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不在身边,二姐夫还是很正常的。
周澜:“二姐夫说远了,咱们郎舅连襟在一起,说些什么都不重要,聚在一起就是庆贺了。”
姜二姐夫闻听这话,欣喜的拉着周澜:“妹婿,你当真是同我性情相投,姐夫也是这么想的。咱们郎舅,连襟就该亲近些。”
跟着:“我在府上虽然兄弟几个,到底不是很亲近,知道妹夫家中独子的时候,我就想,咱们就是天生的兄弟缘分。”
要抱团取暖的意思。
姜常乐听出来了,心说,我就是那个配的,所以二姐夫主要想亲近的还是自家姐夫。
姜常乐能高兴吗,还好周澜私下拉着常乐的小手呢。还晃了晃。
仿佛再说,咱们郎舅才是最亲近的,总算是让常乐没有不高兴,当时就质问二姐夫怎么可以这样,把自己排除在外就算了,还挖自己墙角,明明我姐夫就是同我最亲近的。
周澜:“同二姐夫相处就知道二姐夫性情直率,能得二姐夫为友,为兄,澜喜不自胜。”
姜二姐夫:“你不觉得我直白就好。”
周澜:“二姐夫性情中人。”
不然能说什么,您上来就放这么大的瓜,我不听也不合适呀。
不过到底如何,还要相处相处的,他爹活着的时候,就同他说过,大丈夫立在世间,当光明磊落,可也不能见人全抛一片心。
同二姐夫相比,是他心性不够磊落,很是惭愧。
周澜向往二姐夫这样的品格的,真性情多好。
可二姐夫还有县尊大人维护他,让他可以如此这般性情。
可自己却是不能如此任性洒脱的,他是顶门立户的家主,他还要互助身后的内眷。他头上已经没有那片遮挡风雨的天了。
他是要做撑起一片天的男人,想到这里周澜眼神坚毅起来。
第119章 我好像还不错
周澜同常乐带着二姐夫在庄子上走动,三人心情放松,倒是难得有些趣味。
姜二姐夫诗性大发,还要拽上两句酸诗,这就让周澜听的相当心痒。
倒不是他想要赋诗一首,而是特别想要问问,二姐夫这作诗的水平在书院算什么层次。
周澜大概的掂量一下; 虽然先生同亲爹都说,他在文采上着实一般,可同二姐夫这个秀才比起来,周澜自己品着还不算是很差。
姜二姐夫看着周澜发呆,于是好心安慰周澜:“妹婿你莫要心急,诗文这种事情不着急的; 待到日后; 触景而发,自然手到擒来。”
听二姐夫这话; 竟然还相当自信。
周澜谦虚的表示:“还要二姐夫指点。”
姜二姐夫大包大揽的:“为兄读书不成,唯有这诗文上,有一二见解,妹夫只管放心。”
啊,那就是对自己的文采很有信心。二姐夫这个水平,信心到底在哪呢?
周澜心说,怎么也得是县学里面一等的文采,才可以这般夸口的,那么衡量一下自己,难道我也有这个天赋。
可自家亲爹能看错了,先生也能看错了吗。周澜心说,自己可是被两个很尊敬的人,下过评语的。
两位长辈都叮嘱过他,文采不行,就在时文上多下功夫。扬长避短吗。
周澜很是不理解; 我这诗文到底行不行呀。
回到书房的时候,周澜提笔把二姐夫做的诗抄录下来送与二姐夫手中。
姜二姐夫欣喜不已:“你我连襟当真是相得益彰,妹夫的字当真是鼎鼎的好。”
问题我不觉得你诗文有多好。周澜心里老苦闷了。
送走姜二姐夫夫妇,周澜读书的时候都有点走神。
姜常喜给常乐送羊奶过来,常乐喝奶之后睡觉。
到了姜常喜同周澜夜话的时候,夫妻二人总是在这时多说两句的:“看夫君今日似乎无心读书。”
周澜很不好意思,可身边能说话的人,也就是自己媳妇了:“今日见识到二姐夫的文采,我心中有些彷徨。”
姜常喜心说,应该是被人比下来了,缺乏自信。
姜常喜安慰周澜:“二姐夫毕竟是当了几年秀才的了,过上些时日,夫君的文采不会差的。”
周澜抬眼看姜常喜,他不是这个意思,欲言又止的。
姜常喜心说,我的文采也不咋样,也是需要安慰那波的,能说我特别理解你吗:“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吗?”
周澜拉着姜常喜,贴近一些才说道:“我只同你说; 我觉得我也不比二姐夫差。”
啊,合着你在二姐夫身上找到自信了。
姜常喜一时都没能缓过神来; 既然如此,你还这般纠结做什么:“不,不是,你什么意思。”
周澜:“若只是这样,也不足以让我彷徨,可爹在的时候说过,我文采一般。先生也说了,我应该务实,在文章上努力就好。”
周澜盯着姜常喜看,意思就是你有没有明白呀,我这突然进步了,还是我爹看错了,先生走眼了。
姜常喜眨眨眼,好像没懂。
周澜:“我瞧着姐夫对他的文采颇有信心,县学里面似乎都是出彩的。”
那是,不然也不至于心情舒畅就敢作诗。
姜常喜就明白了周澜的想法:“我倒觉得没什么可彷徨的,爹那可是四品大员,什么样的文采没见识过。举人,进士,每三年就一大把一大把的出来。”
周澜心说,在夫人眼里,原来举人,进士,竟然如此寻常呢。
就听姜常喜说道:“能同爹,同先生打交道的都是文采斐然之辈。别说是县学,就说保定府,出过多少四品大员。二姐夫的文采不错,却未必能入先生,入爹的眼里。”
周澜:“如你这般说,是爹同先生对我期望高。”从小爹爹就拿他的诗文同进士之流做比较的?
姜常喜:“先生的弟子自然是要同进士老爷比肩的。爹对夫君更是期望有加,怎么会把夫君放在小小的县学比较。”
确实如此,这样就说的通了,周澜也不觉得自己文采多好,多骄傲了,他是要考进士的人:“我要读书了。”
姜常喜真不是想要激励周澜苦读的意思,读书吗,要张弛有度,不一定非得苦读。
可这说了半天,愣是刺激到了,能怎么办。
姜常喜:“大爷今日心绪不宁,不如早些歇息,读书也不在一时。”
周澜:“距离府试也不过几个月,对我来说一时一刻都是功夫,先生对我如此期待,我不能真的只为秀才的名头,怎么也该努力一些,尽量让名次好看。”
这竟然还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只能说当初公公还在的时候,给孩子学业基础打的好,不然这三年的断档,谁还敢有此雄心壮志。
姜常喜为周澜的境遇可惜,若不是碰到那样的祖父祖母,如何会被耽误成这样。
若婆婆林氏能够强悍一些,怎么都不会断了孩子的学业。
外祖那边,舅舅那里,若是没有私心,都不会至周澜到如今这般境地。
姜常喜心疼了那么一下:“不如大爷在先生身边沉淀几年。”
他们年轻有的是机会,若是周澜沉下心苦读,一鸣惊人不是没有希望。
周澜摇摇头:“既然已经下场,那就该按着计划走完,且,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夫,为子,以后他还要为父,他要的是保障,不是噱头,他肩膀上扛的是责任。
姜常喜想到的是婆母林氏。没有个身份,怕是脸母亲都不好护住,十几岁的年纪,周澜的心气,能稳下心读书,已经是不容易了。
最近舅舅那边没有来信,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就怕是因为有情况,因为不好说,林舅舅才没能及时的送过来书信。
姜常喜就怕周澜多想:“京城距离这边路途遥远,这个季节雨水颇多,书信来往不方便,早几日晚几日都是正常的。”
周澜耷拉下眼皮,明显这个话题根本就不想提,影响读书的情绪。
姜常喜也有些尴尬,这个问题呀,其实还真不是能回避的。
第120章 努力才是王道
有时候姜常喜特别想要问一句,若是婆母真的再嫁的话,你可是有什么打算。
可这话怎么问的出口呀,对于周澜来说,这太尴尬,可这事早晚要面对,还真不是能够含糊过去的。
姜常喜瞧着婆婆性子软; 怕是早晚要嫁的。
若是姜常喜是按着人的性子分析出来的这个结果,那么周澜应该就是知道些什么的,所以心情比姜常喜要纠结,何况那是亲娘。
周澜半天才开口:“舅舅会照顾好娘的,你莫要忧心。”
说完低头就继续看书,瞧着模样,怕是要继续努力了。
头一次周澜在姜常喜还在身边的时候,就把心思投入到书本里面了。
可见婆婆林氏,给周澜带来的情绪波动有多大。
姜常喜轻手轻脚的出来; 站在门边看着屋里的灯火好久。
周澜在屋里,就那么一个姿势,好半天都没有翻动过书页,可见心情还是被影响了的。
到底是亲娘,哪有不惦记的。何况在小媳妇面前,说道林氏的问题,周澜心里有几分不自在的。
大福:“大奶奶回屋吧,夜凉了。”
姜常喜:“明日去同顺风,算了,还是去同随风或者管家那边打听打听,周家就是夫人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咱们不太清楚的事情。”
不然周澜对带林氏的事情不会如此纠结。
嫁不嫁人而已,母子之间沟通应该没有这么困难。
同周澜相处日久,看得出来,这不是一个迂腐; 愚孝之人; 若是愿意护着林氏; 即便是祖父祖母在,那也能做到的。
大福:“要打听哪方面的。”
姜常喜就扫了一眼大福。
大福低头:“奴婢会让人办好的。”能说的,就不用含糊了,既然大奶奶说的不清楚,那就是要打听那些不好开口打听的事情。
好吧,主仆二人的默契那是不用言语沟通的。
越是心情压抑的时候,周澜越是逼着自己读书。
原因很简单,压抑的根本还是在身份能力上,只有提高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解决了自己烦恼,才能让自己以后不会这么压抑,有脾气都不知道对着谁发火。
别看庄子上经营的风风火火,可周澜心里很明白,那是自家小媳妇撑起来的家业。
作为夫君,他该做的事情,如今是先生在帮他扛着。
所以他有什么权利在这里悲秋伤春,他要做的事情,没有身份; 没有功名一样都做不了。
周澜深呼吸,用茶水打湿了绢帕; 擦了眼睛又继续读书。读起来就是大半夜。
姜常乐竟然也没有起来尿尿; 更没有尿床。
周澜心说,小舅子这算是长大了,不尿床了。
第二日一大早报喜的就过来了,恭喜周大爷县试上榜。
姜常喜欢欢喜喜的给人封了红包。跟着族人也过来贺喜,就是先生的友人们也三三两两的过来贺喜。
姜常喜特意让大福,去族里请了叔婆,族婶,过来帮衬招待客人。
这对于周氏族人来说,那是相当高看的。
人家周大奶奶,大爷以后就是童生了,还能把他们这些族亲看在眼里,请他们帮着招呼客人,周大奶奶就是把他们族人当回事了。
姜二姐夫同姜二娘子也一早就过来帮着招待客人,姜二姐夫心情激动,不愧是文斋先生,身边的友人都是大儒。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险些没有高兴的扑过去,好不容易才让自己稳住,陪着妹夫当半个主人招待这些大先生。
要说这席面,就要夸奖一下内宅女眷安排的好。
文斋先生都没有想到,今日能来这么多的人。
可看着席面竟然准备的相当妥当,府上下人不见慌乱,不见匆忙。
而且族人,邻居,同他这些友人之间,竟然是分开落坐的。隐约之间还能见到不同身份之人的坐席。
瞧着各自都很满意。
文斋先生招待这群友人。看着那边族人们都高兴坏了。
友人们自然是看不上一个小小童生的,就笑:“你这弟子,何必这么急切的下场。”
文斋先生:“你们过来讨酒喝,好歹也说一声恭喜。”态度实在太轻慢了,眼巴巴的跑来,奚落自己的不成?
友人们就笑:“恭喜什么,等到你弟子中了进士,我们在恭喜也不晚。”
所以这群人真的是来这里蹭吃蹭喝的。
瞧着一个个,喝酒的喝酒,吃肉的吃肉,文斋先生心说:“不至于如此吧,你们这是专门过来讨酒喝的……。”
竟然是字面上喝酒的意思?
友人就笑:“哎,你这弟子当真是收的好,我们虽然狂放不羁,可也不能厚着脸皮总来叨扰。这不是机会难得吗。”
文斋先生失笑,为了一口吃的,难为他们竟然还能想这么多。
在族里坐馆的先生就说:“您在庄子里面带弟子,读圣贤书,自然是不知道,外面周大奶奶庄子上的烤鸡,烤鸭,在县城等闲那是买不到的。”
老先生那是真的不知道:“那需要去哪买?”
友人们:“保定府呀。不是最大的酒楼都不会有这玩意,而且人家不卖,只送,上等的席面才有,不是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吃不上呢。”
诸位大儒们:“我们就是嘴馋,也不好总是过来叨扰。”
先生算是知道,自家弟子这宣传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物以稀为贵。
明明庄子上的烤鸡,烤鸭时常能吃到的吗。
说是只送不卖,可那些大户人家席面上的烤鸡烤鸭,都是送的不成?还不是买的吗。
不过有这么一个宣传效果在,就特别显得这玩意有面子。所以价钱上谁还会嫌弃多花银子呀。
先生想明白了,砸吧砸吧嘴,不得不说,女弟子生财有道。
再瞧瞧那边花厅单独招待的一桌掌柜,难怪了呢。
身边人脉不错的先生也有这个眼力,就指着远处花厅一角:“看到没有,那边的一桌子,都是保定府有名的大掌柜。你这弟子好本事”
族里坐馆的先生就说了:“弟子确实耕读之家,可大掌柜的们非得绕着他转悠,奈何,奈何呀。”
人家也是先生,回护弟子的心,比文斋先生半点不差。
第121章 钱来了,钱来了
文斋先生很自然就替弟子推出去了:“内宅妇人经营之道。”
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全是得意,毕竟这内宅妇人也是文斋先生弟子。
族里的座馆的先生瞧着文斋先生摇摇头,人家这弟子收的好。
好几个文士感叹:“若是内宅妇人有此本事?……”
这妇人生的相貌如何,他们都乐意娶的。
因为同文斋先生是好友,而这家妇人是文斋先生弟子的内眷,这话确是不能说出来的。玩笑也得有度。
看着远处的两处宾客; 同内院隐隐传来的声音,任谁也得说今日的宴席,准备的非常好。
几个小花厅就把不同喜好,身份的人分开落座,席面是一样的,酒水也是一样的。
隐隐绰绰间还能听到花厅之间的声响,可若是细听; 倒也听不到说话的具体内容; 很是给客人们创造了说话,吃席的条件。
文斋先生留心了,下意识的打量花厅之间,竟然是流水声在花厅之间阻断了嘈杂的声音。这心思相当巧妙。
庄子上有活水,可这院子里面是没有的,不知道这水如何引过来的,还能制造出哗哗流水的声响。
吃酒席的几个家伙就看到文斋先生走神了:“莫不是小气了不成,怎么吃席还能跑神。”
文斋先生:“哪能,我这弟子年岁还小,府上没有长辈帮着周全,成亲以后头一次操办这样的宴席,着实不太放心。”
几位先生失笑:“你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