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73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73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花郎:「您有没有觉得,周贤弟对大利,还有大利怀有身孕的事情,反应不太一般。」
  付老夫人多少会看人眼色,而且自从大利成亲以来,大利去哪付老夫人都跟着陪同的。
  对于周大人对大利的看法那真是明白在心里的。一点误会都没有。
  付老夫人看着儿子别扭的模样,差点笑出来,儿子想多了:「娘劝你别问,不知道其实挺好的。」
  探花郎脸色都绿了,老娘明不明白,这话让人很有些想法的。
  就听付老夫人说道:「跟你想的绝对天差地别,真的。」
  探花郎就觉得老娘中间断句太惊悚,探花郎经过殿试考验的小心脏都有点扛不住:「娘,我可是亲儿子,有什么话,您还不能同儿子说吗?」
  付老夫人不忍心看着儿子闹心,逗两句就罢手了,不过知道儿子对儿媳妇如此上心,老夫人还是乐意看到的。
  毕竟是差点结了金兰的姐妹,人家老夫人挺怕儿子对儿媳妇虚情假意的。
  付老夫人:「你该知道,大利同周夫人情谊深重,大利都嫁人了,还坚持回周府给周家小郎君,女郎当先生。」
  探花郎点头,这事他知道,也是因为这事,他上下联系之后,瞎想的。
  付老夫人:「这事呀,周夫人那是高兴的,是乐见其成的。」
  付老夫人那也是听了周府闲话之后,自己观察的结果:「可周大人,我瞧着未见得乐意。」
  探花郎:「这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付老夫人:「周大人的心里,周家女郎那是要行止有度,坐卧有序,出口成章,礼仪规范的。我瞧着周大人对女郎的期盼很高,那是个慈父。」
  探花郎真的没懂,老娘说的太含蓄了些:「什么意思。」
  付老夫人:「意思就是,周大人并不是多想要为女郎聘请大利这个女先生,不过周夫人这边挺高兴的,他们夫妻之间没沟通好,周大人不想伤了夫妻情分,所以周大人就换了一个方向,多关心了一下你们夫妻的子嗣问题。」
  跟着:「别问娘怎么知道的,娘长期出入周府,这点事还是看得出来的。」
  探花郎:「可同我们夫妻子嗣问题有什么关系。」
  付老夫人心说傻了吧:「大利怀胎,就不好过去教导周家女郎了。」
  探花郎:「岂有此理,大利的一片心意,竟然如此糟蹋。他周澜凭什么?」
  付老夫人双手一摊:「这个,就看你愿意怎么想了。」
  她老人家反正没觉得如何,人家小夫妻能想出来这么一个不伤情分的方法,挺不容易的。
  探花郎耿耿于怀,替大利不平:「我们大利怎么了,怎么就还不配教导他们女郎了不成,这周贤弟不过如此。」
  付老夫人心说,人家看重你们家大利的时候,你好像也没有多高兴,怎么不看重了,反倒恼羞成怒了。儿子这心思怎么就那么难懂。你到底要人周大人如何态度?
  探花郎自己都有点整不明白了,好像怎么都不太高兴。这事弄不弄清楚都有点憋屈。
  以后自家大利才不会过去周府,让人嫌弃呢。当然了,他也要能当的了夫人的家,做的了夫人的主。
  这事让人探花郎对周澜很不痛快。
  周大人当差的时候受到了探花郎的冷眼,心里还纳
  闷呢,抽风了,大喜的事情,怎么还甩脸色呀。
  还是大利在付府作妖了,让探花郎迁怒了他。
  周大人那真是愿意大利同付探花能长长久久的在一起,别闹矛盾,这样自家也能消停点。
  所以周大人笑眯眯的过去:「付大人呀,心情不好呀,要往开了想,咱们当郎君的可不能把情绪带到府上去。」
  探花郎如今知道周大人的心思,对着周大人冷哼一声,甩个冷脸就走了。
  周大人心说,这还真的被迁怒了,就说大利是个不省心的。
  不过人家不在意,最近姜姜跟着小舅舅,跟着先生一起学习,或者同自己这个父亲学习,那都是出口成章的。哄夫人的词语都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近朱者赤。
  姜姜女郎想吃什么拽着自己这个亲爹,爷两就满京城溜达,还用得着大利带回来的肘子吗。
  这么说吧,即便闺女好吃,那都提高档次了,不再执着于肘子,对于周大人来说这就是进步。
  至少以后的姑爷,不用靠买肘子哄闺女。吃食那是丰富多彩的。
  尤其是闺女跟着他这个亲爹一块,爷俩整日里出去晃悠,爷俩日子过得美着呢。。
  为此周大人那是准备去广济寺上香的,保佑探花郎府邸,子嗣延绵,大利生完这个,生下一个,一直生下去,没空来骚扰自家闺女才好。能同闺女如此,都是大利姑娘的成全。
  还是赵侍读看出来两位同僚关系不睦,过来询问周澜:「周贤弟同付贤弟最近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周澜能承认就怪了,就不信这个赵侍读是什么好心,一脸的惊讶:「赵兄,何出此言,我同付大人不是一直如此吗。」
  赵侍读心说,那就怪了,你们两个好不好的,别人还能看不出来吗。哄谁呢,还是当别人是傻子?
  赵侍读:「周贤弟,这是把为兄当外人。」
  周澜笑眯眯的:「赵侍读,赵兄,这话说的可真是见外了,小弟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没觉得有何不妥,可是小弟做什么事情不妥,还请赵侍读,赵兄指点一二。」
  赵侍读想要同周澜亲近不成,摸摸鼻子就走人了。
  别管为什么,至少情绪上不能带出来,探花郎当差也够久了,这点事怎么还没整明白呢。
  看看没事都要整出来事了。周大人对探花郎的专业素质都质疑了。
  然后周澜就翩然下衙了,到底还是找了探花郎询问:「付兄最近因何心情不美妙。」
  探花郎扫一眼周澜,都不想搭理他。
 


第941章 筹谋
  周澜当真是不太明白,付兄为何给他脸色看:「付兄,付兄,心情不好可以理解,谁都有心情不美妙的时候,可咱们毕竟身上担着差事呢,情绪不能带到工作中对吧。」
  心里还嘲笑探花郎,有大利那么一个夫人,心情不好那不是正常的吗,以后怕是探花郎要心情时常不好了。还是习惯习惯吧。
  探花郎气笑了,合着这位还以为他心情不好,不是针对他呢,有没有点自觉呀:「周贤弟心情很好?」
  周澜抿嘴:「倒也还算平常,不至于影响当差。」你说这人多不招人待见,他还挤兑人了。
  探花郎气笑了,合着自己白生气了,这位周贤弟半点没领会到被人恼了:「哦,说起来,内人还领着周府的供奉呢。」
  这话题,让周澜皱眉头,若是可以,他那是不想要花这份供奉银子的,或者光花银子,不要先生也可以。
  斟酌了一下才开口:「付兄府上也不差这点供奉,不过是她们妇人之间的情谊而已,不过以后贵夫人要带着府上小郎君的,想来没有功夫去府上当先生了,当真是遗憾。」
  说的时候嘴角都翘起来了,可见对此事,一点不遗憾。
  探花郎算是真的信了老母亲的话,周大人这么关心自家夫人,自家事情,不过就是私心,作为郎君的胸怀呢?
  探花郎看不得周贤弟那得偿所愿的嘴脸,就不愿意成全周澜:「没关系,我家小郎君可以随着母亲一起到贵府任教。」
  周澜瞪眼,有病还是有毒,干嘛这么坚持不懈,给你年终奖怎么地:「那可不敢,那可不敢,探花郎还是要慎重些。」
  跟着:「府上的小郎君和其金贵,更何况,如今情况特殊,付兄该考虑付老夫人的心情,好不容易盼到孙子辈儿的了,定然要以安全为主,那个,以后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
  周澜觉得还是早点找个地方猫着更妥当,这探花郎抽风,若是非得要夫人当这个女先生,可如何是好。
  他周澜可不舍得拿自家姜姜给大利练手,凭什么呀。
  人家探花郎啥也不说,光看着周贤弟笑,弄得周澜毛毛的,可以说从探花郎府邸出来,颇有些狼狈的。就不知道探花郎那神情,为何那般笃定,那般让人发毛。
  再上衙的时候,探花郎心情就好了,看到周大人心情不美妙,他心情就好。就这么损人不利己。
  赵侍读就看不明白了,这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就说好就好,说歹就歹。
  而且今日周侍读瞧着付大人的眼神,可不算友善,这两个人之间没有猫腻,他都不相信。
  周侍读如今在翰林院出挑,赵侍读如今也不敢想同周侍读比肩了,可想要靠上去,让那些老翰林们看看周侍读身边的他,可明显付侍读同周侍读相处的更好。
  赵侍读心里那是郁闷的。这届的前三甲被一个前十的进士衬托的成了笑话。
  这话在翰林院里面,说闲话的人多了去了,赵侍读这个榜眼更是面上无光。
  本以为状元不在翰林院,他就是这届前三甲里面最挑头的人物。
  可惜,别管是探花,还是前十的进士,都走在了他的前面。活脱脱把他衬托成了个笑话。
  让那些本就再说,探花郎当初吃亏在年岁上的人,更是肆无忌惮,似乎坐实了一般。
  翰林院,凭学识立足之处,赵侍读如何不酸,如何不往心里去。
  偏偏付,周两位侍读关系不错,他活脱脱成了垫底的。每每想到这个,赵侍读就如鲠在喉,很是不甘心。
  奈何,人家周侍读在翰林院里面声名鹊起,不是他能压得住的。
  探花郎的学识,更是稳扎稳打,得到老翰林的认
  可,让他无处着力。
  相信若是有什么机会,绝对轮不到他了。
  除非,探花郎或者周贤弟,自取灭亡。
  他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看着别人眼看一飞冲天,他还不太甘心。
  焦灼的都成了心病了。
  到底心胸还是不太够。不然没有了状元头上压着,他一个榜眼,稳扎稳打也不至于他来心慌。
  因为前阵子老翰林致仕的事情,他同钱侍读在翰林院的名声就一落千丈,如今后悔也是晚了。
  所以为了名声,赵侍读最近,就使劲的想要同付周两位大人靠近,可惜总是不得方法。
  人家俩人也不见相处多好,可就是莫逆之交,同他也不算疏远,可任谁都能瞧出来,相交平平。
  这也是人家付周二位大人的本事了。
  赵侍读的心思,大伙看的明明白白的,可有些地方,那就不是你投机取巧能站住脚的,要靠真本事,真学问。
  比如翰林院。
  人家探花郎学识扎实,精彩绝艳那波的,做人坦荡,赤城。人摆在那,就能入老翰林们的眼。
  周大人做事扎实,学识自然顶顶好的,为人处世挑不出来毛病,到了翰林院,挑眼的就那么一二三件事,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老翰林们提起来除了点头就是赞扬。
  你一个榜眼,做事不踏实,投机取巧,些许学问而已,翰林院这样的地方,缺少学识吗?
  随便拉出来一个都不差文采的。想要如翰林们的眼,难了。
  年节过后,周侍读都能够独立去宫里讲学了,虽然不过一二次,可那就是翰林大人们承认的水平,那就是上官给予周侍读的信任,更是宫中给与的信任。
  周澜自己都扯着嘴角背后瞎乐。偶尔同姜常喜叨咕两句,我可以筹谋一二了,我这是入了眼了。
  姜常喜才不管这些事情呢,她必须承认,她脑子不够使,勾心斗角的事情她做不来。
  周澜在夫人这边嘚瑟都嫌弃没意思发,夫人就没明白这里面的道道。
  姜常喜急了,也会来上一句:「那么多补脑子的,总算是没白吃。」难怪你脑子成天乱琢磨。。
  夫人的意思,脑子好使有她一半的功劳,总是能换来周大人的笑声。嘲笑。
  不敢招惹夫人的周大人,最后还是抱着姜姜,领着圆圆,去先生那边同先生同小舅子嘚瑟。
 


第942章 周大人的锅
  先生对于弟子能在翰林院做出来成绩,那是相当骄傲的,那可是人尖子呆的地方:「熬资历吗,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你既然基础打的不错,就该早些筹谋去处,在外多走走,以后入朝,不管在哪,都容易的多。」
  周澜:「弟子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圆圆同姜姜还小,弟子还是想要去富裕一些的地方。」
  周大人一心为了孩子们着想,连这样的事情,盘算的时候,都把孩子放在前面。
  先生一直瞧不上大弟子:「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然后看看姜姜,先生的话头一转,变成了:「不过什么样的地方都历练人,区别不大。」
  常乐都看出来了,若不是为了外甥女,先生怕是不同意姐夫如此盘算的。自家姜姜的魔力可真是大。
  姜常乐那边也帮着周澜盘算,想要挑一个好的去处,毕竟这一去,怎么也要三五年的:「可惜江南已经去过了。」
  先生敲打自家小弟子:「口气可真大,江南你也不过走了几个地方。就敢说去过了,丢人。」
  周澜帮着小舅子解围,立刻就说到:「富裕地方也不是只有江南一处。」
  常乐:「我反正都是跟着先生的,去哪都一样,不过这也不是咱们自己谋划就算的。可有些把握?」
  先生心说,你可不是跟着先生我,你那是跟着你姐姐。这点人家先生一点都不误会的。小弟子那点心思,还想忽悠他老人家?哼。
  周澜笑眯眯的回答小舅子:「可费些心思,总是有点希望的。」
  常乐昂着下巴颏子:「我们圆圆同姜姜,可不是怕吃苦的人,我姐姐也不是怕吃苦的人。这事你还是要多考虑你自己。」
  周澜忍不住揉了一下小舅子的头发:「我会仔细想明白的。」
  先生看着人家郎舅,轻笑一声,诙谐了一句:「圆圆姜姜确实都不错,也不怕吃亏,只是怕吃亏。」
  常乐同周澜一块看着先生,孩子那么小,您怎么可以说大实话呢。
  先生:「咳咳,还不能说实话了,好了,些许小事,你自己盘算就好,别打扰我们上课。」
  说完人家还把圆圆留下了。姜姜吗,就是个旁听生,为了这个,周澜同先生面前不止一次抗议过了,怎么能够不一视同仁呢。他们家姜姜多委屈呀。
  这个真不怨先生,看重圆圆同男女之分关系不大,主要是圆圆坐的住,听的进去先生讲课,稳稳地坐着,或者睡觉,从来不哭不闹。这对先生来说,就是好学生了。
  姜姜不成呀,小姑娘活泛的狠,不是打翻了砚台,就是掀翻了课桌,一不注意还会撕毁书籍。
  让先生的课程维系艰难。严重耽误小舅舅的课业。可不是总是被先生排斥在外吗。
  听到男弟子这话,先生就黑脸,对自家孩子心里就没点数吗,这样的要求都好意思提出来。
  周澜不太高兴的抱着闺女走了,心说,早晚让先生知道,自家姜姜那是才女。
  背地里没少给闺女上课,教导的那个认真。就想要先生有朝一日,后悔莫及,错过了璞玉。
  可惜效果吗,当真是瞧不出来,孩子说整句的话都难,如何评判孩子读书如何呢。周大人的一番心思,那真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了。
  姜常喜看着周澜背地里折腾,说真的,心疼孩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好吗。
  都是一家人,争什么。证明姜姜比圆圆学的好,难道你当爹的就高兴了。未必吧?
  姜常喜那是把这话放在嘴边转了一圈,都没有问出来。怕周大人回头自己辩证不出来结果,魔怔了。
  探花郎府上,大利姑娘呆的都要生锈了
  ,原来还有把所有好东西都捧到眼前,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