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 >

第145章

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第145章

小说: 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做不了良家妇女了。

    然后这天,镜山王就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没有署名,不知道怎么就在他书房桌子上出现了。

    他历来也是个警醒的人,所以查看信件没有异常之后才打开。

    里面的内容倒是让他眼睛一亮,因为信里说的将他现在目前的难题给解决了。

    可同时后背也是冒出一层冷汗。

    这时候他有理由怀疑,这封信就是摄政王写的。

    这人太可怕了。

    所以真是一点异心都不能有啊。

    那样的人,其实合该去做皇帝。

    因为他善使帝王手段。

    当然了,镜山王倒也没什么好怕的,自从免死金牌丢了之后,他家从上到下那都是老老实实,有一些纨绔子弟被他狠狠的揍了几顿之后又发配到艰苦的地方杀鸡儆猴看。

    剩下的自然就消停了。

    所以还真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抓住的把柄。

    至于后院那些女人们争风吃醋闹出来的那些事,他知道人家摄政王也不会去关注。

    可这还是让人心惊。

    而此时此刻摄政王府,洗漱过后的沈栖和夏云桐,亲昵的靠坐在床榻,悄声的说着话。

    乌黑的长发披散下来,落在云锦之上,摇曳的红烛让两个人的面容都带着一层旖旎的波光。

    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宽大的衣袖之下,两个人的手十指交扣紧紧握在一起。

    就听夏云桐在那说着:“……不能以皇家的名义了,那些老学究太注重名声,而且学院的弟子们大多出身世家,让她们改变对时下的一些看法有些难……”

    “嗯,我们两个想法相同,我准备再成立一个衙门,我想想叫什么名字呢?”

    “主要都做什么的?”

    “类似于工部,但不像工部管的这么繁琐,或者可以说将工部与户部的一部分事物移出来,再单独成立一个衙门。”

    室内沉默了片刻之后,沈栖眼睛一亮,侧眸看向夏云桐:“桐桐,你说,就叫农工司如何?”

    随后他松开了夏云桐的手,翻身下了床榻,来到旁边的桌子上,提笔写下三个字。

    就像献宝一样的拿给夏云桐看。

    农工司!

    夏云桐都有些震惊的看着沈栖,如果不是确定他就是本土人,夏云桐真的觉得,他才是一个穿越人士。

    要知道,从他重生以来做了多少令人震惊的事情啊。

    这些事情有多少又是超前的理念才能达成的?

    这三个字看着简单,涵盖的意义很深远。

    其实这就应该是近千年之后的农业部和商业部。

    虽然仅仅是一个雏形,但在她有生之年,好像能看到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沈栖看到夏云桐亮晶晶的目光,也觉得有些得意,不过很快收起这个情绪,轻声的说道:“还要感谢你刚才给我说的提议。”

    没有这个提议,他也想不到会成立这样一个部门。

    沈栖对于镜山王并没有不管,其实在之前他就想对他下手了。

    这些世家大族,豪门权贵,所有的话语权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他们还掌控着整个国家的一大部分经济命脉。

    底层这些百姓就如蝼蚁一般活得艰辛,可是却还是被那些权贵骂为贱民。

    镜山王的赌坊和青楼是暴利的行业,说他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假。

    可是却没人敢动他,因为他手里有免死金牌,他所经营的产业也是开国皇帝允许的。

    人家是奉旨营业,你能奈他何。

    却没想到上天递给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镜山王知道怎么做,这些产业不可能全都解散,会留下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产业整治到什么程度,要他点头为止。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会面临一大批人员无家可归没有收入来源,这可不是沈栖的初衷,他有一些谋算,但夏云桐的提议更合他心。

    与其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铺子作坊去,倒不如再成立一个大作坊,类似于医药司的。

    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才有了两个人嘀嘀咕咕半天之后,沈栖目前这个想法。

    不用仔细推敲,基本就已经定下来了。

    将那张纸放在桌子上,沈栖再次上来,凝眸看向夏云铜……

    良辰美景之下,不能再说扫兴的话了。

    他刚要吹灭烛火,却被夏云桐拦住了。

    夏云桐狐疑的目光看向沈栖,她有理由怀疑沈家前段时间所经历的那些起起伏伏的事情,其实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安排好的。

    这么想夏云桐就这么问出来。

    沈栖凝滞了一瞬,捧着夏云桐的脸,很是认真的道:“你既然问了,我就不会骗你,是我。”

    夏云桐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心里还是有点可惜的。

    再是权倾朝野又如何,沈哲终有长大的一天。

    可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想要的宏图天下,却不是短短十年时间可以完成的。

    他需要太长的时间了,甚至到了下一代也未必会完成。

    他现在做的就是在打基础。

    所以是真的有些可惜。

    夏云桐的手指放在了他的手背之上,而沈栖心口跳了一下,声音低沉暗哑,一双星眸格外的认真:“桐桐,我连自家人都算计,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个坏人?”

    夏云桐果断的摇头:“你不坏,相反,你这行为太帅了!”

    听到这话之后的沈栖心口一松,眼底瞬间弥漫出笑意,随后,一挥衣袖弹灭了烛火。

    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室内宛如披了一层朦胧又旖旎的轻纱。

    月色,刚刚好。

 第356章 网中之鱼

    第二日,几乎从来不出现在南梁国朝会上的镜山王来了。

    很多人的视线都在他和摄政王之间来回的交换。

    就算封锁了消息,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没透露一点风声?

    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所以站在这金銮殿上的大臣们,就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有一部分人以为镜山王,这是来告状来了。

    毕竟他可损失了不少银子,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其实这也不过是左右手的事儿,可毕竟赌坊有赌坊的规矩。

    有的人猜测镜山王当初之所以提出那个让沈二郎自断手脚的条件,其实就是吓唬吓唬他。

    但却没想到,沈家那两个哥哥,还真的就做出这事儿来。

    有的人觉得沈家两个哥哥这么做是对的,要不然那就是无底洞,到最后怕不是要卖儿卖女或者连摄政王都会被搭进去。

    也有人说,哪有那么可怕,镜山王也是个有分寸的,他再怎么惹也不会将摄政王惹到那个地步。

    有人还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管咋说都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这下手也太狠了。

    反正是众说纷纭。

    沈家人这段时间待在府里,老老实实哪里都没去。

    关键是他们也不敢出去。

    话又说回来了,可能镜山王也没想到沈家人真会做这样的事情,白白的损失了那么多两银子。

    不说银子,这如果按照规矩,现在的沈府郊外的庄子,还有他们那些赚钱的铺子,就都是镜山王的了。

    所以镜山王肯定是怨气难平,来找皇帝告状来了。

    两个人站在两侧,谁都没看谁。

    所以大家也猜不出他到底是要做什么。

    如今的南梁国朝会,乱七八糟的事少了,基本上都是干货。

    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之下,镜山王递上了连夜写好的折子。

    沈哲绷着小脸,坐在龙椅之上,另一旁站着赵俊生,另一侧是他的大太监总管娄泉。

    沈哲如今处理朝务已经越来越熟悉了。

    他身后站着的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摄政王爷,所以这些大臣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折子。

    并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在此之前摄政王已经与他通过气了。

    可以这样讲,他和摄政王都在等着镜山王将这个折子递上来。

    看完折子之后的沈哲,又让镜山王上前禀奏。

    镜山王就将自己的想法再次的复述一遍。

    这些大臣们惊呆了。

    真的没有想到,历来一毛不拔的镜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真是太让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说,镜山王的提议让户部尚书沈知寒心头暗喜。

    镜山王成了散财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觉得他都算不出来了。

    但是肯定会将国库给装满了。

    所以沈知寒现在考虑的事儿是,要不要将国库的大库房马上开始扩建呢?

    而镜山王又将自己赌坊和青楼整治情况,与沈哲汇报了一遍。

    基本是与摄政王沈栖暗示的差不多。

    然后镜山王又说拿出一笔银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后没有生计维持的伙计。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楼女子。

    能回家的青楼女子给她们安置银子,不能回家的都让她们到绣坊里,会给她们建统一的住宅,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力更生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对镜山王的提议很受触动。

    真的没有想到镜山王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

    是要散尽家财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吗?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摄政王沈栖提议,在此基础上倒不如成立一个农工司。

    此司涵盖的项目要多一些。

    比如种棉花种蚕,从种植收获到后续加工售卖,都可以归到这个部门。

    也会试探性的成立一个种植药材的地方。

    当然了,前提是种植药材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

    摄政王沈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这些大臣都同意了,沈哲觉得很好,也一锤定音。

    随后朝廷颁布了一项法令。

    凡南梁国在职官员,无论品阶,但凡有出入赌坊青楼者,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这可是一个很严厉的规定了。

    其实在最早也有这方面的规定。

    不过执行力度不大,那一条规定形同虚设。

    但这一次所有官员都看出了朝廷的决心。

    因为总有那些什么都不怕以身试法的人。

    所以真的就被革去了功名,并且昭告天下永不录用。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个状元郎,但是你犯了上面的条例,也会将你的功名一撸到底。

    你就会变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对于一个有功名在身的官员来讲,那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甚至是比杀了他们都要严重。

    读书人历来注重名声,这个惩罚不但让他们失去一切,最重要的还是没了脸面。

    这以后就算夹起尾巴做人都不成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严厉的阶段,还真就没有官员再敢以身试法去了。

    就算是镜山王整治了自己的产业,可也不得不说,南梁国大部分的赌坊和青楼依然是他家开的。

    所以有没有官员到那里去,他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

    举报起来毫不手软。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镜山王其实也是被逼的,他哪里知道朝廷的信息那么及时。

    就好像有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南梁国的上空,他们所有人都是网中之鱼。

    不能说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但也差不多了。

    就连他都不知道,在他的赌坊青楼里,哪一个人是朝廷的眼线。

    在被警告了两次之后,现在已经担任农工司大司官的镜山王,再也不会存侥幸心理。

    本来在他心里,是真的没有将这项规定当回事儿。

    倒并不是为了赚官员这几个银子,就说这男人当了官之后,没有谁会守着原配妻子过一辈子,后院的女人也不会只有一个。

    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后院有过多少女人。

    反正挺多,有的睡了一次转过头他就忘了。

    可现在是真的不成了。

 第357章 天上掉馅饼

    没有这些官员,他的生意的确受了影响,但他没有在意,毕竟看朝廷的形势,虽然说不能让他的赌坊和青楼彻底消失,但肯定会被摄政王划分在一个允许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对于新官职真的是非常上心,有的时候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他的确有银子,这么折腾,那府里的钱财也不过是一少部分而已。

    但他却又名利双收了。

    不靠着免死金牌,他镜山王在朝堂之上,腰板也站得溜直。

    所以镜山王现在的心情很是微妙。

    南梁国现在前所未有的朝纲清明。

    就算是夏云桐也能感受到。

    今年虽然有的地方受了灾,但整体来讲是一个丰收年。

    尤其是玉米马铃薯已经在小范围的区域开始推广。

    比如江北一带,现在基本上按照朝廷的规划种了这两种新型的作物。

    一开始有的老百姓是不想种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担心种下去之后到秋天颗粒无收,他们会被饿死。

    但是却没有想到,紧接着朝廷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主动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农户给予补贴。

    首先种子免费提供,如果到秋天真的颗粒无收,朝廷会给予他们这片土地往年应得的收成补偿。

    这项政令颁布出去之后,主动种植这两样新型农作物的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甚至种子都不够用了。

    然后朝廷主要寻找那些土地质量好的,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

    当然了,这里也包括富人权贵们名下的庄子。

    不论贫富,待遇都是一样的。

    朝廷还派专门人去指导。

    秋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大丰收。

    就这一样,今年南梁国的粮食储备可以说是过去三年总和。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再过三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简直不敢想象。

    至于这两样东西怎么吃,夏云桐的庄子是最先做的示范。

    推广开来之后,就被聪明的人给衍生出很多样。

    尤其是马铃薯,最受欢迎。

    当然了,这两样最基本的功能,还是填饱肚子。

    不管怎么说,现在饿死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夏云桐名下也有庄子,今年自然是丰收了。

    她试验种植的药材有的是两年生,有的是当年就能收获。

    而两年生的长势不错,再过两个月,也就是落雪之前就可以收获了。

    她就让庄子里的管事将他们种植这些药材的经验写成册子,她将这册子交给了摄政王,摄政王又转交给了如今农工一把抓的镜山王。

    沈栖之所以让镜山王担任这个大司官,自然有他的用意。

    这人在商贸上自有他一套独特的心得,不利用起来实在可惜。

    至于农业这一块,自然有专门的人去管理。

    而卷写这个册子的管事,还有他手下的佃户得到了朝廷给的奖励。

    奖励很实在,五十两银子一位。

    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写的。

    一共是十个人。

    而这笔银子对于佃户和管事来讲,真是天上掉馅饼,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朝廷想要的东西什么时候会给银子呢?

    不抢的你家破人亡都是好的。

    所以,想要回报,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