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珠-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个人对他全无威胁啊!”
幕僚接道:“推到南安郡王身上,八成是真凶不好对付。属下更好奇,到底是谁让徐焕这样投鼠忌器?”
昭国公点头赞同:“回头问问小二,他在南源也有一阵子了,总能看出点什么来。”
幕僚答应一声。
昭国公掐着指头数了数日子,说道:“算算时间,阿承也到了南源,不知道有没有及时阻止他弟弟。”
幕僚笑道:“大公子办事,您还不放心吗?定会安安全全带二公子回来。”
两人说着话,外头忽然有人急步奔过来,口中叫这:“国公爷,国公爷,有急报!”
昭国公闻言挑了挑眉,他的部下一贯训练有素,这样火急火燎,是出了什么大事吗?
“进来吧。”
那人得了允准,迫不及待推门进来,低头躬身,手上捧着一卷纸条,飞快地道:“国公爷,罗网传来的消息,吴子敬死于雍城,大凉王族反击,吴氏余部尽数覆灭。”
昭国公惊讶地扬眉,幕僚更是大吃一惊:“吴子敬这就死了?大公子没及时赶到?”
他说话的功夫,昭国公已经将情报看完了,一边转手递给他,一边哈哈大笑起来:“好!小二干得好啊!”
果然是二公子干的?幕僚心下稍安,又有那么点骄傲。他早说二公子是不世英才了,打小学武一点就透,才十七岁就已经勇冠三军,而且兵法策论出色,不但有勇还有谋,只是年纪还小,性子需要打磨,待他成长,日后便是昭国公对外的一柄利剑……
心里这么想着,目光忽然就停住了,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来。
“国公爷!”
昭国公摸着胡须,脸上满是得意:“小二还不错,这回算他将功补过……”
幕僚哪有心思听他炫耀儿子,一点也不上道,没有接这个话茬,张口截道:“徐焕胆子好大,竟然叫他女儿去刺杀吴子敬。”
嗯?昭国公回过神来,想起情报上的内容,后知后觉地“咦”了一声。
心里惦记着儿子,刚才他只注意到燕凌,这会儿被提醒,拿过情报又重新看了一遍。
这回他也忍不住赞叹出声:“徐焕这个女儿,何止胆子大啊!”
一个小姑娘,就带着几个家将深入敌营,徐焕竟然敢放,她竟然敢做!
“不得了啊!”昭国公忍不住啧啧出声,“我都不知道该称赞谁了。”
自家小二,大家都知道他武功高强,能伤到他的人寥寥无几,留书出走后,自己这个老父亲还不是不放心,叫长子亲自追他回来。
徐焕那一对女儿,出了名的美貌。就这么个美貌娇弱的小姑娘,他竟然敢叫她深入虎穴去搞刺杀,亏他放得下心,也亏那徐三小姐敢去。
昭国公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次子那封信里,要费那么多笔墨写徐三小姐。
这个小姑娘,和普通人不一样。
“不止呢!”幕僚补充,“吴子敬死了多久了?都半个来月了,消息才传出来。”
他们一向自豪于罗网的能力,京城里皇帝干了什么,皇子干了什么,转天就到了昭国公的案头。万万没想到,雍城那么个地方,这个消息竟然瞒了如此之久。
“是啊!很了不起。”昭国公赞同。
幕僚指着情报:“二公子杀了吴子敬之后,这徐三小姐就封闭了雍城,对余部进行了清扫,直到事情全部结束,才把各州使者放出来。等消息传出来,大局已定,雍城落入了徐氏手中,再没有别人染指的余地。”
昭国公听了不禁怀疑:“这真是徐三小姐做的?会不会是徐焕别的部下干的,让她顶了个名头?”
“有这个可能。想知道真相倒也简单,等二公子回来就清楚了。”
昭国公点点头,想了想又笑了:“原来这徐三小姐是这样的人,没想到小二的喜好竟如此独特……”
第91章 东江
关于儿子喜好的话题,昭国公只提了两句就停了,随后转回正事上,吩咐下属:“雍城归了徐氏,楚地的局势已经不同了,以后要多花点心思看着,最好能和徐家培养一些交情。”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笑开来:“这事倒是最简单,只要顺了小二的心意,咱们就徐家绑到一块了。”
幕僚却有几分迟疑:“这太过了吧?就算徐家得了雍城,也不过是前景看好,还不是真正的实力。”
昭国公点点头:“是这么回事,不过咱们用不着拿孩子的婚事谋算,小二真喜欢,也无不可。”
幕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公子的婚事,当初千挑万选,喜不喜欢这个事,除了夫人谁都没提过。到二公子这里,那些考量国公爷一句不提,可见两位公子在国公爷心里是不同的。
长子是倚重,次子则钟爱,在同一个父亲眼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疼爱法。
“不过,说这个事还太早。这徐三小姐不是一般的高门贵女,徐焕又没有儿子,不知道他要怎么安排女儿,这还要弄清楚。”
幕僚明白了。生在燕家,尤其还是这么个特殊局势,他们不是单纯的兄弟,即便国公爷疼爱次子,也得顾及着婚事带来的格局变化。
说到这里,外头又来人了。
这回却是个仆妇,含笑禀道:“国公爷,夫人命奴婢来问问,二公子可有信来?大公子何时能带二公子回来?”
昭国公与幕僚对视一眼,说笑:“就知道夫人忍不住。”
他转头吩咐仆妇:“你去传话,过会儿我回去用饭,亲自跟夫人说。”
“是。”
……
雍城的消息传到了潼阳,自然别处也收到了。
东江地处南方,这个时节天气正好,然而东江王府此时的氛围,却有些沉重。
这几年,东江王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尤其今年,年中病到现在都没好,王府众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然而正值多事之秋,卧病在床的东江王仍不敢放下政务,每日用过早饭,精神头最好的时候,听长史禀报一次。
今天长史带来了一个消息,让东江王颇感震惊。
“雍城归属徐家了?”
长史点点头,说道:“徐焕的奏章已经发出去了,陛下没有理由不允。”
不允也没有用啊,朝廷威信日弱,各地刺史、都督兵权在握,徐焕已经灭了吴子敬,要是朝廷另外派个刺史,不是照他脸上打吗?真这么搞,新派出去的刺史,怕是路上就没了。
再者,诸州之中,南源向来听话,每年老实上交税收,年节贡礼不断,在皇帝心中,徐焕是个忠臣,自己人,哪能不给面子?
他应该会很高兴,因为吴子敬夺位之举,打的是朝廷的脸面,徐焕这是给皇帝出气呢!
东江王感叹道:“这个徐焕,真是不声不响。雍城入了他手,又挟着灭了吴氏之势,恐怕楚地要姓徐了。”
长史称是,神情凝重:“以往南源虽然重要,到底只是一州之地,从今往后,不能小视了。”
东江和南源辖地是相连的,彼此又没有天险,西边突然出现这么个大势力,他们不能不紧张。
东江王越想越是头疼。
他们李氏,世代镇守东江,犹如国中国。东江富庶繁荣,他们原本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这些年却是越来越势微。
说来说去,还是他身体太差的缘故,许多事力不从心,只能听之任之。
前些年,北边出了蒋奕,几乎一统江北。为着这个,东江近年格外看重水师,就怕那蒋奕野心勃勃,想来啃上一口。
现在西边又多了个徐氏,凭东江的地形,还真是难以守御。
东江王揉了揉疼痛的额头,说道:“一北一西,我们必得联合其一。”
长史赞同:“王爷的意思是,向徐焕示好?”
东江王心里是这么想的,对长史说道:“蒋奕野心勃勃,比那吴子敬好不了多少,相较起来,倒是徐焕那边好打交道。”
徐焕当了十几年南源刺史,先前与他们也算交好,年节时常送来问候节礼。
长史迟疑了一下:“徐焕是好说话,但仅仅这样,不够吧?楚地往北,可就是关中了,要是让昭国公拉拢了去……”
东江王一想也是,昭国公那么厉害的人,知道这个消息,怎么可能放过呢?
两人说着,一旁的录事忽然想起一事,从文书里抽出一本,翻看了一下,禀道:“王爷,昭国公世子前些天离开潼阳,似乎就往南源去了。”
“什么?”这消息让两人吃了一惊,长史急道,“你怎么不早说?”
录事呐呐:“先前并不知道昭国公世子的去向,这消息是今天一起送来的。”
长史顾不上数落他,拿了文书翻看了一下,向东江王点了点头:“昭国公世子就在南源,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的消息。”
东江王眉头紧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坏啊……”
如果徐焕让昭国公拉拢了去,那么东江要面临的形势更糟。
屋内正沉默着,外头传来禀报:“世子来了。”
东江王打起精神:“叫他进来。”
过不多时,一个眉目俊朗的少年公子进来,向东江王施礼:“父王。”
东江王神情和蔼:“闻儿。”
世子李闻,也是他的独子。东江王生来体弱,妾室纳了不少,然而只生了这么个儿子。幸好儿子身体很好,平平安安长大,让他老怀安慰。
“父王今日可好些了?”李闻上前扶着父亲坐起,关切地问候。
东江王笑道:“今日精神不错,你呢,怎么有空来?”
李闻回道:“是母妃叫孩儿来问父王,下个月的秋宴……”
东江王想起来了。他今年一直生病,就想把儿子的婚事给办了,东江王妃挑了许多闺秀,准备在秋宴上相看一番。
孩子长大了,该娶媳妇了啊!
看着儿子的面容,东江王忽然灵光一闪,问长史:“徐焕是不是只有两个女儿?”
长史称是:“徐氏双姝,出了名的美貌,他的夫人还是东江人。”
东江王心里转过一个念头,就道:“给徐家发帖,请徐大小姐来东江参加秋宴。”
第92章 别离
“下官只有这么两个女儿,眼看她姐姐年岁渐长,婚事就在眼前,想叫阿吟多留在身边几年。”
徐焕委婉地拒了提亲,老王妃很是遗憾,但并不生气。
一则,没有南源出手,吴子敬现下还作威作福,算起来对自家有恩无仇。二则,大凉刚经过一场内乱,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是他们需要南源,而不是南源需要他们。
至于是不是瞧不上自家孙儿,这些念头就没在老王妃的脑子里出现过。
她是异族王妃,又不是那些豪族贵妇,想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提亲是为了跟南源更加亲近,反过来结仇不是傻了吗?
徐焕心领神会,又叫季经过来,跟老王妃谈起了结盟的事。大凉虽然土地贫瘠,种不得粮食,但是山林中颇有一些药材、特产,且他们人口多,劳力足,这恰恰是重建雍城最需要的。
老王妃见他态度诚恳,并没有因为亲事不成而有些怠慢,心里那点忧虑也就去了,笑眯眯地叫了阿鹿王子来,与之细谈。
徐焕面上不显,心中惊异。大凉如今做主的竟是阿鹿王子,真是少年可畏。
大凉使团没在南源留太久,几日后,结盟的事谈妥,便启程回去了。
阿鹿王子临走前,送来一根柘木,说是给徐吟制弓用。
徐吟谢了他,回头就让燕凌看见了,总想拿个什么东西替了它。
燕承扯着弟弟:“阿鹿王子才多高?你跟个小孩吃醋,也不脸红。”
阿鹿王子到底年纪还小,还不到拔高的时候,相比起来,燕凌已经是大人模样了。
燕凌不服:“都提亲了,还小孩呢!”
燕承无奈:“徐大人都拒绝了,你还提它做什么?”眼看扯不住,只得松口,“好了好了,你回去跟父亲说,咱们也提亲,行不行?”
被兄长打击了这些时日的燕凌这才满意了。
大凉使团一走,燕承也要带着弟弟告辞了。
“叨扰徐大人这些日子,我们也该回去了。”
徐焕笑眯眯:“现在走是不是太急了?反正中秋已过,燕世子不如多留两日?”
燕承笑道:“阿凌离家出走多日,家中父母忧心得很,早些带他回去,也好叫母亲安心。”
徐焕便不再挽留,叫人送上程仪。
燕承谢了他,定好启程的时间。
临走前,燕凌瞅着机会偷偷来见徐吟:“给你!”
徐吟拿着他塞来的图纸,不解:“什么?”
“弓,”燕凌说,“我回去就找工匠,做好了给你送来。”
所以,你不用做了,别用那根柘木。
徐吟明白过来,有点想笑,又有点感动。
她不是没被人追求过,却是第一次被人这么追求。明明很幼稚,又一片赤诚。
“那要多久?”她体会着异样的心情波动,慢慢问他,“太久的话或许就不需要了。”
“很快的。”燕凌忙道,“我们潼阳有最好的制弓师傅,就是要花点时间寻找弓弦的材料,你等等我。”
被他这样眼巴巴地看着,徐吟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得点了头:“好。”
两人没说几句,燕承找来了。他不客气地揪走弟弟,对徐吟道:“山高水远,路程艰难,我们就不耽搁了,徐三小姐再会。”
徐吟看着拼命对她做口型的燕凌,不由笑了:“再会。”
燕氏兄弟的车队逐渐远去,变成了一串黑点,最终消失不见。
徐焕过来叫女儿:“人都看不见了,咱们回吧!”
徐吟应了声,安静地跟着父亲回府。
徐焕觑了两眼,试探她:“你现在还没想吗?”
徐吟怔了下,恍然想起去雍城前父女俩的对话。
当时父亲跟她说,如果她要留在家里,那么跟昭国公府就很难谈婚事了。
徐吟扭开头:“父亲不是说不合适吗?”
徐焕呵呵笑道:“既然知道不合适,那你还不拒绝燕二公子?”
这事怎么叫父亲知道了?徐吟竟有些慌起来,张口道:“他太固执,我怕他闹……”
“那阿鹿王子呢?”老父亲看穿了一切,笑眯眯地瞅着她,“你怎么就不怕他闹?”
徐吟无言以对,只得扭开头,不高兴地道:“父亲!你一个男人,怎么跟三姑六婆似的,总打听些有的没的。”
眼见她要恼羞成怒,徐焕哈哈笑起来,宽容地道:“行!你不想谈不谈。”
徐吟松了口气,随后发怔。
她不是那样扭捏的人,却始终给他留了余地,说穿了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经历过那样的前世,她对感情之事始终抱有戒心,但又被他打动,便听之任之。如果他真的做到了,欣然接受也无妨。
徐吟勾了勾嘴角,嘲笑自己。
表面上嘴硬,还不是心口不一?
马车到了刺史府,她刚下车,就有仆从上来禀报。
“三小姐,有人找您,在这等很久了。”
徐吟转头看去,发现是高思兰的丫鬟。
“阿吟?”徐焕停下来。
徐吟道:“父亲先回吧,我有点事。”
徐焕看了眼丫鬟,倒不担心女儿吃什么亏,点头道:“别耽搁,早些回来。”
“知道了。”
她带着小满,跟着丫鬟拐了几步路,看到高思兰等在角落。
个把月不见,高思兰的样子和先前相比,憔悴多了,看着她的目光带着几分幽怨。
“阿吟!”
徐吟神情自若,走过去:“思兰县主,找我什么事?”
高思兰忍了忍,最终还是脱口而出,忿忿道:“你做这样的事,难道不觉得对不起我们?”
徐吟诧异地看着她:“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