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八零成大佬 >

第101章

穿越八零成大佬-第101章

小说: 穿越八零成大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让你过去,而是他过来?高叔,你觉得他这是什么意思?”
  高成功也仔细想过了:“我觉得,他应该是明白我后面站了个技术尖子,这趟过来想探探水,或许还想把你给挖过去。”
  安幼楠轻笑,给高成功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可惜了,我这墙脚他挖不动的,不过临时合作倒是可以有。”

恶性循环
  见李心兰进来,两个人停住了话头。
  安幼楠还没张嘴,高成功倒是先抢着开了口:“兰妹子,你只管在外面安心坐着,剩下这些菜我来炒就行了。”
  “那怎么好意思——”
  李心兰还想推拒,安幼楠笑着插了话:“妈,难得高叔有个机会展示下他的手艺,你就给他个机会呗。
  你手上还涂了药膏呢,再挨着热气可不好,我在这里帮忙就行了。”
  李心兰的手浸了凉水后,又被安幼楠捉去敷了一层烫伤膏,心里暖乎乎的,嘴上还是嗔怪了一句:
  “一个油点子而已,以前哪年没被炸过几回,哪里就要这么正儿八经上药了?”
  安幼楠只是笑:“以前是以前,现在妈你可金贵了,能跟以前比吗?等你厂子招人,门面一开,时间就更加是金钱了。
  到时候我们请个人过来,专门搞家务,这些琐碎小事你就不要碰了,专心挣钱就行啦!”
  李心兰骇笑:“那怎么行?家务事也就是几手工夫的事,这个都请人来做,那是以前地主家里才有的作派……”
  “我觉得小楠说得对,”高成功忍不住插了话,“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外面做生意,就专门请了人过来做家务。
  这也不是什么作派不作派的问题,是各人有需要。有人只会做这些家务,能靠做这个挣钱,对她们也没什么不好的。
  兰妹子你就不同了,同样的时间,你花在做生意上,能挣出更多的钱,何必还花在做家务上呢?还会累着自己。”
  很多夫妻的争吵都源于做家务。
  丈夫觉得做家务应该是女人做的事,回来后万事不揽,只管手脚长摊地歇着。
  即使是同样要上班的女人,回来也半点轻松不得,做饭做菜,扫地拖地,抹桌子洗碗洗衣……
  一年到头地忙活,还不得丈夫一句体谅,甚至有时候还经常被挑剔什么饭菜口味、家庭卫生,换谁谁心里舒服?
  两口子过日子,互相体谅是必须的,但是在外面工作都累,回来后还要做家务,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总还是会有些矛盾,还不如一开始就请人来做。
  安幼楠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见高成功在这方面思想还挺开通,对他的印象更好了一分。
  琢磨着高成功最后那句话,又夸了她妈能干,又体贴了人别累着,似乎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
  安幼楠打量了高成功一眼,见他说完了话正专心炒菜,也没点眉眼递给她妈,心里忍不住犯了嘀咕:
  这个高成功,到底对她妈有没有想法啊?
  高成功手脚也是个麻利的,很快就炒好了剩下的菜,几个人又等了一阵,才等到了下班回家的魏敏。
  魏敏一脸的疲惫,见家里有客,赶紧振了振精神:“高……成功过来了啊,你们该先吃的,不用等我。”
  她本来想叫“高厂长”,想到高成功已经辞职了,硬生生又换成了他的名字。
  李心兰和安幼楠现在住在何家,魏敏也是主人家的,哪能不等主人家回来就先吃呢?
  李心兰一眼就看到了魏敏脸色有些不好,笑着唤了她一声:“敏姐,我给你打盆温水,你先洗把脸吧。”
  魏敏应了一声,跟着李心兰进了厨房,就听到她轻声问了句:“敏姐,是不是今天出了什么事?”
  魏敏叹了一口气,跟李心兰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瞒的:“厂里出的一批货被退了,厂长开会骂了半下午。
  几个生产车间的普通工人扣半个月工资,小组长和车间主任扣一个月工资。”
  魏敏就是车间小组长,她现在还有和李心兰合伙这边的收入,扣了一个月工资是小事,关键是——
  “可是厂里的设备都是二十多年前的设备,现在早就落后了,这些设备做出来的面料,哪有外面那些厂里进的新设备生产的好?
  现在退一批货回来就扣工资,因为不扣也确实发不了工资了,这个月算是扣了,下个月又怎么办?”
  厂里倒是想上几台新纺机,可是这些纺机都是成套的,从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到染色,要换就要一套。
  纺织面料的门幅不同,纺机就不同,短纤维、长纤维或者是混纺材料不同,就要换相应的纱锭。
  县针织厂现在哪里还有资金去引进这些新设备?
  越没钱换设备,生产出来的面料越卖不出去。
  就是李心兰这里,原来做头花还让魏敏买她们厂里的碎布头回来,现在她已经看不上那些布头了,都是用从市里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回来的面料来做。
  这样做出来的头花,花色更新巧,花型更挺拔饱满,缀上珠片之类的,那叫一个精美,就是批发价往上涨了点,那边批发商也乐意。
  李心兰做着生意,自然通里头的事,听到魏敏这么说,也发愁叹了一声:
  “要是隔三岔五地这么扣,大家哪里还有心思上班?
  工资发不出来,到时候生产出来的面料更加不好了……这个不就是小楠说的那个恶性循环?”
  魏敏拿热水洗了脸上的油汗,这才觉得清爽了很多,拧干了帕子挂到洗脸架上:
  “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怎么说我们厂也是国家开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招工进来的,总不能关了吧?”
  安幼楠提着箪箩过来打饭,听到魏敏最后一句,笑着接了话:
  “怎么不能关?再是国家开的,经营不下去了,越往后越亏损,肯定就得倒闭。”
  李心兰脸色微变,连忙喝住了安幼楠:“小楠,这事儿在你魏婶面前说说就算了,在外面你可不能乱说。”
  魏敏知道安幼楠是个有主意的,摆了摆手止住了李心兰:“小楠,你见识多,你给婶婶出个主意。像我们厂这样的,是不是以后真的会倒闭?”
  当年搞工业,各地不管实际情况怎么样,都大建工厂,实在建不了钢厂,什么制药厂、针织厂、纺织厂、内衣厂也都一呼啦地建起来。
  后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倒得最快的就是这些厂子。

以后的路怎么走?
  魏敏诚心问,安幼楠就直接掰着手指头给她分析:“我们县里的针织厂,原料是不是从本地就能收到?
  交通是不是便利,车皮或者是货车能及时发货出去,运费还能便宜?”
  魏敏愣了愣,缓缓摇了摇头,永吉县并不是棉花产区,针织厂的原料要从外面运进来,生产出成品后,还要再运出去。
  光是这一样,成本就比那些棉产区要贵上一层,更别说县里还不是什么交通枢纽,做什么都要到市里去转车,交通方面并不便利。
  安幼楠两手一摊:“除非有资金注入,能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在质量上把别的厂子比下去。
  不然的话,什么优势都没有,价格还降不下来,不淘汰这厂子还淘汰谁?”
  魏敏脑子也会想些事,不然她也当不了小组长。
  仔细想想安幼楠的话,觉得确实说得对,可是在厂里做了一二十年了,一想到有一天厂子居然会倒闭,她的心里就说不出得难受:
  “小楠,你觉得……如果厂子倒闭了,国家会怎么安排我们?”
  怎么安排?
  听说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从头再来》让无数下岗工人摔了手里的碗,吃不下年夜饭。
  几十年后,一些收费站撤站,也有收费员哭着说她做了十多年了,除了收费别的什么也不会做,以后可怎么办……
  人无无虑,必有近忧!
  安幼楠叹了一口气:“真出现这种情况,不会是县针织厂一个厂子的事,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厂子,都跟针织厂的情况相似。
  以后工资发不出来,这么多人没事做,又没有别的技能,魏婶婶,你觉得全靠着国家安排,能安排得过来吗?”
  魏敏心口紧了紧。
  她不是那种只知道胡搅蛮缠的,什么青春都奉献了,就必须闹着要一个安排。
  要是厂子倒闭了,工资发不了了,她与其坐在家里天天怨天尤人,还不如——
  魏敏不
  安幼楠笑笑:“高叔才从羊城那边来,那边什么消息都灵通些,一会儿魏婶可以问问高叔外面是个什么情形,心里多少也有些数。”
  想到高成功就是自己辞职出去闯荡的,也不知道闯出了些什么,魏敏连忙和李心兰一起走了出来。
  说是接风洗尘,菜是高成功跑去买的,后来一半的菜色还是他做的。
  大家说说笑笑吃得融洽,魏敏觑着机会提起了话头,问了起来。
  高成功这一趟出去,出门前是颇有些决绝,回来后却是装了一肚子感慨:
  “魏姐,兰妹子,你们有机会真该去一趟羊城看看。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嫌什么个体户丢人,羊城那边,几处市场全都是个体户自己开了厂子,红红火火地把生意撑起来了……”
  没有大锅饭吃,大家多劳多得,还做得更加起劲些,到了那边,脑子是越用越活,而脑子转得越活,挣得钱就越多。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羊城那些个体户不声不响就已经腰缠万贯,结下了人脉,打开了市场。
  而内地这些小县城里的人,兀自干巴巴地守着一个月一百块钱的工资就觉得日子已经很不错了。
  哪怕工厂已经不景气,还只觉得过得安稳,死死抱着自以为的铁饭碗不放。
  一旦铁饭碗打破——
  高成功看了眼魏敏:“魏姐,我跟你实话实说吧,我在羊城看到不少外地人过来批发服装。
  我对这一块儿没有什么了解,不过也看得出来,他们批发的那些东西,比县针织厂做出来的好太多了。
  我在回来的火车上遇到一个打批发的,随便攀谈了几句,他说他现在专做西装裤,一条西装裤的拿货价也就十块钱的样子……
  制药厂也是因为新研发了一个新药品种出来,这才有了市场,要不然光靠吃老本,早被外面那些药厂给挤得没有立足之地了,现在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魏敏连嘴里的汤都咽不下去了。
  她们厂里生产的东西,哪怕是件秋衣都要十一二块钱的成本!
  西装裤?
  西装裤首先要求要有好点的面料,料子不挺括,做出来的西装裤穿起来就松松垮垮的没有形,那样的裤子谁会买?
  她们厂里没那技术生产面料做裤子不说,就是有那技术,成本怎么也得往二十多走了。
  可是人家批发价都才十块!
  十块钱就能够批出来,生产厂家又不是白做事不挣钱的傻子,肯定这裤子的成本也就是几块钱。
  几块钱,她们县里这些小厂,进料都进不到,拿什么去跟羊城那些个体户的厂子比?
  东西没人家的好,还比人家卖得贵,这货不砸在自己手里还能砸哪里?
  砸在自己手里卖不出去,就没有资金去进原料,去换设备……
  最终,厂里只会有一仓库卖不出去的衣服,资金转不动,工资发不出,就全都卡死了!
  以后的路还怎么走?
  见她连饭都吃不下了,安幼楠想了想安慰了几句:“魏婶,你也别着急,要不然你想办法调到那些行政机关去也行的。
  厂子有可能经营不善会倒闭,行政机关是不会的。虽然拿的是死工资,不过生活还是很安稳的。
  再不然,乾哥他那个战友夏衡这一趟就是往羊城去的,打算打听服装生意,等过几天我们跟他联系联系,看看那边情况怎么样。”
  魏敏这才稳了稳心,自嘲了一句:“我现在倒是越活越回去了,还没有小楠想得周全。
  进那些行政机关是别想了,家里没这样的关系——”
  她才说了这一句,何东扬就看了过来:“妈,我去问问爸那里……”
  现在哪家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走关系大多都是男人在走,也是需要时时维护的。
  何文亮早几年进京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的关系留给魏敏,一是不想她抛头露面的,二是也想着,在那边站稳脚跟了,过上一年半载的,就把魏敏一起调进京都去。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好几年了,魏敏也没能调过去,这边的关系倒是都稀松平常了。
  魏敏再是在针织厂当了个小组长,那也是工人的身份,而且她娘家那边早没了人,想调进行政机关去,无疑千难万难,她是没有这方面的关系的。
  儿子说到丈夫,魏敏的神色不

我想给我爸打个电话
  吃了饭,高成功不便久留,帮着洗了碗筷就走了。
  李心兰得了闲,和魏敏两个一边做头花,一边说话,不自觉就拐到了何文亮身上:
  “敏姐,听说东扬他爸去京都也有四五年了吧?现在他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章程,难不成就一直把你们娘儿俩摞在这儿?”
  这事儿平常不好说,怕触动魏敏的心事。
  可是现在正是要男人当门立户出头的时候,何东扬那么说了,魏敏却不许,李心兰心里扭不过,还是问了出来。
  两个人一起修房子,一起合伙做生意,对别人魏敏不会说,对着李心兰,还是忍不住吐了苦水:
  “我爱人何文亮原来在这边当知青后就在这里工作了,公公婆婆平反回京以后,第二年就把我爱人调回京了。
  原本是说工作不好调,他先过去,在那边立住脚了,再把我们娘儿俩接过去。
  头一两年,何文亮一年还回来两趟,或者隔三岔五打个电话、寄封信回来,还会给东扬寄生活费。
  后来说是工作忙,这几年就不回来了,连电话和信都少了,生活费更是不见了影子……”
  李心兰手里捏着的针顿时停了下来:“敏姐——”
  魏敏看她欲言又止的,浅浅笑了笑:“男人啊,就是那么回事,我也不靠他,我一个人就能把东扬养大。
  他那边装聋作哑,我也就当不知道。再有两年东扬就要考大学了,到时候要政审的,父母离婚了对他影响不好。”
  当娘的,可不都是为了孩子吗?李心兰垂下了眼:“可是现在这样,对你也太委屈了!”
  魏敏笑笑摇头:“委屈什么,我也没别的心思,他喜欢拖,就这么拖着呗,反正各在一头,谁也见不着谁,我就当没这个人。”
  魏敏就当没这个人,何东扬心里却不这么想。
  儿子对父亲,总还是从小慕儒的,所以赵红梅每次一提何文亮抛弃了他们母子的事来刺人,何东扬就捏紧了拳头想揍人。
  他以前真是一心读书,直到安幼楠来了,才跟着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多样性,也才想得多一些。
  今天这餐饭一吃,高成功的话,和他妈担忧的事都对他触动极大,魏敏不许何东扬多说,何东扬少年心性却是忍不住的。
  李心兰和魏敏坐进卧室里头去缝头花了,何东扬和安幼楠在堂屋一张桌子上做完了功课,看了眼手上那只电子表上的时间,就有些心神不属地坐不住。
  安幼楠刚默背完一篇长诗,见他少见的心浮气躁,挑眉看了他一眼:“怎么了?”
  何东扬压低了声音:“我想给我爸打个电话。”
  都说至亲至疏夫妻,可是自家的骨肉总是不同的,何东扬是何文亮儿子,有事情找当老子的,那是很自然的事。
  他在这里坐立不安的,不过是因为魏敏并不想他去求他爸那边,所以心里为难。
  安幼楠把书本合上:“想去就去,打个电话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