧之色,立即吩咐柳总管道:“你引世子过去罢。”

    主仆多年,柳总管心领神会,陛下这担忧不全是装出来的,恐怕是听了内侍回话后真的担心太后娘娘凤体违和,所以才派他去瞧瞧仔细。

    慕容青见到柳总管亲自领人过来,心中只道燕清绝做事不知分寸,于是淡声说道:“恭王还在御书房,皇帝那儿正需要你伺候,你快快回去罢。”

    柳总管这么个玲珑剔透的人,一听就明白太后娘娘的意思了。太后娘娘这是担心陛下,防着恭王呢。他心里欢喜总算有件能让陛下高兴的事说道,却还不忘为陛下说几句好话:“娘娘,陛下知道娘娘凤体违和,特地打发奴才来问候娘娘。陛下还说,天气渐凉,照例也该给娘娘送些药材过来,只是不知是照旧送些温补的药材,还是针对娘娘的身子再添些药材。”

    慕容青闻言,有些无奈地对鲍云海笑了笑,道:“这些小事让底下人操心就是了,皇帝日理万机,得空该多休息才是。”

    柳总管忙道:“太后娘娘的事陛下一直是亲力亲为的。娘娘在离宫的时候,陛下就惦念着娘娘,娘娘如今回了宫,陛下只想把孝心都剖给娘娘看呢。”

    慕容青知道柳总管这是在给她撑场面,便顺着说道:“哀家不过随口说两句,你倒扯出离宫的事来了。哀家若是再说两句,你恐怕要扯得更远了。”

    鲍云海此时笑得一脸深意,“既是陛下的一片孝心,娘娘收着就是了。正所谓母子情深,合该是这样。”

    柳总管闻言,心中一颤,多年不见,这位肃王妃说话依旧不怎么好听。刚才她只在御书房请了个安就到淑兰殿来了,柳总管还以为她有所改变呢。

    慕容青心中冷笑,面上却是笑得一片慈爱,“就照旧送些温补的药材罢,若日后有需要,哀家再问小圆子要就是了。你回去转告皇帝,几位王爷到了京城便是客,咱们做东道主的可不能慢待了客人,让他只管操心前朝的事,哀家这里就不用他费神了。”

    柳总管恭敬地应下,一转身就勾了唇角。待出了淑兰殿,他就悄悄咧开了嘴。

    那个鲍氏这些年来果然没甚变化,方才他所见到的淑兰殿里的那一片祥和也只是个假象。鲍氏话中带刺,太后娘娘也不甘示弱,特意提起了付太医。柳总管方才转身的时候偷偷瞧了一眼,鲍氏的脸色果然有些不好。

    太医院院使付元,太后娘娘戏称其为小圆子,这也是鲍云海所痛恨的人。鲍云海对太后娘娘是恨中加恨,对付元则是因爱生恨。

    鲍云海最初喜欢的那个人可不是肃王。

    鲍云海比付元大两岁,也算是年纪相仿,幼时又常在宫中遇见,也有几分青梅竹马的缘分。付元小时候便已经是现在这副一本正经的模样了,对鲍云海这个小姑娘自是一视同仁的冷淡。鲍云海被别人殷勤对待习惯了,自是不甘心被付元冷淡对待,便总去找付元的麻烦。天知道付元心里只有医术,哪里会理睬她的无理取闹。若是普通人,闹来闹去人家也不理睬,定会觉得没啥意思,也就作罢了。可鲍云海不一样,付元越是不理她,她就越要纠缠。这一来二去的竟也没结成仇,可鲍云海却是出人意表地喜欢上了付元。

    鲍云海的性子直爽,并不学一般女子那样羞怯地等家人做主。她奉行她想要的就自己去拿,于是更加猛烈地纠缠或者说是追求付元,想要得到付元的心。付元一介医痴,一心扑在医书上,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鲍云海纠缠了好几年,他都毫无察觉。后来鲍云海的姑姑鲍妃看不过去了,特意请先太后出面,想替鲍云海和付元指婚,遂了鲍云海的心愿。

    先太后是个慈和的人,你追我赶的戏看了好几年,也有几分感动,她老人家是付元的姨祖母,倒真心觉得鲍云海这个外向的丫头跟付元这个闷葫芦很相配,于是请了付相来商讨。不料付相语出惊人,说他与老友已经定了儿女亲事,只对方女孩儿还是半个奶娃娃,这事儿就没有公开。先太后一问女方的家世,也觉满意,指婚的事就此作罢。她老人家想得深远,又对鲍妃嘱咐了一番,让鲍妃约束鲍云海的举止。鲍云海这才不得不作罢。

    从十岁到十三岁,鲍云海虽然追得轰轰烈烈,但她到底年纪小,在先太后和鲍妃的有意安排下,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恋变成了小孩子间的游戏。几年后肃王选妃,鲍云海成了皇子妃,这段过往便再也没人提起了。

    鲍云海很显然是想到了这段过往,脸色有些难看。

    慕容青却不想放过她,“说起来,鲍氏你与小圆子也有些幼时情谊,不如哀家派人请了小圆子过来叙叙旧”

    “不必了”鲍云海立即回绝。

    想到自己的语气有些过急,她又解释道:“都是儿时的事了,如今已经过了十多年,付太医想必已经不记得臣妾了。”

    慕容青却是笑了,“当年的事虽然哀家也是事后听先皇后说起的,但也能猜到其中的轰轰烈烈,以致于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付太医身为当事人,想必记得更清楚罢。”

    殿里的人都听得一头雾水,惟有乐公公有些了悟。以慕容青的年纪,自是不可能见证那场追逐,她也是后来听做皇后的姑姑说起过,当时只当做笑话听。慕容青都没亲眼见过,这一屋子年轻的宫女内侍自然不可能见过。乐公公也是没见过的,不过他在宫里颇有些人脉,知道几分罢了。

    鲍云海本还有些回避,听慕容青说得如此直白,倒也无所谓了。在梁州那等地方民风彪悍的地方呆上这么些年,她那些贵夫人的姿态早磨得一丝不剩了。于是她笑着说道:“臣妾也想见见故人,只是娘娘也知道臣妾当年做得过激了,恐怕付太医的夫人有所耳闻,会不乐意呢。”

    说到底,鲍云海还是不想见付元,所以才说出这番以退为进的话。

    慕容青闻言又笑,“你倒是高估他了,他如今还是光棍一条呢。”

    鲍云海有些诧异,随即有些了然,“世上不如意之事甚多,也是缘分太浅”

    其他人都听得云里雾里的,慕容青却是听明白了,她失笑地摇摇头,“他至今还未成婚呢。”

    “还未成婚”鲍云海难掩惊讶之色。

    鲍云海的惊讶是真的,付元今年已经二十有八,又是早早就定了亲的,就是那未婚妻年纪比他小上几岁,五六年前也该成婚了。大燕的姑娘及笄便可成婚,即使富贵人家成亲稍晚一些,也拖不过双十,那姑娘如今已经过了双十之年了。也难怪鲍云海会以为付元的妻子过世了。

    “臣妾依稀记得,姚尚书的幼女比付太医小了六岁,如今算来也有二十有二了。这个年纪还待字闺中,就是皇家公主也少见,亲事既然早早就定下了,为何迟迟不完婚”

    慕容青扫了一眼身边的几个大宫女,笑道:“或许是舍不得罢。姚尚书膝下无子,唯有三女,大女儿二女儿都远嫁在外,姚尚书难免对小女儿偏疼些,不舍她出嫁也是常情。”

    “可这般误了年纪也是不妥,再说付太医在宫中任职,想来是久居京城的。”鲍云海有些疑惑。

    慕容青笑得意味深长。说起来,这姚家与鲍云海还真是不对盘。姚连顶替了鲍云海父亲的兵部尚书之位,姚连的女儿抢了鲍云海的初恋"qg ren"付元。

    鲍云海看到慕容青的笑容,便知自己关心得有些过分了,连忙提起另一件事:“说起来,廉王过几天也该抵京了,听说廉王妃这回也会跟着进京,想来林尚书的思女之情要缓和一些了。”:



    第86章 风云诡谲(一)

    

慕容青但笑不语。

    刑部尚书林连;名字与姚连相同;但他与姚连却是不好比的。

    姚连的大女儿姚莹嫁给了凉州肖都统的长子;二女儿姚欣嫁给了镇守容州的诸将军的次子,三女儿姚瑶刚出世就与付元定了亲。

    而林连膝下一子一女;儿子先天不足,体弱多病;久卧在床;女儿倒是聪慧,本是打算坐产招夫的,却被廉王强娶了去。

    鲍云海大概也想到当年廉王娶妃的手段有些上不得台面,便难得饶人得不再多提。

    刚好这时,一进淑兰殿便去方便梳洗的燕明悦进来,鲍云海便令他过来请安,笑道:“娘娘,这是臣妾的儿子明悦。”

    燕明悦规规矩矩地请了安。

    慕容青打量了一眼,十三岁的男孩儿,虽然先天不足,但身量并不矮,不过有些纤瘦,面色苍白,血色不足,相貌与死去的肃王有七八分相似,倒是看不出鲍云海的影子,可见是像父亲多一些。

    肃王对鲍云海情深,并无庶子。鲍云海有过三个孩子。头一个就是燕明悦,虽是百般小心万般宠爱,燕明悦依旧有先天不足之症;第二胎被鲍云海自己强行堕了换了自己的命;第三胎是在肃王造反的时候怀上的,肃王死后,鲍云海伤心过度,孩子便没了。也就是说,燕明悦不但是鲍云海唯一的血脉,还是肃王的唯一血脉。

    慕容青浅笑道:“明悦原来已经这么大了。想当年你们离京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小小人儿呢,如今竟也出落成一个俊秀少年了。”

    “娘娘说得正是。岁月如梭,一转眼孩子都大了,我们也都老了。他父亲要是还在的话,看到他长得这般知书达礼,不知该有多欣慰呢。王爷他一直喜欢孩子”鲍云海说着红了眼,甚至还抹了抹眼泪。

    慕容青并不搭理鲍云海的自卖自夸,更不理会鲍云海提起亡夫的伤心落泪。于慕容青来说,肃王就跟苍蝇一样恶心。

    燕明悦恰到好处地露出些许哀伤,并抚摸鲍云海的背,安慰这位伤心的母亲。

    至于淑兰殿的人嘛,看戏。

    抹了好一会儿泪,见没有人理会自己,鲍云海毫不在意地笑了笑,对慕容青道:“臣妾太过思念王爷,一时失态,还请太后娘娘不要怪罪”

    慕容青但笑不语。

    鲍云海是什么人啊,她要是被这点小无视打倒,她就不会纠缠付元三年了。她眯眼笑了笑,另起话题:“听说逊王如今正养在太后娘娘宫里”

    她顿了顿,继续道:“当年臣妾离京的时候,逊王尚在襁褓中,一别经年,也不知他如今长成什么模样了。太后娘娘不如将逊王唤出来,也让他与明悦这叔侄俩见上一面。”

    慕容青倒没有反对的意思,转头问魏紫道:“逊王可在殿里”

    “娘娘,殿下现下正在房里读书呢。”

    慕容青点点头,道:“去把他唤来罢,让他见见自己的皇侄。”

    自从燕清思知道善贵嫔假孕之事后,他一直有些萎靡不振,别说去菊苑了,就是其他以往爱逛的地方也不去了,除了去上书房就是闷在房里,说是读书,也不知究竟在干些什么,大约是有些受伤了。

    魏紫前些日子提起的时候,慕容青笑言燕清思要么是把善贵嫔当做了娘亲,以期从善贵嫔身上得到缺乏的母爱,要么就是把善贵嫔当做自己的梦中"qg ren",在心里绘出未来妻子的模本,无论是哪一种,燕清思的幻想都破灭了,从想象中的无限美好变成了现实中的丑陋无比。

    不过,慕容青无意理会一个小少年的顾影自怜,既生为男儿,这点小事何足挂齿,要不了多少时日,他就会忘却,从而成长,于是便由得他去了。只是今日有了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