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珠-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她这个答复,楚九公子满足了:“多谢。”
而后三人谈起出兵的事,这事暂时说到这里。
回去的时候,燕凌感叹:“他也不容易,与父亲离了心,母族又低微,连婚事都得自己谋算。”
徐吟点点头。楚九以那种方式拿到世子之位,原来的河兴王,现在的豫王虽然吞了这口气,但父子二人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
“看来他决意跟你一条心了。这样也好,战场上瞬息万变,你的人越多指挥起来越顺手。”
“是。”燕凌停顿了一下,又道,“我觉得这不失为一桩好婚事,楚九的人品还是不错的,他愿意去欣赏你二姐的优点,处一处感情就出来了,就看你二姐中不中意他。”
徐吟道:“我明天回去,看二叔怎么说。”
第456章 结亲
次日,徐吟料理完公务,回程的马车先去了楚国公府。
徐焕也是刚下衙,看到她问:“你怎么回来了?有事?”
徐吟嗔怪:“父亲不希望我回来吗?只隔了几条街,我就不能回来瞧瞧?”
徐焕失笑:“为父巴不得你天天回来,这不是担心么?”
徐吟道:“我想父亲了,顺便也说点事。”
徐焕应了声:“那先用饭吧。”
父女俩一道用了饭,交流了一番,便把二房一家请了来。
徐焕也不跟弟弟客气,直接就问:“两个孩子的婚事,你看下来了吗?”
徐安答道:“阿泽的婚事有眉目了,是西宁侯的嫡次女,约好过两日相看,顺利的话,就在西宁侯出征前定下来。”
“阿佳还没有?”
徐安点点头:“阿佳说了几家,她母亲都不满意。”
徐焕便说了:“有人给阿吟递了话,想问阿佳,只是过往有些纠葛,不知道你在不在意。”
徐安挺高兴:“既是阿吟那边的人脉,想来是门好亲。”
“是不是好亲你听听再说,人你也是见过的,就是豫王世子。”
徐安愣了下,去看徐二夫人。
徐二夫人很意外:“大哥是说楚九公子?他能看得上阿佳?”
徐焕道:“阿佳哪里不好了?他有什么看不上的。”
徐二夫人惭愧道:“我做母亲的,自然觉得自家孩子处处都好,只是这家世上……”
那可是王世子!一个有封号有功劳的王世子!河兴讨逆有功,河兴王进封豫王,谁都知道这是楚九的功劳。
就在一年多前,楚九到南源求亲,徐吟是中州刺史之女,论起来尚且是高攀。
“阿思如今也就是东江世子妃,阿佳哪里比得上她姐姐?”说着,徐二夫人都惶恐起来了。
世子妃啊,她女儿怎么就有机会当世子妃了?
“二婶,”徐吟走过来,“我与你说实话,楚家看中的是燕家那边的关系,你倒不必为家世自卑。楚九公子说了,他觉得二姐的性子很好,所以愿意结这门亲。不知道你们觉得他如何,可还入得了眼?”
徐二夫人抚了抚胸口,与丈夫对视一眼,回道:“楚世子一表人才,自然没什么可挑剔的。”
徐吟点点头,又慎重告诫:“他们家情况复杂,虽然爵位上比东江王还高了一等,但二姐嫁过去后,日子绝对没有姐姐舒服,这也是楚世子婚事不易的原因。”
豫王府的后院,那也是人尽皆知的。徐二夫人点点头,表示明白。
徐安踌躇片刻,说道:“我们仔细想想。”
徐吟笑着颔首:“二叔二婶慢慢想,若觉得过得去,找个日子相看一下,问问二姐的意思。若是不中意,也没什么要紧的,不用怕得罪人。”
事情说完,徐吟又陪了父亲一会儿,便回去了。
没两日,国公府送信来,徐安夫妇果然允了。
豫王府后院虽然麻烦,但那是豫王之故,楚九本人洁身自好,这就没什么可糟心。麻烦是麻烦了点,可要一点麻烦也没有,未必轮得到徐佳了。
至于向徐吟求过亲,徐安夫妇没当回事。当时的形势,求亲为的是结盟。他们二人又没有感情纠葛,委实不必在意。
后面的相看,就是走个流程。毕竟双方都知道底细,也见过面了。
很快,两家赶在出征之前将婚事定了下来。
阿鹿知道以后,很是懊悔。
“我怎么没想到呢?你家没有姐妹,她家有啊!”他对燕凌说。
徐吟不客气地回道:“别想了,你跟楚世子能一样吗?就算你求了,我们家也不会同意的。”
“为什么?”
“上回不跟你说过了吗?我父亲不能认你当义子,当然也不能结亲了,这不是一个道理吗?何况,人家楚世子觉得我二姐好,所以才求的亲,你算怎么回事?凑热闹?”
阿鹿抓了抓头,呵呵一笑。
他今年不过十七,其实还没有成亲的念头。只不过,他是大凉之主,繁衍后代也是自身的责任。
燕凌招手:“别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了,赶紧过来合计一下,你们大凉兵什么时候出发,走哪条道,哪里会合。离出兵的日子越来越近,还有闲心情在这瞎扯。”
阿鹿赶紧过去:“知道了知道了。”
此时,京城的魏国公府里,也有一番对谈。
赵六公子回去时,天色已经黑了,他发现正堂灯火通明,再瞧见守在门外的随从,顿时惊喜:“黎叔!你怎么在这儿?我父亲来了吗?”
那随从笑着向他行礼:“三爷不放心公子,特意过来瞧瞧。”
赵六公子满心欢喜,自打去年随军出征,他是一次也没回去过,算来有一年没见家人了。
他赶紧进屋,果然瞧见父亲坐在那儿喝茶。
“父亲!”
赵家三爷长得和赵六公子很像,瞧着是个儒雅的中年男子。看到赵六,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小六。”
他飞快地将赵六上下打量一番,心情一松:“看你的样子,这一年过得不错,如此为父就放心了。”
赵六露出高兴的笑,说道:“离家在外,孩儿很是想念您和母亲,还有弟弟妹妹,他们可还好?”
“都好。”赵三爷将家里的事说了一遍。
赵六听着母亲和弟妹的事,寥慰思乡之情。
说完杂事,赵三爷神情严肃起来:“小六,你可知道为父这趟来京城为的什么?”
“可是家中有指示?父亲请说。”
赵三爷道:“你上次顺利攀上燕二,封了侯爵,这事做得很好。你七叔回去想说你的不是,被你祖父斥责了。”
这事他在信里写过,只是怕落到别人手里,语焉不详。赵六现在得了准信,心里松了口气。
“怪不得七叔回去后就没消息了。”
赵三爷嘲弄:“上次的事由他全权负责,却落了个空,反倒是你,被他一再排挤,还占了偌大的便宜,他哪还有脸出来现眼?”
赵六笑道:“我也是凑上了。父亲,我先前就说过,燕二不是常人,现在你们信了吧?过几日出兵征讨蒋奕,我已决定随军,这回定然立下更大的功业。”
不料他说完,赵三爷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
赵六不由心里一突,忐忑起来:“父亲,莫非家里不想让我去?”
第457章 发兵
赵三爷定定看着儿子,过了一会儿,方道:“看起来,你已经完全被燕二收服了。”
这话意味深长,赵六公子更是不安:“父亲……”
“别担心,你是我儿子,难道我不站在你这边?”赵三爷说。
赵六依然悬着心:“所以您的意思是,别人不站我这边?”
赵三爷没说话,默认了。
赵六追问:“是大伯还是四叔,又或者七叔?”
赵三爷顿了下:“是你祖父。”
这个答案是赵六没想到的,他一愣:“祖父他……”
“小六,四世三公,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我们漳州赵氏,祖上如此显赫,要名望有名望,要兵马有兵马,要根基有根基。燕氏起于行伍,当年见了你的先祖,还要叩头下拜,现在你要叫祖父向燕氏俯首称臣吗?”
这句话太重了,赵六立刻就跪了下来。
“父亲,我……”
赵三爷没去扶他,语重心长道:“这是族中大部分人的想法,为父不能说没有道理。”
“所以,您也是这么想的?”赵六仰起头。
赵三爷淡淡一笑:“这是我漳州赵氏的骄傲。”
看到赵六神情颓败下去,他又慢慢接下去:“但为父也觉得,你的想法并非没有道理。燕氏已经起势,如今摄政天下,我们拿着祖上的功绩来显摆,没什么意义。倘若他们真的一统天下,我们能不臣服吗?到时候也要学蒋奕打一仗吗?”
“父亲……”赵六心情复杂,好一会儿才问,“祖父怎么想?”
“你看你在京城这么久,你祖父对你不闻不问,就该猜到他的态度。”
赵六喃喃道:“祖父不认同……”
“不错。今日只有我们父子,我与你说句实话。”赵三爷停顿了下,轻声道,“我们赵氏如此根基,叫你祖父就这么俯首是不可能的。且我们和蒋奕到底不同,燕氏不见得想跟我们打这一仗。所以,目下不用理会。”
赵六迟疑:“拖着?”
“谁说燕氏一定就能得天下呢?”赵三爷淡声道,“仗还没打完,一切都说不准。也许这一仗他们败于蒋奕之手,又或者两败俱伤,我们岂不是有机会了?”
赵六浑身发寒,说道:“祖父……祖父不会想叫我做内应吧?”
赵三爷摇头:“便是你祖父有这个意思,为父也会帮你挡回去。”
听了这话,赵六感觉才好一些,思索片刻:“祖父雄心未灭,还想等一等机会,所以燕氏这边他必不会理会。但他也没有召我回去,所以是想……留一条后路?”
赵三爷慢慢点头:“为父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父亲希望我留一条后路吗?”赵六盯着他。
赵三爷长叹一声,终于伸手扶起了他。
“我自然敬重你祖父,但也相信你的判断。小六,这一年多来,你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眼光,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为父希望你能放手去做,证明自己是对的。”
赵六听得心中感动:“父亲!”
赵三爷微微一笑:“这就是为父给你争取的机会,家里不会阻止你,但也不会帮助你。你现在手头有的,就只有留在京城的这几万兵马,能做到什么程度,看你自己的了。”
话说到这里,赵六已经完全明白了。
“多谢父亲。我会尽力去打这一仗,余下的就看天命。如果燕氏兵败,那么我们赵氏将有机会问鼎。反之,燕氏成就大业,凭我立下的功劳,也能保家族不失。”
赵三爷欣慰点头:“正是如此。”
父子俩说完,赵三爷去休息了,赵六坐在那里久久未动。
他的心腹幕僚走过来:“公子,您可是觉得为难?”
赵六摇了摇头,看着赵三爷离去方向,低声道:“他们都觉得祖父有机会,我却觉得没有了。”
说这句话时,赵六不是不惆怅,那是他的祖父,事成的话,尊贵已极的将是赵氏,但……
幕僚不解:“为何?三爷说的不无道理。”
赵六长叹一声,说道:“要争的是至高的位置,就要有吞吐天下的胸怀,哪能等着好事自己掉下来?有雄心无气概,成不了事的。”
幕僚没想到他目光如此深远,不禁肃然起敬:“公子高才,属下茅塞顿开。”
赵六收起零乱的思绪,说道:“罢了,想那么多也没有意义。就像父亲说的,我做出了和家里不一样的选择,那就要证明自己的对的。”
“是。”
……
三月初十,大吉,朝廷发下诏令,昭王燕述领兵出征,讨伐蒋奕。
参加完誓师大会的燕凌,在等待出发的时间里,躲在马车上跟妻子话别。
“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们成亲才一个多月,除了最开始那几天婚假,每天忙得跟狗一样,都没好好相处过。”
燕凌张嘴就是一连串抱怨。
徐吟听得好笑:“不是你自己说的吗?三月正好,不能再迟了。”
“一码归一码嘛!从兵事来说是这么回事,我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啊!”
“你就知足吧,本来就忙,让我们抽时间成个亲就不错了。你看楚九,也就赶时间订了个亲,要成婚得等战事结束再说。”
燕凌想了想,这么说也是,楚九还比他大呢,万一这一仗打上两三年,可就成老光棍了。
“哈哈哈哈。”当你觉得倒霉的时候,有人比你更倒霉,果然就开心了呢。
外面号角响了起来,马上要出发了。
燕凌依依不舍,说道:“我走了你要想我。”
反正都要走了,徐吟很纵容:“好,想你。”
“每天……三天好了,每三天就要给我写信。”
“好,写信。”
“你在家要好好吃饭,等我回来的时候,别让我发现你瘦了。”
“好,每天吃饱。”
燕凌最后想了想,余下没什么好说的了,她都有分寸,便伸出手:“过来抱抱。”
徐吟笑起来,毫不犹豫投入他的怀抱。
冰冷的铠甲贴在身上,一点也感觉不到人体的温度,但是没关系,她的心已经被柔情填满了。
三声鼓响,燕凌终于出了马车。
他骑上马,接过旗帜,最后看了探出车窗的她一眼,用力一挥,扬声喝道:“出发!”
第458章 柳氏的行踪
如果不去想前线的事,这可能是徐吟几年来最平静的日子。
每天早上陪婆母用过饭,一家子便各干各的活。
燕承去博文馆,昭王妃带着谢氏料理内务,有时也会去宫里一趟。徐吟不必去军营了,就到和燕凌共同的外书房,昭王留了一批幕僚,帮她处理军机要务。
下衙时分,公务基本处理完了,她会到校场练练骑射,又或者去街上逛一逛。到休沐日,则会回楚国公府住上一天,陪陪父亲。
昭王妃是个好说话的婆母,她要出门要做什么,只消打发人说一句就行,并不多管。
是以徐吟婚后的日子,和婚前相比并无差别。
三月二十,前线传来战报,朝廷军和江北军陈兵河畔,两军对垒。
三月底,燕凌率军奇袭齐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梁兴。
梁兴也是冤,上回追杀伪帝,他奔波数百里却一无所获。燕氏入主京城,他怕自己兵权被夺,便找了个机会偷偷跑了。
这回燕氏与蒋奕对战,他就是去看看的,谁知道燕凌狡诈得很,摆出阵势要拿江北的一座城,一转头偷袭了梁兴。
然后,弘远大营就这样破了。
徐吟拿着战报跟父亲说笑:“我要是梁兴,非得咬下他一块肉不可。”
徐焕摇着蒲扇:“你道梁兴不想么?技不如人而已。”
四月的天,明显热了起来,穿春衫嫌热,穿夏衫又太薄。
“姐姐快临盆了吧?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徐吟算了算日子,“这会儿天气不冷不热,坐月子正好。”
徐焕取笑她:“你自己还没生养呢,倒是一副老成的样子。”
徐吟理直气壮地说:“我问的嘛!生产多重要的事,还不是担心姐姐。”
徐焕道:“你也不必太忧心,东江王府盼着下一代很久了,定会细心照料。你姐夫屋子里干净,料想没人作乱。”
徐吟点点头。这一世的东江王府,可不是前世的东江王府,李闻持身端正,并没有纳姬妾,屋子里干干净净,徐思可以安心待产。
“你姐姐嫁得迟,没想到生孩子一点也没耽误。满打满算,也才过了周年,孩子都要落地了。”
徐吟露出笑容。大概这就是缘分吧?和对的人在一起,前世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