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八零成大佬-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幼楠只管笑:“发得广才好啊,让整个D市的人都知道我妈有多能干,难道不好吗?”
发《永吉报》?那是不可能的。
从她上次去找侯海打启事就知道了,别看都87年了,永吉报社现在那思想还没转过弯儿呢,怎么也不可能报道李心兰。
永吉报社不会想这事,安幼楠也不稀罕,上D市日报不是更好吗?
李心兰心里还是不踏实:“我总想着,这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要是被人惦记上了……”
安幼楠眉梢一挑:“妈,你别担心,横竖我们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羊城了。
你在这边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等到了羊城,也只能算只小虾米罢了,一点都不惹眼的。”
安幼楠主要是想在去羊城之前,借着这机会帮她妈把名声给洗清了。
李心兰还想不到女儿这心思,被她这话逗笑了:“合着你让汪记者扯了这么大张虎皮出来,妈在你眼里还就是只小虾米啊?”
被女儿这么一逗趣,心里却是松了,等把女儿的行李准备好了,一门心思更加放在培训员工上面去了。
大概是汪记者笔力了得,又或者那一提袋的烟酒作用不小,不到一个星期,一篇《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人物纪实报道作为改革开放系列报道的头一炮,就在D市日报上新鲜出炉了。
D市的人看了报纸,只是瞧着新奇,永吉县里特别是大桥村的村民看到那份D市日报,却是跟炸了锅一样。
说好的李寡妇靠着松裤腰带勾住男人才挣了几个钱呢?
怎么是从卖茶叶蛋起觑见商机改做头花勤劳致富了?
传得沸沸扬扬的水性扬花,还陷了三个男人坐了大牢呢?
怎么就成了抛开思想包袱,勇于破除旧俗,追求人间真情了?
一个乡下出来的村妇,进了城也是个农转非的户口,这才不到一年的工夫,就要贷款去羊城开厂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得太快啊。
可是这D市日报上白纸铅字登出来的,那能有假么?那位李寡妇,不,那位李心兰厂长这是乘风而起,要上天啦!
进京都
自从D市日报刊出了那一期人物纪实,大桥村里再也没人敢当面念叨李心兰的坏话了。
安幼楠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从廖大夫打来的电话里也知道了现在的情况。
这一桩事办好,她可算是能安心去京都了。
安幼楠刚心情轻松地放下电话,吴小红就拎着满满一篮子菜回来了:“小楠,今天赶巧碰到卖鳜鱼的,晚上我们吃红烧鳜鱼。”
安幼楠连忙上前帮忙接过了那只菜篮子:“你不是去取户口和身份证了吗,怎么还跑菜市场去了?”
“取到了,就想着庆祝一下。”吴小红甩了甩有些酸痛的手,从包里把户口本儿和身份证拿了出来,“我把名字改了。”
安幼楠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的已经不是吴小红,而是改名叫吴朝阳了。
暮随星沉,朝阳初升……
昨日已死,今日新生!
安幼楠笑笑,把户口本和身份证递了回去:“这名字改得好,以后就叫你朝阳了。”
拿着新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吴朝阳像是浑身卸下什么沉重的包袱一样,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格外朝气的劲头:
“庆祝李婶当了典型登报,庆祝你马上要去大学读书,还庆祝我马上要去羊城大展拳脚了,所以,今天我们整一顿好的!”
夏衡已经来电话催了两次了,现在他和魏敏两个在那边忙得要死,还抓着高成功一起帮忙跑各种手续,连之前只是报着过去见世面想法的何东扬都从替补转成了正式下场了。
如果不是吴小红,不,吴朝阳还要等身份证办好,她也早就跑去羊城了,不然每天坐这儿只干那么一点事,真成了吃白饭的了。
安幼楠大笑:“好,今天晚上我们整一顿大餐,做菜我不会,择菜洗菜就交给我了。”
吴朝阳从篮子里拎了那条鳜鱼出来:“我来杀鱼,一会儿先腌渍一下好入味儿。”
两个人正在厨房里忙活,李心兰从楼下上来了:“小楠,居委会开的介绍信你放哪儿了?
刚徐婶子过来说她家里有熟人,能帮我们买到软卧票,我得赶紧托她帮忙去。”
安幼楠连忙洗干净手出来:“妈,就买一张就行了,你不用再跟着我过去折腾这一趟了,你这边一摊子事怎么摞开手?我这头又不是没出过远门儿。”
李心兰摇头不同意:“那怎么行?你几时出去不是搭了伴一起,就是下车就有人接站。
这趟去京都,那地儿太大,我们又没个熟人,你一个人过去我不放心——”
正说着话,电话铃突然响了,李心兰离得最近,走过去接了电话:“喂,哪位?哦,你找小楠啊,你等等。”
安幼楠连忙过来接了电话:“喂,我是安幼楠,啊,蓉姐啊,是吗?那好,我正好这几天要到京都来,来了我们具体商谈……
没有,是马上要开学了,我过来读书……你来接站?那正好,行,我把火车票买好了,就打电话把日期和车次告诉你,嗯嗯……”
放下电话,安幼楠笑眯眯地看向李心兰:“妈,这下真不用你送我了,有人在京都给我接站。
是乾哥的熟人,乾哥托她在京都帮忙看套房子,这会儿看好了正要我过去把手续办下来呢。”
听到是凌少乾的熟人,李心兰就先放了一大半心,再一听是要买房,立即问了出来:
“你乾哥买房的钱够不够?上回他给我这么多,别不是没钱给自己买房了吧?羊城的房价都那么贵——”
“够的呢,乾哥上回打电话过来,给我这里汇了一笔钱,就是为了买房的。
羊城那是正在搞开发,房价自然贵点,在京都我们又不是买别墅,只是买平房,不用花多少钱。”
李心兰不知道京都的房价,听安幼楠这么一说也被糊弄过去了。
先前想着要陪送女儿去京都读书,这一来一回的,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
这边还有一大帮子新招的工人呢,出去个三两天还行,出去十天半个月,其实确实也不放心,现在京都那边有熟人接站就好了……
京都。
火车站从来就人潮汹涌,一派忙碌。
安幼楠拖着一个大行李箱夹在人潮中挤出出站口,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
幸好好说歹说劝住了她妈,没有带那些铺盖过来,就连随身带的行李也是再三精简了,不然的话她又拖行李箱又扛大包的,出站这会儿可不得挤成油渣子了?
出站口有人举着一个大纸板,上面大大写着安幼楠的名字,那人生怕安幼楠看不见,不仅用张红纸写了名字,还把纸板举得高高的。
安幼楠一出站,一眼就看到了那块纸板,笑着走了过去:“蓉姐!”
禹蓉也瞧见了人,连忙把纸板放了下来,伸手要来接安幼楠的行李:
“可算接到人了,走走,我们赶紧先去给李姐打电话,给她报个平安!”
禹蓉接下了接站安排的活儿,在电话里可是跟李心兰一通保证,这才让李心兰放了心的。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会儿接到人了,自然要赶紧给李心兰报个平安。
两人打完了电话,禹蓉带着安幼楠到外面打了车:“小楠,离你们报到还有两天,你先住在我那里吧,我把房间都给你准备好了,童童也记着你呢。”
安幼楠这一趟过来就是来买房的,那处房产很快就要易主成她了,禹蓉带她先过去熟悉熟悉地盘,自然是两相便宜。
那边还没有通地铁,转了几趟公交车才到。
安幼楠一到地头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
禹蓉买的是胡同口的最前头一家,公交车站就在外面两百米的地方,一天到晚车流不断,声音嘈杂也确实有些嘈杂。
可是这地段儿好啊,离京都大学也不算远,而且以后大京都处处地铁马路,车水马龙,哪里还有不嘈杂的地方呢?
重新整一整,做好降噪隔音措施还是很不错的。
见安幼楠满意,禹蓉也舒了一口气,掏出钥匙开了院子门:“小楠,先进来放行李,这会儿还没到下班时间,你先洗漱歇一会儿。
等我去幼儿园把童童接回来,隔壁谷老师也应该下班了,到时候我炒几个菜,我们边吃边谈。”
看房
安幼楠应了一声,跟着禹蓉进了客房把行李放了。
等她洗漱好了,禹蓉已经踩着自行车出门去接童童了,安幼楠就先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
院子里种了一架葡萄藤,这会儿上面结的几串葡萄已经泛紫了,靠墙一圈儿原来应该是花圃,不过现在没有花,而是被禹蓉种了些小葱白菜大蒜之类的,充满了烟火气息。
中间很突兀地建了一堵红砖围墙,将整个四合院隔成了两半,破坏了院子的整体美感。
安幼楠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那堵墙,心里盘算着等把房子买下来了,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这围墙给拆了。
也不知道另外那家谷老师家是个什么情况,要是跟这边一样的话,那倒还不用改动太多。
安幼楠正想得入神,虚掩的院门被人砰砰拍响了:“有人在家吗?”
不等安幼楠开口,拍门的人就走了进来,打量了安幼楠一眼:“姑娘,我听说你这儿要卖房子是吧?
你家大人呢,赶紧给你家大人打个电话,我想买你家的房子。”
看来识货的不止她一个啊?
安幼楠眉梢一挑:“不好意思,我不是这儿的主人,这家的主人出去有事了。”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来个竞争对手,安幼楠可没那么傻愣还给人指路上跑道。
来人是位大妈,打量了安幼楠一眼,又扫了这院子一遍,这才咕咕哝哝地出去了。
安幼楠把门直接关了,进了厨房开始择菜洗菜,然后淘米煮饭,炒菜不会,煮个饭她还是行的。
将近下班时间,禹蓉骑自行车驮着童童回来了,童童还记着安幼楠,一见她的面就笑得眼儿弯了起来:“安姐姐。”
又给她指葡萄架上的一串葡萄,“葡萄,给姐姐吃。”
那一串葡萄确实颜色最紫,童童虽然不说囫囵句子,安幼楠也知道她一定是早几天知道自己要来,所以一直留着想等自己过来了再吃。
都说小孩子留不得过夜食,有好吃的,大都是想着马上吃到肚子里的。
别看童童人小,约束性倒是挺强,明显是禹蓉将她教得很好。
安幼楠垫了个凳子,伸手把最紫的那串葡萄摘了下来:“谢谢童童,童童真是太好了,等姐姐把葡萄洗干净了,我们一起吃!”
童童用力点点头,跟一只小狗儿似的,脚跟脚地跟在安幼楠身后,和她一起取盆子,到自来水龙头前面放水,两只小手也伸进盆子里学着安幼楠的样子洗葡萄。
安幼楠伸指头弹了几滴水珠到童童额头,逗得她轻声咯咯笑了起来,张着两只小手似乎想有样学样地弹水到安幼楠身上,又犹犹豫豫着不敢。
禹蓉从厨房窗户往外瞧见,心里有些酸酸的。
如果是别的小孩子被这样逗着,早就把水珠对弹回去了,童童这还是跟安幼楠熟悉了,交往反应还是不太正常。
要是童童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大笑出声,和安幼楠泼水嬉闹该多好?
“禹蓉同志在吗?”
随着敲门声和这一声问话,本来还是笑脸儿的童童立即敛了笑,怯生生地躲到了安幼楠身后。
禹蓉暗叹了一声,心里愈发坚定了一定要尽早带童童出国治疗的决心,急忙扬着锅铲应了一声:
“谷老师,我在呢。我这儿还炒着菜脱不开手,院子里那位就是安幼楠同志,谷老师,要不你们先聊聊?”
禹蓉先前就跟谷伟晨说好了,有位姓安的朋友今天要过来买房,让他今天晚上一起到家里来吃个晚饭,大家凑一起把事情给扯好。
谷伟晨只以为这位叫安幼楠的买家应该是三四十来岁的主妇,倒是没想到居然是个年轻姑娘,还是个看起来年纪并不大的小姑娘。
愣了一下,谷伟晨才迟疑地伸出了手:“小安同志你好,我姓谷,叫谷伟晨,就住在禹蓉同志隔壁……”
这姑娘看着这年纪真不像是当事儿的,该不会是就是过来打个转儿的吧?
难道禹蓉同志没跟这位小安同志家里说清楚,他家这房子可是急着卖的,可不耐烦等这头瞧好了还回去叫家里大人再来瞧。
这不是不诚心吗?
安幼楠见对方的脸色有些勉强,也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大方伸手上前握了握:
“谷老师你好,相信我的来意蓉姐也跟你说过了,如果合适的话,房子我这一趟过来就拍板要了。不知道谷老师方不方便现在带我去你那边看一看房?”
这姑娘现在就能拍板?
谷伟晨心里虽然打着鼓,却还是客气地应了:“方便的,方便的,小安同志请跟我过来。”
安幼楠轻轻拉了拉童童的手:“童童想陪姐姐去隔壁看一看吗?”
童童摇了摇头,连安幼楠也不要了,噔噔噔跑到厨房紧紧抱住了禹蓉的腿。
禹蓉脸上有些许黯然一转而过,还是笑着跟安幼楠挥了挥手:
“小安你先跟谷老师过去看看吧,我这儿炒菜还要点时间,看完了你们转回来正好一起吃晚饭。”
安幼楠笑着冲她摆摆手,跟着谷伟晨走到了隔壁。
谷伟晨掏出钥匙打开院子门,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安幼楠解释了几句:
“我爱人去年就出国了,家里也没个人收拾,乱糟糟的,小安同志看了别嫌弃。
其实我们京都这四合院讲究个对称,左右两边布局都是一样的,我这边也没动过,跟禹蓉同志那边相同,就是乱了点……”
他是这儿的老住房了,不像禹蓉是前两年才买了房子住过来的,新搬家过来的时候自然是好好拾掇了一番。
谷伟晨祖居就是这里,临到要卖房子了,他倒是有心想收拾收拾,整个好卖相出来。
可是这东一堆西一堆的,住的时候不觉得,等到要清理了,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积了这么多破烂东西。
扔吧,似乎这样那样又有点用,扔了怕以后要用的时候手头又没有了。
不扔吧,好像放在那里就一直积着灰,也一直没有用上的机会。
所以多年积积攒攒的,就攒得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堆在这儿了,怕淋雨霉烂,上头还给盖了防水的牛毛毡子,好好一个院子,给整得跟难民营有得一拼了。
除了墙根儿挖了一小垄地,栽了一溜儿小葱和大蒜,院子里就只有一角还种了一棵枣子树,因为疏于管理,枝叶都蔫达达的,上面只结了几颗疤疤赖赖的青枣子。
这就定了?这么干脆?
谷伟晨也知道自家院子东西放得凌乱,只引着安幼楠看那墙体:
“小安同志你瞧瞧,这都是青砖的,还有这梁这枋,都是老一辈匠人的手艺,结实着呢,把瓦重新捡一捡,再用上一百年都没问题。”
院子虽然凌乱,但是安幼楠买来也是要翻修的,这些破烂东西让人给拖出去扔了,把中间那道墙一打,倒也是很能看的。
安幼楠转了一圈就点了点头:“谷老师,蓉姐跟你说过吧,我是有心想把你们两家一起买下来,你说个实在价吧。”
一听安幼楠这话,谷伟晨就感觉到还是有点戏的:“小安同志,这院子里我不怎么会收拾,你别看着乱糟糟的,但是面积还是可以的,我这块有——”
谷伟晨两手比划了一下,“土地证上记得很明白的,我这边有130个平米,禹蓉同志那边有128平米,合起来是258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