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良缘 >

第12章

贵女良缘-第12章

小说: 贵女良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到静柔公主的信,次日一早,宋懿兰就跟宋云昭一道进了宫。宋云昭去了弘文书院,宋懿兰则先去见过太后和皇后,皇后每日有许多事情忙着,宋懿兰请过安,便同静柔公主一道去了慈安宫,一进门,就见冯太后朝她们招手。

    两人请过安,才挨着冯太后坐下,探着头看去,只见冯太后正在看一堆花样子。静柔公主来回看了一遍,有些疑惑道:“皇祖母这是在挑花样子,要做扇面吗?这都秋天了呀!”

    冯太后笑呵呵的将手里的花样子放到匣子里,道:“你们瞧瞧,可有些眼熟?”

    宋懿兰细看,拿起其中的一张,道:“这不是我画的花样吗?”

 第三十二章 赏花

    “是啊,这张还是静柔画的。”冯太后挑出另一张来,给静柔公主看,静柔公主琴弹得不错,手工就一般了,那一张跟宋懿兰一样画的喜鹊登梅,但相比起宋懿兰纤巧秀丽的工笔画,静柔公主的也就勉强能见人。

    见到自己的黑历史,静柔公主惊讶地用手捂着嘴,道:“皇祖母,这种东西留着做什么,快些扔掉!”

    冯太后笑呵呵地躲过静柔公主的爪子,将那图收到木匣子里,又挑出另一张来,道:“这还是慧宁画的,那时她比馨雅还小些,刚学会了喜鹊登梅图,便说要绣一幅图送我,到过年时,还剪了窗花,她哥哥还笑她,气得慧宁一整天没理他。”

    宋懿兰和静柔公主看去,那图纸已经有些泛黄,上头的画还有些稚嫩,红色的梅花,立在枝头的喜鹊,都透着一股喜气,可见作画人当时的喜意。宋懿兰怕勾起冯太后的伤心事,随手抽了另一张出来,道:“这是谁画的,好好的喜鹊,怎么透着一股杀气?”

    “哦,这是阿辰画的。”冯太后果然看向宋懿兰手中的图纸,依然是喜鹊登梅,只是不像女子的手笔,尤其是枝头的那一只喜鹊,仿佛披着喜鹊皮毛的苍鹰,“那是皇儿登基之后的头一年冬天,也没邀请旁人,就自家过个节,冬日天寒,就叫他们兄弟一起画图呢,你母亲出的题,就画的喜鹊登梅。”

    宋懿兰回忆了一下,就想起这件事了,那一年她和宋云昭也在宫中过年,慧宁长公主身体已经很差了,进宫来太后和皇后都哄着她,一家子画图打发时间就叫她出题。那时她才九岁,只跟静柔公主一起胡乱涂鸦,倒忘了慧宁长公主出了什么题。

    冯太后又挑了两张,道是吴王和晋王画的,亲自将两个孙子取笑了一遍,将图纸都收好了,才向宋懿兰道:“今日叫馨雅来,是为了给你们量身的,顺便挑一挑礼服的样式。”

    静柔公主和宋懿兰都有封号,礼服也按照封号的等级来做,大体上款式差不多,只在细节和图案上有些差别,太后说着,就吩咐锦绣将人叫来,就在太后这里替两人量身。礼服不同平常的衣衫,量身也更麻烦些,等两人都量好了尺寸,又挑了图案和样式,一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两人都留在慈安宫用膳。

    从慈安宫出来,静柔公主领着宋懿兰去自己的屋子。梁国使者已经离京,王纪安也随同梁国公主一道离开,他往梁国做驸马,婚礼自然也在梁国举行,到底是两国联姻,大周的仪仗礼官也一道前往梁国,要在那边主持婚礼。

    静柔公主领着宋懿兰绕到御花园去看了一回她的小花园,这个季节早过了看牡丹花的时候,小园子里又添了几株木芙蓉,最难得的是一株三醉芙蓉,此时刚过午后,娇艳的花朵格外惹人喜爱。宋懿兰围着小园子看了一圈,啧啧称奇,道:“这芙蓉花又是哪里来的?莫非又是你那表哥送的?”

    静柔公主连连点头,道:“是啊,我舅母爱芙蓉花,家里也种了许多,这三醉芙蓉是最难得的,一日能变三种颜色,你今晚就住在宫里,明早我带你来看!”

    宋懿兰侧目看静柔公主,只觉得喜欢上这榆木脑袋的表妹,卫家那位公子也怪可怜的,那些寻常花草也就罢了,先前的月夜流光,如今的三醉芙蓉,便是能找到种苗,养到开花也不容易,说送就送了哪是寻常表兄会做的事啊!偏静柔公主这颗榆木脑袋,除非像先前的王纪安,结亲的话都说到她面前了,否则她哪能想到她表哥的心思呢!

    花虽然好看,但午后日头还大,静柔公主也受不住日头底下晒,看过了花便领着宋懿兰往漱玉轩走,一面道秋天到了,改日再让人挖几株菊花种到小园子里,也能添些景色。

    要说心灵手巧,宋懿兰比静柔公主强多了,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但宋懿兰养花还算不错,至少院子里的几盆牡丹海棠,她都养得好好地,听说静柔公主想添几株菊花,宋懿兰便道改日送她两盆。

    “你也养了菊花?先前不是听说养的牡丹和海棠吗?”静柔公主先前去宋家寻宋懿兰时,近春园的牡丹才含苞待放,又有几株海棠刚过了花期,其他的就是寻常的花草,倒没见菊花。

    “前几日崔大哥与友人出城赏菊,挖了些含苞待放的回来,就让人送了我几盆,我送你几盆就是了,倒不是什么名品。”宋懿兰答道。

    “这个好,菊花好养活,我也不放御花园了,我自己养几盆在屋里!”静柔公主听说不是娇贵的名品,而是城外寻来的野菊,心中也生起了挑战一回的想法,听说城外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想来也好养得多。

    刚刚许了送花的宋懿兰顿时有些想反悔,城外的野菊生得漫山遍野的,但崔谨送她的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虽不是名品,但姿态、花色都十分漂亮,宋懿兰还真舍不得让静柔公主糟蹋,想了想,道:“不然,我做一盆假花送你?”

    “……”虽然自己在养花上确实没有天分,但说送一盆假花给她也太埋汰人了,静柔公主气得一路都没理宋懿兰。走到漱玉轩前面,正瞧见吴秀云走来,见静柔公主不与宋懿兰说话,吴秀云掩口笑道:“馨雅又气着公主了?”

    宋懿兰知道静柔公主的性格,也不怕她记仇,答道:“我笑她养不活花,这本来就是真话嘛,偏她气成这样!”

    静柔公主朝宋懿兰翻了个白眼,又向吴秀云道:“秀云表姐几时来的?快到里面坐。”

 第三十三章 深意

    吴秀云及笄之后便不常住在宫中了,前些天吴皇后的母亲、吴家老太太病了,吴皇后虽吩咐太医去看了,也得知老太太的病情不重,已经恢复了,心里还是担心,昨日一早让人去接了吴秀云进宫来,就是想细细问一问老太太的情形。吴秀云常进宫来,与吴皇后也亲厚,既进了宫,吴皇后就留她多住几日,不过吴秀云不爱到处跑,进宫来也就在偏殿住着,也就往静柔公主这里走走。

    “才刚来,算着你们从太后娘娘那里出来了才来的,你们这是去哪儿了?我闻闻,一股花香味,你们从御花园过来的?”吴秀云是世族吴家养出来的姑娘,温柔淡雅,也就在静柔公主和宋懿兰这般熟悉的人面前,能有几分活泼,笑起来也是柔柔的,凑近来细闻的模样也添了几分俏皮。

    “你这鼻子可真灵,公主拉着我去御花园里赏花,这不,公主瞧着菊花开了,这才说要养两盆菊花吗?”宋懿兰见静柔公主当先进去了,便招呼吴秀云一道往里走,静柔公主随着今上搬入皇宫时,宫里就她一个公主,理所当然的,太后和皇后就把公主住的最好的漱玉轩给了她,地方大就不说了,院子里有个不大的小池子,养了些睡莲锦鲤。

    静柔公主是个养什么死什么的,漱玉轩中花草树木都是当初修缮宫殿时种上的,静柔公主喂个锦鲤都是宫女嬷嬷称好了量给她的,若是哪天心情特别好或是特别差,就得撑死一两条。瞧着宋懿兰随手捏了点鱼食喂鱼,静柔公主叹了口气,道:“罢了,我不养了,改日我让人去花房里挖两株,依旧养在小园子里,不贪你崔大哥送你的花!”

    “崔大哥给你送了花吗?”吴秀云仿佛有些惊讶的模样,“先前二哥他们去城外赏花,倒是听说崔大哥亲自挖了不少花回来,原来是送给馨雅的!”

    吴秀云一副揶揄的模样,可宋懿兰听着却有些言不由衷。相比起静柔公主,宋懿兰跟吴秀云虽也算熟悉,但谈不上要好,这话听着让人不大舒服,但总不能追根问底,宋懿兰笑笑道:“崔大哥说去城外游玩赏花,瞧着那花长得好,就挖了些回来种,顺便给我送了几盆,倒不是特意去的。”

    吴秀云一派我都懂,你不用解释的模样,接着道:“我也觉得城外野生的花好看,不像花匠养出来的,总有一股匠气。”

    素来养不活花的静柔公主不想跟她们讨论养花的问题,一面吩咐人拿了茶水点心招待宋懿兰和吴秀云,一面问吴秀云,“秀云表姐特意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倒是没什么要紧的事,昨日皇后姑母接我进宫来,从府上带了些点心来,拿来给你们也尝尝。”吴秀云说着,身后的大丫鬟幽芳上前将手里的食盒放到桌上,打开食盒,将里头的碟子一一取出来,刚过中秋,吴秀云带来的也都是精制的月饼点心。

    吴秀云亲自给静柔公主和宋懿兰一人拿了一个,道:“吴家祖籍江州,这是那边的风味,也不知你们吃不吃的惯。”

    中秋吃月饼是一直都有的习俗,不过各地有不同风味的月饼,虽然种类和口味还远不及后世的丰富多样,但主流的月饼这个时候都已经出现了。相比起后世中秋一过,街上的月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吃月饼的季节会持续到九月初,刚过中秋,各家互相赠送的点心依然以月饼为主。

    吴秀云带来的月饼是江南风味的月饼,与京城常见的月饼不同,宋懿兰和静柔公主都尝了些,只听吴秀云接着道:“城里秀禾斋也有江南风味的月饼卖,不过他们做的可不如这个好,这是我二哥特意让人从老家备的材料,亲手做的,原模原样都是江南的味道,昨日姑母吃到,险些落下泪来。”

    “竟是品辉表哥的手艺!”静柔公主有些惊讶道,“我记得,去年老夫人寿辰时,寿面也是品辉表哥亲手做的吧!”

    吴秀云点点头,道:“父亲总说二哥不务正业,心思全花到这些上面了,可二哥书读的也不差啊,先生都说下回春闱,二哥考个进士是没有问题的。还是姑母开明,先前母亲同姑母抱怨,姑母还劝着母亲,二哥他性子好,读书也不差,喜欢厨艺也不是什么要不得的事。”

    宋懿兰手中还捏着月饼,掰了一块慢慢地吃着,瞧着吴秀云从月饼切入,不动声色的将她家兄长的情况说了一回,心头若有所思。

    宋家跟吴家没什么交情,宋懿兰对吴家人的了解基本都是从吴秀云口中听说的,但也知道,吴家嫡出的子弟一共就三个,长子、次子都是吴秀云同胞的兄长,最小的吴六是二房独子。不同于王家一心捧着长子、打压次子,吴家对吴品辉兄弟都很重视,吴品辉的长兄三年前考取了进士,如今在翰林院供职,吴品辉今年才十七,过段时间就要参加秋试,听说一点都不比他兄长差。

    宋懿兰听过这些,自然听出了吴秀云这番话的不同,吴秀云这番话重在说明吴品辉不爱仕途官场,虽然才华很不错,但更喜欢厨艺。为什么要突出这点呢?人品才能都很好,又不爱仕途官场,还贴心会做饭的世族少年,不正是静柔公主未来夫婿的合适人选吗?

    见宋懿兰和静柔公主都听出了她的意思,吴秀云抿了抿唇,没追问静柔公主的想法,只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去寻姑母,就先回去了。”

 第三十四章 质问

    吴秀云领着幽芳离开,静柔公主放下手里的半块月饼,道:“秀云表姐这是什么意思?想撮合我和她二哥?”

    “听着有这个意思,只是,吴家不是想将她嫁给太子殿下吗?”宋懿兰也听出来了,只是先前就听说承恩侯夫人想将吴秀云许配给太子的话,何况皇后娘娘常接吴秀云进宫,也未必没有亲上加亲的意思。

    “品辉表哥如何尚且不知,不过秀云表姐肯定不会成为我大嫂的。”静柔公主见宋懿兰也没有再吃的意思了,就叫人将月饼收起来,又拿了一碟果子放到面前,“我听说,太子皇兄已经拒绝了这门亲。”

    早年皇后确实是有亲上加亲,将侄女儿许配给长子的意思,但吴秀云常来宫中,吴皇后虽然对这个侄女一向爱护,可时日长了,了解了侄女儿的品性,吴皇后渐渐地就没了这个念头。倒不是说吴秀云哪里不够优秀,而是,被讲究世家规矩的大嫂教养得过分柔顺的吴秀云,实在不适合做东宫太子妃乃至将来母仪天下的皇后。

    听说高辰已经明确拒了这门亲,宋懿兰有些意外,道:“吴王殿下的亲事都定下来了,太子殿下的亲事还没定下来吗?”

    “还没,你也知道的,便是父皇和母后,也没法改变太子皇兄的心意,这事便拖了下来。”静柔公主摇摇头,“对了,你堂姐跟吴王的亲事定下来之后,吴王兄就求了淑妃娘娘,要纳姚大姑娘为侧妃,被淑妃娘娘拒绝了,说从没有正妃还没进门,就先纳侧妃的,便是正妃进门了,也至少要等上半年,才能纳侧妃,不过若是纳房妾侍倒是没什么打紧。”

    宋懿兰微微挑眉,律法上只规定宠妾灭妻是罪,至于几时能纳妾,倒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淑妃娘娘是吴王的生母,她不许吴王现在纳侧妃,吴王也没法子反对,何况淑妃娘娘也说了,若只是纳个寻常妾侍就不要紧,可想也知道,姚卿月也是侯门千金,绝不会愿意以寻常侍妾的身份进吴王府的。

    宋懿兰在宫中待到下午,算着宋云昭差不多下学了,才往弘文书院去接他。弘文书院设在宫中,除了皇子们,皇上看重的重臣子弟也能入弘文书院读书,不过总体来说,弘文书院弟子并不多,按年龄分开教授,宋云昭算是年龄最小的一波,都是不到十岁的年纪。

    宋懿兰没有走近,只在不远的凉亭里等,没多久,宋云昭就同高辰一道走了过来,见到宋懿兰便笑道:“我就知道阿姐会等我一道出宫的,所以都没有跟吴六一道走!”

    高辰性格沉稳,同宋懿兰问了好,便转身往东宫走,走了两步,又回头道:“翠红亭那边的柿子熟了,用来做柿饼最合适不过了。”

    宋懿兰微微挑眉,往前走时就拐了个弯,往翠红亭去。翠红亭附近种了几棵柿子树,都是许多年的老树了,柿子熟的早不说,结的柿子也是又大又甜,早前宫里人最爱去摘,但听说前两年太子殿下高辰突然对那几棵柿子树感兴趣了,平常让人打理着,普通宫人自然不敢再跑去摘柿子吃。

    寻常宫人不敢去摘,宋懿兰就没这个顾虑了,毕竟前两年高辰都是亲自领着宋云昭去摘柿子的。姐弟俩绕了段路去到翠红亭,果然向阳的一面柿子已经熟了,橙红色的柿子不仅颜色漂亮,更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宋懿兰就近找了两个打理院子的宫人,叫他们帮忙摘柿子,不多时就得了一筐,心想着回头做了柿子饼,也让人给太子殿下送一些。

    在宫里耽误了一些时候,姐弟俩回府就晚了些,宋云昭还在讲高辰给他们讲课的事。高辰当然不是弘文书院的夫子,但他身为太子,虽不要他考状元,但今上也好,弘文书院的先生也好,对他的要求都很高,虽然高辰已经完成了弘文书院的学业,但时常会让他到弘文书院讲学,也算一种考教。今日刚好高辰给蒙学班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