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良缘 >

第21章

贵女良缘-第21章

小说: 贵女良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的那一场雨下的不长,到宋懿兰回来时早就停了,只是抬头望天空黑沉沉的一片,云没有散,只怕还要再下,何况这个季节了,下着下着便开始下雪也是有的。

    “这雨若是再下,就该下雪了,到时屋子里要放炭盆,那香草要干也容易。”宋懿兰自开始学调香,虽不会往外卖钱,自己用的却基本都是自己做的,也会赏给身边的丫鬟,用料什么的自然也精心,若是毁了就太可惜了。杏雨知道宋懿兰担心什么,闻言便劝慰道。

    宋懿兰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暂且放下这事,宋懿兰想起一整日都没见宋云昭,便又问了问宋云昭的情况。

    “世子天黑前才来过一趟,这是给姑娘带的,说是陪同大公子迎亲的路上遇见的,闻着格外香甜,就给姑娘买了一份。”青柳说着,将食盒打开,只见里头巴掌大小的几块镜糕。

    宋懿兰一看,玫瑰、桂花口味的都有,虽然放到现在,依然散发着香甜气息。宴席上宋懿兰没吃多少,倒不是别的原因,这个时候天已经冷了,虽然屋子里放了炭盆,饭菜依然冷得很快,不用多久就没什么热乎气了。若是素菜点心还好,不少菜表面渐渐凝结起油块,就完全没法子下筷了。

    一桌子上,大家都就着冷盘凉菜吃一点,大半时间都花在聊天上了,这会儿坐下来,宋懿兰还真觉得有些饿了。见宋懿兰伸手要拿镜糕吃,青柳将食盒收回来,道:“都凉了,姑娘吃了要闹肚子的,奴婢拿去热一热再说!”

    青柳这么说,便有小丫鬟接了食盒拿去小厨房,想着宋懿兰一整天怕也没好好吃东西,又让人端些热粥来。

    宋懿兰由着青柳去忙,只问起宋云昭的事,“阿昭不是陪大哥去迎亲吗?怎么有空去买镜糕?”

    此时的风俗,男方要亲自往女方家迎亲,除了年纪太小的,家中同辈的男子也会陪同去迎亲,因此,二房的宋云洲和三房的宋云昭都跟了去。

    宋二爷在南边做官,这回宋云成完婚也没有回来,只二夫人领着两个儿子赶来,除了宋云成的婚礼,也是为了宋云均的学业。

    宋家是武将出身,但到了宋懿兰这一辈上,都是读书预备走文官的路子的。长房两个儿子都是自小读书,后又托关系将宋云成送到了崇礼书院,别看他爱面子又小气,还未及冠已经考取了举人功名,只等年后参加春闱。排行第二的宋云河就没那么好待遇了,一直在家学读书,至今也没有考取功名,宋懿兰只听说杨氏有意叫他打理宋家的产业。

    到了二房上,虽然宋二爷做的是武官,但两个儿子也都是读书的,只是跟在宋二爷任上,读书也只在当地的书院,虽说宋云均才十五已经考取了秀才功名,但宋二爷夫妇还是决心叫他进京来拜师读书。

    宋云洲跟着母亲兄长一起进京来,才九岁的宋云洲不知宋家三房之间的恩怨,一来就跟年龄相仿的宋云昭混熟了,今日出门迎亲自然也是堂兄弟一道去的。

    “世子说,去罗家迎了新人回来的路上,遇到另一户人家送嫁,因为那家人多,嫁妆物件也多,耽误了一些时候,世子等得无聊,恰巧旁边有人卖镜糕,就买来吃,后来吃着味道好,就给姑娘带了一份。”青柳听宋懿兰问起,就解释道。

    成婚是大事,家家都要看好日子,两家遇到一起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若真遇到了,既是结亲办喜事的,也不愿意争执招了晦气,一般都是先到的先走,另一家等一等。不过宋懿兰算是明白为什么宋云成一肚子气,还没拜堂就跟新娘子闹了一回小矛盾,大约,街上等着人家过路这事就攒下了气吧!

    听青柳说起另外一户人家办喜事,宋懿兰也有些好奇,道:“是谁家也在今日娶亲?先前也没听过啊!”

    “听说是商户人家,不过娶的媳妇是世族姜家的姑娘,听说那户人家姓刘,为了求娶姜家姑娘,送了一万两的聘礼呢!”另一个小丫鬟见碧玲宋懿兰好奇,赶忙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心中也不免感叹,她们做丫鬟的,卖身银子也就十两上下,若是相貌差些呆笨些的,四五两都拿不到,听到人家娶媳妇单单聘礼就要万两银子,不免感叹又有些羡慕。

    不提碧玲一个小丫鬟了,便是宋懿兰见过世面的,听到这话也微微惊讶,不过,世族择亲的标准已经降到这个程度了吗?先前不是连底蕴差些的勋贵高官都要嫌弃的吗?

    “这有什么?那位姑娘不是陪嫁的东西都多到耽误咱们府上迎亲了吗?想来也不是看中钱财的。”杏雨见小丫鬟羡慕的模样,想到自家姑娘将来要嫁到崔家去,身边的人可不能露出小家子起来,叫崔家笑话。

 第五十八章 不满

    “杏雨姐姐这可说错了,奴婢打听过了,那姜家姑娘的嫁妆看着多,其实都是大件的家具物件,像咱们府上这样的,都是提前送到男方府上去的,哪会像他们一样,抬着充作嫁妆撑场面!”碧玲不是家生子,在牙婆那里时结交的朋友相继去了各家府上,偶尔遇见自然会说起各自主家的事,“奴婢有个姐妹在姜家做事,听说刘家给的聘礼银子,姜家就留了八千两,另外除掉一千两拿来办喜事,给崔家姑娘压箱底的银子不过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银子也不算少,像杨氏先前气得食不下咽的,损失的银子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两,但多事对照人家给的一万两银子聘礼,就显得少了,也难怪碧玲一个小丫鬟都觉得姜家这事办得难看。

    “那姜家可是宝瓶胡同的姜家?”宋懿兰想了想,刘家不认得,世族姜家京城却只有一个。若说崔家王家是在固守门第,像姜家这样的,就只能说是在咬牙硬撑了,早年的动乱消耗了家族的实力,改朝换代之后又没什么人走上官场,影响力渐渐消亡不说,家族的产业也在渐渐缩水,靠着嫁姑娘勉强撑着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碧玲连忙点头,“这回出嫁的姜家二姑娘,上头的大姑娘嫁到了南郡王府上,做了侧妃。”

    听着碧玲解说,宋懿兰微微惊讶,别看下人不能到处走动,他们知道的消息可不比主子们少。眼看离题十万里了,宋懿兰将话题拽回来,道:“阿昭过来,可用过晚膳了?这个季节办喜事就这点不好,不用多久饭菜都冷了。”

    “姑娘放心,世子在席上吃的不多,不过先前吃了镜糕,来这边奴婢给他盛了粥。世子今日告了假在府上,还得赶着补上今日的功课,这才没在这边多留。”青柳瞧着小丫鬟端了热好的镜糕和粥过来,一面替宋懿兰盛了粥,一面解释道。

    镜糕热过之后卖相没有先前好,但香甜软糯的滋味是一样的,宋懿兰拿了一个,心想今日热一热倒也罢了,明日再热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了,索性将其他的给丫鬟们分了,自己就着米粥吃了一个。心想着明日还要见刚过门的堂嫂,宋懿兰吃了些东西,又看过预备的回礼,就早早睡下了。

    次日一早,刚进门的新媳妇要见过家中的长辈,再拜过祠堂,这一场婚礼才算完成。宋懿兰是同辈的小姑,只需见一见堂嫂,互相交换过礼物,也就没有旁的事情了,而礼物也不是什么贵重的,秀坊买的荷包,填了宋懿兰自己做的香片,用的也是寻常静心安神的香料,不会惹人忌讳。

    宋懿兰过去的时候还早,不过宋家人基本都到了。宋云昭见宋懿兰过来,就凑到宋懿兰身边,低声道:“阿姐,我昨日给你带了镜糕,你看到了吗?”

    “看到了,很好吃!”宋懿兰笑着,知道弟弟的心意,也不吝夸奖。

    宋云昭就笑起来,道:“那是当然,四哥都说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镜糕呢!我将那里记下了,等休沐我带阿姐去,镜糕还是刚出锅的最好吃!”

    宋懿兰想想,自宋云昭进了弘文书院读书,他们姐弟也少有一起出门的机会,等弟弟再长大些,一道出门的机会就更少了,当下点头道:“好啊!都听阿昭的。”

    见宋懿兰答应了,宋云昭便高兴起来,不过这会儿也不是闲聊的时候,见宋云洲朝他招手,小少年又跑了过去,挨着宋云洲坐下。又等了快一盏茶的工夫,外头的小丫鬟才通报,大少爷和大奶奶到了。

    宋云成是这一辈的长子,虽然宋云昭是世子,但日后宋云成也会做族长,宋云成的妻子作为宋家宗妇,宋家对于这门亲自然是重视的。先前宋家往外头说看重罗家的家风也不是假话,娶一个贤妻家中三代都不愁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宋家不知罗大姑娘本人如何,但这个时候许多人家想要与世家结亲,也更多的就是因为世家底蕴深厚,养出来的姑娘秉性大多都是好的。

    听说宋云成和罗氏到了,窃窃私语的小辈们也住了口,老老实实地坐了,宋懿兰上首坐的便是宋清兰,姑姑宋文英也来了,孙燕雅没来,留在院子里照顾孙宴和。要说观察新媳妇秉性这些也轮不到宋懿兰她们这些小姑娘,宋懿兰只看了看罗氏的模样,婚礼之前她也见过罗氏,但并不熟悉。

    “三姐姐,你给大嫂准备了什么回礼?”坐在宋懿兰旁边的宋月兰低声问宋懿兰,“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给大嫂绣了一方帕子,也不知大嫂会不会喜欢。”

    宋懿兰见宋月兰一问,宋清兰和宋玉兰都朝她看过来,心道这个宋月兰想讨好大房还真费了些力气,也不知人家领不领情。没细说自己准备了什么,宋懿兰笑道:“既是四妹妹亲手做的,大嫂怎么会不喜欢呢?今日的礼物看的本就是心意,用心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宋清兰将宋懿兰轻轻松松将皮球推了回去,便收回了目光,心道宋月兰也算一把好使的刀,可惜宋懿兰是个成了精的狐狸,刀虽好,却不易下手。

    这边低声说话,小姑娘家也有攀比的心思,头一回正式见面,倒不是说要新嫂子高看谁一眼,但也会攀比谁的礼物更新颖。宋月兰透出了自己要送一方帕子,旁人便盘算着自己的东西能不能将她比下去,只可惜还没到这边,互相见面送礼物的和谐过程就被一声闷响打断了。

    宋懿兰几人看去,只见宋老夫人沉着脸放了放了茶盏,手上力道重了些,茶盏落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就在几人都疑惑间,只听宋老夫人冷声道:“大郎媳妇,随意编排长辈就是世家千金该有的教养?”

 第五十九章 礼物

    罗氏脸色一白,宋老夫人这话说的不可谓不重,不单责怪罗氏不懂规矩,甚至质疑罗家的教养。可想起缘由来,罗氏又不由委屈,本是宋家三媒六聘迎娶她进门,可刚进门呢,就将有个病秧子儿子的姑姑也喊来,她说一句晦气有什么错?这大喜的日子,这样的人本就该自己避开。

    罗氏自以为说的小声,其实除了低声说话的宋懿兰几个,旁人都听到了。家中有病人的,确实有人主动避开,怕招人嫌,可宋文英是宋云成的亲姑姑,若没来就罢了,人在府上住着,还要避着不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听到罗氏的嫌弃,宋文英心头当然不好过,但更不愿意好好的日子,叫人都跟着生气,当下也顾不上难过,连忙劝宋老夫人,道:“母亲快别生气了,今日大好的日子呢,大郎媳妇也不是有心的……”

    宋老夫人本是心软的人,但并不是没有原则底线的。在老人家看来,刚过门的孙媳妇可以不是出身名门,但一定要是秉性优良的。宋文英确实有一个常年生病的儿子,可宋文英更是宋云成的亲姑姑,血脉亲人之间,怎么能将莫须有的晦气看得比血脉亲情都重要?

    罗氏觉得委屈,可也知道她才刚过门,当着许多亲戚的面,若是顶撞了长辈,她在宋家的日子才难过。心里依然不服气,但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福身道:“是孙媳错了,请祖母和姑母原谅。”

    罗氏这一举谈不上诚心,但宋老夫人本就是柔和心软的性格,罗氏毕竟是刚过门的新媳妇,若真计较起来,旁人也要说道宋家欺负新媳妇。见罗氏认了错,宋老夫人也没再计较,只是心里依然不大痛快,道:“既是你姑母原谅你了,我也不怪你。只是,你是宋家长媳,日后要当起宋家宗妇的责任,这种事绝不可再犯!”

    “是,孙媳知道了。”罗氏压抑着心头的不悦,答应下来。心道她出自名门世家,可从未被人这般对待过,果真像母亲说的,嫁了人便不自在了,嫁了草莽出身的宋家,更是计较些有的没的规矩。

    事情虽解决了,但热闹的气氛是凝滞了许多,尤其罗氏接了宋文英递过去的礼物,随手就丢给了丫鬟,后头的人打着眼色,心道宋家这位大奶奶脾气可不小啊!

    到了休沐,宋云昭果然叫上宋懿兰一道出门,虽说是去吃镜糕,也想同姐姐一道出门走走。宋懿兰瞧着小弟给她买了点心买首饰,不由微微挑眉,道:“阿昭几时发财了,还要给阿姐买首饰吗?”

    宋云昭嘿嘿笑着,道:“前两天书院里有位先生设了个棋局,说破了棋局就奖励十两银子,放了两天没人破,就加到五十两了。”

    “我记得,阿昭并不擅长下棋啊!”自家弟弟宋懿兰还不了解,读书骑射都算不错,但毕竟年纪小,棋虽然会,但只能算略知一二,至于破先生的棋局,就更不可能了。

    “嘿嘿,我问了崔大哥!”宋云昭笑得眉眼弯弯,“先生说了,可以翻阅棋谱,也可以请教旁人,我问崔大哥可不算作弊!”

    那棋局摆在那里,众人自然会互相讨论,自然而然的翻阅书籍、请教别人都不算作弊,不过,“崔大哥教你的,彩头就你自己拿着?”

    “当然不是,我跟崔大哥说好了,拿到彩头我们平分,”崔谨在敬德书院读书,弘文书院的活动自然没法参加,“不过,我分银子给崔大哥时,崔大哥没要,说是给阿姐买糕吃。”

    宋懿兰看着手里还剩下的半个镜糕,“就这个吗?”

    “这不是给阿姐买发簪吗?”宋云昭晃了晃手里的发簪,姑娘家及笄了,就可以佩戴精致华丽的头面首饰了,虽然阿姐不缺这一个,但宋云昭还是想给宋懿兰买,“先前四姐害阿姐摔坏了发簪,我就想着得给阿姐重新买一个,刚好这银子是崔大哥给的!”

    宋懿兰看着宋云昭手里镶了红蓝宝还坠着流苏的发簪,只觉得头一次发现小弟的眼光竟是这般花里胡哨的。

    宋云昭丝毫不觉得自己的眼光有什么问题,一面询问价钱,一面拿着发簪在宋懿兰头上比划,口中还道:“阿姐,你坐下来,我给你戴上试试!”

    宋懿兰不想试,但看着自家小弟真诚的目光,到底老实坐了下来。宋云昭拿着发簪比划了一番,小心地插到宋懿兰头上,左看右看,问旁边候着的小二,“好不好看?”

    “……”小二抬头看了一眼,连忙低下头,“好看。”

    平心而论,宋懿兰生得好,虽然宋云昭的发簪挑的特别,但也丑不到哪里去,但要说好看,就谈不上了。宋懿兰对着铜镜照了照,还是将发簪取下来,看着自家弟弟可怜巴巴地眼神,还是问道:“这发簪是贵店哪位师傅的手艺?”

    宋云昭对女子的首饰不懂,想着给姐姐买,找的也是京城里很有名气的银楼。宋云昭没来过,宋懿兰倒是来过几回,也听店里的人提起过店里的手艺师傅,这簪子要说手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配色就为难人了,红蓝宝的首饰不少,可也没有将红蓝色宝石胡乱镶在一起的,这不是砸招牌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