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42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42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拒绝的相当遗憾,那表情,周澜认不错。
  周澜瞧着自家夫人认真的语气,都不好意思说我在打趣了,认真的在想,或许可以去探花郎府里看看,以什么名义去好,人家周大人都想好了,看夫人放弃了,才遗憾的说道:“那好吧。”
  你看看,就没见过这么惯着女眷的,这样的爱好,竟然还如此支持。还差点被同化。
  难怪常喜孩子都俩了,还能把八卦当成爱好。就是因为周澜的纵容。
  从大门口到内院,周澜光听着夫人说这点乐子了。不过自家夫人的心情当真是好,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别说周大人在衙门混的如鱼得水,即便是有些烦恼,那也瞬间治愈了。
  用过饭后,姜常喜还随访了周澜:“你听到大利的豪言壮语,是不是也特别想要看探花郎的笑话。若是当真结拜的话,我是大利的姐妹,是不是说,我也是探花郎的姨母,你就是探花郎的姨父。”
  周澜抽抽嘴角,这个长辈他一点不愿意当,看着夫人高兴,勉为其难的点点头:“自然,不然如何愿意陪着夫人,去探花郎府上走一趟。只当先看看外甥的人品。”
  好吧,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姜常喜:“其实我不介意同大利,付老夫人一起拜把子的。”这是要把当姨母的事情落实。
  周澜对于夫人的用语,进行纠正:“义结金兰。”好歹是官家夫人,动不动就拜把子不太好。
  姜常喜:“对,义结金兰。都被大利给带歪了”言语中都是对当探花郎姨母的向往。
  周澜闭眼,心说,重点不是这个:“还是要给探花郎留点面子的。这个还是算了。”
  姜常喜:“我就是好笑,大利怎么就能这般能耐呢,探花郎无论如何也不会促成这份情谊的。”
  这点姜常喜还是明白的,探花郎不会让人看了这种笑话。话说付老夫人也是本事,能让儿子陷入这种境况。
  周澜瞧着自家夫人那边自得其乐,失笑:“知道你还闹。”言语里面都是无奈,宠溺。
  姜常喜:“我是真的有点不太明白了,探花郎不愿意付老夫人认大利做义女,想来是对大利应该还有点想法的。”
  姜常喜陈述的事实,至少知道这点事情的人,都看的明白这点事。当然了,大利除外。
  周澜觉得这个话题若是非得探讨的话,怕是最后常喜要同她恼的。最好到此为止。
  有些事情想的太明白,不如糊里糊涂的。
  可惜姜常喜不这么认为,非得分析一番:“瞧着付老夫人对大利挺好的,闹成这样,还要一起游京都呢。要说探花郎想要娶大利也没什么来自家庭的阻力。如今他娶又不娶,认又不认,他想什么呢?”
  姜常喜那是真的有点弄不懂探花郎的心思了。付老夫人同大利相处的好,婆媳关系都不是问题。探花郎又对大利有点意思,这婚事难道还有什么难度吗?
  跟着姜常喜还补了一句:“别说认个义女对他探花郎来说多重要?”该明白的地方,常喜还是明白的。
  周澜心下叹气,看吧,话题果然绕到这里了。说清楚了,夫人肯定恼恨。
  姜常喜没注意到周澜的神情,抬头同周澜探讨:“你说,探花郎到底什么心思?”
  周澜回答的很严谨,大利同夫人的关系,这事还是要同夫人分说清楚的:“自古嫁娶之事,从来都不简单。”
  姜常喜认可这话的:“那是自然,我们女郎嫁人,如第二次投胎。”
  周澜说的严肃:“可郎君们娶妻,事关几代。”一点不比你们女郎简单的。
  投胎,有没有这回事,都不一定呢,你们女郎追求的是飘渺的东西。
  他们郎君考虑的是抓得住看得到的,不是一辈子,是子孙三代,几代的事情。能不慎重考虑吗?
  周澜言语之间,已经尽量不伤大利姑娘的脸面了。不过,要让自家夫人正视这个问题还是必要的,毕竟除了大利,夫人还有三个视同姐妹的姑娘要嫁人呢。
  姜常喜对这话,无从反驳。婚姻对男女都是一样的重要。
  有些话无需说的太明白,姜常喜懂了,探花郎之所以如此,是还在掂量大利的价值。
  不光是探花郎娶妻,以后还是探花郎儿子的母亲。人家探花郎想的比姜常喜以为的还要深远,所以一直拿捏不定。
  姜常喜抿嘴,显然很不高兴:“不管什么人能娶大利,都是他们祖上积德,子孙得益的事情,哼,我家大利什么时候轮到人如此掂量了。也不看他配不配,往上数,多少代,身份高低还未见如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澜立刻把夫人的嘴巴捂上了,夫人肯定是真的生气了,这话都能随便说。
  建朝才多少年呀,往上数多少代,身份当真高的话,那能随便说吗。找死的节奏呀。抬身份也不用这样。
  姜常喜恼恨探花郎的心机,甩袖子就走了,还哼了一句:“哼,男人。”
  好吧,周澜就知道这话题肯定会迁怒自己的。他也在男人之列吗。
  结果周大人想的还是窄了,人家姜常喜把圆圆都给送周澜这边来了。
  周澜抱着自家儿子,可怜巴巴的哄着,圆圆这么大的郎君,这也是个被迁怒的男人。
  可叹自家圆圆比自己还冤呢。
  圆圆不知道因为是郎君被亲娘嫌弃了,‘啊啊’的招呼着周澜去内院,到歇着的时候了。孩子认床。
  周澜哄着儿子:“咱们男人不同女郎计较,爹的书房也挺好的。”不然能怎么办呀。
  别管探花郎给他带来多少的笑料,这个时候,周大人都是恼了探花郎的,看看把天下男人都给连累了。
  大半夜的周澜才抱着自家圆圆回内院,还舔着脸同姜常喜说:“明日一早大利姑娘还要陪着付老夫人去游玩呢,你说咱们夫妻,母子,为了这点事不高兴,太冤枉了。”
  人家闹事的好好的,他们这些看乐呵的,最后一家子生分了,这算什么事。
 


第862章 添堵
  姜常喜心火还没下去呢,婚姻是大事,谁都会盘算,计较,可探花郎这样把大利放在眼里掂量的行为,还是让姜常喜上火。
  周澜说的天花乱坠,也就换来姜常喜‘哼’了一声,那边哄着姜姜睡着了。这是迁怒。
  剩下周澜可怜吧唧的抱着圆圆找个地方爷俩歇下了。这床榻对四口人来说,有点窄。
  话说等孩子再大一些,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去自己的屋子歇着了,不然的话就要考虑换床榻,或者换大屋子。
  然后就是掂量自己这点俸禄,换屋子那是不可能了,还是让孩子们慢慢适应着独立吧。
  不是当爹的心狠,是为了家庭安稳。如今这般实在不利于夫妻感情发展。
  若是没有儿子闺女在身边,周大人觉得自己用男色还是能同夫人掰扯明白点道理的。
  还好自家夫人从来不记仇,第二日就把这事给忘记了。
  周澜去当差的时候,竟然还得了媳妇一个笑脸了呢。周大人总算是心情开朗了些许。因为探花郎在府上引起的震荡算是过去了。
  不过出门的时候,周大人特意交代大福同伺候圆圆的婆子丫头:“多看着点小郎君。”
  虽然没有说出口,可那意思表达的很到位,怕圆圆被亲娘给怠慢了。
  看的大福,同丫头婆子们头皮发麻,大人同夫人折腾的什么呢?他们当下人的还能监督夫人不成?
  付老夫人也不是那般,诸事不理的人,过来府上同大利相约的时候,还特意提前到府里同姜常喜打个招呼。
  姜常喜接待付老夫人,很快就明白了,人家付老夫人主要是透漏喜欢大利姑娘的,而且没有认义女的意思。
  至于说两人拜把子的事情,姜常喜满脸的八卦没好意思问出口。
  让付老夫人说,若不是儿子态度不明,她都要直接同周夫人提亲了。儿子的行动力差了点。
  不然回头等她几个闺女过来的时候,这亲事想成也不容易的。
  不过付老夫人到底还是同姜常喜提了提:“我不在京城,对这边不熟悉,也不知道这边结亲是个什么章程,偏偏我这人在京城除了周夫人,没有相熟的。还要侄媳妇你多帮着我一些。”
  姜常喜想到探花郎,对付老夫人热情都少了几分,回答的很保守:“老夫人客气了,京城这块有官媒的,若是老夫人有什么不明白的,请了官媒,保准帮您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的。”
  至于说,付府同什么人家结亲,姜常喜一句都没有问。
  不能显得咱们太上赶着,再说了,本就是探花郎自己折腾那点事,大利还不见得愿意呢。
  有探花郎那么一个,算计颇多的人。若是昨天姜常喜还对这亲事有些期盼的话,那么今早开始,姜常喜基本上就对这亲事可有可无了,探花郎府邸这样的人家,也不是那么好。
  尤其是探花郎的那些盘算,计较,哈哈,没准回头人家探花郎就娶了哪位大人府里的女眷。
  付老夫人从头到尾笑眯眯的,虽然没有提其他的事情,可该说的也算是都说了。
  付老夫人觉得她表达的很到位,对大利姑娘很喜欢,还不能认干亲,还打听了官媒的事情下,周夫人心思通透,定然明白自己什么意思。
  就没想到,人家姜常喜不愿意明白,官媒不上门,人家就不准备正视这个问题了。
  大利高高兴兴的过来的时候,付老夫人已经同姜常喜说的差不多了。
  姜常喜就看着兴高采烈地两个人,嘴里说的都是哪里有好吃的,余下的什么内容都没有。这算是兴趣相投吗?
  姜常喜带着丫头们,用同样纠结的心情,送走了两个结伴游京都的预备干姐妹。
  姜常喜才吐槽:“早知道他们如此相处,是不是大贵同这位老夫人更合得来?”
  详述以后,小谨性子活泼一些,能同夫人一块八卦:“那怕是不一定,奴婢瞧着,还是大利姑娘同这位老夫人更能说道一起去。”
  就是说这两人光吃,不做的。姜常喜得说,小谨看的透彻。
  姜常喜自己看出来那点事,一句都没有同大利透漏。让大利就这么没心没肺也挺好的。
  所以大利那边那真是把付老夫人当成结拜姐妹在热情招待的。
  付老夫人开始感觉到的是大利姑娘的热情,后来感受到不妥她被人当老姐姐一样招呼的时候,关系已经覆水难收了。
  你说这事闹的,付老夫人有点放不开了,以后成了婆媳,这般随意相处似乎不太好。
  尤其是大利姑娘带着付老夫人去看了斗鸡这样的项目之后,付老夫人都怕以后大利姑娘不自在。
  听闻明日还要路过花楼,幸运的话没准能瞧见花楼里面姑娘的脸,付老夫人哪哪都不好了。
  若是同大利姑娘是拜把子姐妹,看看也就看看了,问题以后是婆媳,这,这简直是黑历史。而大利姑娘这是奔着结拜来的,不然就不能如此放得开。
  再怎么合得来,付老夫人也知道得打住了。付老夫人是真的明白大利的心思了,人家没看上自家儿子。收着当外甥都是凑合。
  弄得老夫人后半场都在为难中,连吃进嘴里的东西都不香了。
  所以晚上的时候,付老夫人询问自家儿子:“关于亲事,你到底什么章程。”
  探花郎回答的随意:“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您只要不同大利姑娘认干亲,拜把子,儿子还可以慢慢看看。”
  付老夫人有些羞愧:“也不是这样就可以的,还是早点有个定论的好。你姐姐们来信了,说是过些日子要过来京城。”
  付探花郎听到姐姐,就开始皱眉头了:“哪个姐姐。”这才走一位,怎么又来一位?
  付老夫人小心的看看儿子的脸色,才说道:“几位姐姐结伴来的,不知道是不是都来。”
  付老夫人心很虚的,也没想到闺女们能折腾成这样。
  探花郎听闻这话,哪哪都不好了。三位姐姐,两位妹妹到一块,这是要闹起来呀。
  付老夫人没说的是,再这样下去,你娘同大利姑娘的关系,除了拜把子就没法收场了。你怎么就不着急呢。
  看着儿子的脸色,付老夫人当真没敢给儿子添堵。
 


第863章 忒损
  周澜同姜常喜的乐趣,就是每天晚上回来分享一下八卦,分享一下大利姑娘同付老夫人一起出游,义结金兰的进度。
  人家姜常喜还有点督促的意思,说是结拜时候走礼都准备好了,每日大利都要说一句,快要走仪式了。
  那笑话看的,两口子沉醉其中,连传说中的老翰林真的真的致仕了,才晃过神来。
  周澜心里懊悔,这反应对于将来要走仕途的他来说,实在是不太合格。
  探花郎还挤兑周澜:“周贤弟,你这消息怎么如此不灵通。”
  周澜心说,怨谁呀,那不是成天绕着你府上的事情转悠吗,正事都差点耽误了。
  有理由怀疑,探花郎故意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引走的他的注意力,周侍读阴谋论了。
  周澜面上不显,同探花郎闲话:“这钱侍读同赵侍读,不知道哪个成事了。”
  探花郎:“若是问老翰林的差事谁顶上了,为兄定然是不知道的,可若是问赵侍读同钱侍读,为兄倒是可以肯定的说,这两人都不会沾边的。”
  周澜忍不住笑了,他同样有这个认识,这两人上上下下的折腾一圈,把翰林院的同僚大部分都给得罪了,他们能成事,那是这些同僚无能。
  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笑了,当然了,也不会太开心,因为肯定也轮不到他们。距离翰林,他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探花郎抬头挺胸的:“咱们还年轻,不着急。”年轻就是底气。
  周澜欣然点头,不过人家开口说的是:“探花郎沉稳,听闻大利姑娘都开始准备好义结金兰的表礼了,确实不着急。”
  探花郎黑着脸,这消息怎么那么讨厌呢:“你说,大利姑娘是不是知道我对她的心思,故而特此来逼我就范。”
  这叫什么话,人家逼你娶了,还是逼你惦记了?付兄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过足以看的出来,探花郎当真是把大利看在眼里了,不然也不会如此挣扎。
  周澜看着落了脸色的探花郎,心说,探花郎的睿智也就到这了:“付兄若是当真想要知道,莫不如多买几个肘子,自己去问大利姑娘。相信冲着肘子的面子,大利姑娘定然会实言相告的。”
  探花郎脸色更黑了:“贤弟,也不用如此磕碜为兄。”他在大利姑娘心里没那么重要,周贤弟这是在讽刺他想多了。
  周澜心说,倒也不是磕碜你,只是你在大利姑娘心里,当真没有几个肘子值得她费心。
  所以算计你什么的,人家大利姑娘犯不上。可惜探花郎怕是想不明白的。
  探花郎那边,比周澜想的还多呢,心思九曲八弯的:“你说,当真不是吗?”还是说大利算计他。
  周澜心说,难怪常喜处处给探花郎下绊子添堵呢,他都觉得探花郎对亲事不纯粹,把大利看扁了,有点不痛快:“实话说出来,就怕付兄不觉得安慰。”
  探花郎挑眉,周贤弟什么意思,怎么就恼了。
  周澜心下冷哼,开口就少了顾及:“大利姑娘的本事同性情付兄应该见识过的,若是当真瞧上付兄,不用如此迂回,敲一下,拽走,简单的多。”
  周澜对大利的认识,就这样的,这丫头鲁莽的很,这事办的出来。
  探花郎听的头皮发麻,就是因为他也觉得大利姑娘办的出来这事:“岂有此理,有辱斯文,怎可如此无视礼教。”
  周澜凉凉的开口:“大利姑娘对着付兄,很注重礼教的。”
  所以没有被敲晕,拽走,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