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有忧思,恐君不喜。”
两辈子的文化都用在这八个字上了。姜常喜觉得自己安慰的很走心了。
然后笑吟吟的走了,周澜心说什么意思,看到我这样,现在放心了是吗,不担心我不喜欢你。所以笑的那么好看,让他差点又流鼻血。
然后就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尴尬,媳妇说得对,都是那个老大夫,太不会说话了,小舅子的话也多。
他们是夫妻,若是不喜欢彼此才是问题呢。
常乐:“先生,姐夫那边还疼呢,咱们怎么就出来了。”
先生:“不出来的话,问题就严重了,你姐夫会脸疼的。”
常乐可忧愁了:“撞的这么严重吗,额头都带着脸一起疼了,先生这个郎中行不行呀,咱们再请一位郎中吧。”
先生心说你这是怕你姐夫丢人,丢的不到家吗,摇摇头:“不用,一会就好了。”
常乐:“先生你是不是不太喜欢姐夫。”
先生看着小弟子这个愁呀,我是真的心疼大弟子才如此这般的:“不会,”
常乐:“可是你看着姐夫疼,都不舍得请大夫。”而且根本就没有安慰几句,就出来了。先生偏心的不要太明显。
老先生心说,我真的是为你姐夫考虑,同一个娃娃说不明白了。
姜常乐恨坚持的,而且还口口声声的同先生说,不能这样偏心弟子。他会觉得愧对姐夫的。这份迷之自信呀,也是让先生自愧弗如。
天知道,你确实愧对你姐夫,可真的同他老人家没什么关系的。
而且也没有怎么偏心这个小弟子,就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份自信,感觉怎么就那么良好。
他明明就是对三个弟子一视同仁的。
姜常喜把自己这辈子学的东西,都给用出来了,也就别了那么八个字‘女有忧思,恐君不喜。’也不知道周澜明不明白,这份含蓄的表达。
所以努努力,更直白一些,就那么表达了。
知道同自己合理合法在一起的人,惦记自己,一点都不是烦恼。
姜常喜在铜镜面前还转了一圈,打量自己一番,其实身材还算是过得去,模样也过得去,得自家夫君惦记,那不是应该的吗。
然后自己就那边笑,笑得春天都追过来了。
大福心说,大爷那边不是很舒服的样子,怎么看着,大奶奶心情好像特别的好,难道自己平时看错了,大奶奶同大爷感情没有看上去那么好。这可如何是好。
大福在考虑要不要给老爷夫人写信过去呢。
姜常喜:“对了大利这几日做些清淡的饮食。”
大福伺候在大奶奶身边,老嬷嬷同大福那是交代过一些事情的。该懂的要懂一些。
所以姜常喜这话说完之后,大福那是多少明白一点的,至少知道不用同老爷夫人写信了。
大爷大奶奶的关系就同看上去一样的好。
第二日又吃到了清淡的饮食,周澜脸色都没法看了,这要怎么好。
大利也难,最近她做的吃食很上火吗,为什么一直要清淡些,再清淡些呢。
大利在想,她要不要去钻研一些斋饭什么的。难道大爷大奶奶最近想要吃素?
周澜盯着一碗菊花瓣飘着的粥,就想要问一句,非得展现一下庄子上,下人的聪明才智吗?
非得显摆你们一个个都眼明心亮吗?
就不能给你家大爷留几分面子吗,干嘛不依不饶的非得送来清凉败火的吃食。
就这点事,没完没了的,周澜也不敢开口表示什么,毕竟自己要脸。
在媳妇面前就算了,在这些下人面前还是要有个当家人的威严的。
可小舅子这边的关怀躲不开。
姜常乐:“你鼻子都流血了,为什么呀?是不是读书压力太大了?”
然后忧心忡忡的帮着周澜想解决办法:“要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上学,帮着你听听先生都讲了什么,帮你记下来,回府咱们慢慢消化。”
心那真是好心,可周澜一点不想领情,若是小舅子能把这个话题给忘记就好了。
周澜:“没有什么压力,我是走路不小心撞了鼻子才流血的。”
姜常乐点点头:“原来不是撞了额头是撞了鼻子,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把姐姐,先生,同我都急坏了。”
周澜只能认了:“当时晕乎乎的。”
姜常乐可愁了,不是直接撞傻了吧:“那就还是撞了头,或者鼻子同额头一起撞了。你是不是怕血呀。”
这个不能承认,不然这个做姐夫的威严就么有了,周澜:“没有。”
姜常乐:“不是就好,不然我姐姐一个姑娘都不怕血,你一个男人怕血的话,怎们保护我姐姐?”
第137章 破防了
跟着常乐老气横秋的又来了一句:“还有呀,你当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后走路要当心一些,那么大的人怎们能毛毛躁躁的呢。”
本以为这就够了,谁知道这就是个开始。
周澜就这么低头让小舅子给叨咕了半盏茶的功夫,而且人家常乐说的句句在理。
周澜都不知道,是不是承认流鼻血更好一些。
话说,这娃能知道流鼻血的真正意义吗,解释的清楚吗?
周澜看着小舅子滔滔不绝的嘴巴,不得已:“我记住了,让常乐你忧心了。”
常乐脸上略微的不好意思:“你是我姐夫,爹娘也没有别的孩子了,以后咱们就是最亲的人,我关心你,忧心你那不是应该的嘛。”
额,周澜那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小舅子竟然说出来这么一番话,不得不说,周澜被小舅子一句话给拿下了。
蹲下身子,认真的同小舅子说道:“我真的知道错了,我爹娘只生了我一个,我也是把你当亲兄弟的。”
常乐被说得都不好意思了:“哎呀,你那么大个汉子了,怎们说话还肉麻兮兮的。”
周澜觉得自己还是闭嘴比较好。
小舅子自己说的时候,怎们不觉得肉麻兮兮的?话说,人家一个娃娃怎么说好像都还能接受。
想到这里,脸再次红了,难道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太奔放了?
先生带着常乐去混迹街头了,周澜眼巴巴的看着两人,坐着马车去了书院,真心的羡慕常乐。
先生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年纪,喜欢上了烟火气息,带着小弟子在街上闲逛竟然流连忘返的。
最近诗文的风格都带了烟火气息。谁能想到呀?
不过看到小弟子,连小摊子上的鸡蛋,野菜都要询问一下价钱几何,老先生又觉得这样挺好。
就像女弟子口中说的一样,接地气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群众,诗文再好也不过是附庸风雅。
对,这就是自己那个没什么见识,没怎么出过府的女弟子说的。
当时先生那是非常不愿意听的,觉得自家女弟子实在是桀骜不驯,特立独行。而且不知所谓,明明就是学问,怎么就成了艺术。
可这市井逛着逛着,就逛出来点不一样的见识。
老先生觉得又在女弟子身上学到了。
周澜在学院里面交到了朋友,同人相处很是有几分姜常喜的处事态度。
姜二姐夫都说,本以为妹夫作为四品大员府上的弟子,很有些骄傲轻狂,没想到,妹夫相处起来很随和,同什么人都客客气气的。
周澜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很走心:“姐夫你可别臊我了,三年守孝,我连书本都不能碰,每日抄写佛经之余,我能想的除了学过的那些学问,就是我爹在的时候,同不在时候的落差。”
就问一句,爹没了,我还有什么身份,什么资本骄傲?
话虽然不多,可偷着一股子不符合年龄的感怀,还捎带落寞。
姜二姐夫:“是姐夫不好,怎们就提到了这个。”
心说,一个孩子经历过这些落差之后,什么样的性子,怕是都要变一变的。
是伯父的故去,教会了妹夫人情世故。这当真是一点都不是好话题。
偶尔姜二姐夫会同周澜一起回府,拿着自己的问题去找文斋先生,不过每次二姐夫都不太淡定。
先生说的话,要不是有常乐帮着记着,估计二姐夫根本就没有记住多少。
姜二姐夫的心思都跟着文斋先生飘走了。
常乐都说,二姐夫这样的学习态度,真的可以吗?
先生作为被崇拜的那个也有点吃不消,亏得岁数大了,这要是换做年轻的时候,先生怕是要误会姜二姐夫的。
至于姜二姐夫的学识,同诗文,先生是这么评价的,想必还是刻苦了的。至于如何,那真的需要听的人去悟。
常乐同姜常喜就觉得先生在说二姐夫作诗没有天分。
周澜就挑眉,先生就说了一个刻苦,你们怎么就能给解读成这样?
不过自己也得承认,可能先生就是这个意思。
周澜在县学里面还认识了一位好友,同他一块县试的李金琼,两人如今同窗,很是合得来。
不过李同学更喜欢问周澜关于姜小郎君的事情,人家是常乐的粉儿。
这位可是目睹了常乐送周澜这个姐夫去考试的全过程的。
李金琼同窗说了,现如今传唱的那些版本,都少了姜小郎君的气魄。
周澜能说什么,为了这个也不会把你带回家的。常乐会翻脸的。
这位李金琼同窗,名字不是按着寓意一样,生活中都是黄金和美玉,而是缺了黄白之物,而是走了谐音梗‘精穷’。
而周澜就是在这位同窗身上看到了淡然的好品质。
同窗境况不好,可半点不为自己的生活状态所困扰,也不会在意同窗们的眼光,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份心性,让周澜折服。
偶尔要把府上的烤鸭带给这位同窗一只。
同窗的心性那是真的好,拉着周澜一起两人找个亭子一起吃烤鸭,还感怀到:“夫子们都未见的有我这份殊荣,三两天就能吃到府上的美食。”
周澜:“李兄谬赞了,你若是喜欢,只管去府上就好,内子很是好客的。”
李金琼:“周贤弟好福气,年纪小小就已经成家了,府上有内当家管着。”
周澜:“李兄你也是有未婚妻的人,若是羡慕就赶紧去岳家提亲,莫要耽误了姑娘家的好年华。”
李金琼叹口气,烤鸭都不香了:“我如今家徒四壁,拿什么娶亲。”
周澜:“李兄平日看着豁达,淡然,怎么说到成亲的问题,却如此优柔寡断,既然已经定亲,成亲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嫂子久居娘家,难道就能好过一些吗。”
大龄姑娘的烦恼,怕是李兄不太明白。
李金琼却闭口不谈了。明显这不是一个现阶段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不是这位李兄想如何就如何的。
周澜避开这个话题:“府上还有果脯,不知道李兄喜不喜欢甜口。”
说的当真是一片赤诚。
第138章 友情
李金琼苦笑,在我一个吃不上喝不上的同窗面前,你还生活的这么精致,很容易让人误会你在显摆的:“贤弟,你这样,会交不到朋友的,你知道吗?”
周澜:“李兄,不至于如此。”
李金琼仰头望天:“周贤弟你要知道,能在困难之时,有女子愿意嫁与你,与你一起撑起家业,那是多难得的事情吗,周贤弟,弟妹是难得好女子,日后莫要辜负了弟妹这番情谊。”
周澜那是很认同这话的,脸色羞红:“不光是内人,还有岳父岳母那边。”
李金琼点点头:“很是如此。”听声音就知道李兄感怀颇深。
周澜一眼一眼的看李金琼,想到二姐夫那讨喜的性情,若是二姐夫,这时候,肯定会掏心掏肺的说上两句。
周澜叹口气,自己做不到二姐夫那样言无不尽。
可若是定亲的女方不愿意嫁给你,如今你都快双十年华了,女方怕是也不小了,这亲事拖着有何意义。
虽然这话没说,可一眼一眼的看过去,意思同窗领会到了。
李金琼也不是蠢人,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你不要看我,我不是圣人,没有看上去那么豁达。”
周澜不说对方,只说同窗这边的心思:“李兄,若是如此,即便是拖着,即便是将来成就姻缘,怕也是怨偶,不说其他,只说李兄心里怕是就会对嫂夫人有芥蒂的。”
说起来,这话很是圆滑的,半句不提对方看不起同窗的身份,只是提同窗在这件事情上,同对方生出来的芥蒂,给人面子,留了余地,而且也算是为朋友尽心了。
李金琼抿嘴:“若不是认识你,会以为你是别人请来当说客的。”
周澜:“李兄一身风骨,自有卓华,等着嫁于李兄的姑娘不知凡几。我是觉得委屈了李兄。”
李金琼叹口气,何尝不明白,人家给自己留面子了,对着周澜拱手:“贤弟,多谢贤弟如此待我。”
周澜:“我当李兄为知己,若有不中听之处,李兄你不怪我就好。”
李金琼感动了:“我家本也不差,只是老父亡故的早,我不懂经营之道,兄弟们都已经成家了,没有供着我读书的道理,家业越发的单薄。几次上门请亲都被拒了,怕是对方已有悔婚之意。”
周澜虽然不是多明白,可自家叔叔都不愿意自己读书,想来兄弟之间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愿供着弟弟读书的。
亲人之间,让周澜受伤颇深。
可两家结亲,那是盟约,那是信誉,不愿意嫁闺女,李兄若是不愿意退亲,大可就这样把亲事拖着。
不过这样的岳家,即便成了却也不会成为李兄的帮衬。
所以这世界上,到底还有什么情分是不会被舍弃的?
为什么好像李兄岳家的存在,就是来衬托自己老岳父的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周澜都不太好意思在这位李兄面前,说自家媳妇,岳父的好了,这不是在人伤上撒盐吗。
周澜:“李兄,早晚他们会后悔的。”
李金琼苦笑一声:“我更愿意他们陪着我,高高兴兴的看我出人头地。”
是呀,他们的后悔,是伤害他之后换来的。
周澜不怎么会劝人:“那不是他们没有这份眼光吗?怎堪同李兄比肩。”
谁说不是呢,无奈之言。
李金琼:“好了,不说了,没什么新意,历年历代,都有这样的狗血事件,写话本子的都不愿意用这个题材了。吃吧,配着我这故事,都糟践了周贤弟的烤鸭。”
周澜:“李兄喜欢就好,可惜没有酒。等哪日,我再找机会带点酒水出来。”
李金琼抽抽嘴角:“找机会?贤弟呀,听说你府上不差酒水的。”
言多必失,你看看露底了吧,周澜脸色通红:“主要是我年纪还小,先生不让我在外面饮酒,先生不让。”
这要是不重复一遍的话,李金琼也就信了。
可如今再看这个比自己幸运的贤弟,这才成亲没多久,竟然就是个妻管严:“听说弟妹年纪不大,听说姜家底蕴丰厚,家族出来的女子温婉可人。”
周澜:“李兄想要聘一位姜家女吗?岳父膝下独内人一女。”
李金琼:“不敢,不敢,我是什么身份,不敢肖想姜家那样的大族。”
跟着耐人寻味的说了一句:“为兄是想说,贤弟对弟妹很是喜欢吗?”
当真是不好埋汰人姜家女子霸道,管夫君太严。
周澜抿嘴,这个就有点不愿意听:“那不是应该的吗。”
李金琼能说什么,明显周贤弟乐在其中,至于那个酒水,有就喝,没有还是别为难周贤弟了。
这个不影响两人的友情。
不过回府的时候,周澜同姜常喜说的更多的都是李金琼,这要是个姑娘,姜常喜相信,周澜已经移情别恋,影响夫妻感情了。
周澜:“同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