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常喜听到‘咱们’这个用语,就发愁:“就说让你留下。”
大福:“那可不成,奶奶身边就大利一个人怎么成,大利又不能离开您,还是奴婢跟着您好歹能跑跑腿。”
庄子上有管家,有大吉,大贵呢。她们四个从小跟在大奶奶身边,各自的本事还是相当信任的。
大福:“大爷身边有顺风、随风两个,小舅爷身边伺候的人,早就准备妥当了,刚好趁着机会拉出来练练手。”
姜常喜心说,那倒也是,常乐身边的人,早晚要同常乐熟悉起来。
常乐得有自己的人手,姜常喜早就准备了,不过就是一直没有用上。
本来指望大福在这边,她能放心些呢,如今倒好,让大福给说服了。
姜常喜思考一番,左右,这两天爹娘就过去庄子上了,照看常乐虽然不见得做的多好,可陪着常乐还是让人放心的。
想到常乐,姜常喜开始觉得思念了:“给常乐买东西,买好了吗。”
大福:“您放心吧,都准备好了,都是平时小舅爷喜欢吃的点心,奴婢让人送回县城了。”
姜常喜:“回头路上我还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好玩的。让人快马给送过去。”
大福心说,有也没有用,买回去,您光让看不让动手的。
姜常喜:“既然都准备好了,咱们就出发吧。多赶一些路,能早些到京城。”
大福立刻行礼:“听奶奶吩咐。”
两辆马车都装的满满的,配备是两个车夫四个汉子,一个主子两个丫头。
四个汉子都是骑马,看上去高大雄伟,面露凶相。
四个人,四张脸的生人勿近,那气场,十丈开外,无人上前,这是姜常喜特意吩咐大福挑的随行人手。
原话是,出门在外,捡面相不善良的带在身边,安保性高。
按着大奶奶吩咐,抽调上来的这些人,让大福看了,就一句话,大奶奶艺高人胆大,反正她看了都怕怕的。
不过不得不说,姜常喜这份远见还是挺高的,路上有搭车的都不会多看他们这一行人。
有找麻烦的,他们更不在骚扰范围之列。
基本上这一行人,就没有被正常人划分在好人之列。
而且舅舅的人手,那是真好用,除了面相这个优点之外,出门还能当管家,一路上吃住都提前安排的好好的。
除了路上,姜常喜买了东西,让人送回保定府之外,余下的顺利的让人意外。
到京城的时候,姜常喜觉得自己胖了,可见这一路过的不错。
至于说马车颠簸什么的,不存在的,首先人家姜常喜有让马车不太颠簸的技术。
其次就是车内布置上,人家还有这个财力,能让自己相当的舒服。
至于说路途遥远,道路不好,也遇到过。不过小意思,很轻松就解决了。
四个凶恶大汉绷着脖子,使尽浑身解数没能抬起来陷在泥坑里面的马车,自家主子同身边的丫头,踩着干干净净的鞋子下车,让四个壮汉边上看着,然后主仆两人轻松的就把马车从泥坑里面推出来了。
四个壮汉傻愣愣的,看着主子洗手净面上马车,然后淡定的吩咐车夫出发。
四个人,才回过神来,原来他们四个也就是摆设。真的就是摆出来给人看脸的。
大奶奶竟然有这等实力,大奶奶身边的人竟然有这等实力。
所以路上再听到马车上主仆三人说说笑笑的声音,四个人再也不敢说,主子心大了。
就想要问一句,这一行人,别说没碰到过麻烦,碰到了,怕吗?
城门口,大利掀着车帘,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城墙好高呀。”
大福都没忍住说了一句:“城外就这么多人,好繁华呀。”
姜常喜心说,这算是什么,比这个高大的建筑自己看的多了,身边人带出来的机会少,见识短,丢人了:“你们两个好没有见识呀。”
车夫就没好意思说,他也有点胆怯,怕被大奶奶说没见识:“大奶奶咱们进城吧。”
四个壮汉:“要不要小人去舅老爷府上先走一遭。”
姜常喜:“先回咱们自己在京城的宅子,疏洗一下。舅老爷那边不着急的。”
大福应诺,然后随口说道:“大奶奶,老爷夫人提前让人准备了宅子的。”
第152章 盐从哪头咸
路上就有人送信过来,说是姜三老爷夫妇,早就过去看儿子了,姜常喜对此满意:“不用那么麻烦。”
嫁人了,自己就是周家的当家奶奶,不是姜家的姑奶奶。
出门在外他们全听奶奶的,姜常喜说如何就如何。
所以到自家的两进小院子里面换了衣裳,收拾整齐,姜常喜还吩咐人,把自家宅子收拾出来,该置办的置办上,才驾车去舅舅的府上。
京城呢,能有自己的院子,自然是要收拾出来的。别管在哪,别管什么时候,有自己的家心里踏实。
姜常喜那是很仔细地打量过这两进小院的,不愧是四品官给儿子的私房,精致,地段好,很是不容易。
心中万分满意的。这就是家大业大的好处。
人家亲爹给小郎君的私产,就是两进的院子。
不知道被周二叔霸占过去的宅子如何。姜常喜有点心疼了。分家时候,是不是太大方了些。
想到这里,心里惦记常乐,好几天没有见面了呢,不知道爹娘是不是照顾的了常乐,不知道常乐有没有闹腾。
话说一路上都没有怎么惦记家里人,到了京城,反倒是牵挂了。
略微收拾了一番,一行人就赶去林舅舅的府邸。
舅舅府门口,姜常喜递上帖子,没一会舅母同婆婆林氏就迎出来了:“你这孩子,大老远的,怎么不提前送个消息,好去城外迎你。”
姜常喜拉着婆婆的手,利索就开口:“多大点的事,就敢让舅母派人去城外迎着,您是长辈,可是不敢。侄媳妇贪玩自己也找了过来不是。”
林舅母心说,这性子实在爽快的很,当了媳妇比新嫁娘的时候还要爽利。
说着姜常喜过去林氏那边:“娘您一项可好。”
林氏激动的:“好,好,你这孩子,娘都好。”
跟着姜常喜行礼:“给舅母见礼,舅母别嫌弃外甥媳妇冒昧,是怕提前递了消息,娘心里记挂。”
林舅母:“不冒昧,自家人见外的不说,就知道你是心里有你娘,万事都把她想在了前头。”
姜常喜抿嘴微笑,舅母这不是在敲打她吧?话说,本来也是这么回事。
就笑眯眯的站在那里,俏生生的让林氏打量。婆媳二人四目相望,谁还能看到别人呀。
林氏过去拉着儿媳妇:“我儿辛苦了,二郎呢,可是随你一起来的。”
姜常喜:“夫君要府试以后才能过来,只有儿媳妇来了,娘,您不会觉得失望吧。”
林氏:“不会,不会,只会惊喜,你这孩子,大老远的奔波。怎么让人放心呀,你爹娘要心疼坏了的。”
舅母:“快别在门口站着了,回屋,回屋,让外甥媳妇疏洗疏洗。”
林氏拉着姜常喜就往大门里走:“对,对”娘几个这才算是进了院子。
姜常喜热热闹闹的拜见了外祖父外祖母,就按着舅母的意思休息,半点没着急说林氏的事情。
不过自己所为何来,舅舅,舅妈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姜常喜到了这里,很是放松,人家怎么安排,她就怎么行事,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晚饭的时候。
舅妈,婆婆林氏,还有表嫂,几个表妹陪着姜常喜用饭。
外祖母说是岁数大了,没有出来用饭。估计是想多了,觉得自己来的突兀。
吃过饭,姜常喜把带来的礼物给各房分发下去。礼数上是瞧不出来什么的。
林氏才拉着姜常喜一起说说话。问的大多都是周澜的事情,到底是亲娘,惦记儿子。
姜常喜:“娘您放心,夫君这次府试过后儿媳妇定然是个秀才娘子的。”
儿子有出息,未来有希望,林氏欣喜的什么是的:“先生有这个把握呀。”
在林氏眼里,定然是先生这样说的,孩子们才敢如此夸口。
姜常喜心说,先生内敛,有这个把握也不会说的:“夫君有个把握。”
林氏被这话说的,愣了一下,那就是没把握。
不过依然让林氏高兴,儿媳妇对儿子的信任态度,让林氏欣喜,证明小夫妻过的不错。
林氏也没有打消小年轻的雄心壮志:“他还小呢,本就不着急的,守孝三年,到底耽误了读书,你回头劝劝他。”
姜常喜:“娘,您放心吧,夫君心里有数。”
娘俩在一起说的都是,关于周澜的,先生的,学习的,还有庄子上的事情。
关于林氏的亲事,姜常喜半个字都没有在林氏面前提。
林氏估计也不好在儿媳妇面前说这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避开了。
一直到姜常喜回客院休息,舅舅舅母两人在客院看似已经等候很久了。
姜常喜行礼:“让舅舅舅母久侯了。”
林舅舅:“自家人不用多礼,这一路你怕是也辛苦了。”
姜常喜:“多谢舅舅关心,不敢说辛苦。”
舅母拉着姜常喜坐下:“要说起来可真是天生的缘分,我这小姑性子软,少有能说的来的人,谁承想你们娘俩见面竟然是这么合得来。”
姜常喜客客气气的:“能嫁给夫君,有婆婆这样慈和的长辈,是我这个做晚辈的幸运。”
舅母心说,滴水不漏,咋就这么拘谨呢:“你一路走来舟车劳顿,我同你舅舅本该让你好生歇着,可有些事情,不同你说清楚,又怕你心里思虑过重,心里不踏实。”
姜常喜:“舅舅,舅母放心,这里是婆婆的娘家,是婆婆长大的地方,身边都是婆婆的亲人,常喜再没有不踏实的,之所以长途赶来,就是怕就舅舅舅母多想,怕婆婆心里不踏实。”
哎呦,人家比林舅舅夫妇还敞亮呢,听的林舅母心里分外踏实,这就是个孝顺的,为长辈着想的。
就听姜常喜停顿了一下,才开口说道:“常喜此来,就是为了让婆婆安心,让舅舅舅母放心。”
这话说的,让他们当长辈的惭愧了。
林舅舅:“到底是成家了,懂事了,既然外甥媳妇能说这话,二郎定然也是此意。”
姜常喜并未立刻搭话,固然我男人是这个意思,固然舅舅是好意,固然我们理解婆婆再嫁的事情,可若是舅舅如此忽视周澜的感受,姜常喜那是不愿意的。
婆婆固然亲近,可没有夫君哪来的婆婆,何来舅家。
------题外话------
月底了,亲们,给几张月票吧。
第153章 翻脸如翻书
理解是理解,可舅舅做的就真的都对吗?做的都那么周到吗,不能考虑一下你外甥的心情吗?
姜常喜:“夫君自幼秉承母亲教导,得母亲养育,维盼母亲能安康喜悦。只是侄媳妇有一事不明。”
刚才还喜笑颜开,通情达理的小娘子,转眼就变脸了,比官场上那些老大人还要翻无情。
至少舅母那是不太适应这个节奏的,呆呆的看着姜常喜:“外甥媳妇,有话你就说。”
姜常喜:“母亲在保定府之时,同我们夫妻说话,言语之间一心侍奉外祖父外祖母。”
林舅舅脸色不好看,不管如何有你们做小辈的说话的地方吗?
姜常喜根本就不看林舅舅的脸色:“如今时间不过几月,婆母就改变心意。”
林舅舅声音低沉的打断姜常喜的问话:“你想说,舅舅舅母逼迫你婆母了不成?”
姜常喜:“舅舅别恼,舅舅对婆母如何,常喜同夫君尽知的,绝无此意。”
就问一句,那你是什么意思?
就听姜常喜说道:“只是常喜想要问一句,婆母性子和善,什么样的人家,让舅舅如此放心,仓促答应亲事。”
若不是旧相识,舅舅你对我婆婆的亲事答应的太过草率,这点相处的时间都没有吗?
若是旧相识,这里面的事情,就不免让人遐想,舅舅你就不该对外甥,对周家有个交代吗?
舅母把这话琢磨了一遍,方才知道外甥媳妇的犀利。
看到自家男人脸色都变了,舅母就慌了:“常喜呀,舅母不拿你当外人,这话可不敢说,小姑在周家同你公公可是恩爱有加。”
姜常喜并不搭话,舅母就知道自己这话说的把自己兜进去了,若是人家夫妻恩爱有加,他们两口子做的这叫啥事,非得逼着人家改嫁吗。
舅母:“常喜呀,虽然说都是故交,可舅母同你保证,你婆母同我那表兄,不过是一个丧妻一个丧夫……”
这话可怎么往外说,说了一半,舅母就闭嘴了,怎么好像说不清楚了呢。
姜常喜失笑,你们一窝子亲戚,还要继续扎堆,亲上家亲,怎么就没人想过周澜的感受。周府到底还是单薄呀。
林舅舅阴沉的开口:“你一个小娘子,往自家婆母身上扣屎盆子,合适吗。”
姜常喜:“舅舅,这话却是错了,婆母再嫁与否都是我周家的主母,任何时候我婆婆回了周家,都是夫君的亲娘,我们夫妻都当供奉养老,即便是婆母再嫁,那也是夫君的娘亲。对方人品如何,常喜务必要管的。”
舅母:“应该的,应该的。”
跟着:“常喜放心,我那表兄人品绝对靠得住。”
林舅舅没想到从来都和颜悦色的小娘子,有给他难堪的一天。
人家就是问了,人家没想要个答案,人家就是告诉你,别拿她不当回事。
而原因,不过就是刚才自己的话说的急切了一些,没有考虑到外甥的感受。
大家族之间,亲戚套着亲戚,哪有掰扯的清楚的,姜家的小娘子能不明白吗?
看到林舅舅如此,姜常喜心下失笑,转脸就又说了:“舅舅,母亲嫁不嫁都是娘亲,我们夫妻同舅舅愿母亲好的心,都是一样的,我关心则乱,还请舅舅勿怪。”
别管姜常喜现在怎么说,可就刚才舅母那一番话之后,舅舅就不好再摆脸色给小辈看。
人家不说不等于心里没数,考虑考虑再说话,别拿辈份压人。
林舅舅也是能人:“怎么会,这事是我光顾着我这妹妹,忽略了我这外甥的感受,舅舅心里有愧的。”
姜常喜转眼就笑了:“孩子大了,总要离开娘的,娘年纪还小,等以后娘年纪大了,自有夫君奉养的时候,这事怪不到舅舅头上。”
人家说的很明白,我娘什么时候回来周家,他们小夫妻都是认的。别提多通情达理了。
这话说的很是让林舅舅宽慰,如此甚好。至于刚才翻脸,好像没有过一样呢。
舅妈看着姜常喜都傻了,刚才翻脸翻的快,怎么转眼就又和颜悦色了呢。
姜常喜:“不知这位表叔,府上还有什么人,家事可还简单,母亲若是过去,可会辛劳。”
跟着又来一句:“表叔的性子可还宽厚?”这声表叔,把林舅舅脸打的怪疼的。
这声表叔叫的如此自然,又把林舅舅给震撼了一把。
林舅舅,林舅妈一起傻傻的看着姜常喜,这外甥媳妇还是一团孩子的模样,转眼就一副嫁闺女的形象打听男方的情况,实在是让他们有点适应不了。
这就不是谈亲事时候,应该出现的人。
可林氏最亲的如今就是这一个儿子、一个儿媳妇了,人家问的上呀。
说真的,若是表兄提亲,合该去周府同这位小娘子提的。难怪人家长途跋涉的赶来了。
舅舅在踌躇,难道外甥媳妇过来,就是等着表兄提亲的,这场面可不好看了。
揉揉额头,头大,当真是没想过,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