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131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131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让她去招待那群没有成亲的小娘子,又小瞧了周大奶奶。
  这就是还不能太成功的融入,这群夫人们还是没有忽略掉她的年岁。姜常喜很忧愁,自己太嫩了。
  幸亏李郎君的新媳妇没有一会就过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一群同窗家眷们,虽然岁数上依然比姜常喜大上许多,可好歹能一起带一带。
  其实对姜常喜来说,真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关键是这些夫人老夫人们太放不开了,觉得她还小。
  李郎君的新媳妇看到姜常喜,很是亲近:“周家弟妹。可有什么是我能帮衬着做的。”
  姜常喜:“李家嫂嫂,我年纪小,怕是有照顾不周全的地方,还请李家嫂嫂帮衬我招呼一下诸位嫂子。”
  李郎君的新媳妇:“弟妹客气了,那是自然。”
  人家也不光是说客气话,当真是尽心尽力的帮衬着姜常喜一起招待客人,很有几分自家人的气势。
  姜三夫人都偷偷的询问姜常喜:“是姑爷交好的同窗家眷吗,什么时候的事情。”
  姜常喜:“李家嫂嫂成亲的时候,我还去当过傧相呢。”
  所以人家尽心尽力可能只是在回礼。姜三夫人就不在多说什么了。
  姜二娘子有点不高兴,这人谁呀,怎么比她还卖力气,可也知道,今日太忙了,多出来这么一个人帮衬着招待客人,她们确实轻松不少。
  一场宴席能够看出来的问题太多了,比如亲疏远近。
  姜大夫人扫一眼,眼神都有点晦暗,竟然不知道二房同三房什么时候这般交好了。
  以往两个小娘子没有出嫁的时候,二房三房基本上都是水火不容的。
  谁能想到还能看到他们姐妹这般光景。若是二房三房联合起来,在府里,大房的势头就更弱了。
  再看看姜二夫人跟着姜三夫人身边,帮着招呼客人的模样,姜大夫人很难不多想的。
  今日大贵做的菜有几道都是为了体验酱香味道,整张桌子上都是酱香浓郁,酱闷大骨头,肉烂筋软,香味扑鼻。
  酱茄子,色泽鲜亮,外酥里嫩,就连桌子上的鱼都是黄豆酱炖出来的。
  别人或许就吃个新鲜,觉得周大奶奶庄子上的宴席,味道虽然好,可到底有些粗犷,不够精细。
  可那几位大酒楼的掌柜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商机呀,尤其是今日来这周大爷庄子上用饭的诸位,说不得明日去酒楼就要点这几道菜呢。
  这年头但凡家底能够传三代以上的,差不多都有个好舌头,真吃的出来。
  姜常喜也大方,送回礼的时候,人家把这些酱香味道的菜谱都一起奉送上了。这可回礼可重了。
  姜常喜乐呵呵的:“冬日里没什么新鲜的菜色,除了萝卜就是白菜,能多出来一个口味也是好的,只要大家不嫌弃就好,何况这些都是下饭菜,本来就是日常吃食。”
  
 


第328章 当家做主
  几位夫人心里就说了,这个季节的茄子,那可不是好淘换来的。也就是周大奶奶敢说这样的话了。
  毕竟人家庄子席面上还有绿油油的小白菜呢。
  好几个夫人差点就问出来,您这菜是怎么储存的,也是怕让人说小家子气,什么便宜都想占才勉强忍住的。
  可看到人家屋子里面就放着几盆绿油油的小葱苗,不用问也知道,人家屋子暖和,才能冬日里也吃上这口新鲜的吃食。
  酸辣鱼的锅底都是豆芽菜,那玩意哪个饭庄酒楼都能吃到,可就是贵的很,冬日里的青菜稀罕。
  也不是谁家都有这样的条件能发豆芽的。
  如今的生活条件,冬日里能够如周大奶奶庄子上这般的真不多。
  人比人得扔,这话当真是不假呢。
  瞧瞧周大奶奶的回礼,心下很是高兴,即便是不会做,放在桌子上也多了一道菜。咸菜。哈哈。
  先生的那群好友就直白多了:“你这是不是用吃食把我们拴住了,这可怎么离得开你呀。”
  文斋先生心说,那不是我拴住的你们,是我那女弟子心眼多。
  到底有点心虚的:“喜欢就在这边多住一些时日,进门的时候,那两株歪脖子梅树,还能对着生一些灵感。”
  被几个人嗤笑,即便是有些灵感,让文摘这么一说也飞了。
  其中一位就叹口气:“说真的,若不是你这弟子府上,三不五时的弄个吃食出来,我年前就该出去游学才对,早就有了这个心思,竟然为了这点口腹之欲拖沓了。”
  好几个人都跟着点头:“是该出去走走,都生锈了。”
  文斋先生自从带了弟子之后,心态一直稳稳的,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们都要出去走走。”
  几位大先生都点头:“小辈们也要出去长见识呀,光闷头读书,能够读出来什么。”
  文斋先生点点头,对,若真的读傻了,放出去那就是送人头的,弄不好还要连累师门。
  所以这年头但凡是入室弟子,先生们那是连弟子思想都要照顾到的。所谓传承衣钵吗。
  几个大先生就开始攒对:“文斋呀,你也猫的够久了,不想出去走走吗。”
  文斋先生很心动的,不过如今身不由己,那也是有弟子的人了:“不想,天寒地冻的,有什么好看的。”
  想到小弟子年岁小,大弟子读书也没多长时间,游学还是太早了些,文斋先生嘴硬的很。
  几个人迷恋周府的美食,想要攒对文斋带着弟子身边的厨娘一起出去游学。
  所以劝解起来,那真是口若悬河,还有夸奖文斋这两个弟子的:“读书吗,你不就是先生吗,在哪不是学,何况咱们这么多先生呢,还能比书院里面的差了。边走边学多好。”
  为了一口吃的,他们也是真的敢说呀。
  文斋先生很坚定,寒冬腊月坚决不能出去受罪的。关键是小弟子娇气。女弟子肯定舍不得。
  更有人说了,你这弟子底子打的好,其实该读的早就读了,差的也就是些见识,你这当先生的可不能为了安逸耽误了学生。就差说,你该带着弟子出去走走了。
  周澜边上听的都汗颜,他这是被生生捧起来的学问呀,几斤几两重,他自己还是知道的。
  若不是开头有人询问自家先生,出门是不是带着厨娘,周澜差点就以为自己真的够优秀了。
  都说道什么份上了,文斋先生不得已,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即便是去,那也不会是现在。”
  好吧,有机会就好,几位先生就开始在文斋先生面前商量起来了。
  文斋在发愁,自家弟子那点心思,除了读书就是媳妇,最好是媳妇同读书不分开,不然难呀。
  美人乡英雄冢,这话在十几岁的弟子身上竟然就看到了。
  说起来,确实该让自家男弟子稍微有点出息,不能在家眷身上消磨志气。
  先生们一起说话,嫌弃弟子碍事,很快就把周澜给打发走了。
  周澜同姜二姐夫,李郎君一起招呼着同窗,学兄们,场面要比先生们这边热闹的多。
  还有学兄调侃周澜:“弟妹瞧着是个端庄有礼的,贤弟呀,你这随身带着的丫头呢,怎么没见到呀。”
  不用周澜开口,边上的同窗就笑了:“孙兄,莫不是想要看那丫头,徒手耍大锤不成。”
  好吧,一群的同窗都不敢乱调笑了,这位孙兄:“那还是算了,吃饭,喝酒,吃饭喝酒。”
  忘记了,那可不是个普通的丫头,所以这个玩笑一点不好开。
  本来想要调侃周澜,这样热闹的聚会怎么能没有丝竹之声呢,愣是不敢开口了。
  人家周大爷的宴席,就不是他们这个调调的。周大奶奶的风格呵呵,不好说呢。
  结果用过饭之后,还真有乐声,可惜同他们说的丝竹声不是一个概念的。
  听闻是从江南那边过来的戏曲,咿咿呀呀的很是让这群郎君们心向往之。
  一个个的抬头看向周澜:“贤弟,你这不是,只有女眷那边才有消遣吧。”
  那边的学兄更是直接开口:“贤弟,你这郎君,家主的地位,连听戏都没有安排吗。”
  还有人说,女眷同咱们竟然还区别待遇。
  这事可不能这么办,自家学弟的是不是在府里受气呀。
  周澜赶紧说道:“有呀,看台虽然不大,不过分左右两边的,男席,女席分开坐。”
  心急的学兄都已经站起来了:“那还等什么,还在这喝什么酒呀。”
  李郎君都说了一句:“你怎么不请诸位同窗,学兄过去呀。”
  周澜:“咿咿呀呀的怪闹腾的,我以为诸位不喜欢呀。”
  距离近听到这话的几位同窗,一起用一种你脑子同我们不一样的眼神看着周澜。
  你是不是学傻了,有戏为什么不听?
  迫于大伙眼神压力,周澜:“既然大家喜欢,过去就好了。”他是真的没觉得有什么好听的。
  自然是要过去的,即便是东西两席,还是能看到对面女眷的。
  对于这群尚未有成亲的郎君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不能被小娘们看上,没准被小娘子们的娘亲看上呢,万一被岳母钦点做女婿,那也是佳话呀。
  
 


第329章 打一波广告
  带着家眷的郎君们就更注重形象了,不能在内眷面前丢面子的。
  所以入席以前,你就看刚才还是一群洒脱不羁的郎君,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去男席那边入座。
  结果,看到戏台前面的阵仗,一个个的更加老实了,调笑都不敢有。
  原因吗很简单,学院的先生们在前头听戏呢,还有传说中的几位大儒,这群学生可不是激动了吗,听戏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个个的还瞪眼看着周澜,怎么不早说,他们合该早些过来献殷勤,争表现的。
  前排那边有空座,都没几个好意思过去坐的。
  也有真心喜欢听戏的,小声询问周澜:“哪里请来的戏曲班子,保定府这边少有听到这样的曲调,像是南方的戏曲。”
  周澜:“我家表兄去南方游历三载,今年方才归京,特意请了南方的戏曲班子过来。过年的时候请长辈们凑个热闹。表兄向来孝顺,看到什么都惦记着长辈。”
  跟着解释了一句:“还差些日子过年呢,表兄心疼我,就让戏曲班子先过来这边,唱上一日。”
  那确实够心疼他的,这么远的路,什么样的情谊,能这么折腾呀。
  还有就是让一部分同窗心酸了。原来周贤弟京城有亲人的呢,将来赶考的时候,方便了多少呀。
  事就是这么回事,周澜知道别人心酸也没有办法,反正他是请不来这样的戏曲班子的。
  关键是若是不说清楚,最近同窗们请客的怕是不少,若是过来请人,自己怎么办,总不能耽误了林表兄孝敬长辈们吧。有些话还是说清楚的好。
  你看可不是想到了前头吗,立刻就有人说了:“当真是可惜,我还说,过几日我们府上要宴客,想要让周贤弟帮忙同这戏曲班子订出戏呢。怕是不成了,可惜,可惜。”
  姜二姐夫不用周澜开口,直接说道:“那怕是真的不成了,我早就同妹夫商量,都没有成功呢。听闻这一两日就要赶去京都的,天寒地冻的,到了京都怕是也就年下了。”
  可不是吗,人家确实赶时间,大家都小声的那边唏嘘着。错过了呢。
  而且姜二姐夫同周贤弟的关系,都借不到戏班子,余下的也不好在张嘴了。
  周澜心下松口气,感谢的看向二姐夫,连襟两个配合的好。然后周澜对着大伙行礼:“是我没有安排好。”
  大家都是明白人,怎么当得起呀:“本就是我们强求,今日能饱耳福,本就是沾了周贤弟的光,周贤弟可别这样,我等汗颜。”
  这事就算是过去了,知道得来不易,大伙专心听戏。
  不得不说的是,周澜竟然看到,中场的时候,大贵在戏台上,讲了自家作坊的酱菜,酱油,豆酱的吃法。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呀,不知道戏班子的班主,如何同意的。
  就听着女眷那边一声叫好,然后好几家的女眷把赏银给撒下去了,把场子给炸的那个热闹呀。
  领银子的自然是戏班的人了,难怪戏班子那边能同意让自家丫头串场呢。
  女眷那边的动静,让一群的郎君看的有点脸红,他们竟然还不如女眷那边来的大方。
  当然了也有学兄在总结,主要是前面的先生们在,他们放不开。不然肯定不能让一群女人给比下去。
  周澜就鄙视这群学兄,就不信你们放得开,兜里的银子能比女眷手里的银子多。
  李郎君则直接咋舌:“长见识了,这大户人家的女眷,砸银子可真不手软,原来听戏,是这么听的。”
  周澜:“不过是噱头,李兄大可不必理会,咱们听戏就成。”
  你看他就没有那么大方的砸银子,周澜看了,自家夫人也没有砸银子。
  不过丈母娘砸了,二姐姐砸了,二伯母,大伯母都砸了,加在一起,银钱当真是不少呢。
  在看这边,岳父大人没砸银子,二伯父倒是扔了点,但是没有二伯母豪迈。
  大伯父没有来,没法比较。
  周澜在边上就看个差不多,也学个差不多。
  如二伯父那般不如女眷豪迈,反倒不如同岳父大人这般,不动如山,反正夫妻一体的吗。
  所以周澜就坐的比较稳,人家学的是岳父的做派。
  先生这个没有家眷的,砸的银子也不少。败的一手好家。
  人家周澜就总结了,所以还得有个内眷,不然就同先生这般,满地撒银子,不会过日子。所以还是推崇岳父的做派。
  至于说女眷撒银子吗,人家周澜就看出来,这银子应该花的,没看到吗,别人都在撒。自家女人凭什么比别人差了。
  别人在听戏,周澜在总结经验,看到常喜娘家人的做派,周澜这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在错误的认知上一路狂奔,怕是不太容易回头了。
  这边的席面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是尽兴而归。
  唯独先生的友人们,不着急走呀,这庄子上的两株老梅很吸引人,关键是想要再听一日的戏。
  不能去别人家唱戏,在自家挤出来点时间还是可以的,这无论如何都要安排上上的。
  人家林表兄信中说了,戏曲班子就是过来让老师,同亲家伯父高兴的。
  文斋先生听闻这话,看到这信的时候,就品出来东西了,弟子这表兄,比弟子的舅舅高呀。
  当初在京都的时候,林表舅在先生面前可是很有些失礼的。
  如今人家儿子千里迢迢弄来的戏班子,先过来给先生,给亲家伯父听戏,就是替表弟长脸呢,替林家先前的失礼,道歉呢。
  而且这事做的不着痕迹,当真是通透。这是个妙人。
  文斋先生看着大弟子对这位表兄的推崇信任,就说出来一句话:“游学还是很有些用处的吗。”
  不然没道理,林舅舅那般的人,有这么一位通透的儿子,可见都是从外面学来的。
  额,什么意思呀?周澜当真是不明白先生这话从何说起:“林表兄一直都是周到的,表兄同弟子从来都是如此的,表兄那边有什么好的都惦记弟子的。”
  一连三个表兄如何,先生就明白,女弟子,同小弟子,为何对这位林表兄防范若此了。
  心里对这位弟子的表兄那是掂量好半天的,不过不耽误先生听戏就是了。
  
 


第330章 财源滚滚来
  这么几位先生在,姜二姐夫的宴席都要往后推推的,同周澜,常乐一起在庄子上给先生们磨墨,倒茶,忙的不亦乐乎。
  姜二娘子同姜大夫人他们更是在庄子上摸牌,乐的不想回府。
  姜常喜那边就简单了,忙呀,忙着给这些酒楼掌柜的算账呢。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