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77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77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攀比是个好的,骄傲就有点不合适,周澜咳咳咳:“说的对,爹为你骄傲。能生出来圆圆就是爹最大的本事,还有姜姜。”
  爷俩就这么互相安慰的睡着了。周澜更是被儿子拿下了,就没敢在说过二胎的事情。
  ‘想’这个事情,都觉得对不起儿子的一片赤诚。睡着了,周大人都在想,我儿子怎么可以这么贴心。
  最高兴的就是姜三老爷,带着儿子,外孙子出去的时候特别的有面子,自家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慧。
  最骄傲的还是,自家孩子惯不坏,你看平事对孩子那么娇惯,孩子出门的时候,礼数什么的一点不差。
  还舔着脸同姜常喜掰扯:“我就说好孩子不用教,什么都懂,你看我惯着两个孩子吧,你看两个孩子被我惯坏了吗?”
  那口气,那神态,不是亲爹,姜常喜都想捶死他。
  姜常喜心说,您可真是大明白,您当真是不明白,为了您这份惯着,背地里你闺女费了多大的功夫。
  这也就是亲爹呀,不然她要学孟母三迁的。躲他们远远的。
  圆圆同姜姜这时候就低着头,一眼都不敢看姜常喜的。他们自己什么样,心里还是有数的。当不得外祖父如此骄傲。
  当着变脸的亲娘面前,他们不敢骄傲,更不敢谦虚。
  姜三老爷还数落闺女:“看看孩子被你管的都不敢抬头了。长期以往,孩子会没有自信的,咱们家小郎君,小女郎可不是畏畏缩缩的。”
  姜常喜抽抽嘴角:“有您惯着他们呢,放心,不会在意我这点打压的。”这两孩子如今自信的都过头了,听说,前几日姜姜说她自己有避火的本事,拿着蜡烛差点把头发烧了。
  就想要问问,他们还要怎么自信,姜常喜当时气的脑袋都大了,你这是没被烫过是吧?没吃过亏是吧。
  姜三老爷对闺女不是很满意,头一次知道自家常喜原来也不是那么完美。怎么就不懂稀罕自己孩子呢?
  背地里面两口子唠嗑的时候,姜三夫人竟然很认可这话:“常喜也就是有带着常乐的本事,带着圆圆姜姜就不是那么处处都合适。”
  常乐听到这话的时候,那真是有些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了。
  自家爹娘到底从哪总结出来的结论呀。
  姜常喜同周澜两口子唠嗑的时候,姜常喜也说了:“你说,我当初带着常乐的时候,孩子处处体贴,淘气那都是让人稀罕的,为什么圆圆同姜姜不随小舅舅呢。”
  周澜自然是不愿意听的:“圆圆同姜姜也不差呀。”
  姜常喜就开始从头到尾的数落俩孩子做的事情:“会跑就开始在府里祸祸,能出大门,就去邻里祸祸,你少给人赔礼道歉了吗,现在好了,开始祸祸他们自己了,他们咋不上天呢?”
  说着话,姜常喜感觉就开始上头了,不能深想,不然要看大夫的。
  周澜那边默默的开始练字拒绝同夫人交流,那不是孩子的错,那是边上人不会带孩子,让孩子出现危险,他还没找人算账呢。
  就这样的两个孩子,姜三老爷竟然说‘好孩子,想要惯着,都惯不坏。’
  圆圆姜姜若不是有常喜管着,那都能上房揭瓦,下河摸鱼了。
  常乐就感叹,爹娘竟然觉得常喜带孩子不成。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定然不能让爹娘带着。堪忧。
  在先生那边的时候,两个孩子还是不敢胡乱闹腾的,先生的威严不容他们冒犯,这是从小就被长辈们言传身教的结果。
  没看到小舅舅同爹爹在先生面前都老老实实的吗。就是厉害的娘在先生面前也是一句不敢多说的。
  所以大人在做,孩子在学。
  这都是姜常喜的金句,都被周大人放在日记里面了,这都是以后的传家宝。
  孩子们不在面前的时候,姜常喜对着先生随意多了:“您说话比弟子可管用多了,如今也就是您能唬住他们两个了。”
  先生撸着胡子:“言传身教,当真是言传身教。比你悟性好。”毕竟言传身教都没让自家女弟子对先生多尊重。
  跟着:“让你多读书,你看看孩子们就是被你拖累了,不然肯定比现在还聪慧。”
  人家先生竟然还有这个遗憾?
  姜常喜:“这话听着您对两个小娃娃不满意呢。”
  先生:“乱说,是对你这个弟子不满意,当初让你听听诗经你都不肯多听,若是好好的多听多看,用心一些,没准圆圆都比常乐读书好。”
  冤枉死了,姜常喜:“欲加之罪,弟子不服的。孩子们喜欢什么,那是天性。”
  先生:“姜姜喜欢直来直往,喜欢耍枪弄棒,难道不是你不好好读书的原因。”
  姜常喜都不同先生掰扯了。愤恨的:“先生,弟子觉得这是姜姜身上天生的优势,是特长。”
 


第951章 事不算大
  对,人家姜常喜确定了,至少自家闺女那也应该是特长生,先生应该因材施教。先生应该把眼光更放的远一些,开一些。
  差点说出来先生您格局要不要试着再放开一些。
  先生气的嘴巴都抖了:“是吗,你若是好好读书,没准他们的特长就是读书。”你看人家先生到格局还是够大的。
  姜常喜也不能说死读书也不是什么本事,毕竟家里都是读书人。
  讲不出去道理了,郁闷的回了内院。同一群文人怎么说我闺女武艺出众是体特长生。基本知识也不欠缺。
  自家姜姜多聪明呀,比自己读书的时候聪明多了,怎么能因为我们姜姜体力更好,就看不到呢。
  姜常喜同小谨建议:“以后咱们姜姜的衣服上,要绣上,我是大聪明。脑子比功夫更好。”
  小谨一点不觉得这个主意好,不过要考虑夫人的心情:“您觉得这样真的好吗?”相当委婉的提醒。
  姜常喜:“肯定不太好,可我不写上,先生们根本就看不到咱们姜姜的优点,姜姜读书那么好,他们还不知足。”
  小谨跟着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是大聪明还是算了,小谨:“不然咱们还是写文武双全吧。主要是这字秀出来更好看,更具观赏性。”
  姜常喜点点头,绣活上,小谨是专业的,姜常喜相当信任:“这个可以有,多写两句也没什么。”
  小谨吸口冷气,得说,夫人很信任她的绣工吗:“还是要考虑一下美观性的,秀多了让人眼花,看不清楚的。”
  姜常喜:“交给你了,就知道你肯定能行。”
  这信任,其实小谨不太想要。感觉就是要丢大人,亏得女郎还小,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夫人偶尔总是有那么不太靠谱的时候,这样的衣服做出来,她怕是要被大人,同老夫人,先生分别叫去谈话的。
  当然了衣服做出来之后,也还成,小谨的欣赏能力还是在线的。
  就是那字有点炸眼,先生看到过来读书的徒孙,眼睛都抽抽了,这是怕我看不到姜姜身上的聪慧。
  姜姜小朋友读书本来就是混日子的,那么大的娃娃,能坐住就不错了。
  半日先生都没往姜姜这边多看,怕自己走神。
  不过人家圆圆看了,而且一直看,虽然有些字不认识,可多少也认识两个的。
  而且人家对比了,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字,这就有点让圆圆小朋友不高兴了。
  下课人家圆圆就问了:“姜姜的衣服上写的什么。”说话的时候,手扯着姜姜的衣服,一言不合就要萧墙。
  常乐小舅舅,看看外甥,外甥女,先把两个孩子分开,看自家外甥女如何都是稀罕的,认真的同圆圆读了一遍,顺便还教自家圆圆认字。
  人家当舅舅的,用心良苦,时刻不忘带着外甥学习这都能利用上。
  然后圆圆就不干了:“为什么我衣服上面没有,是我读书不少,还是我武艺不行。”
  先生听的眉头都皱紧了,这就是不靠谱的引导,你看看,把孩子都带歪了。
  常乐不能说,因为你不需要穿这样的衣服,也有这样的实力,那样太伤害外甥女了。
  所以常乐小舅舅说的是:“因为你是郎君,以为你不喜欢这么花俏呢。”
  先生嗤笑一声,小弟子可真本事,会忽悠孩子了。
  那边常乐装作没听到先生的嗤笑。
  圆圆还是想要这样的衣服:“我觉得挺好的,我也要这样的衣服。我喜欢花俏。”
  这话可不能乱说,常乐都有点措不及防,这不应该是这样发展的:“那个,喜好,不可以这么草率的决定。”
  先生听的头大:“胡闹。”尤其是小弟子,错误的引导更可怕。
  常乐为了外甥们也是拼了:“先生,挺好的,至少方便圆圆他们学字,您看,姜姜衣服上的字,他们两个都认识了。”
  先生气乐了:“如此说的话,你们请先生做什么,应该请绣工。”
  咳咳,先生犀利起来当真是不太给人留面子。
  常乐想要过去拽先生袖子,不过如今常乐已经到先生肩膀的高度了,这招不好使了。
  先生生气,也不会耽误了教学:“好了,读书吧,这事都是那女弟子瞎折腾出来的。”
  常乐心说,还不如数落我呢,想要替常喜背锅,先生都不相信。
  所以忙碌一天的周夫人,晚上就被先生抓着一通数落,投机取巧,耽误孩子们读书,做出来的事情一件比一件不靠谱,哪样都值得先生费工夫教训。
  姜姜是女郎,穿衣服尤其是要注意的,怎么能留下这样的黑历史呢。这对一个闺秀来说,很不妥当。
  姜常喜都不知道,先生竟然对姜姜以后那么久的事情都考虑到了,相比之下,自己这个母亲做的实在是有点随意,没有考虑那么长远。
  这点姜常喜那是要检讨的,就同当初放圆圆姜姜同李家小郎一起玩的时候,姜常喜就没有想到后果。
  小郎是长辈,若是被圆圆同姜姜玩闹伤了,那就不是孩童打闹的事情,若是被有心人说上两句,以后对圆圆的仕途都是有影响的。
  所以这年头当亲娘的不能因为软萌可爱就乱七八糟的折腾孩子。
  姜常喜是检讨了,特别认真的同先生认了错。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能想当然。
  问题圆圆如今要穿绣字的衣服,有点不好收场。你不给做,那就是对两个孩子不太公平。
  姜常喜头大,不好同先生交代,才认错了呢,关键是不能给闺女留下黑历史。
  周大人知道夫人的烦恼,跟着乐:“这有什么,把字换一换就好了嘛。有先生这样的大家,有我这样的进士夫君,还有常乐那样的才子,咱们还能让这衣服上的字给难住。”
  当然了文武双全,我是大聪明那样的话,绝对不能在上身了。确实影响形象。
  姜常喜可算是把难题扔出去了:“交给你了,不愧是当人夫君的,关键时候如此有担当。”
  周大人拍着胸膛把事情应下了。多大的事?谁让是当爹的呢,扛了。
 


第952章 一不小心引领了时尚
  然后等姜常喜再看到孩子们衣服上的字时,就变成了,学海无涯,天道酬勤,这样的金句。
  而且人家周大人都跟着一起穿了,不过字要低调内敛的多。
  姜常喜也看到自己同别人的不同,说真的,换成她,没准都是天下第二,或者谁与争锋,这样的字眼,出去就找打型的。
  先生看姜常喜的脸色都好看过来,若是这样的字,穿在身上也就穿了。还有些别样的雅致。
  没看到常乐小郎君都穿了同款吗,不过字都是论语,而且平和的,出门不找抽的,比如和为贵。
  人家常乐还劝着先生也一块穿呢,到时候他们师徒出去走一圈,那都有炸街的可能。
  先生能不知道小弟子那点心思就怪了,这都是给女弟子善后的。
  看把他们一个个能耐的,倒是难得,能折腾成如此模样。先生主要是对这事的后续处理满意。自家弟子应变能力不错。
  先生虽然没穿同款,没给小弟子面子,不过人家先生有这样的衣服,大贵给做的,这事姜常喜听大福说的。
  姜常喜就扯扯嘴角,大贵的本事可不在刺绣上,多耽误功夫呀。
  大福对自家夫人就说了一句:“我这个不成亲的,比夫人成亲的也不差。”
  姜常喜当真没听懂:“哪来的高见。”
  大福:“您这个成亲的,那不是也没多懂人家大贵的情谊吗。”
  姜常喜这才知道自己被人挤兑了,大福在说自己不太知情识趣:“肤浅,我的情谊那是比较深沉,你家大人能明白就成,不用你看的懂。”
  底气不太足的甩袖子走人了。也明白大贵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善后呢。
  大福心说,夫人可真是自信。这事她可不掺和,不过人家给夫人面子,穿了一身,绣字‘算账的’衣服出来晃了一圈。
  姜常喜吓的,把大福请回去的,算是知道,什么叫人以类聚了,亏得再府里,这要是传出去,多找抽呀。
  姜常喜对着大福就问了一句:“穿这个,这个字,你怎么想的。”
  大福:“我就是个账房,算账的,没错呀。”
  姜常喜无语,你不怕找死吗,让后大福就笑了:“这不是夫人的风格吗。”
  姜常喜咬牙切齿的:“原来帮我加深认识呢,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人家大福把衣服当作纪念收起来了。
  周大人为了表示对夫人的认可,不怕丢人,穿着这样的衣服,带着小舅子,儿子,闺女特意去外面转了一圈,这才是出去炸街的。
  人家四位还是在酒楼用过饭才回来的。可把两个孩子给乐坏了。原来同爹爹,舅舅一块出来,可以这么快乐。
  圆圆说的都是酒楼里面的热闹,闺女说的都是酒楼里面的菜色。最后总结,以后还要去。
  姜常喜看出来的是自家闺女儿子不太有见识,这点事就乐成这样,以后自己得多带着孩子们出去看看,光知道读书可不成。
  你看人家姜常喜就去找先生谈这个事情了,不光给孩子们弄出来逛街溜达的时间,人家还给常乐争取到了。
  用姜常喜的话说,没道理出去那么远游学,脚下的京城之地错过了。
  这点先生还是认可的,出去走走也好,省的弟子们出去就哇哇哇的没完,一点见识没有。
  所以最好的时节里面,常乐带着外甥外甥女,早晚都是游走在京城的街头巷尾的。那真是想象不到的快乐。
  等姜常喜等到各个庄子上秋收报账的时候,才知道,自家小弟带着一双儿女,竟然引领了一波时尚。
  如今京城的流行风,就是衣服上各种各样的高调绣字。五花八门,绣什么的都有。
  那可真是比周大人的绣字高调多了,当然了也没有姜常喜心里的天下第二,唯我独尊出来。找死的人真的没有。
  姜常喜百忙之中过去先生那边得瑟:“能被这么多人效仿,弟子还是有些见识的。”
  先生嗤之以鼻:“你还是算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吗?”
  姜常喜可不服气了,可你同先生也理论不出去。
  先生扫一眼小弟子,还有那一身,让人看的眼花的衣服,讽刺到:“等以后圆圆认字多了,你是不是穿一本说文解字在身上。”
  常乐也不敢回嘴,谁让当初他就是用,这样穿能带动圆圆学习认字的积极性,说服先生的呢。谁也不知道,事情可以发展成这样,大家接受度还挺高。不过也不敢在先生面前骄傲不是。
  不过背地里,常乐还是支持她家常喜的。
  还是常乐同周澜给予了姜常喜肯定,这波时尚就是姜常喜引领的,别人都是效仿。
  周澜更是同夫人显摆:“同僚们看到我这新衣裳,特意过来请教过呢。”
  常乐不落人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