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被卖原女主以后-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玉哥儿是个好孩子,不大可能变心。但这事儿说不准。”
自古以来,男儿多薄幸。玉哥儿性子虽然好,但日子长了谁也说不准。
往日在乡里见不着好姑娘,自然是哪儿哪儿都稀罕。可京城这等繁华的地方就不一样,姑娘多了是。今儿玉哥儿回城那架势他们可是看得清清楚楚,连皇帝都派人来接,身份就绝不简单。若是有个什么公主贵女死活要嫁给玉哥儿,琳琅也只有吃亏的份儿。
“是啊是啊,”方老汉连连点头,“你这手头的生意还不能放,有钱腰杆子直。”
安琳琅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暖洋洋的。她跟老两口相处其实也不过一年多的时日,但真的跟亲人一样亲。人跟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般奇妙,有无血缘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安琳琅先带他们去见过安老太太,说了一会儿话,就亲自带他们去安顿。且不说安家这边一切顺利,周家的情况就很有些复杂。
周攻玉作为周家嫡长孙,此次归来本该理所应当拿回一切。但周余氏在晋州的噩耗传来以后,联合族中族老改了族谱。换句话说,周临川在周氏族谱上已经是死人。如今要改回来,自然得要族老们重新商议。麻烦就在这里,重新商议就等于需要一个过程。
家族越大,人心越杂。周家人才济济,内部的鸡鸣狗盗之辈也不少。趁着周攻玉不在的这段时日,浑水摸鱼谋私利的人更不在少数。
周攻玉重归原位,意味着过去一年藏污纳垢的地方都会被清算。安南王世子的雷霆之威并非字面上‘冷酷’两个字那么简单。玉哥儿自幼在六位名师的教导下,心性、手段甚至强过当今小皇帝。他若追究,不只是断他们生路,指不定大部分人都得伤筋动骨。尝到甜头的人自然不乐意。
情况虽然复杂,但对于周攻玉来说不算大问题。
周影,周战,周城,周剑,周展自幼随他一起长大,他们只认周攻玉这一个主子。周家的私兵是牢牢地握在周攻玉的手中的,他若想硬来,这些族老也只能老实认栽。只是有些手段不必太过极端,若是能无戈无血地完成自然是更好。
这些事情在玉哥儿当初身份曝露之时便已经跟安琳琅说过。安琳琅表示理解,并愿意给她支撑。安琳琅的原话也简单:“争不过,回来继续跟着我干。包吃包住……还包娶媳妇儿。”
且不说周攻玉听到这话笑得肩膀直抖,反正安琳琅的话是撂在那。
至于两人的婚事,安老太太虽然着急,却也没办法。周家如今的情况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短时间内抽不出空来安家。再说,安琳琅最近都在忙自己的事儿。
她交代周攻玉的事情他已经安排妥当,甚至事情的妥帖得远超安琳琅的期待。晋州那边一个初步的框架已经搭起来,听说陈家给寻的厨子也送到了。就等受过培训以后正式上岗。既然路子已经铺好,接下来的只能等省城的生意起来再做后续打算。
待到二月份天气暖和,辣椒就该扩大面积种植。安琳琅还是不放过火锅生意。她手里握着将近十个不同的火锅底料配方。辣椒的产量跟上来,她的火锅就可以试着开发。
另外,三四月份,土豆也能扩大种植。
说到种植,自然就得有土地。方老汉在村子里置办的那些田地在安琳琅看来是不够用的。毕竟辣椒一旦搬上台面上来,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那几亩田的辣椒,不够她所有店铺的适用。
安琳琅原先的计划是在武安县边缘的村子里扩大种植,算是她的一点私心。武原镇边缘地区的村子里百姓日子过得有多苦,没人比安琳琅更清楚。他们的村子都在山里,地少,位置差,种粮食难不说,收成少得可怜。家里孩子多的,饿死人是常有的事儿。
粮食种不好,换成辣椒或者土豆红薯这些作物情况就不同了。她打算模仿后世一些领导人琢磨出来的做法,租用村民们的土地再雇佣他们种。每年他们能分得些租子,还能余些工钱养活家里老小。安琳琅也不是圣母,一方面穷苦的人做事才会用心。他们干的认真,自己自然也是得益的。二来在自己得益的情况下,她也不吝啬给这些村民们一条活路,也算是给自己积一点福报。
另外有些村子实在不适合种植的,帮着养猪也是不错的。自打香肠打开市场以后需求量蹭蹭地往上涨。安琳琅看着账簿上飞涨的收益,省城再开设一个香肠作坊迫在眉睫。
武原镇的香肠作坊完全可以扩大生产,但从武原镇到省城距离太远了。虽然香肠的保质期很长,但天气一热以后,香肠也会坏。为了保证东西的最佳口感,只能就近生产。
安琳琅每日琢磨着这些商业经,如今回到安家的她已经不是一穷二白的安琳琅。她想要钱,想要人,都有办法找到。晋州暂时回不去,她就打算把晋州的生意照搬到京城来。她记得很清楚,章老爷子曾说过京城上等酒楼一桌席面一百八十两。
由此细算京中百姓的购买力,她心里忍不住心潮澎湃。
‘安琳琅’手中握有的资产是一个平民百姓想象不到的多。
其中有已过世林母留给‘安琳琅’的嫁妆铺子,这些年老太太私下里贴补给孙女的压箱底,以及安侍郎大手大脚塞给她的东西……光是铺子,好位置的就有七八间,差的不说,有十来间。地契在箱子底下,好田有四十多亩,旱地也有七十亩。金银首饰几大箱子不说,玉石宝物,古董字画,甚至是金条,她一个库房里堆了小半间屋子的,全放在那落灰。
安琳琅花了整整三日的功夫才把私库里的财产清点清楚。又花了些时日了解这些财产如今是谁在管。大致列了个名单,忙得是天昏地暗。
说起来,原主和已过世的林母都不是理财的好手。两人太甩手掌柜,林母的那些个铺子听说全是林家奴仆在管。但陪嫁的那些奴仆原主无论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没见过。原主的记忆里,‘她’每个月只需要收
安琳琅不懂这些有钱人何不食肉糜的心情,她只觉得暴殄天物。
就算没有理财才能,信任要做到心中有数。安琳琅没有太清晰的原主记忆,但还是知道,一个月大概是六百两到一千两不等。
这些数额一看非常不错,但细分一下还是有些违和。
别的类型铺子先不说,就说这里头有一间酒楼在京城最繁华的一条街上,听说生意是这里头最好的一个。按章老爷子说京城百姓的消费水平,这等酒楼一年才挣六百两实在是不合理。
武安县的西风食肆一个月都能挣到一百二十两至二百两左右,京城的铺子一年才六百两太不符合常规。再说将近二十间铺子和将近一百一十亩田,一个月才送上来这么点银子,若没有猫腻,他们生意做到这个地步真需要整顿了。
吃食生意是安琳琅的老本行。安琳琅立即就把这家酒楼的账簿要过来看。
不得不说,囫囵吞枣一看看不出什么,但单独列出来就有大问题。
每个月的采购食材的次数和金额就跟收入对不上。成本大于收入,反而有结余。安琳琅不确定是有人做鬼还是记账出现意外,但这种错误,一次可以原谅。两次可以视作巧合。她在一本账簿中看到了至少三次,那就是问题。
安琳琅查过了,管理这间酒楼的掌柜姓温。是金陵那边跟着原主生母林氏陪嫁丫鬟曹氏的男人。自打随林氏从金陵嫁到京城以后,就接收了这间酒楼。曹氏年轻时候在府中陪着林氏,但林氏难产去了她就离府了。如今在外面帮着小主子主管林氏留下来所有的嫁妆。
安老太太和安侍郎在钱财方面很宽松,不插手林氏半点嫁妆。这些东西是全部留给安琳琅的,他们不会贪墨一分一毫。安侍郎作为父亲,年轻时候还会过问一下商铺的生意。但见温氏管理得还算不错,就全权交托出去。如今是几年过去,他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会问一下。
原主跟安侍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性子,对钱财方面也看的不是很重。按理说,她知事以后就该接手嫁妆铺子的管理,但她直至去金陵以前,都没有见过这些铺子的掌柜。
“得寻个机会把这些人都叫过来认一认。”
安琳琅虽然也没有理财天赋,但她无法容忍这种放养。何况酒楼的账本已经发现问题,其他的铺子就更需要查一查:“这些铺子的账本不说每个月送上来,至少季度送上来一次。”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她。原主身边伺候的下人,全都是安琳琅会说话以后拨过来的安家人。林家的仆从自打林氏去了以后就大部分离府了。少数几个留下来,却也只是守着林氏的院子,没有到安琳琅身边来照顾。
心里琢磨着将所有铺子的账簿都查清楚,安琳琅预备抽个时间出去走一趟。酒楼算是嫁妆铺子里收益最好的一间,生意却也只是做成这样,她不允许。
花了五天时间将酒楼近三年的账本看完,她气得一晚上没睡好。
次日一大早,安琳琅就带着几个护卫去了酒楼。
林氏留下的这间酒楼名唤溢香楼,在京城中心商业这条街上算是比较上等的。她到达溢香楼门前,没有着急进去。而是让仆从先进去看了里面的生意状况。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有不少老顾客时常回来光顾。在确定生意不算太差以后,她又命人旁敲侧击了酒楼一桌席面的价格。
这条街上的席面价位在一百二十两至一百八十两之间,最顶级的玉香楼席面能高达二百四十两。但这只是特例。溢香楼一桌席面至少值一百二十两。
按照溢香楼如今的生意状况,是不肯能一年订不到十桌席面。而散客就不必说,日常来用膳的人也不少,二三十两的消费不成问题。即便是扣除采购和厨子伙计的工钱,一年的出息也不可能只有几百两。安琳琅掀开车窗帘子打量着溢香楼的门牌,笑了一声,带着两个丫鬟下了马车。
一进门,就有一个穿着跑堂衣裳的少年笑眯眯的迎上来:“客官里面请。”
安琳琅戴着帷帽,点点头就随他进了酒楼。
酒楼的摆设比西风食肆那就奢华的多,大堂里有三四个跑堂在四处伺候。柜台那边一个人坐着,正啪嗒啪嗒地拨算盘。安琳琅身边的仆从刚走过去,准备要一间厢房。就看到一个打扮的十分体面的少年打着门帘从后院出来。他脸上挂着怒容,一副要爆发的样子。
一个勾着脖子的少年跟在他身后急匆匆地劝:“少爷少爷!您消消气儿,莫跟曾账房置气!”
“谁要跟个下人置气!”那少爷两道眉毛都要飞起来,“他好大的脸!我爹呢?叫我爹过来开了他!一个账房厉害个什么劲儿?本少爷要拿银子轮得到他说话嘛!”
“别别别!掌柜的今儿出去进货了,不在酒楼里。”
“那我娘呢?”少年没想到他爹不在,怪不得这账房敢这么恨。他想来想去一口气咽不下去。
“太太也不在,太太约了人打牌,怕是已经打上了。”
“晦气!”那少年气得脸都红了。他跺了跺脚,气冲冲地冲出去了。
安琳琅的眉头皱了起来,冷眼看着少年的背影在大门口消失。扭头问向柜台前拨算盘的男人。身边的仆从立即意会,上前问:“掌柜的不在么?”
那拨算盘的人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没有搭话。反而问:“客官订包厢?”
仆从没继续,点点头:“二楼一间上房。”
那人于是麻溜地记了账,然后从柜台
安家仆从接过,这人赶紧招了招手,一个跑堂跑过来。账房见安琳琅衣着光鲜,身边四五个仆从伺候。忙嘱咐跑堂这是贵客,带安琳琅等人上楼小心伺候。安琳琅身边的仆从此时状似疑惑地嘀咕了一句:“刚才那个少年是溢香楼东家的公子?”
“溢香楼的东家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账房立即摇了摇头,“那个是掌柜家的独生子。这些年酒楼是掌柜的一手在管,其实也跟东家也差不离了。”
安琳琅眼睛眯起来。她立在人群中央,身边人立即追问:“不知掌柜的如今人在哪儿进货呢?”
那账房本打算低头继续,听到这话倒是奇怪地看向安琳琅一新仁。意识到这是中间这位是个贵族姑娘家又赶紧扭过头:“不知贵客打听掌柜的可是有事要与掌柜的谈?”
“自然是,”仆从袖子里拿出一枚印鉴放到了柜台上:“不如先生跑一趟。”
那账房一看印鉴,脸色瞬间一变。当下话都不敢说,惊恐地看着站在人群中央的姑娘。冷汗很快冒出来,他顾不上擦就快步绕过柜台:“东,东家?”
“太太在哪里打牌呢?”安琳琅的声音从帷帽后面传出来,清清冷冷的,“不如也一并请来。”
账房脸色煞白,当下连连点头:“是是是,小的这就去请。”
……
且不说安琳琅人到了酒楼,安家这边给安侍郎续弦之事,安老太太正拉着方婆子聊得是眉飞色舞。还别说,这还真让安琳琅给说到了。
两人在这件事上很有共同话题,性子也都是宽厚之人,眼光都差不多。
想着安琳琅特意提过秦婉,方婆子还亲自出去打听了消息。
关于这个姑娘,年纪比玉哥儿小两岁,但人确实是厉害。听说父母双亡以后,伯父伯母一直借口她未曾议亲,想挪用二房的家财。但这姑娘靠一己之力,硬生生叫厉害的伯母没占到一点便宜。如今人名义上还养在侯府,其实早就跑出来一个人住。
跟琳琅一个性子,要强又厉害得紧。听说女扮男装在外头做买卖,做的还算不错。
换句话说,把这姑娘娶回家,等于娶了一个钱袋子回来。
安老太太倒是没想到。一方面觉得震惊钦佩,一方面又不大合适:“这姑娘方方面面强得跟个男子似的,娶回来十之八。九会不安于室?安家都是老实人,这么厉害的主母,往后一家人都怕是都得看她脸色。”
“女人家厉害些好,”方婆子往日也是觉得女子应该贤惠,安安稳稳辅佐家里男人才会家宅安宁。但自打遇上琳琅,眼睁睁看着自家从穷得揭不开锅到吃香的喝辣的。她就再也不这么想了,“女人家能力越强,家里的日子才过得越红火。再说,这姑娘指定跟琳琅合得来。”
安老太太是听说过琳琅在晋州的时候为了糊口,抛头露面地做买卖挣钱养家。但老太太一辈子养尊处优,实在想象不出女人家出去闯荡的场面:“不妥不妥,再看看再看看。”
方婆子也不好老是劝,毕竟是给侍郎大人续弦,安老太太愿意听她一句话已经是很给体面了。
瞥着画像上那秦婉看了许久,方婆子心中十分遗憾:“这姑娘指不定跟琳琅合得来……”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温长贵来的特别快; 说什么在外地进货,结果不到半个时辰就出现在溢香楼二楼包厢。
他匆匆推门进来,挺着个圆润的肚子咻咻地喘粗气。
厢房是朝南的; 这会儿是上午;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十分的刺眼。他一眼就看见端坐在窗边的年轻姑娘。姑娘一身绯色长裙; 乌发雪腮; 虽没见过面,却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安琳琅其实长得与已过世的林氏有几分相像。都是标准的鹅蛋脸,小巧挺翘的鼻子; 一张天生嘴角上翘的笑唇。除了眼睛不同; 其余是一个模子印出来。温长贵立马将头上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