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藏珠 >

第216章

藏珠-第216章

小说: 藏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焕坐在长乐楼的雅座里,听着偶尔飘过来的窃窃私语,感慨万千。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都说太子勤勉好学,礼贤下士,居然会做出这种事。」
  「是啊,这是不是有点不合情理?太子已是储君,又没犯什么错,怎么就想不开了?会不会是……」
  这话一说出来,就被喷了回去:「会不会什么?诏书写得清清楚楚,自己不听就想编点东西出来是不是?陛下如今卧病在床,那碗药难道不是太子亲手喂的?无论如何,对君父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就是不该!」
  「是啊,何况陛下如此爱护他,如此行迳真是不忠不孝,其心可诛。」
  那人还挣扎了一下:「话虽如此,但我们不知道其中的曲折……」
  「你就别遮遮掩掩的了,不就是想说晋王吗?」有人拆穿他,「晋王可还没回来呢,甩黑锅之前也不先看看。」
  那人有点心虚,强辩道:「京里不还有其他人吗……」
  「你想说晋王妃?晋王妃可大着肚子呢,听说那晚动了胎气,还好最后母子平安。」
  「行了,都打住吧。陛下宽厚,不以言入罪,但也要适可而止,真追究起来,妄议君上可不是小事。」
  于是一群人很快说起了别的话题。
  徐焕露出满意的微笑,陛下到底把事情料理干净了,没让燕凌沾上恶名,这下他可以放心了。
  这时,帘子被掀了起来,董国舅探进来笑眯眯地道:「我方才在外头瞧见背影,就说是楚国公,果然没有认错。」
  徐焕哈哈一笑,请他坐下:「国舅爷也来喝茶?快坐。」
  董国舅不客气地坐了,叫人上新的茶点。
  徐焕打量他一番,问:「国舅爷没吃什么苦头吧?」
  董国舅唉声叹气:「怎么没有?稀里湖涂被打晕,醒过来就被关着,可吓死我了。」
  他差点以为小命不保,关了一天一夜被放出去,才知道自己被明德帝当成了诱饵。好在这个姐夫没太过分,暗中派了人保护他,不然一定找姐姐告状。
  「那可要多补补。」徐焕笑着把天麻乌鸡汤推过去。
  董国舅连连点头,一边吃一边问:「楚国公可看过外孙了?哎幼,长得可真好,以后定是个俏郎君。」
  徐焕笑眯眯:「身子康健就好,旁的不重要。」
  「这你放心,爹妈打的好底子,虎头虎脑结实得很。哎,我可得好好准备满月礼,送什么好呢……」


第538章 理想与情话
  又过数日,大军回朝,全城欢庆,万人空巷。
  晋王殿下终于正式归京。
  东江同时献上贺表,以示臣服。
  自此,新朝从法理到实质都完成了一统。
  ……
  秋高气爽的日子,最适合出门游玩,偏偏徐吟还在月子中,只能在廊下摆了小炉食盒等物,假作野游,倒也自得其乐。
  「东江王过世了,姐夫说,等诸项事务了结,翻过年他就带一家子进京。」燕凌一边剥橘子,一边跟她闲话。
  徐吟仰头沐浴阳光,应了声:「东江王能撑这么久,已经不容易了。」
  「是啊,当年我们去东江的时候,他就已经不能理事了,这又撑了四年呢!」
  「还好有这四年,东江才能安安稳稳。」徐吟接过橘瓣慢慢吃着,「所以说,姐夫已经决定放弃封国了吗?」
  李氏和其他割据的军阀不同,他们在前周立国的时候,就得到了封国自治的特权,这么多年,东江如同一个小王国,虽称臣上贡,但不受管辖。
  燕凌递过帕子给她擦手:「东江氏族过强,姐夫这些年也下决心料理过,奈何根子在那里,不动摇是不可能根除的。他思来想去,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
  去除封国,回归大统。
  徐吟感叹:「姐夫大义。」
  不是谁都有这个魄力放弃百余年的基业,哪怕它在慢慢腐烂。
  燕凌称是:「所以我允了他,进封吴王,世袭罔替。」
  自新朝成立,还没有真正世袭罔替的爵位。原来的河兴王,现在的豫王是爵位最高的,但也只是世袭三代而降等。
  李闻愿意去除封国,免去一场战争,值得这个世袭罔替。
  「所以我明年就可以见到姐姐了。」徐吟眉开眼笑。
  燕凌笑着点头:「等他们一家来京,天明就有玩伴了。」
  徐思的儿子是春天出生的,比天明大了一岁半,日后上学玩耍都能一起。
  「对了,二姐的婚期定下了,豫王和乔夫人不日将会进京。」徐吟说。
  燕凌应道:「我必送他们一份大礼。」
  楚九比他还大一岁,徐佳也十八了,他们的婚事因为战事拖延到现在,想赶在年前办了。
  接下来一件事,让燕凌迟疑了一下:「长宁公主最近给你写信了吗?」
  「怎么了?」徐吟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燕凌道:「阿鹿跟我说,他想娶长宁。」
  徐吟大吃一惊:「他们俩什么时候搭上的?」
  要说他们见还是见过的,当初在南源的时候,阿鹿来贺她生辰,长宁公主也在。但她记得,这两个人根本没私下说过话啊!
  燕凌说:「先前南源那边腾不出空,长宁帮着押送了一次军需……」
  徐吟有点乱:「要说身份他们很匹配,但……」
  这几年长宁把营田县管得很好,南源那边渐渐也插上了手,徐吟考虑过这事,想叫明德帝破格提拔,给她个告身……
  「凉王怎么说的?」她问。
  「阿鹿说,他想娶一个能跟他一起治理大凉的女人,当初想娶你就是看中这一点。现在他觉得长宁很合适,一则前周已亡,她若嫁去大凉那里就是她的家;二则长宁眼界开阔懂政务,正是他需要的王妃。」
  徐吟还是迟疑:「但婚姻不仅仅是合适,这桩婚事长宁背井离乡,没有感情怕不长久。」
  燕凌笑了:「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感情?阿鹿这个人,我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要是他对长宁没好感,不会跟我说的。他知道长宁的身份很特殊,娶了前朝公主,立场就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向来审时度势,愿意冒这个险,可见长宁很合他心意。」
  这么说也是。虽说长宁公主和她情同姐妹,但身份就是最大的阻碍,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娶前朝公主。
  「那等她写信吧。」徐吟说,「只要长宁愿意,就成全他们。」
  说完,她又感慨:「我原本还想看看,女子主政会走向何方,长宁要是嫁了,又看不着了。」
  燕凌道:「这事我考虑过,最根本的还是途径。便是破格让她理政,别的女子呢?既不能科举,就不能入仕,不成体系,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道理是这样没错。徐吟默默吃了一瓣橘子。
  燕凌又道:「所谓外女主内,这是几千年来的习惯,也是最适应当下的法则,就算凭人力改了,恐怕也不能长久。倘若我们真想改变,那就要找到根本的规则,使之成为可以流传千古的定律。阿吟,你别着急,我们慢慢来。」
  再也没有任何情话,比把她的理想放在心上更深情,徐吟不由一笑。
  「好。」
  两人说着细细碎碎的琐事,时光安静而祥和。
  待徐吟出了月子,孩子办过满月酒,燕凌带着他们回了晋王府。
  他是这么跟帝后说的:「我和阿吟都想过几年松快日子,也叫天明多多接触外头的人和事,免得养成不知疾苦的性子,所以立储的事还是晚几年吧。」
  反正帝后只有他一个孩子,以后也不会有储位之争,所以明德帝应了。
  说起来,晋王府还是燕凌一进京就挑中的,谁知道准备了那么久,成婚才一个多月就出征了,都没好好住过。
  两人带着孩子回王府,一进去,就看到了清玄正陪着人在门房喝酒。
  徐吟愣了下,走过去行礼:「道长。」
  正在美滋滋喝着酒的邋遢老道看了她一眼,笑眯眯地应了声:「哟,回来了。」一副熟稔的口吻。
  管事过来想呵斥他,见着王爷王妃非但不行礼,还像大爷一样坐着——但被燕凌制止了。
  「道长是来还那一饭之恩的吗?」徐吟问。
  「是,也不是。」老道抿了口酒,「天下动荡,帝星不得归位,老道只是梳理天道,顺带报恩罢了。」
  徐吟想了想,看向燕凌:「是他吗?」
  老道哈哈一笑,抛下手里的酒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帝星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民心所向,民意所趋。」
  说完,他起身拍了拍清玄:「走了!此间事了,与为师回山清修吧!」
  清玄答应一声,拎起自己的刀,跟着老道出去。
  徐吟转头看去,他在门口抱拳施过礼,师徒俩大步流星,很快汇入人群不见了。


第539章 明珠(结局)
  明德二年,东江去除封国,设九座州府,李氏举家入京。
  徐吟与姐姐重逢,看到她幸福美满的样子,与前世判若两人。
  明德四年,赵氏进京,漳州就近归入西北路,天下再无割据的豪强。
  明德七年,皇帝退居养病,下诏立晋王为太子,交付政务。
  八月底,太子携同太子妃巡视边关,行至凉川。
  这座边关小镇,与前世相比热闹多了。没有兵灾,政局稳定,商人络绎不绝,俨然成了东西通行的纽带。
  徐吟行行走走,到了一座客栈前。
  她不由笑了:“还在啊!”
  一旁的燕凌随口问:“你来过?”
  她点点头,兴冲冲地迈进去。
  客栈里热闹极了,说书人口沫横飞,正在讲周朝末年英雄辈出的故事。
  “……话说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尤其遭逢乱世,英雄或起于行伍、或起于田亩,或起于闺阁……南源刺史徐焕聪敏机警,极善经营,但今日要说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女儿……”
  燕凌用肩膀碰了碰她,兴致盎然道:“说你的。”
  徐吟知道民间有说书人拿自己写演义,但还是第一次亲耳听到。再回想起前世的情形,不免感慨。
  那时她亡命天涯,在这里听着别人胡乱编派自己与姐姐。而此时此刻,不管说书人还是茶客,对故事里的她只有佩服与景仰。
  还有燕凌,当时他一身落魄在这里听说书,今生终于得回了他应得的一切。
  “哎,你什么时候来过的?我怎么不知道?”燕凌问。
  “上辈子。”徐吟笑眯眯地答毕,出了客栈。
  什么上辈子?哪来的上辈子?燕凌摸了摸鼻子,跟上去:“又在逗我玩。”
  长河落日,大漠黄沙,这是与中原完全不同的风景。汉人,胡人,西域人,在这里相会,操着各种语言交流。没有刀枪,没有鲜血,谈得高兴了举杯同饮,起了龃龉也就互相骂上几句。
  徐吟随手拿起一把弓,问长着大胡子的异族摊主:“怎么卖?”
  大胡子摊主用带着口音的官话回答:“十两。”
  看她很感兴趣的样子,殷勤地介绍:“这是我们蕃国特产的牛筋做的弦,您瞧……”
  徐吟试着拉了几下,将它抛给身后的女卫:“工艺一般,不过材料不错。”
  女卫立刻递上银两,大胡子摊主做成今天第一单生意,乐得合不拢嘴,说着吉祥话:“多谢客官,祝两位百年好合。”
  哪有买兵器祝人家百年好合的?果然是异族,不通风俗。徐吟一边笑一边摇头。
  燕凌感慨:“还好父亲与西戎那一战把他们打服了,不然哪有现在的太平。”
  徐吟点头:“历来中原强大,边疆太平,中原没落,边疆便起战火。为了更长久的太平,你要多努力才行。”
  燕凌笑:“是我们一起努力。”
  ……
  入夜,他们宿在驿站。
  朦朦胧胧中,燕凌感觉周身燃着火。他看到徐吟站在废弃的城墙上射了一箭,又看到她进入着火的驿站,被人扣住咽喉。着火的梁柱塌下来,他冲进去,看到她奄奄一息的样子。
  他听到自己悲痛欲绝的喊声:“徐吟!”
  徐吟醒过来,将他推醒:“怎么了?做噩梦了?”
  好一会儿,燕凌终于睁开眼睛,梦里的情形在他眼前走马灯一般闪过,脑子里仿佛又多了十年的记忆。
  当他看到身边的徐吟,猛地伸手抱住,喃喃地落下泪来:“我想起来了,原来我差一点失去你了……”
  “你想起……”说到一半,徐吟明白过来,伪帝死前亦恢复了些许记忆,那么他想起前世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燕凌抹去额上冷汗,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怪不得你之前跟我说,如果方翼的罪行没有被揭露,那我们就走向另一条路了。原来那条路,我们确实走过。”
  徐吟轻轻拍抚他的背:“别难过,那些事都不会发生了。”
  体会到梦中的失去,燕凌越发感谢命运:“谢天谢地。”
  他的脑子里,比徐吟多了一段记忆。那是她死后的事,他回了京城,了结了燕承,然后进宫找父亲……
  幸好,那老道没有骗他。
  徐吟好奇:“你真的全想起来了?那些事都记得吗?”
  燕凌点头:“差不多吧。”
  “正好我想问你,前世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燕凌笑道:“你不是猜到了吗?自然是来找你的。”
  “所以,你来找我,方翼来追杀你,然后我发现了方翼……原来这是个圈啊!”
  燕凌的声音沉下来,抚着她的背道:“这是我最后悔的事,倘若早点解决了方翼,你就不会……”
  徐吟却安慰他:“我那时身中蛊毒,本来就活不久了,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蛊毒至少还有一丝解开的希望。
  她感叹道:“当初我听说,你意图杀兄弑父,阴谋败露不得不逃亡,还在心里感慨天家无情,权势迷人眼。”
  “这消息是大哥放出来的吧?”燕凌不以为意,“我留了信与父亲,哪有什么杀兄弑父,他也太着急了。”
  别说,想起了前世的记忆,他心里对燕承的歉疚少了许多。
  今生燕承有心无力,但前世他真的做了。趁着父亲受伤之际,毒杀了母亲,后来更是处处想要自己的命。
  还好今生徐吟一直提防着他,要是再让他做成一回,那真是后悔莫及。
  想到这里,他对父亲生出些许愧意。原来前世他一直误会了父亲,以为他钟情于柳氏,放纵燕承害了母亲。如此说来,他也不是没有错,倘若早些与父亲说清楚,是不是后来不会走到那一步?
  还好,今生有徐吟在,母亲安然无恙,他也知道了父亲的心意,父子亲人之间再无隔阂。
  外头传来驼铃声,这座边关小镇逐渐从睡梦中醒来。
  徐吟起身推开窗,熹微的晨光中,太阳一点点挣出地平线,将光明洒向人间。
  燕凌从身后抱住她,心中充满失而复得的庆幸。
  前世,他满心孤苦,一身狼狈,只敢将她深藏于心。今生,彼此干干净净地相遇,他终于捧住了心中的明珠。
  (全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