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共是十个人。
而这笔银子对于佃户和管事来讲,真是天上掉馅饼,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朝廷想要的东西什么时候会给银子呢?
不抢的你家破人亡都是好的。
所以,想要回报,简直是开玩笑一样。
等册子交上去之后,他们也理所应当的认为什么都没有。
但也没有怨言,因为已经习惯了。
况且他们对于郡主的庄子非常喜欢,各方面待遇好,在这里干活之后,不但吃得饱了家里的孩子只要是愿意读书都能送上学堂。
郡主在庄子附近开了学堂,然后又和京城里的大绣坊联系。
女孩子们天生体力与男人差了很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然后庄子里大管事,在夏云桐的授意之下,与大绣坊签订了协议,拿了一批绣活给这些店铺的媳妇和女儿们。
只要是会刺绣的都可以接。
价格也非常公道。
常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不过夏云桐为了避免有的家庭,想要多赚银子而逼迫女眷,没白没黑的绣东西,所以,绣活也是定时定量。
也就是说,你想多绣也没那么多。
基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的确有这样的男人,家里有几个女儿就想着多接一些绣活,反正她们下地干活也干不了什么,倒不如多赚些银子,不管是给儿子娶媳妇还是给她们做嫁妆总是好的。
但是因为定时定量,这个计划就落了空。
可到年底,他们发现,即便如此,这些女眷们绣活所带来的收入,竟然不亚于他们种了一年地。
别管这些佃户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与以前勒紧裤腰带,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口肉,到了冬天家里的孩子连棉衣都没有御寒,已经是天壤之别。
还有就是,这五百两赏银对于朝廷来讲不过是毛毛雨,但是却很大程度的刺激了南梁国的百姓。
朝廷的这一行动让他们明白,只要弄出有用的东西,就能得到丰厚的奖励。
所以,那些有点本事的人,都在琢磨着怎么能让朝廷发现自己的能力。
于是,京城颁布了一个法令。
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欢迎有本事的人拿着东西来自荐。
一旦被认可,奖励随之发放,绝对不耽误。
一时间,那些有些偏门本事的人,觉得他们的好机会来了。
目前的情势下,除了南方某些部落偶尔有异动之外,北鞑国和西摩国安静的很。
可以说他们是自顾不暇。
夏云桐觉得,南梁国应该是要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了。
这些都是朝廷大计国家大事,关系到百姓民生与生计的。
作为摄政王沈栖来讲,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皇室那边给予他大力的支持,目前的沈哲对他全身心的信赖。
所以说摄政王如今身处的环境非常好。
没有猜忌和打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的家人们了。
安静了一段时间,陈氏就病了。
得到信之后的沈栖自然要带着夏云桐回去探望。
夏云桐坐在卧室的床边,很是认真的给陈氏把脉,不管怎么说,如今的陈氏是她的婆母,是要尊敬和孝顺的。
有病了,用官话来讲是要侍疾的。
第358章 后悔自己当初那个决定
虽然说陈氏不会那么做,但是她却派人捎信告诉沈栖她生病了,想要做什么,那不是不言而喻吗?
对于夏云桐来讲,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陈氏和沈招财都是长辈。
就算没有沈栖这层关系,在老家见到也要称呼一声伯父伯母。
只不过……
陈氏的确有点小毛病,却不是所说的起不来床。
夏云桐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又若无其事的舒展开。
陈氏并不知道夏云桐医术如何,毕竟夏云桐都是在自己家的药堂制药丸子,或者将药方献给朝廷。
而沈栖也不准备让陈氏知道,如果被她知道之后,夏云桐未必会有安宁日子过。
想要解决沈家的烦心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可是涉及到孝道,不得不慎重。
要说这陈氏,虽说出身乡野,却自有她的小聪明。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睡不着,就一件一件事儿的捋,然后她发现了,她这四儿子虽然说做不到予取予求,但对他们好像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
就是那种你们要什么我能给就尽量给。
所以陈氏就装病将沈栖还有夏云桐骗了过来。
但她心里还是有些委屈的。
看看人家,就算儿子当官儿了,可也没分家,都是一家住在一起。
现在她才知道当初自己有多么的愚蠢。
她就不应该将沈四郎给分出去。
那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沈四郎再要一个大点的府邸,将这个房子卖出去,到时候银子哥四个一分,然后他们还是王府中人。
等以后,她的孙子孙女娶媳妇嫁人,那都是以王府的名义,与现在是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在这京城,身份地位真的是太重要了。
如今就算别人因为她的儿子是摄政王,大家伙巴结她,可她另外三个儿子是白身,没有功名,什么都不是,人家暗地里也是瞧不起的。
尤其是出了镜山王那档子事之后,她连门都不敢出。
但是不出门在家里也是闹心。
二郎已经彻底废了,她都不敢去看他,可又不得不去看,每次看到他,她的二儿子,先是苦苦哀求,然后破口大骂,最后用怨毒的目光看着所有人。
她甚至都相信,如果他能爬起来,他没准会将这大房子一把火都给烧了。
所以现在陈氏是非常后悔自己当初那个决定。
但她却从来不去想,她当初为什么有这个决定。
陈氏本来就不是一个良善之辈。
要不然也不能去压榨最小的儿子。
而且还压榨的理所当然,因为她的理所当然,上面的三个哥哥就也觉得理所当然。
夏云桐收回了手,目光定定的看着陈氏,她并没有去看站在身后的沈栖。
夏云桐的面色非常慎重,一句话都没有讲,就是那么好像眼神很复杂的看着她,眼睛里有些什么东西,想说就说不出来。
陈氏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说她不能壮的像牛一样,可也知道没什么毛病。
但是夏云桐的眼神阴沉沉的,怎么越看越害怕,越看越担心,然后刷的一下后背冒出一层冷汗。
用手抓起身边的被褥,死死的盯着夏云桐,嘴唇颤抖着想问什么,竟然没有敢问出来。
然后本来还挺安稳的一颗心竟然咚咚咚的狂跳起来,一时之间好像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了。
室内一片沉寂,沈栖眉目低敛更是安静。
只不过在衣袖里的手动了动,虽然他不是个医者,也谈不上精通医理,可是却也略知一二。
况且这府里有他安排的人,陈氏身体什么个状况,隔两天就会有人来给他汇报。
而且每七天放在府里的大夫会给她请平安脉。
就是有点小毛病,心情不好导致郁闷,等明天老大夫给开服汤药喝一喝也就好了。
所以陈氏身体是什么状况,沈栖比谁都清楚。
明知道她是装病,却也不得不来。
此时他站在夏云桐身后,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又有一些担忧的目光就看向了陈氏。
然后就听到夏云桐长长的叹了一声。
开始询问起陈氏是否有这样那样的症状。
陈氏一开始还有些狐疑,可是夏云桐问起来,她竟然觉得她说的这些症状竟然都有。
这就更担心了。
陈氏眼巴巴的看着夏云桐,然后早已经忘了她将沈四郎叫过来为了什么了。
在此之前,她想,反正有母子情分在,四郎也不能将她怎么样,她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要给三个儿子谋个闲职。
就是拿银子她也同意。
因为她也知道,现在京城不少地方就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权贵家的子弟挂着闲职,有的不给俸禄银子和粮食,那也没关系,有职位在,说出去也好听了。
但现在她已经将这些通通都忘记了。
再也坚持不住了,声音颤抖的问道:“大丫,我这是怎么了?”
夏云桐叹了一口气摇摇头,沉默了一瞬,还是声音低沉的说道:“娘,从现在开始,你要放宽心,每日不要思虑过多,否则……”
陈氏没敢问,否则怎么样?
因为那肯定是不好的话。
站在夏云桐身后的沈栖神情一暗,声音低沉的问道:“桐桐,否则会怎么样?”
夏云桐摇摇头:“这我也不好说,这样吧,还是将府里的大夫请来给娘亲再重新诊脉。”
陈氏又眼巴巴的看着沈栖,于是沈栖对在门外的丫鬟吩咐,让她去将府里的大夫给请过来。
这府里的也是个老大夫,经验也很丰富,他没有自己的医馆,也不坐诊,他基本上都给大户人家看病,然后就被摄政王给邀请了来。
主要给老爷老夫人请平安脉,变相的也是给他养老,因为这老大夫无儿无女,只有孤身一人,所以老大夫在这府里地位不错,他本人呆的也挺好。
这时候陈氏还有些不相信呢,因为前段时间这大夫给她看了,说没什么问题。
可是一想好像那也是六天前。
就心里有些不确定了。
不大一会儿,老大夫背着药箱子颠颠的过来,看到摄政王爷和夏云桐在,就要给他们见礼,沈栖摆摆手说道:“先给我娘诊脉。”
第359章 责问
老大夫连忙点头,坐在那里凝神静气的给陈氏开始诊脉。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老大夫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说道:“老夫人,我曾经嘱咐过你不要思虑过多,你这是没有听我的话呀。”
“那该怎么办?严重吗?”不等沈栖问呢,陈氏抢先开口。
老大夫摇摇头:“尚可,不过要调理一段时间。”
陈氏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不过神情还是有些不安的,夏云桐就在那里安慰道:“没事儿,吃几副汤药养一养就好了,但是老大夫的话你是一定要听的。”
陈氏忙不迭的点头:“我听我听……我再也不去想乱七八糟的了。”
大夫瞥了一眼站在那里沉默不语的摄政王,才开口悠悠的说道:“老夫人,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和老太爷身体康健,那就是他们最大的福气了。”
随后老大夫开始开药方,开完之后又拿给夏云桐看,作为老大夫讲,他倒不至于对夏云桐恭恭敬敬,但是却很是慎重。
夏云桐扫了一眼点点头,这汤药方不错,就按这个来。
这之后就开始去熬药,丫鬟伺候着陈氏躺下,让她好好休息。
沈栖看了一眼夏云桐。
夏云桐站起身子,主动说道:“娘,我跟四哥去后院看看二哥。”
陈氏神情变幻不定,想要说什么,夏云桐开口说道:“娘,现在日子过的很好,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日子既然过得好了,首先要有个好身体才能去享受,对吧,二哥的事儿我也听说了,四哥没跟你讲,那是因为事情还没有成,所以不好说。”
“什么事情没有成?”陈氏不由的喃喃问道。
“听说西摩国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在骨科方面很厉害,四哥已经派人去打听了,如果打听到这人,四哥是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大夫请过来给二哥看病的。”
陈氏眼睛露出一丝喜意,看着在那里沉默不语的沈四郎:“这是真的吗?”
沈四郎眉头微微皱着,却还是点点头。
陈氏不以为然,因为从始至终她的四儿子就是这样,除非有事儿,要不然指着他多说几句话都很难的。
夏云桐转过身,看向站在身后的沈栖:“四哥,你先去看二哥,我随后就到。”
沈栖迟疑了一瞬,但看着夏云桐清澈的眼神,在那一瞬间,他就什么都懂了,心底里涌起一股热流,对着夏云桐点点头,又轻声叮嘱陈氏好好养病,这才大踏步的离开。
屋子里就只剩下陈氏,还有夏云桐。
夏云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而丫鬟已经去熬药了。
夏云桐看着陈氏,缓缓的开口说道:“我一直不明白,四哥初来京城,本来已经将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为什么你非要拗着四哥的意思将三个哥哥都接到了京城?”
“我……我那时候不是想要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吗?”陈氏本来不想回答,可不知道为什么,对上夏云桐的目光,不由得就说了出来。
“照你这话说着,只有住在京城才算过好日子,那咱们南梁国万里江山之下的各州各府,人家日子都过得水深火热呗。”
陈氏愣了一下,还有些意外。
夏云桐怎么这样跟她讲话。
以前好像没有过啊。
不过,她到也知道,这夏大丫很倔强,嘴巴也挺不饶人。
她只觉得那闷闷的心口好像是更闷了。
于是陈氏恨恨的看向了夏云桐,随后抬手指着她:“夏大丫,你什么意思?你今天不是来看我的,是要来气我的吗?”
夏云桐不急不怒:“哪里能看出我是来气您的,我这不是心里不明白,问你点事儿吗?”
“我是当娘的,让他们都过好日子,那不是正常的吗?”
“可是三个哥哥到底如何,你心里不清楚吗?”说到这里,夏云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初四哥那么安排是对的,去庄子也不会让他们种地,也是做管事,而且是大管事,人都说宰相门房七品官,城外的庄子,曾经是皇庄,在那里做大管事,不亚于各州府辖下的七品县令,没有这名头,但却有这样的权利,做得好了,才能一步步的从皇庄走到京城去,到那时候,沈四哥顺理成章的提拔他们……”
陈氏脸色一变,她的神情一点都不好,还有些愤恨的看着夏云桐,显然对于夏云桐说的这些话是一点都不认同的。
夏云桐也不指望着她能听懂,但是她必须让陈氏知道,她做的是错的。
“说起来我们夏家也不比你沈家差多少,但你现在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都在自己该有的位置上。”
“他们不会去奢求目前自己无法驾驭的东西,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二哥落到这步田地就是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事情的起因你也是清清楚楚,如果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不会一意孤行下去,差点让你们一无所有。”
“我这么说你也不别不爱听,说句实话,落到这步田地很大程度都是你纵容的结果,咱就不说在那之前你是怎么对待四哥的,沈家村的人和凉水湾村的人都看在眼里,但他毕竟是你的亲生儿子,你怎么对他都是他应该受着的,就像我的父亲一样。”
“事情发生了,四哥倾家荡产,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家所有的银子都拿出去,在那时候他心里想的都是兄弟情谊,可惜的是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二哥落到这步田地,你和我爹负有很大的责任。”
“你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四哥可以任你们予取予求。”
“作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在这样的时刻您更应该如履薄冰,您和我爹应该起到表率作用,约束府内的家人让他们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