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7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7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乐猛然睁开眼:“为什么不换,我都已经热了。夜里咱们两个都踹被子的好不好。”
  周澜上一刻还在想,我抓媳妇的手,还是在成亲的时候,下一刻就被小舅子这么直白的说出自己不成熟一面,当真是半点绮丽情思都没有了。太丢人了。
  同样是脸红,可再也不是刚才那样的少年羞涩了,这次是臊的,对着姜常喜解释:“别听他乱说,才没有呢。”
  姜常喜不管两个人的官司,笑着拍拍常乐:“还不快睡,换了就是。”
  常乐乖乖的闭上眼睛睡觉。
  可周澜再想找到刚才的气氛,没有可能了,对着小舅子,深呼吸了两次,才淡定的送姜常喜出门,然后自己继续读书。
  等自己考中了童生,好歹在媳妇面前也算是有点底气。那是在想拉小手的问题也好。
  常乐从被子里面偷偷看看周澜,才侧身睡下。谁也别想同我抢常喜。
  第二日,先生就发现了,自家这个本来就算得上是用心读书的弟子,好像更刻苦了。
  先生私下里面还问自家小弟子:“可是你家姐姐昨日走亲戚的时候,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怎么看着你姐夫受刺激了一样。”
  常乐心说,才不是我二姐姐的问题,小娃娃多精明呀:“先生,您怎么能八卦呢。”
  易经八卦,先生那是稍有涉略,先生:“你所说的八卦是指。”
  瞧着小弟子的神情,就知道,他嘴里的八卦同自己熟知的八卦不是一回事。
  常乐:“就是说闲话,说别人的闲话,听别人的闲话。”
  先生差点动戒尺,这孩子怎么不知道给老师留面子呢,严肃的看着小弟子:“常乐,你的字,先生看着还成,从今日起每日多写两篇。”
  常乐一脸的委屈,先生光明正大的在抱负弟子:“啊。弟子已经很用功了。”
  先生:“你都知道八卦了,不知道师傅的威严不容挑衅吗。可见用功还不够。”
  常乐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先生不容挑衅,低着头:“哦。”
  先生心说就不能太心疼,惯着这些弟子了,该收拾还得收拾,看看一个个把他们给能耐的。
  随着周澜县考的临近,庄子内的学习气氛越发的浓厚,周澜这几日都是在先生那边学习到很晚的。
  这就是有自己老师的好处,同先生一块读书,不明白的地方,张嘴就问了,比度娘都好用。
  常乐倒是美了,先生没空搭理他,常乐脚前脚后的跟着姜常喜一块玩。
  先生说了,让你姐姐带着也是一样的。
  姜常喜以周大奶奶的身份在族人那边走动过几次。
  大伙都知道,周大奶府上有要下场的考生,可不敢随便打扰。
  姜常喜也说了,等日后,她准备席面招待大伙。
  就是县城那边,也有过两位秀才娘子请她赴宴。
  姜常喜同姜常仪相约一起过去的。感觉就是还不赖,至少知道别人家的宴席什么规格的,以后自己设宴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而且,人家姜家姐妹的感情好也宣扬出去了。
  谁不知道杜大奶奶同周大奶奶赴宴的时候都是在一起,手拉手的呀,姐妹能相处成这样,谁都赞一声姐妹情谊深厚。
  至于牵手的姐俩到底如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姜常仪每次都嫌弃够呛,可就是不撒手。
  姜常喜是没说什么,只是皱皱眉:“又不是闺阁少女,干嘛这么黏糊糊的,你不热吗,手心出汗了多脏。”
  姜常仪那脸色黑的都没法看,怎么就说的那么恶心呢。
  可面对诸位娘子,夫人的时候,姐俩的笑容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那么端庄秀美。
  规矩同风华如同刻在骨子里面一样,谁人见了不赞一句不愧是大家女。
  就是姜常仪回府之后,也是被婆婆夸奖的:“做的不错。”
  好吧,姜常仪下次去聚会的时候,为了婆婆这句不错,还得同姜常喜继续手拉手,粘腻腻的恶心着。
  有这个妹妹也有好处,家里的点心,零食,果脯,就没有断了过。
  外面传的,周大奶奶庄子上的果脯,有银子都买不到,可他们家的果脯从来都是姜常喜让人送过来的。
  自家夫君给先生的备的礼物都有果脯同烤鸭烤鸡,先生为此特别的满意。
  县尊夫人对着她这个儿媳妇也和煦几分。
  姜常仪那是享受这份殊荣的同时还心里气狠狠的。
  谁能想到姜三都到了如此地步,竟然还能给她这个秀才娘子带来如此好处。万分不服气呀。
  姜常喜就没有她那么复杂的心里,人家致力于打开县城的人脉。
  你看看三两句就羞涩的同别人家的小娘子勾搭上了。
  不过即便是怎么急迫的想要发展自己的庄子,同庄子上的物产,还是要以周澜的县试为主。
  最后都遗憾的同人说一句:“等日后我定然请娘子去庄子走走。”
  大家也善意的对这个比自己年纪小的周奶奶应约:“到时候咱们定然到你家庄子上走走,都知道你家夫君的县试重要。”
  
 


第92章 八面玲珑
  说真的,姜常喜这种行为,让时下的夫人们很是高度赞扬的,女人吗,就该如此以男人为重。
  好多人家的夫人回家就训诫女儿,看到周大奶奶没有,就该同她那样,没有什么事情比男人的功名更重要。
  这绝对是意想不到的一波好口碑。姜常喜也不太想要。
  当然了现在姜常喜只听到了夫人们当面的夸赞。
  姜常喜就会很羞涩的不好意思一下,姜常仪在边上看的牙齿都酸。
  就不明白,姜常喜她怎么做到的那副表情,大尾巴狼装什么小白花呀。
  弄得姜常仪再次对周围的这些夫人的认可都降低了,同自家婆子一样,都是不怎么有眼光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
  京城那边,周家二房没有消息。
  舅舅同婆婆那边同样没有什么消息。
  不过姜常喜给京城送的东西可从来没有少了过,十天半月的就送一趟。
  婆婆虽然不在身边,不过婆婆身边的吃穿住行,无一落下过。
  这事姜常喜做的相当用心。首先这是婆婆身份在这摆着呢。
  其次,这位婆婆为她开了那么大的方便之门,说真的,姜常喜愿意为这位婆婆多费心思。值得。
  一个寡居女子在娘家,姜常喜把林氏或许可能遇到的各种难堪都想到了。
  能够为林氏做的,但凡想到的都做了。
  京城那边,林舅舅,林舅母就怕收到外甥,外甥媳妇送来的东西。
  这若是个不懂事的,这若是个稍微对自家妹妹差点的,他们在说服妹妹再嫁的事情上,也能狠心点。
  可你说这外甥媳妇那么大点的孩子,行事竟然半点差池没有。
  看看外甥媳妇送的那些东西就知道,人家在担心,自家寡居的妹子在府上被人轻视了,处处都是给妹子做脸的。
  周澜这个外甥虽然没有什么来信,可外甥媳妇的信里面,把外甥读书的事情事无巨细的交代清楚了。
  生生地牵着自家妹子一条肠子。外甥确实出息,可这一封一封的信件也透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儿子也是能指望上的。
  人家小两口,给了林氏一个可以选择的路。
  林舅舅每次看着妹子,感觉自己都是那个坏人。这事弄的。
  林氏那边看着儿媳妇给送来的针线,爱不释手,同嫂子还说呢:“常喜她娘早就说过,这孩子针线上不成,竟然还肯为我做这些。”
  舅母就想说,不过是吩咐一声的事,摆样子缝了两针,怎么就感动成这样。
  可你在看看人家儿媳妇送的东西,每个荷包里面都有分量不等的散碎银两,这还是怕婆婆在娘家手头不宽裕,让下人怠慢了,把打赏的荷包都给塞好了。
  再看看那些衣服,虽然不是亲手缝制的,可这才多久,十几套的衣物鞋袜也是有的。
  怕是府上的婆子,丫头光紧着这边做了。
  再看那些吃食,名贵的,京城的点心有,保定府的点心有,还有自己府上做的,各种花样更是繁杂。
  烤鸡,烤鸭送来不方便,怕吃食变质,人家儿媳妇特意想办法弄了风干鸡风干鸭,她听都没有听说过呢。
  还有那些果脯,就是在京城也没有看到过。把小姑子的脸面撑的足足的。
  能把事情做到这份上,舅母都得说,她嫉妒了,她也有儿媳妇,可儿媳妇们没做到这份上。
  尤其是为了这个婆婆,外甥媳妇把府里大大小小的主子都送了贴心的土仪。
  人家这么大手笔,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婆婆在这里能过的顺心吗。
  没看到吗,最近这几天,连公婆都不怎么开口,让小姑子考虑再嫁的事情了。
  还不是要考虑外甥,外甥媳妇那边吗。
  让林舅母说,儿子儿媳妇孝顺,小姑子不会孤苦无依,他们何苦做这个恶人。
  难道林府出个再嫁女是个多荣耀的事情吗。可这话不敢同夫君说。
  可就怕最后,这一片维护之心,不被理解,还要被人家母子怨怼。
  林舅母心里反反复复的掂量,最后也只能随便自家夫君了。
  姜三老爷那边就开心了,带着夫人出门玩乐,闺女姑爷,儿子的孝顺,到处跟着走,走到哪都有惊喜。
  同行的谁不羡慕,老丈人都问他:“怎么东西还送到这里来了,常喜常乐知道你们在这里呀。”
  姜三老爷就说了:“前几日通信的时候,我大概说了,最近几日就在岳父这里。”
  然后老岳父冷哼一声,对着姜三夫人就怒斥过去:“你把闺女教的不错,可你也是当闺女的,我怎么就没有看到你这个闺女,这样追着还要孝顺我这个老子。”
  姜三老爷就知道自己显摆过火了,把夫人坑了。
  赶紧在夫人前面说道:“岳父大人,小婿可是把常乐都给常喜那边了。”
  老岳父咬牙切齿的,还想让我搭个儿子进去不成。还是说我这个老丈人,没有你这个老丈人对闺女大方,这姑爷太不会说话了。
  老头怒了:“你们还好意思说,出去打听打听,有你们这般没谱的没有,谁家爹娘当成你们这样。”
  然后拿着外孙女给自己的那一份,去自己院子里卖弄了。
  对于闺女姑爷,更多的还是嫉妒,人家再没谱,生了闺女儿子出息,都有成算,不用操心,你能怎么样,若是自己生的闺女也这么出息,有成算,那不就没事了吗。
  所以这份恼怒来的异常憋屈。
  听说外孙女姑爷要下场了,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学问的,不成,就用府上的名额恩荫也好。
  省的外孙女外出行走连个身份都没有。
  老头简单粗暴的活了一辈子,不太讲究那些虚头八脑的玩意。
  怎么样都是做官,有什么区别。
  距离县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姜常喜已经把县城摸熟悉了。
  县城里面哪几位举人老爷有名望,哪几位举人老爷有真才实学,就连这些举人老爷靠什么生活,有什么收入,儿女亲家是什么身份基本上都听个差不多。
  老先生同周澜那边难得休闲一下,就听着姜常喜一张嘴,叭叭叭的把这点事给说了个大概。
  老先生抽抽嘴角:“你这都怎么知道的。”
  
 


第93章 求情
  姜常喜略微羞涩的说道:“听这些举人老爷的夫人们说的八卦。不过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反正都听了吗。”
  人家那是当闲话说的,谁能知道还有你这般的人,把闲话整理出来呀。
  不知道这些举人老爷的夫人们听到这话,会不会后悔同你一块玩。
  先生再次后悔自己半辈子没有个内眷,从来不知道,原来内眷竟然是这么用的。
  周澜:“当真是了不起;  我就没有这份本事。夫人心细如发。”
  姜常喜:“我读书就不成,没有你们记性好,也没有这份耐心。夫君才思敏捷。”
  听着两个弟子互相奉承,先生莫名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姜常喜:“对了,夫君写过的试题,我试着给几位举人老爷的夫人拿回家请诸位举人老爷门看过。”
  周澜:“什么时候的事情。我竟然不知?”
  姜常喜偷偷看一眼先生:“在先生那边拿的。”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
  先生都不知道,自己手底下的东西;  这女弟子就这么操作一圈了;  自己才知道。
  姜常喜讨好的看看先生:“评价还是很不错的,真的。”
  先生对此沉默不语,看的出来,不是多赞成。
  姜常喜立刻解释:“您看,咱们好咱们自己知道,外人不知道呀。稍微刷一下名望也是可以的,至少万一有人被暗箱操作什么的,也不至于选到咱们头上对不对。”
  先生:“胡闹,你当科举是什么,那是为国选材,哪来的暗箱操作。”
  姜常喜心说,自古以来科举舞弊出的少吗,我不过是未雨绸缪。
  周澜都说:“不可如此说话。”传出去那是要惹祸的。
  先生一早就说,自家这个女弟子有急智,可就是喜欢走小道,投机取巧。
  早就想掰掰这个性子。这次机会就刚刚好;  所以;  足足半个时辰;  先生口都干了;  还在教训姜常喜呢。
  姜常喜真的怕了先生,以后小聪明,还是少用,自以为是更是要不得。
  周澜觉得先生说的严重了:“先生,是弟子的错。”
  姜常喜不能让周澜为自己背锅:“你一个读书的,哪来的错。我做了什么你都不知道。”
  周澜:“谁说读书就能不闻窗外事,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可‘齐家’那也是我为人夫君的本分。先生,内人是为了我,您批评我吧。”
  姜常喜明白了,夫君在检讨,他没有管好家,特指自己这个内眷。
  怪悲哀的,夫妻之间,自己是需要被管理的那个。
  先生:“好了,我那是为了批评谁吗;  我那是为了让她长教训。”
  姜常喜:“先生我知道错了;  我不敢再投机取巧。”
  先生:“也不能说你全错了;  只是要记住,祸从口出,以后不管是什么场合,都当谨言慎行。你们是夫妻,当有所商量。不可独断专行。”
  后面这四个字最严重。就是敲打姜常喜的。
  先生打发了周澜:“好了,你也别在这里了,去读书吧,还有半月就下场了,还休息什么休息。”
  周澜去读书了,对先生留下姜常喜,那是很担心的。
  师徒二人的时候,先生问姜常喜:“知道错了吗。”
  姜常喜:“知道了,慎言慎行,还有,不能替他做决定。”
  先生表示欣慰,还挺通透,知道他操心的是什么:“无论是什么关系,都讲究个相处之道,夫妻也该是如此。你的为了他好,该是他觉得好才是好。明白吗。”
  姜常喜对着先生行礼,让先生操心了呢:“谢先生教诲。”
  先生:“我这半生,就收了你们三个弟子,我是希望你们一直都能好好的。”
  姜常喜想说,就是不能好好的,这年头也不讲究休夫的,您何必这么伤感。弄得我都不好受了。
  这次真的长教训了。
  至于说休妻,姜常喜想,自己应该不至于给周澜这个机会。
  当然了世事无绝对,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自己脑子也被驴踢了。
  姜常喜:“先生我真的知道错了。”
  先生:“嗯,既然知道错了,那就把孝经抄写十遍。”
  姜常喜眼睛都瞪大了,伸出一根手指头:“一遍是吧,师傅。”
  老先生比姜常喜眼睛瞪的还大,还要惊奇:“老夫也是在书院教过书的,入室弟子虽然只有你们三人,可书院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