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哥知你爱才,数封来信,字里行间,也知这弟子在你心中多重,你盼他成才,盼他日后能以无双才智造福百姓,可爱之深,也容易乱了心。'
'自为官以来,为兄可有对你在地方行事有过多管束?大哥逢迎结交,却也从未强求于你,任由你在地方做自己所爱之事,否则你岂会止步三品,还留一身伤病?'
'其非所愿,勿施于人。'
'无论庙中菩提,亦或断岩劲松,都能在世间留下一片浓荫。'
“老爷?”姜武轻声唤了一声。
燕老回过神来,无奈道:“兄长这是来替小石头撑腰了,我倒是多少年没受兄长规训,有些不习惯。”
“那您准备如何?”姜武问,又赶紧道,“他眼下小小年纪连中三元,若您不要,不少人眼热着呢!”
燕老叹气:“是我想左了,小石头性子韧又聪慧勇敢,应当经历风雨成长,而不是当成泥娃娃一样护着管着,还想把他教成他可能不乐意的模样。”
姜武心中一惊,缓声问道:“您不会,真不要小石头了吧?”
“想什么呢?!”燕老从旁拿起自己写的几家府城学院的名单:“不过小石头也确实不能跟往常那样,只接受我一人教诲,只听我一人所想了。”
“他当汲百家之长,长成他最自在、最傲人的模样。”
***
一口气考中秀才,已经花费了全部的积累和底蕴。
毕竟他学习时间确实太短,再想参加明年乡试,考中举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顾璋即使中了小三元,也不会把这时的读书人都当作傻子,觉得自己能以目前的学识,压过其他苦读数年的学子,考中举人。
他若还想向上,就要带着捷报,也算是入学通知书,去府城的学院念书了。
得知他要到府城念书。
顾家人都为难起来。
顾家三代单传,就这么一个宝贝独苗苗,怎么好放心让他一个人去府城?
但家里的地离不开人,去了府城又没个营生,难道坐吃山空不成?
顾璋其实已经有了成算,想带家人一起去府城,这个时候种地实在是太累了。
他仗着自己小,装可怜道:“若去了府城念书,一年就放两次稍长些的假,我一年就只能回两次家了。”
“而且我最小,要是有人欺负我,爹娘不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昂着小脑袋,委屈的抓着秋娘的衣角。
顾大根脑子里突然浮现县城客栈那一幕。
又低头看看可怜兮兮,看起来真的很害怕的小石头。
emmm,他怎么好像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呢?
“爹~”
顾大根大脑宕机。
“奶~”
王氏脑袋也一片空白,什么家里的猪、鸡都抛在脑后。
“爷~”
顾老爷子觉得小孙子真的太可怜了,完全忘记了顾璋曾经胆子大到一个人骑马从府城回来的事。
秋娘咬牙拍板:“去!咱家一起去府城。”
要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家里的田按照顾璋的建议,租给村里几户人家种了。
两季收成下来的时候,准备好粮食或者银钱,顾方正会安排,托付商队送往府城。
顾家这两年又买了些田,足足有二十亩,还不用交税,许多人都乐意租。
若全部都是粮食送去府城,顾家五口人,光租出去地里的粮食,起码是够吃了。
这让顾家人安心不少,不至于坐吃山空。
除此之外,顾璋还是廪生,入学之后,只要岁考不掉出去,每年都能领取五两银子,每月还有两斗粮食。
王氏扣扣索索地算着:“这样的话,就算咱家搬到府城生活,也应当是够的,不至于动用家里存下的银两。”
要背井离乡的人,总归是有些忐忑的。
顾璋搭上她的手,宽慰道:“咱家不是还有金家铺子那边每个季度的钱吗?”
王氏一脸紧张:“那可不能算进去,那是要留给小石头你读书用的,笔墨纸砚,参加科举都要用银子,日常花用动了的话,你怎么办?”
顾璋默然。
他坐下来,掰开了揉碎了一样样耐心解释。
这辈子可能从没把钱算得这么仔细过。
老人家总算放下心来,他们在府城的生活,应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会拖累小石头念书。
顾璋将之前帮忙送文牒的人情,都留给了顾村长,毕竟到了府城,就隔得远了,难用上。
顾方正郑重接过:“小石头有心了,我定当照看好你家田地房子,也会管束好村人不依仗你的名气乱来,你只管好好念书便是。”
“若是遇到了啥难处,需要帮扶,一定写信回来跟族长说,族里肯定想办法帮你。”
村里的事情一一处理完,顾家就开始收拾起家当来。
他们一家人,要去府城生活了。
第49章 官学
年仅十一岁的秀才。
还连中三元; 次次头名。
不论谁听到,都足够感觉到震撼。
顾璋还在永河村,他的名声已经飞速传开。
引得各地被加了功课的学子; 恨得牙痒痒。
皇宫。
殿内摆放了几盆冰,伺候的下人正拿着等人高的玉丝竹扇,有规律地缓缓摇摆。
将带着凉意的风,朝着正在龙案前批阅奏折的赵旷一下下扇去。
终于批完一摞奏折,他往后一靠,头朝后仰; 揉了揉太阳穴。
“粮草可算是解决了,希望薛将军这次能一举退敌。”
燕先竹在一旁商议; 见他劳神,也不再继续提这个压力颇重的话题; 收起自己桌案上的东西; 转而道:“臣近日收到祖籍来信; 不知皇上可有兴趣?”
赵旷闻言来了兴致,坐直起来,好奇问道:“那小子又做了什么新鲜事?”
燕先竹笑道:“您听说过神仙水吗?”
神仙水?
赵旷还真有点印象; 但是他忙于政事,焦头烂额还来不及; 确实没精力关注这些,只是不知在哪里听了一耳朵。
不过他一听这个大胆超脱的名字; 就猜道:“那小子做的?”
“正是。”燕先竹点头,他笑道:“宁都府城炎热,酷似蒸笼; 听说他是路上热着了,到了宁都府; 就忙不迭做了这么个能让人凉快下来的水。”
赵旷闻言更好奇了:“世间竟然有如此奇物?”
国库因打仗空虚,他作为皇帝带头节俭,每日用冰都有份额,不奢靡铺张,只在殿内用冰,免不了被热着。
他怎么就想不到,竟还有能让人凉快下来的水?
燕先竹也当真觉得神奇,若不是使用了弟弟送来的那半瓶神仙水,他都不会相信!
他挑着复述了几句信中、还有听闻的消息:
“蒸灵液以播云。”
“云仙雾绕,凉意飘飘。”
“宛如浑身种下了带着清冽药草味的小冰花。”
明盛帝:???
燕老,不能仗着年纪大,学识渊博,就欺负他没见识吧?
他这个皇帝都没享用过如此奇特之物。
是否夸张了些?
许是赵旷的表情有些明显,燕先竹轻飘飘地来了句收尾:“若不是臣弟送了一瓶上京,我也实在是不敢信。”
赵旷愣住:“真有?”
燕先竹道:“若皇上感兴趣,可派人回府中取来看看。”
有太监急匆匆地出宫,直奔燕府而去。
燕先竹见皇帝感兴趣,也继续说起来。
他自然不可能讲那些不好的,而是挑着有趣的,或者听来能留下深刻记忆的来讲。
从顾璋千里单骑从府城赶回家。
到师徒俩人之间闹别扭,再到神仙水如何被气出五百两高价。
燕先竹能走到这个位置,自然不可能只有学识,他懂得揣摩人心,知道这个年纪的皇帝想听什么。
他以讲小儿玩闹趣事的语气,将这些事讲得惊险无比,又妙趣横生,听得人停不下来。
“他竟一点也不怕?即使是官道,途中也难免荒郊野岭,夜里漆黑一片。”
“哈哈哈,一屁股坐上去了?朕儿时可不敢这般耍赖。”
“小家伙脾气还挺大,竟狮子大开口,要五百两。”
神仙水还没来,明盛帝赵旷的疲惫都好像一扫而空,紧皱的眉心都舒展开来。
“哈哈哈,收了这么个小徒弟,燕庶老日子过得可真是妙趣横生,着实让朕羡慕!”
赵旷都有些稀罕了,若日后他的嫡长子长大点,也能如此聪慧贴心,即使闹别扭生气也担忧着他,记挂着他的身体,不忘给他送药。
即使翻了天去,他都愿意宠着。
神仙水也很快被取来。
赵旷真好奇效果,还特地走到了没放冰的偏殿。
京城的东西更加精致,长毛刷都更加细密柔软,清凉水装在冰凉的玉魄瓶中,自带点凉意。
细密的水珠挥洒出来,犹如山巅劲风席卷凉云滚滚而下,凉意一下传来。
赵旷端着玉魄瓶啧啧称奇:“还真没白瞎了这个名字,不愧为神仙水!”
他回到主殿坐下来后,想起种种,忍不住感慨道:
“想要取水轻松些,就想出了龙骨车;想要进学方便些,又想出了自行车;被热得不行,竟做出了这般奇特的神仙水。”
“还真是聪明绝顶,难怪能得燕庶老看中。”
赵旷甚至忍不住开始期待,若日后这古灵精怪的小子真入朝为官,怕是没什么事能难住他。
十一岁的小秀才。
他当年“才智英敏”的匾额还真没赐错!
***
从确定要一家人一起离开,到处理好所有事,也不过一旬左右的时间。
顾璋坐在书房里,眺望远方的天空和群山。
他在这里念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书,如今要走了,倒是有些怀念。
木桌是顾老爷子亲手打的,上面已经留下了不少使用的痕迹,还有几滴擦不掉的墨汁。
这都是带不走的。
顾璋将书装好,紧紧将窗户关好,这才走了出去。
“才智英敏”的匾额没带,就高高的悬挂在正屋上,这匾额有时候看着没多大用,但有时候却妙用无穷。
有它在,任谁也不敢闯进这屋子作乱。
这天天没亮,顾璋一家就装好了行李,准备出发了。
虎头背着书袋一同往外走,双眼有些红,也不知是不是晚上哭过,“小石头,我会努力念书,然后去府城找你的,你可不能忘了我。”
“不会的。”顾璋娴熟地搂着他的肩膀,“虎头,你要是再不长高,以后见面,就要喊我石头哥了。”
虎头:!
虎头挣开他的胳膊,气鼓鼓道:“才不会!我还会长高的,等我下次去府城考试,肯定比你高!”
他们一家跟着商队走,要带的家当放在新打的马车上。
……奇@ 书#网¥q i & &s u& # w a n g &。 c c……
因为有行李,还要和配合商队行程,一路上走得不快。
走走停停,足足走了七天才到。
如今已经九月中,炎热的暑气可算消散了些。
暂时没有落脚的地方,顾璋直接带家人去了来考试时住的客栈。
开了三间上房,他一间,爹娘一间,顾老爷子和王氏一间。
那嘴皮子利索的小二一眼就认出了他,如今顾璋可是府城里出了名的人物。
要说府城的秀才并不稀奇,一抓一大把,每隔一年半,都会有一批新的。
可偏偏顾璋在考试前几乎无人看好,连最精明的赌场,都给出了50:1的赔率。
而且他才十一岁!
旁的秀才都已经是可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他还是个童子!
小二看到有些深的车辙印,还有住进来的人,机灵道:“给秀才公道喜了,您这是想在府城定居吗?小的牙行有相熟的朋友,可给您介绍一番。”
店小二知道他手头有银两,成交后自己也能得点抽成,便热情细致地介绍起来:“咱们府城两扇城门,分别朝南北两边开,南城门旁有个大码头,来来往往船只多,所以南边住的人多,也热闹。官学在东边……”
顾璋觉得他人机灵,介绍的人想必也不差,便应下了他推荐的牙行友人。
一路奔波劳累,顾家人要了热水,洗漱后便休息了。
等到第二日,才要去选住所。
听闻顾璋就是今年连中三元的小秀才公,牙人顿时熄了别的心思,不敢将牙行内的小心思用在顾璋身上。
在来之前,牙人就在心里默默过了筛,将那些风水不好,主人家麻烦,死过人的宅子都排除在外。
顾老爷子和王氏都还有些忐忑,他们这辈子,甚至很少出永河村,最远也就只去过县城。
如今到了府城,看着与村里县里完全不同的街道,铺面,走在路上的人打扮都大不一样!
他们道:“你们去吧,我们留在这儿看行李。”
顾璋走过去一手牵一个:“那可不行,一起去!”
多走走就适应了,看他爹不是适应得挺好吗?
正给秋娘讲着自己去过的地方,自在得很。
结果好像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被秋娘掐住腰间软肉,用力地拧动了一圈。
“嘶——”顾大根压低声音求饶,“我就是收到捷报太高兴了,脑子一热就答应小石头了,秋娘你知道的,我平日从不乱花钱。”
顾大根毫不犹豫地卖了儿子。
顾璋装作没听见,赶紧躲在顾老爷子和王氏背后,大声道:“咱赶紧出发吧,要不等会儿看不了几家天就黑了。”
他爹皮糙肉厚,抗揍,先顶上!
牙人带着顾家人往外走。
他一时还有些拿不定主意,这家到底谁做主,于是主动开口问:
“府城宅子不少,您是想要距离官学近的,还是想要清净些的?”
顾家人先选了距离官学近些的。
牙人领着他们去看了两家。
官学在东边,占地很大,是远离城南码头的一处清净之地,甚至还在山林掩映的半山腰处,名为“问心书院”
在山脚下就有一条安静的街巷,名为问心道。
牙人带他们来看的宅院,就在这条问心道上。
问心道上多为两进宅院,看着宽敞,一家子住也大气,主要是距离书院近,就在山脚下,步行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可,未免有些太安静了,顾璋不太喜欢,这让他想起末世那些没一点生机的死城。
牙人介绍道:“这儿一条街住的多是读书人,有学院里的大儒,也有富贵老爷买下院子让家中孩子安心读书。您住这儿正合适。”
秋娘问:“租金多少?”
“租金一年四十五两。”牙人答道。
四十五两?
这都够在老家买三四块地了。
在府城竟然光是住就要花这么多,实在是超出顾家人想象。
把几人都吓到了,府城开销竟这样大?
牙人误会,连忙解释道:“我可绝对没有抬价,或者从中赚差价,这附近的宅院都是这个价钱。”
顾璋知道这个价格超过了顾家人的承受范围,“还有其他院子吗?离官学远一些也可以。”
他也不想离开书院之后,见到的还是同窗和老师,走出家门,也没点烟火气。
永河村那样的,倒是刚刚好。
牙人当然说有,他也只是带来试试,毕竟听说一瓶神仙水就挣五百两,万一能成,他能有不少抽成。
不过既然不成,他还是有许多备选屋子的,赁屋子这种事,很少有看头一家就成交的。
越看距离官学越远。
牙人拿着钥匙打开这家的门,劝道:“您若再往远了选,进学恐怕就不方便了,足足要走两刻钟。”
半个小时而已,顾璋倒是不在意这个,他道:“我往日都是往返二十里路到县城念书的。”
牙人