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良缘 >

第10章

贵女良缘-第10章

小说: 贵女良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懿兰默然,梁国公主是典型的西域美人模样,身形高挑又有一种异域风情,别说男子,便是宋懿兰自诩生得不错,也得夸一声美人,但瞧着静柔公主难免有些消沉的模样,宋懿兰没敢这么夸赞,道:“牡丹雍容梅花清雅,各有各的美,哪能比较谁高谁下呢!”

    “还是馨雅最会夸人,像二皇兄,我就客气一下,他就说难得我还有自知之明。”静柔公主对王纪安还有过些许好感,结果人家毫不犹豫地答应跟梁国公主远走他乡,对静柔公主多少是有些打击的,虽然知道宋懿兰是安慰她,但人消沉的时候还不能被哄两句?静柔公主还是觉得吴王这位兄长不够体贴。

    宋懿兰噗嗤一笑,道:“你呀,莫非还看不明白,王家三公子愿意舍了你去做梁国驸马,难道还是为了谁长得好不成?”

    “我自然知晓,他抱负在青云直上,若做了大周的驸马便同折了他的羽翼一般。”静柔公主又不傻,哪有那么多人爱美人不爱江山啊,王纪安求的自然不是一个驸马身份,“可要断了他青云路的是他王家,又不是我,凭什么叫我受这闲气!”

    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人哪有那么理智啊,只得岔开话题,道:“话说,我记得王三虽然不是长子,也是嫡出啊,自家嫡出子弟出色不是大好事吗?王家怎么偏要压制着王三?”

    这是宋懿兰一直都不太明白的事,哪有人会嫌自家子弟太出色的?皇家虽然有意招个驸马,也有心跟世族联姻,但也不是非得王家不可啊!

    “这个我还真从二皇兄那里问出来了。”被王纪安这么打了一回脸,静柔公主虽不至于因爱生恨什么的,但也着实心里怨念着,便是被吴王嘲笑了一回,还是追着吴王将真相问了出来,“王三娘是继室的事你知道吧!”

    这个本就不是秘密,甚至还有传言,王纪安的爹跟元配妻子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奈何情深缘浅,那位王夫人早早就过世了,只留下长子王纪贤。妻子过世之后,王纪安的爹续弦,娶了王纪安的母亲进门,便是现在的王夫人叶氏,几年间又为王家添了三公子王纪安和六姑娘王月瑶。

    “继室所出虽比不得元配所出的嫡长子,但大多数人家来说,也是正经嫡出,若是继室有本事些,元配所出的嫡长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静柔公主撇撇嘴,毕竟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这话也不全是瞎说,“但王家不同,王三的爹是实实在在的爱护早逝的嫡妻和她留下的儿子,所以当初续弦的时候,特意没有从四大家族里面找,特意找了个寒门出身的叶氏。”

    “叶氏在王家受了多少闲气就不说了,等到王三渐渐长大,试图通过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引起父亲的重视时,却发现他父亲确实重视他的聪明,但这个重视,却是生怕他太过出色,压过了长兄。”静柔公主说起这个来,还忍不住同情王三一回,“也不知是王家那位长子太过庸碌,还是王三确实太过出色,旁人提起王家公子来,说的都是王三公子,而非王家长子,听说王大公子因此还忧伤买醉过,于是,后来父皇透出有意跟王家结亲时,王家忙不迭将王三推了出来。”

    宋懿兰默然,还是忍不住道:“王家家主疼爱长子犯了糊涂,王家其他人也是如此?一个有出息的子弟,不比家主偏心重要?”

 第二十七章 定局

    “大约还是因为,王三的娘出自寒门的缘故吧!”静柔公主也忍不住摇头,“在那些世族看来,他们世族的血脉才是好的,所以便是结亲,也要在世族当中结,若是王三比王家大公子出色,那不是说明世族的血脉还不如寒门吗?大约就是这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才叫世族一天天没落,我虽不懂朝政,可也知道,如今朝堂当中,新贵和寒门出身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世族子弟了。”

    宋懿兰知道,大周建国之后,世族已经渐渐没落了,一个家族的强盛,靠的不是祖先留下多少,而是子孙能够向前走多少,但世族当中,就算培养子弟考科举做官,打心底里却是瞧不起旁人的。宋懿兰知道这些,所以哪怕谢氏和崔谨一向待她不错,她还是会生出前路渺茫的感觉,如今听到王家这一段故事,想起当初王纪安说的话,只觉得前途更加黑暗了些。

    “我昨日同母后说了,日后再谈我的亲事,也别再往那四大家族当中去寻了,我堂堂公主,还要叫他们去挑剔不成!”静柔公主微微扬起下巴,到底王纪安的拒绝,对她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她宁可下嫁寒门,也不想看那些人的嘴脸。

    “皇后娘娘有没有敲你脑门?”宋懿兰瞧着她的模样,便知她已经从王家的打击中走出来了,听她这么说,不由笑她。

    静柔公主吐了吐舌头,道:“母后说,姑娘家家的,哪有将亲事不亲事挂在嘴边的。”

    “对了,还有件事,二皇兄应该快要跟你堂姐定亲了。”静柔公主对于皇后的取笑并不气恼,她从小是在皇后身边长大的,与亲母女并没有什么不同,何况皇后虽说取笑她,却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

    “吴王殿下愿意娶我堂姐?”宋懿兰有些惊讶,吴王倾慕姚卿月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虽然也有人觉得那是坊间夸张的说法,但宋懿兰他们是知道的,吴王对姚卿月的心确实是真真切切的。

    “二皇兄的心思我们都知道,但你也知道,淑妃娘娘看着和和气气的,什么都好商量,可这件事上,怎么都不肯松口。这事就这么僵着也不是办法,淑妃娘娘就跟二皇兄说了,只要二皇兄老老实实娶了正妻,就允许他纳姚大姑娘做侧妃。”静柔公主解释道。

    虽然将几位皇子都称作表兄弟,但吴王钟情姚卿月,一向自觉地跟女孩子保持距离,宋懿兰对吴王也并不熟悉。而姚卿月虽然出自侯门,但因为姚家地位尴尬,寻常也少与人往来,宋懿兰对姚卿月也就是点头之交。对于吴王与姚卿月的事,虽然两人算得上两情相悦,而淑妃娘娘棒打鸳鸯,但宋懿兰也能理解淑妃娘娘的心,毕竟即便不熟悉,宋懿兰也看得出来,相较于吴王对姚卿月的一片真心,姚卿月对吴王的情义就淡的多了。

    “若是如此,我堂姐不是合适的人选吧!”想到最近杨氏频频带着宋清兰出门走动,上门提亲的就有两家,宋懿兰哪能看不出那母女俩的心思。先前透出想要跟吴王结亲的意思,那是因为没有机会攀上别人,但宫宴上宋清兰算是出了不小的风头,之后就有人透了结亲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吴王自然不是最好的人选了。

    杨氏和宋清兰这点小动作也没瞒着谁,也不知现下会不会后悔当初主动在吴王和淑妃面前露了脸,宋懿兰并不觉得淑妃不知这些,但既然淑妃不满意姚卿月心不够真诚,难道还瞧得上宋清兰那一心攀附的嘴脸?

    “这没法子,”静柔公主摇头,淑妃娘娘经历的事多了,她们小姑娘家都能明白的东西,哪能瞒过她去,可谁让吴王是真心地爱慕姚卿月呢,“二皇兄一点都不掩饰他的心意,出身优良的贵女谁愿意嫁过去做个摆设呢?若是家世差些的,嫁过去之后又如何压得住侯门出身又有二皇兄宠爱的姚大姑娘呢?数来数去,你堂姐算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至于她愿不愿意的事,你大伯母是主动透过想要结亲的意思的,便是你堂姐,那回进宫不是还专门找淑妃娘娘说话了吗?都走了这么远了,淑妃娘娘求一求母后,这事就定了。”

    宋懿兰倒不是同情宋清兰,毕竟是她们自己选择招惹吴王和淑妃的,相当于杨氏和宋清兰已经向皇家提了亲了,只要皇家同意,这门亲就算成了。这个时候想要反悔,怎么看都是她们不对,只是,姚卿月心不诚,宋清兰心机深,吴王虽不像太子一样耀眼,也是个好人啊,偏就遇上了她们两个。

    宋懿兰跟静柔公主呆了大半天,索性等宋云昭下了学一道回府,往顺宁居给宋老夫人请安,偏巧杨氏和宋清兰都在。

    杨氏和宋清兰也是刚从外面回来的模样,宋清兰一贯是温柔恬淡的姿态,倒是杨氏十分高兴的模样,一面将手里的金簪拿给宋老夫人看,一面道:“母亲不知,今日宴席上,甄夫人还夸赞了清兰呢,说清兰温柔典雅,是闺秀的典范,这金簪便是甄夫人赠与清兰的,还邀我们清兰改日再去玩。”

    京城里姓甄的也有好几家,但瞧着杨氏这般模样,宋懿兰猜想,多半是卫国公甄家。甄家跟宋家一样,是大周的开国功臣,封卫国公,但与宋家不同的是,甄家一直效忠龙椅上的皇帝,也就没有经历宋家站错队这一挫折,如今的宋家处境不大好,甄家却是备受今上重视的一等公府,尤其是,甄家还有一位才华武功样样出众的甄大公子甄羡宇。

 第二十八章 志向

    宋老夫人是知道杨氏母女今日去了卫国公府作客的,原本对于杨氏只带了宋清兰出门,将其他女孩儿留在家中,宋老夫人是有些不满的,但听着杨氏这么说,宋老夫人也不住点头。宋懿兰早就定下了亲事,今年九月及笄,出嫁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了,而宋清兰比宋懿兰还年长些,亲事再拖下去就不像话了。宋老夫人听着杨氏道甄夫人赠了宋清兰金簪,又提到改日再邀宋清兰过府游玩,至少是对宋清兰有好感的,做祖母的,自然只盼着孙女嫁得好。

    宋清兰不像杨氏一般激动地炫耀,她素来是沉稳的,虽然感觉到甄夫人对她的重视,但一支金簪代表不了什么,得甄家上门提亲才算可靠。想到这里,宋清兰不知为何生出些不安来,只盼着甄家快些上门提亲才好。

    看着杨氏兴奋地说着甄家宴客的情形,宋清兰微微皱眉,道:“娘,不过是一次宴席,不值当这般宣扬。”

    杨氏素来沉不住气,但自宋清兰渐渐长大了,杨氏也能听进女儿的话,虽还有些意犹未尽,到底住了口,仿佛才看到宋懿兰一般,道:“哟,懿兰回来了?怎么皇后娘娘和公主没留你在宫里住几日?”

    宋懿兰和宋云昭刚给宋老夫人请了安,听见杨氏阴阳怪气的话,宋懿兰也不气,心道那甄家这样好又有什么用,宋清兰又不会嫁到甄家去。话虽如此,宋懿兰也不会这个时候来解释这些,静柔公主告诉她这事是因为她们之间的情意,还没定下来的事,她若说出去了,就对不住静柔公主了。

    宋懿兰不气,宋老夫人瞧着杨氏挑事,宋云昭脸上浮起怒容,生怕双方吵起来,连忙道:“都这个时候了,我有些乏了,你们都才从外面回来,先回去歇歇吧!”

    宋懿兰还不知道宋老夫人的心思,也没计较别的,拉着宋云昭一道,先告辞离开,他们姐弟俩离开了,宋清兰也拉着杨氏退了出去。

    人都走光了,陈嬷嬷替宋老夫人换了热茶,劝慰她道:“大夫人什么性格,老夫人还不知道吗?何苦为这烦恼呢?”

    宋老夫人叹了口气,道:“这我知晓,可一家人,总要和和睦睦的才好。”

    陈嬷嬷走到宋老夫人身边,替她按着肩膀,她是自小跟着老夫人的,这些年来,燕国公府的沉沉浮浮她也看在眼里。老夫人盼着儿孙团结和睦她能理解,但宋家这情形,陈嬷嬷叹了口气,只觉得这平静都维持不了多久。

    宋老夫人心里明镜一样的,只是她性子和软惯了,虽早就瞧出了子孙不再是一条心,到底不愿意从自己口中说出来,仿佛这些事,一旦说出来了,立刻便要成真了。她也知道长房与宋懿兰姐弟这矛盾是调和不了的,但总想着,她闭眼之前,但凡能维持表面的平静也是好的。

    当日静柔公主同宋懿兰说的时候,宋清兰跟吴王的亲事虽还没有定下来,但淑妃已经同皇后提过了,皇后也点了头。虽然宋清兰在卫国公府露了脸,似乎还十分让甄夫人满意,但在甄家下定决心上门提亲之前,宫中的赐婚就已经到了,皇后将宋清兰的聪慧和品行夸赞了一番,最后为她和吴王赐婚。

    宋懿兰先前就知道这件事,但对杨氏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当初燕国公府处境不好,世子之位又给了宋云昭,杨氏和宋清兰没得挑,才会想跟吴王结亲,但如今在有卫国公府做对比的前提下,杨氏和宋清兰自然是不满意吴王的。

    杨氏母女不满意吴王,除了吴王一心一意对着姚卿月,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吴王虽是今上次子,又贵为亲王,但当今太子地位稳当,吴王本人又太过平庸,与太子年龄相仿,可纪家也好、吴王本人也好,都半点没有与太子相争的意思。杨氏尚好,燕国公和宋清兰却都是有野心的,心里想的都是如何重新抢回国公世子的身份,可作为皇子来说,没有追求的皇子还不如上进些的勋贵子弟呢!

    杨氏脸色难看,还是宋清兰自己上前,接下了赐婚圣旨,这会儿宋老夫人也反应过来了,吩咐大丫鬟石榴送上红包,客客气气地将人送了出去。

    这边人才送走,杨氏便气急败坏的要去抢宋清兰手中的圣旨,口中道:“你拿着它做什么?你难道真要嫁给吴王!”

    “母亲!”宋清兰躲过杨氏的手,脸上也有不甘,目光却依然沉静,“赐婚旨意已经下了,母亲要我抗旨吗?”

    “……”杨氏目光呆滞了些,“结亲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便是……”

    “母亲!”宋清兰的话音重了些,“母亲莫非忘了,当初是我们找上淑妃娘娘和安国公夫人的,此事已经成了定局,母亲莫再说胡话了!”

    “我的儿啊!”杨氏平日里脾气急,说话又刻薄,对宋清兰这个女儿,却是真心疼爱的。府上这个样子,她打理着家事,也往自己口袋了扒拉了不少东西,可心里惦记的也是给宋清兰多存些嫁妆。当初知道吴王倾慕姚卿月,她就不同意宋清兰去攀这门亲,是被宋清兰和燕国公劝着,才替宋清兰去争取,如今却后悔了,早知道再等一等,何至于沾上这烂泥甩都不敢甩。

    宋清兰手握着圣旨,心里头并不像表面一般平静,母亲后悔,她又何尝不悔?只是她比母亲更清醒、更冷静,知道这事已经成了定局,何必再费心力?垂眸看着手里明黄色的圣旨,旁人看不到她的目光,也没留意到她微微勾起的唇,吴王平庸没志气,谁知道是真是假,何况,便是真没志气,她也要将替她生出志气来,她宋清兰绝不愿庸庸碌碌一生!

 第二十九章 准备

    宋老夫人见状也不住叹气,先前杨氏想将宋清兰嫁给吴王她就不赞同,可长子长媳加上宋清兰都是有主见的,宋老夫人劝不动,也只得作罢。先前听到卫国公甄家的事,她还暗暗高兴,如今宋清兰嫁给吴王成了定局,宋老夫人除了叹息,也毫无办法。看着杨氏还是忧心、不甘的模样,宋老夫人叹气道:“既然亲事定下来了,婚事也该准备起来了,先前宝凤阁的管事还道新到了好的头面,到时给清兰挑上两套,嗯,懿兰也快及笄了,也得备起来了。”

    宋老夫人提起嫁妆头面,心如死灰的杨氏也精神起来了。她依然不愿接受宋清兰嫁给吴王,但既由不得她不信,总不能亏待了女儿,盘算着先前投到钱庄的银子已经得了两个月的利钱了,眼看着就该三个月了,到时正好连着本钱一起取回来,正好给女儿准备嫁妆。至于宋老夫人提到宋懿兰及笄的事,杨氏是不操心的,且不说宋懿兰讨人嫌,宫里说着那么宠着,就看会不会操心着她及笄的事!

    宋懿兰看着杨氏和宋清兰一道离开,燕国公和他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