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系美人嫁给大佬后[年代]家属院的漂亮媳妇重生了[六零]-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要是真的能这样,那你们西郊农场,可就真的办了件大好事了。”
宋知婉画完饼,又开始道:“我觉得呢,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王主任也一直都在这方面比较下功夫,那些思想改造的人,全都放到这里来,又能够帮助老百姓吃饱饭,又能够体会到国家的良苦用心,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对了,您再尝尝这个孙主任。”
孙主任现在是被宋知婉那画的大饼给惊艳住了,自然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听宋知婉说尝一道自己没吃过的菜,二话不说就吃了。
是凉菜。
还挺新鲜的,他有些好奇,“这是什么菜。”
“这个就是我们农场的第二个武器了,种植在盐碱地上,能够吃掉地里的盐分,绿化环境,炒菜吃,甚至还能够喂养牲畜。”宋知婉笑着介绍。
这是宋安清和各位大佬一起研究出来的。
前些日子,王英在宋安清给的名单下,大老远的要了不少大佬往这边下放。
这天才就是天才,一段时间就把盐地碱蓬给研究出来了。
孙主任果然对这个又感兴趣了。
宋知婉对着一顿忽悠,孙主任当即道:“这得批,一定要批,回头让王主任去批,她得支持你们的工作。”
既然这能够当饲料养牲畜,当然要批下来了。
宋知婉高兴了。
有肉吃了!
这个孙主任本来是想要来找南城的错误,想着要狠狠的批评一顿南城的,来了一趟农场就完全没这个心思了,基本上是宋知婉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顿饭结束。
宋知婉就把牲畜给批下来了。
一点都不亏啊。
王英去送走了领导。
秦广莫名其妙的被人带着去做手续,等他搞清楚是要被下放的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他龇牙咧嘴,“你敢!”
农场办事人员,只觉得莫名其妙,也没给人好脸色。
“你要不签的话,就只能强行下放了。”
秦广:“……”
他再想要找孙主任,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孙主任已经走了,而他则是要一直留在农场了。
要解决这种小人,容易的很。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秦广要是去了江城,或许还能够混个一官半职的,可到了南城,那就只有下放的命。
招待所里。
孙主任还在感慨,“现在的年轻女同志,还真是有点头脑,先带我去农场,看了那边的情景之后,我哪里还想着要批评,又跟我说产量,把我忽悠的什么都答应了,不过要是这边农场,真能办好,也算是咱们的业绩了。”
他是在跟叶浩林说话。
叶浩林想到了宋知婉,不由微微一笑,“的确有点意思。”
“怎么,有兴趣了?”孙主任看了他一眼,有些惊讶。
毕竟叶浩林难得在自己面前夸人。
叶浩林四十岁的年纪,当然结过婚,不过没过两年就离了,现在带着个儿子,是个黄金单身汉。
哪怕离异,想要给他介绍对象的也不在话下。
男人夸女人,就容易让人有这种想法。
叶浩林没有否认,只是道:“我是觉得这个农场,挺有意思的。”
孙主任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在笑叶浩林口是心非,还是什么的。
他道:“不过你年纪也不小了,男人还是得有个女人在身边照顾。”
这一趟下来,还是有点收获的。
叶浩林不置可否,摸了摸鼻子,打算睡觉了。
送走了这一行人之后。
农场这边就忙碌了起来,毕竟宋知婉画大饼了啊,这边的人下放的还是不够,还是得找人来种地,来养牲畜。
宋安清本来还想着,宋知婉能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搞到牲畜来养,没想到是用画大饼的方式,他不太赞同,还和宋知婉探讨了一番。
宋知婉完全不以为然,“所以这个事情是我来说,毕竟我是外行人,我不说的天花乱坠一些,上面怎么批下来,大哥你就放心吧,有时候做事情不能太实在,而且也不能让外人知道,咱们的真实情况。”
很多数据,含糊不清的。
但宋知婉也说了,那是计划之中,又没有说是现在就能达到。
她说能够亩产一百五十公斤。
那是一年下来啊。
自己也没有说错。
科学呢肯定是在进步的,宋安清为首的一行大佬,本来就打算增进产值,只是这个产值什么时候增进,那就不一定了。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西郊越受上面的重视,往后就越能批款批物。
对这里的大佬,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至少不会受欺辱,其他人想要动西郊,也得掂量掂量。
这就叫做造势了。
宋安清是科研人员,他肯定是实事求是为主,可她宋知婉又不是,还不许她吹会儿牛皮么。
见宋知婉歪理说的好像成了真理。
宋安清想反驳,都没有反驳的点,只好不再谈论了。
这种无赖的思想,宋知婉其实是从周时誉那边学来的。
有句话怎么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宋知婉跟着周时誉久了,有时候做法也就没有那么一板一眼了,灵活运用一下语言的魅力。
反正先忽悠一顿子再说。
聊完了这些,宋安清有些一言难尽道:“你把秦广也给下放了?”
现在秦广很不配合,安排的工作完全不去做,整一个消极怠工,饭倒是吃的比谁都多。
宋安清是个文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听到宋安清的话,宋知婉就懂了,“他不听话?”
“他说自己不是自愿的。”宋安清有些无奈。
宋知婉笑了笑,“进了这里还想要出去?真让他出去,还不知道怎么对付咱们,南城现在好不容易各方面都算是稳定,不说西郊这边,就说机械厂楚博士那边,正在赚钱呢,要是让他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把机械厂给搞停工了,你没忘记江城最近发生的吧。”
江城的事情,算是给南城了一个警醒。
宋安清想起来,也有些紧张害怕。
南城的人大概脑子里都会有个想法,还好自己是南城人,不是什么江城人。
就算被下放了,在西郊农场,也就是干点活,每天还吃得饱饭呢。
可在江城就不一定了。
宋安清想了想也就一咬牙,“让他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呆着。”
“这么想就对了。”宋知婉没把秦广放在眼里过,可越是这种小人物,就越要警惕,因为什么时候咬你一口都是有可能的,她道:“既然秦广不愿意干活,那就让他别吃饭了,什么时候愿意干活,什么时候有饭吃,让他一个人一个屋,通知所有人都不要和他交流,如果有交流,今天的饭就没了。”
到了这里,粮食那就是最重要的。
这个办法下去后,效果很显著,没两天秦广就投降了。
老老实实干活去了。
不过该柔的时候要柔,该刚的时候要刚,这样的手段一道来,时间久了,这些人就会老老实实了。
宋知婉也不是很放心,所以让小星派了人去盯着秦广几人。
对于宋知婉的交代,小星还有些意外呢。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让自己盯着人?
他看了一眼手里的名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除了秦广,还有一串的名字。
那是周时誉给自己的。
小星觉得,这两夫妻肯定没有通过气,不然自然是一起给自己了,既然如此,自己就别多话了,找人盯着就是了。
六九年发生的时候,大概就是宋知婉把学习班又给搞起来了。
已经被调过来的杨明辉,和宋知竹简单的领证结婚了。
和杨明辉结婚,宋知竹自然不用再被下放,成分是顺着丈夫家走的,所以宋知竹搬到了宋知婉家的旁边,两姐妹也算是有了个照应。
第一届的学习班办的还不错。
光报名的,就有三百人,宋知婉趁机就把几个大佬给调过来当老师了。
有他们教学,宋知婉简直不要太轻松。
农场开始办学习班,这影响也不大,反正这里面积大,建造这些计划,都是在办事情之前就开始想到了,等到下半年的时候。
宋安清得了消息。
西郊农场要来新的负责人了。
之前一直都是他负责,可他到底成分摆在那,能够当上负责人,那是因为他是最早驻扎在这的,加上宋知婉那边各方面的关系支持,所以他才当上了副场长,暂时管理。
一开始西郊没人关注,所以宋安清一直在负责。
可因为孙主任一来,加上姜雪儿的报纸一发表,西郊农场就成了全国人民眼里的模范农场了。
总是有人想要来摘取劳动果实的。
宋知婉早就猜到了。
所以对于这个情况,宋知婉和周时誉聊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计划之中,“就是不知道来的人会是谁。”
这位领导不是南城下来的,是从上面调下来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宋知婉就担心会是个难相处的。
周时誉让宋知婉不用太担心,“农场那边还管不到我们这边,你要是担心那边的情况,估计到明年年初,这边的开采就差不多了,等之后调一批专业人员到这边来就行。”
地是肯定不能浪费的。
油田的表皮层,是可以拿来种植的,宋知婉粗略算了一下,估计能有三千亩可以拿来用的。
西郊农场算是一部分,那边有那边的负责人,而这边的油田,因为特殊的关系,所以负责人是周时誉,两边只是因为近罢了。
当然因为油田的关系,周时誉也要顺便负责农场的安全。
现在下放的劳改犯越来越多了,要是没人管的话,这里整一个什么□□起来,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周时誉知道,群众里面,还是有坏人存在的。
听他这么说,宋知婉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要保护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把周时誉调到这边来,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一些大佬。
十一月的深夜。
周时誉突然出门了一趟。
宋知婉才刚睡醒,就看到周时誉在那穿衣服,声音里还有些含糊不清。
“周时誉,这么晚你要去哪里?”
西郊这边还是有些冷的,到了晚上温差就更大了。
周时誉穿好了衣服,只是俯下身吻了吻她的额头,“油田那边有点事情,等会就回来了。”
一听是正经事,宋知婉就安心睡去了。
周时誉是到了第二天才回来的。
宋知婉早上起来的时候,床边都还是冷的,肯定是一晚上没回来睡,她起来的时候,早饭已经做好了。
她打了个哈欠,“你不会一晚上没睡吧。”
宋知婉有点狐疑,得有多重要的事情,才会这么晚出去,而且还是一出去就一晚上,她有点担心是油田出什么问题。
不过就算真的是油田的问题,也不是宋知婉该知道的。
她就是担心周时誉的精神。
周时誉让宋知婉先吃早饭,两孩子早就吃过了,现在差不多是狗都嫌的年纪,周时誉就让两孩子自己出去找人玩,别待在家里让人看着心烦。
所以一大早家里就两个人。
周时誉给宋知婉夹了菜,“你放心,我曾经四五天不合眼都有过,不过一晚上没什么事情。”
看他精神状态是不错。
不过宋知婉还是回了句,“你以前几岁,现在几岁。”
“怎么,你是嫌我年纪大了?”周时誉有些哭笑不得。
周时誉二十九结的婚,六零年到六九年,也有九年了,他现在四舍五入下,也快四十岁了,的确是不年轻了。
宋知婉倒是没嫌弃的意思,她自己也三十了。
她哼笑了一声,“我说的是事实,周团,做什么事情还得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年纪,别还以为自己是十几岁的时候。”
周时誉觉得,宋知婉现在说话,是越来越犀利了。
他都有些说不过她了。
说不过那就闭嘴吧。
等吃完早饭,宋知婉还得继续忙活学习班的事情,回头瞧见不远处搭了个新房子,倒是有些好奇。
最近宋知竹也过来帮自己的忙,所以两姐妹是一起出发的。
看宋知婉再看那边,宋知竹就道:“好像是前几日建起来的,你太忙了,就没怎么注意到。”
“你知道那房子干什么的吗?”宋知婉好奇。
宋知竹摇了摇头。
“我问过明辉,但他没说的意思。”
那就是秘密任务了。
宋知婉不好奇了。
住在这里,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好奇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后来几日,宋知婉发现那屋子里住了人,好像是个老人家,身边还跟着两个看着像是军人的样子,为什么宋知婉能看出来呢。
主要还是在大院里住久了,是不是军人,还是看得出来的。
宋知婉估计是什么搞科研的,也就没怎么关注了。
因为农场这边来新场长了。
新场长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学校。
这倒是让宋知婉有些意外。
不仅是宋知婉意外,连宋安清他们都是意外的。
学校这个事情,宋知婉不是没想过,但是不好插手,因为学校是真的要花点钱的,现在南城还是得赚钱为主,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了。
可这个新场长好像一点都没有在意这些,不仅是拉来了批款,还开始大张旗鼓的搞起了学校。
下面的人对这个事情,都还挺兴奋的。
宋安清和这个新场长开过会,于是和宋知婉转达的时候,就把会议内容说了。
“现在我们农场的人数,已经有五六千人了,按照我们这边的产量上升的话,人估计会更多,现在因为西郊这边产量多的关系,所以国家批到这边的粮食也少了一点,既然要搞的话,就搞好一点,思想需要改造的不仅是这些劳改犯,下放犯人的孩子们,也不能是个文盲,所以建学校是很必要的。”
这一点,倒是挺对的。
五六千人算下来,拖家带口的,孩子就占了七八百个了,以后要是继续有人下放的话,这边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时候这些孩子,又不是劳动力,要是不教学的话,往后难道还要做文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成分不成分的另说,孩子的教育还是要跟上的。
这一点,宋知婉挺支持这个新场长的想法。
她道:“而且之后人越来越多,可地就在那,等到满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之后,其他人就空出来了,这一批人就能够在学校里担任一些职位,对于有思想没被改造成功的犯人来说,也是不影响他们□□的一种方式。”
“而建学校这些事情,是可以让这些犯人去做的,想必他们也会愿意,而财务上需要开销的,就是一些学习之类的东西了。”
宋安清有些意外,“你和新来的场长,说的一样。”
宋知婉大概猜测到这个新场长是谁了。
关于一些农场的想法,其实宋知婉也是从叶浩林的身上学来的,他不算是个很急功近利的人,却也是个为了权利可以付出所有的人。
有他做新场长的话,宋知婉觉得,西郊应该不会太难过。
至少上辈子是这样,叶浩林用农场做了成绩出来,后面升去了京城那边。
只是没想到,这辈子他会到西郊来。
宋知婉道:“就听这位新场长的吧,学校办起来,肯定是好事。”
毕竟这里的大佬多,有几个还是宋知婉特意让王英申请下来的,到时候自己的儿子也能沾光。
宋安清也是这么想的,他道:“这个新场长还是挺好说话的,后来调了我的资料,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