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69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69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姜常喜再次碰到周行一行人,那真是一点不奇怪。他们不着急过来解释才稀奇呢。
  姜常喜同周澜抱怨:「好好的出行,都遭禁在无关的人身上了,我就说,让你珍惜时间,好好游玩,偏你还没事同我生气,看看,哪也玩不了了吧。」
  这风凉话说的,周澜:「夫人放心,即便是这样,回府暖和之后,这事也能掰扯清楚的。」
  姜常喜彻底黑脸了,这人这时候了竟然还记得那点破事呢。
  所以孙小娘子过来拜见姜常喜的时候,姜常喜脸色并不好看。
 


第930章 别骄傲
  孙小娘子心说,完了,怕是周夫人不会给面子:“见过周夫人,打扰您很不好意思。”姜常喜:“孙娘子客气了,有什么话直接说就好,我确实很忙。”没时间招待不相干的人。
  周澜那个狗东西就会惹人生气。孙小娘子眼圈都红了,咬咬牙,不抱期望了,。
  孙小娘子心里清楚,两府之间的间隙,很识时务的:“还请周夫人口下留情。”连多余的弯弯绕绕都没有了。
  姜常喜:“孙娘子多虑了,可能孙娘子在孙府见识多了这样的口舌是非。以己度人了。我没有闲工夫口舌伤人,更没有孙夫人那样的喜好。”孙小娘子面色挂不住了,句句把她孙府贬低进去了,可这些恩怨偏偏是自家母亲当初犯下的口舌是非,才着恼的周夫人。
  让人拿出来损几句,活该。可也没有想到,周夫人答应的这般痛快,让孙小娘子以为周夫人在敷衍她。
  孙小娘子:“当初母亲无意之言,我代母亲同周夫人道一声不是。多谢周夫人成全。”姜常喜:“到是没想到,孙小娘子是个明白的。我周家人,周家大房人的品行,同孙家不一样。孙小娘子可以放心。”说完就没啥好说的了。
  可句句话都在挤兑人。孙小娘子知趣的告退。虽说被挤兑了,可心里踏实了。
  周府大房的品行,哈。信得过就好。周夫人从头到尾都没想过同她有什么交集,躲着点人家,不碍眼,人家就不会搭理你。
  周夫人的意思表达的明明白白的。姜常喜对于孙小娘子的识趣也很满意,没提周家,没提其他,该道歉的道歉,该低头的低头,是个明白人。
  相比之下,周行就不怎样,对着周澜先摆谱,再摆道理,先把周澜膈应了够呛。
  然后才一副,我也是为了大家好的口气:“我同孙女郎本就是在孙家兄长陪同下出行,二弟你该知道,这事没什么可以质疑的,你我本家,在京城没有什么势力,名声伤不起的。”周澜嗤之以鼻:“所以,如此不畏人言,光明正大,堂兄在这里同我废话什么?”论怼人,人家周大人那是从翰林院系统培训两年的,专业的。
  周行摆谱,自持兄长身份:“二弟。”再次把周澜给恶心到了:“堂兄无需挂怀,该如何行事随心便好,虽然你我本家,可到底不是一家了,堂兄无需担忧挂累了小弟声名。”周行见到周澜油盐不进,想到自己的仕途,口气软合了:“二弟,女郎面皮薄一些,还请二弟同弟妹口下留情。”早这样说多好。
  求人就有求人的态度。周澜同姜常喜不愧是夫妻,周澜:“堂兄多虑了,如孙府夫人那般搬弄是非的妇人还是罕见的。”说完人家就走了,可真是把孙府埋汰了又埋汰。
  周行虽然没得到个什么保证,好歹心里踏实了些,自小二弟的信誉就有保证的。
  至于孙府,周行认为,周澜的胸怀不够宽广,同个妇人计较这么久。品行如何吗,周行应该看不出来,毕竟他们品行差不多,周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特性。
  甩开这两个人,周澜同姜常喜心情好多了。姜常喜:“比赏景其实也没差多少,我一样心情舒畅了。”周澜眉目疏朗:“不怕常喜笑话,对于二房堂兄,我是戒备的。可今日一会,倒也放下许多。”姜常喜心说,你多大的本事呀,这就放下了:“何意。”周澜傲娇的来了一句:“不过如此。”学识如何且不说,人品当真是同二叔一脉相承,这样的人如何配让他周澜当成对手。
  周大人傲娇了,连敌人都开始挑剔了。姜常喜觉得还是应该让周澜警觉些的,做人不能骄傲,不能轻视敌人:“你就不怕人家,故意麻痹你呢。”周澜比一的开口:“这种时候,竟然想的是自己的仕途,没想过会牵连身边的女眷,竟然还好意思傲气的说什么声名,丢人。没有担当,没有远见,低略不堪。”姜常喜很少见到周澜嘴巴这么损:“咳咳,确实不咋样,周二叔生的,倒也不稀奇。”跟着开始捧周大人:“夫君想的就很好,这种时候,就该先护住女眷,低头都没关系。谁说低头就不是大丈夫了,不愧是我夫君。”人家姜常喜又说了:“不过你放心,我也不能那么不懂事,让你去外面低头赔罪。”周澜就觉得常喜除了哄他就是哄他,他还挺吃这一套。
  人家周澜今儿脑子清醒,好使:“夫人不必如此小心,为夫其实早就想明白了,即便是不为夫人去低头赔罪,为了一双儿女也难免有低头的一天。”人家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
  噗嗤姜常喜就笑了,这,这竟然没法否认,毕竟夫妻二人为了两个孩子出去赔罪也不是头一遭了。
  别看孩子们还小,出门招惹是非的本事,那真是不小。周大人夫妇同邻里关系相处的紧密,同两个孩子密不可分。
  都是给人赔礼的路上,熟悉起来的。姜常喜:“咳咳,还是夫君胸怀宽广,想的明白,也不差为妻一个了。”周澜拉着媳妇相视而笑,两人的出行划了完美的句号。
  当然了晚上回家,要不要为有家有子骄傲的事情,周大人一直没有忘记同夫人探讨。
  这男人胸怀也没有那么宽广,在常喜这里斤斤计较,还记仇。姜常喜对于周澜的小心眼有了新的认识,关于孩子半句话不能说不好,关于周大人,那更是意会出来的不好都不行。
  姜常喜叹气:“你这成天的瞎琢磨,回家了还琢磨,你脑子累不累呀,到家了,就歇歇吧。”周澜:“你那心眼,还用琢磨吗,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你想什么呢。”姜常喜:“你可别乱开口吓人,什么时候练就的如此神功?”周澜:“哼。”姜常喜:“恭喜夫君神功盖世,累不累呀?回头我就给你补脑子,这怎么比读书科考以前还累心。”周澜:“那倒是不用,我闲着也是闲着,你别让我操心就成。”换来姜常喜一顿老拳。
  说真的,媳妇劲头大,对于周澜来说,这有点吃不消。不过脑子能歇着。
  练成的盖世神功,比不过夫人一顿老拳。
 


第931章 苟的住
  人家姜常喜不光是嘴上心疼周澜累心,人家还拿着这点事同先生探讨:「如今不过就是个翰林侍读,怎么就成天动心思成这样,以后可怎么办?」
  先生瞪一眼女弟子,操的这是哪门子的闲心:「若是同你心思一样的直白,日子还能安生吗,一家大小的安危都系在他身上呢,能不小心吗。」
  跟着:「你有空琢磨这个,不如少给他添点麻烦。」
  这话怎么就那么让人不爱听呢,她做什么了,让先生嫌弃成这样。
  然后想到周澜那触类旁通的思维模式,姜常喜叹口气,这条路,真是不容易。这才一年多,周澜变化如此之巨大。
  先生:「别说后悔科考什么的,没有这身份,心思一样不能少。」难道还能当缺心眼不成?
  姜常喜:「这点见识弟子还是有的,当初没有先生,弟子那些庄子都护不住。」这就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先生扫一眼女弟子,心说也没有那么蠢:「明白就好。」
  姜常喜:「我这就是想的窄了,还以为只有那些位高权重的成日思虑重呢。」
  先生气笑了,合着还嫌弃自家弟子位卑官小想得多呗。这女弟子可真是敢说。别说是仕途之中,即便是内宅里面,当个管事,你去问问有心思少的吗。天真,到底还是天真。
  就听女弟子说道:「弟子还是去找大夫,多开些解忧,宽心的药剂长期喝着好,省的哪天他把自己给累死。」
  多余,很多余,这就是先生的心声。嗤笑一声:「我那可怜的大弟子,别是没被累死,被你药死。」
  有这么调侃弟子的吗,这多大的罪过呀。怎么感觉先生开口就有点怼人呢,最近自己没得罪现身吧。
  姜常喜不愿意听了,一脸的伤情:「您怎么能如此曲解弟子的心意,若是知道今日,弟子从小就该熟读医术,也好过还要到处去寻神医给你们下药。」
  听听这话说的,感觉还不是什么好药。反正先生觉得,以后弟子给自己的药,喝的都得慎重。
  先生:「幸亏你没有学医,你就饶了身边亲人,也放过你自己吧。」
  姜常喜端起茶杯,好半天才开口:「先生,弟子怎么觉得,您最近对弟子有些针对。」
  先生扫一眼女弟子,亏得她神经还不算是太粗,还能看出来点事呢,那边拿着弟子的课业:「有吗?」
  得罪先生那是不明智的,姜常喜很谦卑的:「有的,弟子还不算是鲁钝,还请先生明示,弟子也好知错就改。」
  先生冷哼:「这个靠悟性,你还是自己去慢慢悟吧。」说完就把女弟子扫地出门了。
  所以谦卑什么的没用,竟然要靠悟性,这玩意摸不着看不到的,姜常喜有点小烦恼。先生怎么还任性了呢,这么不负责任的话都能说。
  不然请神医的时候,让神医给先生开点明智,清脑的?
  从年前先生回来,姜常喜只有一件事对先生的做法不赞同。不过师徒也没有沟通过。想来结症再此。
  姜常喜很郁闷,她都能够容忍先生同大贵这样不明不白的关系在眼前了,并且没有在先生面前出言不逊,插手这件事情,她还要有什么样的觉悟?当真是悟不出来呢。
  先生摇摇头这弟子愚钝真的不是乱说,他这个先生一点私事,就这么点事,在女弟子眼里,竟然这么长时间放不下,别别扭扭的实在是小家子气。人家先生比姜常喜同大贵考虑的都周全,给大贵身份,大贵不需要,对先生是什么样的感情,大贵自己都是迷茫的。先生索性让大贵先跟在身边,让大贵有足够的时间想明白,然后做选择。
  期间给大贵姑娘庇护。在先生看来很君子的。
  先
  生还同大贵承诺过,什么时候想明白了,若是愿意嫁人,先生帮着大贵挑合适的郎君。
  当然了这若是让姜常喜知道,还有这个事情在里面,肯定要再次重塑三观的,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没有适应好。
  姜常喜若是知道先生心里想的,定然要讽刺一句,您这心里难道装着天下了?这还是小事,一个女子的一生的幸福呢。这是蹉跎女子的青春。
  当然了,虽然不知道先生的想法,可大贵以女郎的身份跟在先生身边,虽然必然会有些非议,可走,留之间方便。
  这事姜常喜本来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知道大贵没有跟着先生一起去广济寺祭祀的时候,姜常喜心里是松快的,至少这样的大贵,没准哪天说看不上先生,扭头就走了。
  姜常喜是盼着这一日的。
  先生这个年岁,成婚的话闺女都比大贵大了,年龄就已经够不相配的了,大贵这就是一时迷茫,哈。
  这若不是大贵所求,姜常喜定然不准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话说,这样让大贵在先生身边,不谈感情,没有名分也不错,哪天想开了,转身利索。
  周澜上衙以前喝到了夫人不知道从哪位神医那里开来的汤药,据说都是补脑子的。
  听的周澜嘴角抽抽,这是嫌弃自己还不够用心,脑子还不够用,琢磨的太少吧?不然何至于就补上了。
  你看看误会就这么出来了,姜常喜那是心疼他动脑子太多,给他补补的。
  日子总是匆匆的,尤其是周大人这样,在翰林院,先后扬名两三次,扎下跟的。
  不急不缓的做着自己手头上的事情,沉稳的让老翰林们频频点头认可。转眼就到了孩子周岁。
  若按着姜常喜同周澜的本心,自然是不愿意委屈孩子的,周岁宴就该大大的操办才热闹。
  可小夫妻想了一遭,就淡定下来了。
  科考以来,他们府上热闹够多了。姜三夫人在京城的时候,府上,三天,三天的流水席,可一点都不少。没少惊动邻里,亲眷。
  周澜的名声已经闯出去了,这俩年他们只求够稳。再弄大动静不合适。
  何况如今的周澜,在翰林院两年多,去书院讲学认识的友人更多。亲朋故旧不好这么折腾。
  用姜常喜的话说,只要你苟住了,就妥了。
  虽然说有些狭隘,不够热血,可先生也得承认,女弟子说的有几分道理的。
 


第932章 周大人放不开的父爱
  所以孩子周岁的时候,只有亲近的几家人到了,虽然场面不隆重,不过细节到位,场面温馨。
  大利作为先生的师傅,带着探花郎来了。付老夫人如今就是儿媳妇行礼,走哪带哪,人家半点不自在都没有。
  这也是京城的奇景,在翰林院,探花郎府上婆媳相处融洽,那都是美谈。
  就这发展,谁能想到,周澜同姜常喜感慨过很多次了。
  姜常喜心说,那是你不知道,这对婆媳,去外面惹事的本事,不然你看看还是美谈不?
  齐家外祖父同齐舅母带一家人过来庆贺,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李大人带着一家子,林舅舅带着林舅母都有过来。这算是小宴。
  让姜常喜比较为难的是,以往小叔子不会跑的时候,都是被奶娘抱着,三孩子到不了一块,让人注意些,问题不大。
  如今小叔子都一岁多了,能下地走路了,虽然歪歪扭扭的不如自家两个孩子走的稳当,可到底是个会跑的。
  看到姜姜同圆圆地上跑,小叔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地上跑,孩子都贪伴,这事天性。
  奶娘就看不住小郎了,三孩子愿意往一块凑,他们还不会看人脸色,尽管李夫人的不乐意都写脸上了,可依然不太管用。
  自家孩子的力气,碰到小叔子的娇弱身板,姜常喜比李夫人还担心呢。不能约束小叔子,只能约束自家两个孩子。
  挺高兴的日子,周澜脸色都不太好看了,尤其是看到姜常喜约束自家两个孩子的时候,周澜直接就撂脸色了:「孩子们周岁,他们就该高高兴兴的,为何要为了别的事情约束他们?」
  姜常喜差点同周澜瞪眼,不约束行吗?你不知道你家孩子德行吗:「呵,周大人本事,周大人告诉我,要怎么办?」
  人家周澜那还真是有办法,不是瞎说的,过去直接把小弟弟抄起来了。挑眉看着姜常喜,意思就是我牺牲自己,你也得让孩子们自在,随意。
  姜常喜心说,成,你有本事。不过确实不在约束自家两个娃娃了。
  周大人这波操作,李大人都侧目,这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平日可没有这么亲近。
  周澜对小郎的关心,顶多对着下人问一句,平日小郎生活作息而已,今日这是为了哪般?
  难道是想要做些表面功夫给外人看?不无这个可能。
  李大人瞧瞧四周,这也没有外人在?他们两府的关系如何,在座的诸位都是心知肚明的吗。
  所以李大人当真是有些糊涂了,看不明白周澜这番操作。若说是喜欢自家小郎,李大人自己都不相信。
  没看到周澜眼睛都盯着地上跑的圆圆同姜姜吗。
  姜常喜心说,亏得今儿人多,俩孩子没注意到周澜怀里抱着小郎,不然这又是一场饥荒。李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