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藏珠 >

第142章

藏珠-第142章

小说: 藏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承大概是真累了,不像平日那般跟他斗嘴,倦倦地道:“领兵也用不着自己习武,我学兵书就够了。”
  燕凌总觉得这话有点怪,以前大哥肯定跟他嘻嘻哈哈,说他整日自吹自擂。但最近事情实在是多,自己又撂挑子跑了,心里便存了几分愧疚,歉然道:“对不起啊,大哥,我看事情紧急,没跟你们说就去南源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没什么。”燕承微微一笑,注视着他,“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父子三人闲话一番,开始说正事。
  燕凌单刀直入:“父亲,如今天下举旗,我们何时起兵?”
  昭国公回道:“就这几日。”
  燕凌没想到自己问了马上就有答案,忙问:“以什么名义?”
  “自然是为先帝除逆。”
  昭国公府这个忠臣做到现在,完全不失格,哪怕大家都知道只是嘴上好听,但这名号还是要打的。改天换日,并不是随口一说的事,就算将来真坐了天下,也要三辞三让。
  “哦。”这个答应在燕凌的意料之中。
  “南源那边怎么说?”燕承忽然插嘴,“徐刺史可应了你什么事吗?”
  燕凌不疑有它,回道:“我听徐刺史的意思,倘若我们有意,南源便会相附。”
  “那东江王府呢?”燕承追问,“李闻娶的可是徐大小姐,他们势力也不小,徐刺史不会偏向他们吗?”
  燕凌直言:“徐刺史说,李家没有王霸之气。”
  “这是原话?”
  燕凌点点头,诚挚地道:“大哥你放心,我跟阿吟说好了,南源眼下足以自保,她会尽力相助。”
  “他們没提什么要求吧?”
  燕凌听得眉头一皱,总觉得这话听着有些刺耳。两家都结了姻亲,还要提什么要求?岂不是成了买卖?
  “大哥……”


第356章 姨母
  昭国公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说道:“南源如今手握楚地,又与东江交好,其实有很多选择。徐焕如此干脆地表态,这份情谊我们得领。小二,日后好好孝敬你岳父,他虽然不提; 可我们要知道他放弃了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倘若你们子息兴旺,择一过继也不要紧。”
  燕氏到这一代,嫡系就剩两个儿子,昭国公断断不会让自己的嫡子入赘别家,主动这么说; 也是心存愧疚。
  徐焕一片爱女之心; 一点条件也没提,自家占了这么大的便宜; 要是不表态,着实过意不去。
  燕凌很高兴:“是,父亲。”
  说完要事,昭国公注意到长子情绪不高,便问:“阿承,什么事把你难住了?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
  燕承摇头:“没什么,只是近来忙得脚不沾地,有些疲倦。”
  昭国公点点头,叮嘱:“在我们面前还罢,回去可要收敛些,毕竟新婚,别让你娘子觉得被冷落。”
  “是。”
  “好了,你们都回去吧!天色不早; 好好休息,接下来事情多着呢!”
  兄弟俩齐应一声; 退出书房。
  燕凌一把搭住大哥的肩; 笑嘻嘻地说:“大哥; 我还没祝你新婚快乐呢!”
  燕承微笑:“还不是你太忙了; 只赶回来参加个婚礼,第二天就跑了个无影无踪。怎么样,在南源玩得开心吗?”
  “挺开心的,大哥你不知道……”他又叽里呱啦把自己跟伪帝使者斗法的事说了一遍,夸奖自己藏婚书的行为有多机智。
  燕承笑吟吟地听着,直到岔路口打断他:“行啦,就会自吹自擂。既然婚事定了,以后要学着做个大人,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孩子气。”
  “我哪里孩子气了,这回出去做了很多事呢!”燕凌不服。
  “是是是,燕二公子能干得很,快回去歇着吧,要吹明日再吹。”
  “是大哥你急着回去见大嫂吧?那我不耽误你了啊!明天见!”燕凌哈哈笑着跑了,心情愉快。
  果然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大哥刚才累傻了。嗯,既然他回来了,那就帮忙多分担一些。毕竟大哥还在新婚,要跟大嫂多多相处嘛。
  燕承笑着看他跑开,等到身影彻底看不见了,脸色沉了下来。
  回到自己的院子,谢氏出来迎接,服侍他梳洗更衣。
  燕承慢慢露出笑来,握住她的手,轻声道:“你才进门不久,要上手的事情多着,这些事就别亲自动手了,又不是没有丫鬟。”
  夫婿如此体贴,谢氏心里十分熨帖。
  对于这门婚事,她心里很满意。当初亲眼相看过,燕承仪表堂堂,为人又温和知礼,全无可挑剔之处。且昭国公府家风端正,夫妻和睦,兄弟友爱,这样的人家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如今嫁过来,果然婆母慈和,夫婿温柔,谢氏再没有可嫌弃的。
  “丫鬟是丫鬟,我是我,怎么能一样?”
  料理完杂事,燕承打发丫头们下去,夫妻俩独处。
  “你寄回娘家的信,有消息了吗?”
  谢氏摇头:“想是那边乱着,还没有回音。”
  燕承哦了一声,低头看书。
  谢氏反倒担忧起来,坐过去问他:“夫君,我瞧你很是忧心,有什么不对吗?”
  燕承道:“梁兴在齐郡起兵,那边势力纷乱,我怕你娘家牵扯其中,也担心局势变得更复杂。”
  谢氏柔声回道:“夫君不必忧虑,我父亲早就做好准备了,一个梁兴还不足以动摇谢家。”
  谢家是百年望族,根基深厚,不但据一城之地,而且人脉广博。天下大势不是一天两天变成这样的,他们早就有所筹谋。
  燕承点点头,搁下书卷,说:“时候不早,歇了吧。”
  床已经铺好,两人熄了灯躺下。
  这几日都很累,没一会儿谢氏便迷糊起来。
  黑暗中,忽听燕承说了一句:“写信的事你先别说出去,母亲那里也不要透露半句。”
  谢氏一下惊醒,还有点懵的她脱口问道:“为什么?”
  “有些事,我还没想好。”燕承字斟句酌,慢慢说道,“过几日,外头会有大事,没必要在这时候打扰父亲母亲。”
  谢氏还是没听懂,但是对夫君的顺从让她应了下来。
  “我知道了。”
  燕承伸手拍了拍她:“接下来我会很忙,可能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见怪。”
  谢氏笑了笑,柔顺回道:“夫君在做大事,我明白的。我会跟母亲好好学,为你打理好后宅。”
  燕承回了一笑,将她揽进怀里,轻声说:“睡吧。”
  丈夫的温存让谢氏很满足,倚着他很快睡着了。
  燕承闭着眼睛,却是半梦半醒,这会儿人还在新婚屋子里,过了会儿眼前闪过杂乱的画面,又好像在某间逼仄的禅院里。
  战乱带来许多流民,国公府借大名寺的地方安置一部分。
  那是婚后第三天,他陪母亲和新婚妻子去大名寺还愿,却被人引到了一座偏僻院子里。
  当他看清那个农妇的脸时,整个人都震惊了:“贤妃娘娘?”
  那位高贵娴雅的贤妃娘娘,在他留在京城的短短时日里处处照应,甚至离京的时候特意送了践行礼来。得知京城惊变,他曾有那么一刻想起她,希望她能逃过一劫。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刻,她竟然出现在潼阳,出现在他面前!
  柳贤妃身上穿着青灰布裙,发髻也是散乱的,甚至脸上抹了香灰,灰头土脸的样子看起来和那些流民妇人没什么区别。
  看到他,柳贤妃立时落下泪来:“阿承!”
  燕承忙扶她起来,感觉怪怪的。
  他跟柳贤妃不过见了那几面,怎么叫他叫得这么亲热?仿佛真是自家子侄一般。
  他收起情绪,对柳贤妃道:“您平安无事真是太好了。既然到了此处,就随我回国公府吧,想必母亲见到故人会很欢喜……”
  柳贤妃立刻打断他:“不!阿承,我是来见你的,不要见你的母亲!”
  燕承一愣:“娘娘……”
  “别叫娘娘。”柳贤妃注视着他,目光似悲似喜,“你应该叫我姨母。”


第357章 身世
  姨母。
  黑暗中,燕承盯着帐顶,眼睛发直。
  他想起在京城的时候,贤妃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她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叫她一声姨母。
  当时不知道,原来这句话背后藏着这样的深意。
  自从有记忆以来; 父亲既严厉也慈爱,母亲关怀备至,哪怕有了弟弟,也没越过他去。
  他是昭国公的嫡长子,是国公府的世子,是燕氏的宗子,将来会继承昭国公的爵位; 以及这偌大的家业。
  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切,可现在忽然有个人告诉他这不是事实; 因为府里这位夫人不是他的母亲?
  这怎么可能呢?
  但这所谓真相又似乎有迹可遁。
  “阿承,你仔细想想,燕二是不是既像父亲又像母亲?可你只像父亲,与母亲全不相似。”
  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说过。
  “你再想想,你母亲是不是与燕二格外亲近,与你隔着一层?”
  不,母亲待他也亲近,只是不如小二罢了。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长子要顶门立户,而长辈难免对幼子多有娇惯……
  “亲疏远近是对比出来的,难道你就没有感觉自己不如燕二的时候吗?”
  确实……有的……
  母亲无条件地纵容小二,就比如徐家那门婚事; 父亲一开始也不大中意,最后松口还不是母亲劝说的缘故。
  但这不足以说服他。
  “倘若我不是母亲生的,为什么她愿意让我占去嫡长子的名分?娘娘不要再胡言了,看在昔日您多有照应的份上; 今日这话我就当没听过。”
  “不,阿承!”柳贤妃拉住他,极力擦去脸上的香灰,将自己的脸露出来,“你看看我,看看姨母,我们俩是不是有些像?熙儿,你来说!”
  柳熙儿被推过来,小心地看着他们的五官,说道:“是,耳朵和嘴巴最像……”
  燕承怔了怔,仔细盯着柳贤妃这两个部位,果然有熟悉的感觉。
  “还有一点,可以当作证据。”柳贤妃垂下目光,看着他的脚,“你的右脚小趾底部,有一颗痣。”
  燕承猛地攥紧了手心。
  他那里确实有颗痣,因为地方太偏,连父亲都不知道。
  “你……”
  “我说过了,我是你的姨母,我看见过你刚生下来的样子。”柳贤妃眼睛含泪,尽管荆钗布裙,可多年练就的仪态让她更加楚楚可怜。
  她伸出手,比划了一下:“你娘那时只有七个月,你生下来只有这么大,跟只小猫一样,我们都怕养不活。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办法,只能送你走。所以你身体很弱,要不然燕氏名将辈出,怎么会不让你习武呢?”
  燕承动了动嘴角,没说出话来。
  他确实不如弟弟结实,小时候经常生病,几乎在药罐子里长大,直到十来岁才好起来,那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练武时期,到现在也只会摆个样子。
  曾经听军中那些老人私下偷偷议论,说二公子的领兵才能要是给世子就好了,毕竟燕氏最大的势力在军中,哪有下任昭国公不擅武事的呢?
  就因为这个,他苦读兵书,可纸上谈兵终究勉强……
  “阿承,你相信姨母,我千里迢迢来潼阳,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就为了说这些谎话吗?”
  燕承脸色发白,仍然摇头:“不,我要不是母亲生的,她怎么会甘心将世子之位拱手相让?”
  对,这是最关键的。他是昭国公世子,以后燕氏的一切都是他的,小二就算领兵再厉害,也得听他的。哪个当母亲的愿意吃这个亏,让自己的孩子屈居人下?
  “那是因为你本来就该是嫡长子!”柳贤妃喊道,声音浸透着凄婉。
  燕承怔怔地看着她,不明白什么意思。
  柳贤妃注视着他,表情哀怜:“你的亲生母亲是我的长姐!”
  柳贤妃的长姐……那就是柳……
  燕承瞪大眼睛。
  柳贤妃带着泣音点头:“对,就是先帝当太子时纳进东宫的三妃之一,与文皇后,淑妃,德妃同时进宫的贤妃。”
  她这个贤妃其实是顶了姐姐的名额,所以先帝待她一直平平。
  反而前头那位柳贤妃,深得先帝喜爱。后来都说淑妃独占鳌头,其实那位贤妃在的时候,她才是最受宠的。
  “不可能……”燕承难以置信,“娘娘不要开玩笑,先贤妃是先帝爱妃,怎么可能生下我?她……”
  “那是被迫的!”柳贤妃哭道,“你父亲没有说过吗?他年幼时住在京城,与我们家为邻,便是那时结下的情谊。他和姐姐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原本都要定下亲事的,却被棒打鸳鸯。赐婚的圣旨已经下了,姐姐为了全家的性命才无奈入东宫的。”
  燕承呆呆站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父亲确实说过幼时与柳家相邻,他还记得谈起这些往事的时候,父亲那怅然的神情。他一直以为父亲只是感叹物是人非,难道他是……
  “你父亲与我姐姐本是一对有情人,根本没想到会有这般变故,圣旨下来的时候已经珠胎暗结。姐姐不愿意打掉你,但实在是没有时间了,若是犯了欺君之罪,我们全家都要完了。就这么熬到你七个月,姐姐终于动了胎气,早产生下了你。我们迫不得已把你送走,姐姐只将养了两个月,便匆匆入了东宫……”
  燕承脑子里乱哄哄的,喃喃道:“怎么可能,天家选妃岂能……”
  “那时绿林之乱结束不久,内廷配备不齐,许多内侍宫人都是临时找回来的。若不是如此,哪有空子可钻?也幸好如此,才保住你一条性命,才叫姐姐险险过关,我们一家不至于抄家灭族。”
  这……倒也说得通。
  燕承跌坐下来,抱住疼痛的头。
  可他还是不愿意相信,为什么自己的人生会变得如此复杂?他生来就是燕氏长子,他父母恩爱,他家庭和睦,他兄弟相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母亲对他那般关爱,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的呢?她岂不是入了门就被迫承认有个长子?这太对不起她了……
  “母亲……”他喃喃念着,眼里浮出泪来。
  不知何时,柳贤妃收了泪:“董氏敢不认你吗?她与我姐姐一同长大,原以为姐妹情深,结果……要不是她,你母亲怎么会被迫进宫,一家人怎么会离散?!”


第358章 查证
  燕承还记得自己那日回来,整个人魂不守舍,母亲关切地问他是不是受了寒,立时命人请大夫来,关怀备至。
  对着她担忧的脸庞,他说不出话来,只能默认。
  于是府里兵慌马乱;  为他忙前忙后。
  他趁机问母亲,为什么他身子这么弱。母亲愧疚地说,那时她年轻不懂事,养胎没养好。
  燕承心想,昭国公府百年传家,何等重视子嗣,怎么可能没养好呢?
  许多事,只要留意了就会有痕迹。
  “病”好以后,燕承再次去大名寺上香;  他的人找到了一位早年在府里做事的老嬷嬷。
  那个老嬷嬷告诉他,父亲母亲是在二十一年前的九月成的亲,她后来在府里又服侍了半年才出的府。到她出府前,夫人都没有怀孕。
  燕承愣了。
  他今年二十岁,生辰在四月,正好是老嬷嬷离府的时间。
  母亲不可能生出他!
  燕承心里滚油似的。柳贤妃说的他半信半疑,可现在他自己查出来了。
  偏偏老嬷嬷又说了一句:“夫人刚嫁过来时,与国公爷颇为生疏客套,直到半年后,老奴出府时,两人才渐渐好起来。果真人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如今夫妻恩爱,当真后福无穷。”
  燕承闭上眼,久久未曾言语。
  “公子?”他的心腹随从很是担忧。
  燕承摆摆手,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