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常乐扭头看向姜常喜:“常喜,没有人喜欢我了。”
姜常喜:“没关系,我喜欢你,别说你没什么不好,即便有,咱们一起改正过来就是了,反正我肯定是也没有那些风范。有我垫底呢,你怕什么?”
姜常乐:“这世上有常喜你一个人理解我,信任我就够了。”
姜三老爷都觉得吃不下去饭了,浑身都是鸡皮疙瘩。就不知道姑爷什么心情?
先生也没好到哪去,顺便可怜自家大弟子,又被人家垫菜板子了。
周澜就看着姜常喜满脸的委屈。配上那么一张脸,说不出来的维和。
姜常喜对着周澜良心的建议:“那个,如今你这身段,这脸型,同这表情实在事不搭配。”
周澜幽怨的话终于说出口了:“我就知道; 你喜欢常乐这样胖乎乎的。”
姜常喜觉得冤枉,欣赏男人的眼界她还是有的。
常乐那边先不干了:“谁说我是胖乎乎的; 我根本就不胖。”
为什么事情就发展向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呢?
姜三夫人直接低头吃饭,姜三夫人突然就很发愁,似乎好像不是自家闺女的审美有问题,自家儿子的认知好像也有点问题。
周澜恨恨的磨牙:“你这确实不胖,就是有点肉。刚好你姐喜欢。”而我肉没了,你姐不大看得上眼。
姜常喜不得已开口说道:“喜欢常乐,同欣赏你不冲突。”
手心手背都是肉,姜常喜如今就这个感觉。
周澜当着先生、老丈人、老丈母娘,那真是没脸问,那为何你处处站在常乐那边。
只是哼了哼,最后一块去外面溜达的就变成了三个人。左右丢人了,不好意思当真长辈的面吃饭了。
先生同姜三老爷看着跑出去的三个孩子,感叹:“还是年轻好。”
姜三老爷:“吵吵的头疼,可不敢让他们在一块了。”
姜三夫人:“还没有谢过先生辛苦。常乐更开朗了。性格也好。”
先生:“惭愧,惭愧。”自家小弟子的性格哈哈,不敢恭维呀。
姜三老爷:“你谦虚什么,我自家孩子什么样我能不知道吗,能有今天这样,肯定是先生费心了。”
好吧,虽然受之有愧,不过常乐的学问还是有长进的。
姜三夫人:“保定府那边,我们给两个孩子准备好了过大礼,到时候还要麻烦先生您,作为二郎的长辈代为主持。”
先生点点头:“应当的,若不是带明德去游学,没准都已经抱上小郎君了。说来是我没有考虑周全。”
这年头的人口增长,那是排第一位的。
姜三老爷:“他们还年轻,孩子早晚都要有的,自当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你看如今这不是刚刚好。”
姜三夫人心说,你们说好就好吧。反正这次什么事情都不能挡住她给姑爷闺女过大礼的。
这边整理好了,那边就有人去请周澜他们一行人回来要赶路了。
老远的就看到常乐在中间,两边牵着常喜同周澜,走的时候还不太高兴呢,回来的时候明显三个人心情都不错,相处的也不错。
姜三老爷同先生都啧啧两声,他们有点多余呀。
上车的时候,人家郎舅,姐弟,夫妻总之三个人打声招呼就去一辆车上了。
也不知道这样恩怨情仇的三个人怎么相处的,路上竟然还能听到常乐清朗的歌喉,周澜偶尔跟着唱两句,不过唱的都是诗经,姜常喜不太听得懂就是了。
车外面的人就知道一件事,常乐非常开心。大弟子也没有往日的矜持。
先生都在后悔,跟着自己小两年了,自家小弟子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到底还是委屈了孩子。
话说求学之路,本就奋进的,艰辛的。这点委屈倒也不算是什么。
闹腾腾的没有一会,前面车子就没有动静了,中午歇着的时候,姜三夫人过去询问情况,才知道,路上他们就睡着了,夜里太高兴了,白天全都补觉了。
索性一行人也没有停下休息,带上了点干粮就出发了,节省点时间,直接回府用饭好了。
保定府这边,姜二姐夫老早就在城门口迎着了,看到妹夫,小舅子,高兴的跑马过来:“终于回来了。”
常乐上下打量姜二姐夫,脆生生的说道:“二姐夫,看着更精神了。”
姜二姐夫跟着夸奖常乐:“常乐长高了,这模样怕是要把保定府小娘子的目光都给吸引过来。”
姜二姐夫对于这个小舅子,那是真心实意的稀罕,夸奖的很是走心。
(本章完)
第430章 小舅爷
周澜在边上就觉得有人要抢自己的地位:“二姐夫你倒是敢说。”
姜二姐夫奉承小舅子:“是咱们家常乐有这样的实力。”
周澜就觉得二姐夫这个实诚人,不实诚了。
常乐抿嘴微笑,非常受用,同时也确定了,自家二姐夫的脸皮厚了。
姜二姐夫过来见过先生同姜三老爷,一行人直接回府用饭,歇着。虽然是坐马车; 可依然摇晃的人骨头都松散了,辛苦那是不必说的。
所以,再多的话,也得明日再说,难得的是,姜二娘子准备了席面,竟然是在姜二姐夫府上用的饭。
这个,常乐都得说; 还不到两年; 竟然要刮目相看了。要知道二姐姐一直是蹭吃蹭喝的形象。
姜二姐夫不太好意思的表示:“你们都不在,知道你们回府,自然是该你二姐姐准备给你们接风洗尘的,今日太过匆忙,常乐莫要嫌弃才好。”
姜常乐:“二姐姐,二姐夫心意,常乐感激不尽,怎敢挑剔。”
姜常喜:“好了,看你们客气的,我都觉得生疏了,回头看过外甥女,就先歇着,以后有的是机会说话。”
姜二这个姐姐吃了她这些年了,轮到她吃姜二这个姐姐,一顿,姜常喜觉得那是给姜二娘子面子。
常乐抿嘴微笑; 姜府小郎君的矜持半点不错。
周澜就看出来小舅子对谁更亲近了; 所以小舅子抱怨自己几句,挤兑自己几句怎么了?证明他们是自己人。
轮到小舅子客客气气的,那就是同你见外了,比如姜二姐夫,明显亲近上差了一截。
姜常喜就瞧着周澜心情突然就特别的好,桌子上也没有周澜特别喜欢的呀。
心说难道是吃了别人一顿饭心情好了,话说他们府上也没有沦落到因为一顿饭食而如此的地步。
话说难道自己给周澜的零花少了,还是外面生活太艰苦了。
姜常喜都不知道自己心思放在周澜身上这么多,心情变化一下能注意到,还能想这么多。
话说这男人帅了,确实很吸引人眼球,姜常喜的目光好像不由自主的就扫过去两眼,又两眼。
大利都说,大爷回来之后,大奶奶心情特别的好,有事没事盯着大爷看。
姜常喜听到这话都黑脸了,把自己说成什么了,顶多; 顶多自己就是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
余下的什么都没有。话说自己的男人看两眼怎么了; 没看到东屋都收拾好了吗。
大利被自家大奶奶一顿的喷; 心说; 我也没说什么别的呀。
您这么激动做什么,还是自己说到了大奶奶心里去了。大利委屈死了。
回到对门自家府上,常乐看到东屋自己东西没动,心情很不错。
过去先生那边,瞧着先生安顿下来,常乐同周澜回了他们红彤彤的东屋,这院子,姜三夫人布置的差不多了,就差把常乐的东西搬去先生那边而已。
所以姜常喜看着郎舅回屋同看着两人去新房差不多,忍不住嘴角抽了抽,让自己千万别多想。
周澜也不太情愿同小舅子一块回丈母娘给准备的新房,明明是自己同媳妇的新房,为什么小舅子要先住呢。
可惜小舅子没有眼色,进屋之后,到处都看了一遍,还要提出建议:“这边的东西不成,委屈了常喜,那边的东西还凑合。”
周澜觉得小舅子故意找茬呢:“都是娘准备的。”
常乐挑眉就甩过来几句:“谁准备的都不成,谁同你成亲呀,是我娘同常喜成亲吗?我娘准备,你是做什么的呀?”
就这么两句话,周澜立刻就怂了,知道自己错哪了,自己同小舅子比起来差着高度呢,思想上的高度。
周澜:“多谢常乐提醒,明日我就去询问常喜,喜不喜欢这些东西,若是不喜欢的,我们都换成合适的,喜欢的。”
常乐这才满意了:“你别以为常喜已经嫁给你了,就可以委屈她,我还在呢,这种事情就不准许发生。”
周澜:“也不能够发生。这次是我大意了。多亏常乐提醒我,要不然说咱们是世上最好的郎舅呢。”
下次肯定不能让小舅子挑出来毛病。
常乐就在边上冷笑:“我姐这辈子成亲,同别人比已经多了一个步骤了。”
眼睛盯着周澜,没说的是,你还想让我姐有下次机会?你心多大呀?
周澜但凡不傻都能明白这份未尽之语,毕竟他亲娘可就嫁了两次,对着小舅子:“不然说一定要等常乐你在,才能成亲呢,幸亏有你在。”
哼,常乐挑眉:“拍马屁那是没用的,主要还是看表现。我们家常喜肯定不能委屈。”
这点上,他是不可能松懈的。谁的面子都不会给。
周澜不敢嫌弃小舅子睡新房了,人家这就是试睡呢。
哄的常乐笑眯眯的歇下了,周澜才松口气,看看被小舅子挑剔过的地方,一一记下,为了不耽误他们走大礼的时间,明日务必都要处理了。
还要同丈母娘沟通,不能让丈母娘觉得他辜负了,丈母娘的美意。
当人姐夫,还算是容易,当人姑爷也容易,当人夫君周澜做的更加积极努力,可要做到既当人姐夫,又做人姑爷,还是当夫君的,身兼三职的时候,周澜就觉得不容易。有点难。
还好听了常喜的,没有把小舅子东西搬走,不然这小子还不定怎么折腾呢。
好在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常乐就指挥着周澜,帮着自己把东西搬到了先生的院子里面。
周澜听闻小舅子这么好说话,把随风,顺风都给打发了,亲自动手,帮着小舅子一趟一趟的搬东西。
讨好的刻意又明显,就盼着小舅子能夸自己两句。
结果换来小舅子一句:“你这算是亲手把我踢出来了。”
周澜大呼冤枉:“我那是舍不得。”
常乐对着周澜,扯开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放大招了:“若是如此倒也不用你为难,我可以继续陪着你的。”
换来周澜扛起小舅子跑了,我送你也是诚心诚意的,舍不得也是真的,可要选择的话,你走吧,我要媳妇。
人家郎舅两人怎么沟通的咱们也不知道呀,反正回来的时候常乐就不作妖了。
(本章完)
第431章 就那点事
周澜在小舅子身边低眉顺眼的,不过嘴角始终咧的大大的。
收拾好了,周澜、姜常喜才带着常乐回姜府。那边还有老祖母要孝顺呢。
姜老夫人看到小孙子眉开眼笑的,不得不承认,三房的常乐,在姜家郎君里面,读书的天分最高。
不过姜老夫人挑刺也不手软; 对着常乐:“如今你也大了,该懂的规矩还是要懂。”
这就是嫌弃常乐回来之后,不回姜府拜见长辈,先去将周府。要说挑理还是挑的不错的。
常乐没有开口,周澜就说了:“祖母常乐的规矩从小就好,在外面的时候; 谁人都要赞上一句‘姜家郎君’。”
所以常乐就是姜家郎君的牌面; 您说常乐不好,那就是姜家郎君的不好。周澜护着小舅子的模样; 让姜三老爷激动的什么是的,这郎舅在一起,他放心的很。
跟着姜常喜说道:“先生岁数大了,一路舟车劳累,全靠常乐身边服侍。若不是先生离不开常乐,怕是常乐昨日就要过来拜见祖母的。安顿好先生常乐方才过来,还请祖母原谅则个。”
这才真的说到了点上。
姜老夫人脸色不变,心里却不以为然:“先生身边自然是要好生侍奉的。当真是辛苦咱们常乐了。”
姜常乐:“弟子服侍先生,哪有辛苦一说,孙儿愚笨,不能给祖母长脸,也万不敢给族人,祖母落了脸面。”
姜老夫人:“好,好; 我姜家出去的小郎君,自然是不落人后的。”
人家不第一时间回府的理由都那么充分,还能说什么呀。
姜老夫人也不能自己败坏了孙子的名声不是。毕竟小辈里面到如今除了常乐这个娃娃也没有什么出彩的郎君; 还要靠着个娃娃给家族刷脸面呢。
姜三老爷本来想要开口说话的,被小辈儿们给拦住了话头。
姜大老爷就叹气,母亲这又是何必呢。
常乐回了保定府自然是要过来拜见的,老三两口子还在姜府呢,常乐能跑到哪里去。
如此这般,可是让一家人都生分了。好好的时候,愣是弄出来几分不和谐的调调。
姜二老爷:“听闻常乐回来了,大嫂可是昨日就开始准备帮着咱们常乐接风洗尘了,刚好今日休沐,你的兄长们也从学院回来了。你们一起说说话。”
常乐笑容大大的:“让大伯母辛苦了。难得堂兄们都在,把二姐夫二姐姐也接回来。”
姜大老爷:“对,合该如此的,以后你们也该如此,一家人就该有一家人的样子。二姑爷也不错。”
常乐抿嘴,二姐夫自然是不错的。不过其他的人怎么认为,常乐可不敢保证。
听闻二姐夫也就是同自家姐夫相处的好,余下的同姜家郎君来往倒是平常。不知道大伯父心里清不清楚。
最高兴的还是姜二老爷,常乐这孩子真不错; 还知道惦记二姑爷呢; 话说二姑爷也不错。
姜老夫人看到下面其乐融融的子孙,本应该感到高兴的; 可那最出息的子弟,不是自己教出来的,同她一点都不亲近,这让姜老夫人怎么都开怀不起来,差了那么点意思。
姜常乐同堂兄弟分享游学的辛苦甘甜,小郎君清朗的嗓音说的颇为传神,就连姜大老爷都听的入神。
看着自家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子弟,对着身边的两位兄弟叹口气:“他们到底还是娇养的太过了,该同常乐一般,让他们出去开开眼界的。”
说完之后,眼神看向老二,然后转向老三。
姜二老爷心说,撒出去,说的容易,那可不光是吃苦,还要有人带着,莫让这些子弟走了歪路。
有几个常乐这般,有爹爹,师傅,姐夫陪着出去游学的。光长见识就够了。
姜二老爷就后悔,早知道就该把自家不争气的儿子塞给老三,多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呢。
不过人家姜二老爷说的是:“他们在学院里面同先生们苦读也是一样的。”
姜大老爷抿嘴,老二也不贴心了。不知道给自己这个老大哥递个台阶。
他的本意是,说出来这话,让老二顺着同老三念叨念叨,要不要带着这些姜家子弟出去走走,在外面还是老三的人面广。
何况他作为家主,不方便出去太久的。
姜二老爷不接话头,姜大老爷没办法,自己开口:“老三呀,什么时候你再出去走走,把咱们姜家子弟也带着,让他们也长长见识。独木难支,家族兴盛,才是小郎君们在外面的立足之本。”
若说起来,姜大老爷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独木不成林吗,若是姜家子弟各个出息,姜家就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可惜姜家如今,不提也罢。
姜三老爷:“大哥,你这话同娘商量过了吗,可别让我耽误了府上小辈们学习。”
一句话轻飘飘的就把问题扔给这位家主了。当初若是老夫人也有姜大老爷这样的开阔心胸,就不会有如今赋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